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文錫(生卒年不詳)

婉約詞 作者:妙歡 著


毛文錫(生卒年不詳)

字平珪,唐末五代時人,《花間集》稱之為毛司徒,因其在王建時期仕蜀,官翰林學士承旨,后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前蜀亡后,歸順后唐,不久又事后蜀孟昶。與歐陽炯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氏所賞,但實際上毛詞多為供奉內廷之作,成就不高?,F存詞三十二首,王國維輯為《毛司徒詞》一卷。除詞作外,毛文錫尚著有《前蜀紀事》兩卷、《茶譜》一卷。

醉花間

休相問,怕相問,相問還添恨。春水滿塘生,還相趁。

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

【詞譯】

不愿別人問起,也害怕別人問起,縱使他們是出于好心,卻也只能一問一添恨。

春光正好,夜里一場霏霏細雨,塘里春水便漾滿碧波,那雌雄相伴的紫鴛鴦仿佛也知道時節(jié)一般,趁此良辰美景,雙雙在水中嬉戲不休,一陣撲騰一陣追逐,末了又相互用嘴順羽理毛,恩愛有加。可每至夜雨后的黎明便是一場清寒,那呼嘯的冷風,仿佛是從邊關一路吹來。但我牽掛的守樓人,卻已很久很久不曾寄信回來。

【評析】

“休相問,怕相問,相問還添恨”,本詞開篇便采用重復且漸進的修辭手法,既引出讀者疑問相問何事,又為何害怕相問,若是問了又為何添恨,同時更重要的作用是劈空道出思婦的心情,乃是“歐陽永叔所謂陡健之筆”。沒有任何鋪墊,便甩出三句帶著強烈感情色彩的言語,用詞也無斧鑿之痕,口語清新,雖是詞人代人物說話,也非常符合思婦的個性特點。評其遞進,是在于“休”、“怕”與“添恨”在情感上越發(fā)濃厚與明晰。這三句雖未點明事件,留下諸多懸念,但“恨”字仍表露了思婦的心情,也為全詞的感情定調。而“相問”既可能是思婦苦于周遭人的善意關切詢問,害怕被旁人提及自己的傷心事,更可能是思婦想要像馮延巳筆下的女子一樣,“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問一問那戍邊人的安危,問一問他的冷暖……于是說是相問,實際上便是相思,說是疑問,實際上就是關懷眷戀。正如俞陛云在《五代詞選釋》中說:“雖言‘休相問’,安能不問?越拋可,越是纏綿耳?!?/p>

接下來的“春水滿塘生,還相趁”,看似宕開一筆,不再續(xù)寫思婦的愁恨究竟因何而起,但事實上仍與之相聯系,是以的成雙成對,反襯思婦的孤獨。與晏幾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用意相似。雖然寫到此處,還未完全明了思婦的心事,但其獨居且為情所困的情況已然明了。與鴛鴦一樣,雌雄相伴,同宿共游,杜甫《卜居》云:“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對沉浮?!被ㄩg派的詞人常將其視作鴛鴦來詠寫,而甚至也有紫鴛鴦的別稱。一個“趁”字,則寫出了的愜意舒適,昨夜一場細雨,它們因之得福,有了今朝的悠游自在。但思婦卻恰恰相反,感受到的是“臨明寒一陣”。這里化用韓偓《懶起》詩句,“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思婦深夜聞雨,恐也睡得并不安穩(wěn),更兼黎明的寒氣侵人,已是可憐無奈。自己的狀況不好,思婦卻“偏憶戍樓人”,可見是因自己身寒,而憶起對方的冷暖來。此情真切樸實,最平凡也最珍貴。

結尾兩句解開了上闋“休相問”的謎題,原是戍樓人久未有音訊傳來,令思婦揪心不已,神經脆弱,以致不堪人問,不堪己思。她信步池塘,或為排遣相思,卻不料見得。她雨夜難眠,春曉覺寒,恐怕也與李煜一樣,“羅衾不耐五更寒”,心寒勝于春寒。

縱觀全詞,貴真不貴奇,重婉約而不重雕琢,輕清且沉著。

  1. ?。核追Q紫鴛鴦,一種水鳥,體型略大過鴛鴦,頭有纓,尾羽上矗,毛多紫色。
  2. 臨明:即將破曉之時。
  3.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4. 邊庭:邊塞、邊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