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砂鍋寨的日子

我的山鄉(xiāng)情 作者:葉辛


在砂鍋寨的日子

插隊落戶,同樣要過日子。

過日子,就少不了吃喝拉撒睡。

而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件事,也成了我插隊落戶生涯中天天要考慮的問題。

飯是天天要吃的,吃飯少不了米。在上海時,我們當(dāng)學(xué)生的,什么時候管過米從哪里來?要煮飯了,到米缸里去舀。米缸里沒米了,拿著糧票去家附近的米店買。

插隊第一年,每個知青每月定糧40斤,并配發(fā)10元錢。知青點上沒米了,我們就去久長公社糧店買米,買了米,請生產(chǎn)隊上的馬車順便帶回來,這是極為方便的。

插隊第二年,定糧和錢都沒有了。我們的米,用秋后分的谷子到米機房打。而谷子送進米機里打之前,必須曬干曬透。曬得不干不透,打出來的米都是碎的,煮出飯來不好吃。而秋后分給我們的谷子,只夠我和妹妹吃半年。另外半年怎么辦呢?只得靠上海寄全國糧票來,到公社糧店買米吃。1973年,妹妹已經(jīng)調(diào)回上海,我一共只分到140斤谷子,打的米只夠吃三個月,寫信給上海的親友催要糧票,成了我經(jīng)常做的事。親友也沒這么多富余的糧票啊,為了不讓我挨餓,他們只能悄悄去票證市場購買。于是我也知道了,上海糧票那年頭是8分至1角錢一斤,而全國糧票,則要貴一點。在貴州插隊的上海知青,幾乎也全曉得,貴州糧票是3角一斤,而全國糧票是3角5分。

有了米,還得要有水,才能煮成飯。水從哪里來,從水井里挑來。砂鍋寨56戶人家,300多個男女老幼,共有兩口水井。一口水井離我們知青點茅草屋近,就在寨門口的堰塘邊,大約走一百幾十步路。

這是砂鍋寨老鄉(xiāng)用溜滑平整的青石砌成的一口四方井,井水則從離開寨子約莫三里地的三岔口崖洞里引出來。崖洞里一年四季不間斷地淌著一條陰河,砂鍋寨人的祖先就將陰河水從專為其修砌的水渠里引來,順著水渠,一直淌進四方井。這條順著山坡的走勢緩緩而淌的水渠,就修在田埂邊上。兩邊的田埂上綠茵茵的一片,各種水草長得特別茂盛。初來乍到的知青們不知情,有時候沿著田埂,就會走上去。這時候便會遭到砂鍋寨老少的呵斥,不論吼你的是老人還是娃崽,呵斥你趕緊退出來之后,會告訴你,這是專通四方井的水渠,不要去踩,弄臟了井水。哪個不想喝干凈水啊,遭到呵斥,知青們從今往后便明白了,那條水渠是踩不得的。

四方井修砌得十分科學(xué)合理,陰河里淌來的清水漫上來了,就會通過井壁上的一條小渠,流到挨著井邊挖的一口大堰塘里,大堰塘里的水滿了,就會沿著堰塘坎下的一條水渠,流到寨子外頭的一條河溝里去。

我這么一說,讀者想必明白了,這口四方井,是300多砂鍋寨人的水源,也可以說是生命線。家家戶戶吃喝的水,從四方井里挑。平時需要淘米、洗蔬菜了,就在堰塘的上水口清洗。而洗衣裳、洗鞋襪,則在堰塘的下水口那邊。這是不成文的規(guī)矩,比現(xiàn)今寫在墻上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還管事,沒一個人會違反。

突然有一天,四方井里的水見底了,擔(dān)著水桶到井邊去,看著兩丈深的井底巴著一層水,根本挑不著。而往常永不停息汩汩淌來的陰河水,只淌著像眼淚那么細的一小點,長長的水渠兩邊,泥巴都干裂得開了縫。

咋個辦呢?

聽從號召上山下鄉(xiāng)的時候,我們做好了吃苦耐勞干繁重體力活的準(zhǔn)備,可我們沒想到,天天要吃的水會斷流。沒米吃我們可以求上海親友寄糧票,沒水喝也求人寄來?知青集體戶里籠罩著一層煩悶的氣息。

寨鄰鄉(xiāng)親們也在連夜想辦法。群眾大會開到半夜,終于有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想起來了,砂鍋寨后街的石頭院壩旁,在他小時候有過一口水井,后來不知為什么,井口用石板封起來了,不曉得那口井里還有沒有水。

人命關(guān)天啊,管它有沒有水,也得把井口先找到。散會了,全寨子的漢子們都擁到了石頭院壩,有拿撬棒的,有帶杠子的,燃起火把沒費多大勁兒,就在比較潮一點的石頭旁找著了井口位置,于是挑燈夜戰(zhàn),熬更守夜也要把救命水找到。

天亮的時候,好消息傳來了,井口找到了,封住井口的大石板也被漢子們移開了,果真是一口井,果真有井水,只是那井水深,足有三丈深的井底,才見著一汪井水。

只要有水就成,深怕個啥,砂鍋寨上自有能工巧匠,到了傍晚,井口搭起了架子,轆轤用長繩拴著水桶,吊起了第一桶清涼碧澄的水。

寨鄰鄉(xiāng)親們興奮得大呼小叫,奔走相告。我們趕緊拿上臉盆,去打水來煮飯吃。

愁過米,愁過水,其他的事情就不在話下了。屋頭潮濕嘛,就燒堆火烤烤;上廁所臭嘛,男知青點一根煙解臭,女知青就緊閉嘴,屏住氣 ;煤用光了,花15塊錢拖一噸來,可以用上大半年呢!還有一件事,也是要求人的,那就是一天三頓飯,都得要有下飯的菜。

農(nóng)民有自留地,吃菜從自留地上采。知青也有自留地,不是菜沒長出來,就是栽了黃豆、苞谷、南瓜、洋芋,不能保證天天吃上菜。趕場天買菜,順便買塊豆腐,買只雞,買點雞蛋,對知青來說是常事??少I來的菜只能管兩三天,管不了一周。菜買回來了,還得要有油啊,上海時有油寄來,可那遠水解不了近渴。生產(chǎn)隊里也栽油菜籽,插隊好些年,我和妹妹兩人只分到過一次,大約六七斤菜籽,榨到過兩瓶油。

男女知青們聚在一起,經(jīng)常講的話題是:一塊乳腐能不能下一碗飯,咸菜和辣椒哪一種更下飯,豬油泡飯是加一點蔥花好吃還是不加好吃。

四十二年過去了,前幾天在佛山的南海遇到幾個離砂鍋寨不遠的716礦的工人,他們還給我提及:葉辛,你那時候趕十幾里路到新寨來打醬油,請人幫忙買肥肉,你還記不記得?我說咋不記得呢,那是過日子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