正文

三個“有點”喝巖茶

茶生活 作者:王金玲 著


三個“有點”喝巖茶

喝了三個月的武夷巖茶后,我認識到,要有“三個有點”才得以喝武夷巖茶、享武夷巖茶。何謂“三個有點”?一曰:有點閑;二曰:有點錢;三曰:有點資源。

一曰:有點閑。在江浙一帶,人們常常習慣于早上抓一把或一撮綠茶于杯中,泡上開水后,即可開喝,一喝一整天,即便茶葉已發(fā)白,即便茶味已寡淡如水,一般也要到下班或晚寢之前,才把杯中茶渣倒掉,茶算是完成了一天的使命。喝武夷巖茶就不如此簡單了,它有一個完整的流程:洗杯或壺(包括泡茶的蓋杯或壺,以及喝茶的杯、盞、盅等)→溫杯或壺(包括泡茶的蓋杯或壺,以及喝茶的杯、盞、盅等)→入茶→醒茶→潤茶→泡茶(泡茶的水需攝氏100度的沸水)→倒茶入分茶杯(有的無這一程序,直接分茶)→分茶→喝茶。若是三五人一起喝,喝后還要評論一番,然后再沸水入杯或壺泡茶、倒茶入分茶杯、分茶、喝茶、品茶,如是者再三,當茶味中有水味出現(xiàn)時(一般為七~八道水后),倒出茶底,觀之,評之后倒掉,換上另一泡茶。一泡武夷巖茶喝下來,大致需要20—30分鐘,所以與同屬青茶類、同名“烏龍茶”、泡茶喝茶流程大致相同的鐵觀音(按地域分,武夷巖茶為閩北烏龍茶,鐵觀音為閩南烏龍茶,兩者同為按發(fā)酵程度分類的中國六大茶類中的青茶)一起,被人們稱呼為:“工夫茶”——需花工夫泡,花工夫喝,花工夫品評的茶。

所以,要喝武夷巖茶,須得有閑。這一“閑”,包括閑時、閑情、閑心。有閑時間,才能因為或為了喝茶而坐下;有閑情,才會有雅興品茶;有閑心,才會細細體驗茶之樂和趣。在這“三閑”中,才會一杯一盞地用心品嘗武夷巖茶特有的茶韻,感受武夷巖茶特有的茶意。唐人李涉《登山——題鶴林寺僧舍》詩:“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敝小巴档酶∩肴臻e”一句常被今天忙碌的職場人士用來形容自己享受了一時的閑適,但實際上,詩中的“強”與“偷”二字已明確無誤地表明了詩人,首先是強迫自己“有閑”,才得以“享閑”。同理,喝武夷巖茶亦是如此:飲者必須首先讓自己放下、放松、閑適,才能享有喝巖茶時的放下、放松、閑適,享受喝巖茶時特有的放下、放松、閑適的快樂,喝巖茶才能成為生活中的趣事和樂事。

二曰有點錢。以一天一撮最多一把茶葉計,江浙一帶飲者每人每年消費的綠茶(如龍井茶),最多1000克即可,購茶開支所占全年開支比例很低。即使較貴的茶,比如前幾年原本七、八百元一斤,現(xiàn)漲到了三、四千元一斤的西湖龍井,杭州的一般工薪階層中,購買者也大有其人,因為即使三、四千元一斤,六至八千元兩斤,也可喝一年。而武夷巖茶就并非如此了。一泡巖茶,一般泡七、八道水后即要更換,愛喝巖茶的上班族一般會在上班時泡上一泡,將幾道湯并成一大杯,權作解渴;在午休時,與友人一起泡上兩泡,細細品嘗;然后,晚餐后再泡二、三泡,作為享受,一天下來,每人至少消費五、六泡巖茶。目前,一泡巖茶少則6克,多則10克,最常見的為8克。以每泡8克,每天消費5泡計算,每人每天的用量為40克,一年365天的總消費量為14600克(25斤多)。所以,福建人對巖茶用量的俗語為:不文不火30斤。

武夷巖茶核心產(chǎn)區(qū)為“三坑兩澗”——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澗、悟源澗,所產(chǎn)茶葉,在2015年僅茶青(剛采下的青葉)就已賣到300至500元一斤。以一般的七斤茶青制一斤成品茶計算,僅茶青的成本價就需2100至3500元,加上制茶的費用、倉儲費(巖茶初制成后需儲藏半年左右再焙火一次,才加以出售)、包裝費、運輸費、相關稅及企業(yè)管理費用等,加上基本利潤,如無自己的山場(茶山),“三坑兩澗”的巖茶每斤(500克)的售價至少為二萬元。在2017年,聽說青葉已漲到七百元左右一斤,這成品的售價當更高了。隨著武夷巖茶美譽度和知名度增高,雖非核心產(chǎn)區(qū)但同為正巖(武夷巖茶72平方公里產(chǎn)區(qū)內(nèi))所產(chǎn)的武夷巖茶(也是武夷巖茶之上品)的價格也飆升至近萬元,有的已達數(shù)萬元。以“三坑兩澗”巖茶為代表,因產(chǎn)量較少,正巖巖茶常常是一茶難求,水漲船高,那些武夷山地區(qū)的洲茶、田茶,中檔的每斤售價也在二千至三千元。即使是中檔消費,以每斤三千元、每年消費十二斤(每天2泡,每泡8克)計,用于巖茶的支出為三萬六千元。目前中國國民中等收入者的標準為年收入6萬~50萬元,取五等分的中間值的年收入為21萬~30萬元、31萬~40萬元。可見且不論低收入者,即使對大多數(shù)的中等收入者而言,每年以1/10~1/5的收入用于喝茶,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須得“有點錢”,才能喝上武夷巖茶,尤其是“三坑兩澗”的武夷巖茶。而結(jié)交武夷山天心村的茶農(nóng)(他們大多有自己在武夷巖茶核心產(chǎn)區(qū)的山場),以便能以自己可承受的價格購買到正宗的武夷巖茶,已在近年成為諸多巖茶愛好者購茶的不二法門。

三曰有點資源。武夷山出好茶,武夷巖茶是好茶,但在今天,由于武夷巖茶售價不斷上漲,要尋得正宗的武夷巖茶,尤其是正巖茶及其核心區(qū)的“三坑兩澗”的茶,絕非易事。每年五月采茶季節(jié),都有諸多的茶商、茶人前往武夷山尋茶(買茶),并大多都說自己尋得了正巖好茶,可惜真相并非如此。就像每年三、四月份西湖龍井采摘季節(jié),也有諸多茶商、茶人前來杭州,在龍井、梅家塢、獅峰一帶的農(nóng)家,親眼看茶農(nóng)炒茶,然后直接購買的“西湖龍井”中,不少實際上是以外地茶的青葉炒制而成。這些外地茶中也有質(zhì)量頗佳的,但畢竟不是西湖龍井,其茶味是大相徑庭的。武夷巖茶亦是如此,即使親自到山上或車間,親眼所見茶青繁茂或巖茶制作過程,但實際到手的成品中有可能不少茶青是來自非巖茶核心產(chǎn)區(qū)乃至非巖茶產(chǎn)區(qū)的武夷山地區(qū),即當?shù)厝朔Q為的“外山”的茶青。這些“外山”的茶青,以武夷山地區(qū)的吳山地、建陽、建甌為多,也有甚至來自臨近的浙江山區(qū)。吳山地屬武夷山區(qū),也是茶區(qū),云霧繚繞的高山上也產(chǎn)好茶,尤其老樅水仙的“樅味”頗足且悠長。但與武夷山正巖茶比,巖骨不足,茶味也薄許多。一般三、四道水過后,茶韻會大跌,出現(xiàn)我所稱的“跳水”現(xiàn)象;建陽和建甌屬武夷山區(qū),也產(chǎn)好茶,尤其是建甌,曾是宋代貢茶御茶園所在地,所產(chǎn)矮腳烏龍尤為出色,其湯色棕黃,香氣撲鼻,令人難忘,而古時,所產(chǎn)“龍團鳳餅”更是專送朝廷的貢茶。因其非巖茶,以此充作巖茶,難免花香明顯,但巖韻則被指大為不足。可惜了!就如同將一位武林高手硬被拉到秀才圈里比詩,折了自己的特長,又以自己的短處冒充他人之長處,難免毀了英名??上Я?!臨近福建的浙江山區(qū)也屬武夷山脈,也有一些丹霞地貌的大山,因其地處山脈之末,所產(chǎn)巖茶之花香屬中等,巖韻則是淡薄的。這些“外山茶”有的被充作“武夷正巖茶”——近年來最多見的是吳山地的茶作為“武夷正巖茶”出售;有的被作為主料,真正的武夷巖茶作為輔料,混制成“武夷巖茶”出售;更常見的是被添加進洲茶、田茶中,以增香或顯醇厚后,充作正巖茶出售。2017年國慶期間,我到臨近福建的浙江山區(qū)游玩,在一山農(nóng)家喝到他自制并自豪地稱為“巖茶”的一款茶,頗覺有武夷山某些廠家生產(chǎn)的武夷巖茶之味,細細詢問下,茶主人坦言武夷山有廠家每年向他購買茶青,添加到其生產(chǎn)的“武夷巖茶”中。除外山茶外,武夷巖茶自身更有正巖(生長于風化的火山巖上)、半巖(生長在雜有泥土的風化巖或雜有風化巖的泥土中)、洲茶(生長在河灘、溪灘上)、田茶(生長在泥土地即田地上)之分。不同產(chǎn)地的茶,茶韻高低、厚薄差異明顯,價格當然也十分懸殊。在利潤驅(qū)動下,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假冒非遺傳承人品牌者并非少見,故而許多時候,出了高價并非一定能購得相應的好茶。所以,愛茶人必須擁有一點具有高信任度的武夷山制茶人和茶農(nóng)的人脈資源,才能喝到真正的武夷山巖茶,尤其是正巖的武夷巖茶。

要享用和享受武夷巖茶,有點閑、有點錢、有點資源——這三個“有點”缺一不可。不然,就會像我的麗江、大理之行:年少時,我有時間沒有錢;長大后,我有錢沒時間;當我又有錢又有時間了,大理已不是原先的大理,麗江也不是原先的麗江。

希望人們在擁有這三個“有點”時,能享用和享受這武夷巖茶之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