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顯文化·隱文化

人生與讀書(套裝全2冊) 作者:金克木 著


顯文化·隱文化

客:你的獨白太長了吧?讓我來插嘴行不行?

主:正好,我有點說不下去了。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我看不僅是“孤陋”,簡直是無對話即無思考了。自問自答總有限度,內(nèi)部翻騰常陷于反復(fù),這就需要外面來的刺激。同也好,不同也好,不同可以變成同,同也可以變成不同,只要心態(tài)能相通。有變化就是有發(fā)展。至于變的方向、趨勢好不好,那常是依評價者的自身利害和觀點而定的。評論往往是事后才有的。歷史發(fā)展本身無所謂好壞,它是不問人的評價如何的。

客:你似乎想做總結(jié),未免抽象了吧?我想問你,你從新詩溯到《論語》,又跳進《文選》,還下了《人間地獄》,難道得出來的就是這一點仿佛現(xiàn)今時髦的“耗散結(jié)構(gòu)”的說法?原來我們想追索的本身內(nèi)部矛盾問題怎么樣了?“文化之謎”打破了沒有?還在原地踏步嗎?

主:差不多。不過先得弄清楚一點。我雖然從符號講到了信息場,用了以自然界為對象的科學的術(shù)語,但不是說文化的“信息”和“場”和自然界的一樣。各門科學有自己的特定對象,是不能原樣照搬的。電磁場的規(guī)律不能都應(yīng)用于文化場。所以也不能說我引用了“耗散結(jié)構(gòu)”說法。以人類文化為對象和以自然界為對象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學一般需要重復(fù)檢驗,得到的規(guī)律要能應(yīng)用于預(yù)測。人文研究不能由人做重復(fù)實驗。曾有人設(shè)計并安排了環(huán)境條件去做社會心理試驗,并不成功??梢园讶水斪髯匀唤绲囊徊糠肿魃飳W、生理學以至生物化學等研究,但對于人群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這類實驗研究無能為力。文化不能在控制的條件下重復(fù)。有人以為可以隨心所欲指揮人群,例如打仗或操演??墒沁@仍然不能控制結(jié)果,甚至往往造成表面文章或假象,因為無法全知對象的指導(dǎo)行為的心理的或精神的內(nèi)在活動,而且不能控制有關(guān)的其他條件,例如敵人和自然條件的變化。西楚霸王項羽的打了很多勝仗的兵怎么垓下一戰(zhàn)就會瓦解呢?真是只由于張良吹簫嗎?沒有長期積累的內(nèi)在原因嗎?因此人的文化總是帶有不可準確測定的幾率的,不能全用數(shù)學公式表達和確定。假如是兵馬俑或者機器人,可以控制了,卻又不是活人,失去了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個別與一般的差異,而這恰恰是人文和自然的重要不同點。我們相信,星球的運轉(zhuǎn),電子的活動,是沒有主動選擇性的。太陽黑子的出現(xiàn)絕不是太陽由自己意志隨意做的。我們雖不能控制太陽做重復(fù)實驗,還可以靠觀察、靠重復(fù)不斷進行歸納解說,靠預(yù)測的驗證,來進行研究。對于哈雷彗星和古生物的進化也是這樣研究的。這也是研究人文所用的方法,只是要加入人的意志。人群的活動大都是一次性的,死了不能再活。第二次不會和第一次完全一樣。時間在人文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僅是物理的。先后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而在思想中可以回溯。對人可以做自然科學的研究,這只是說,對人和自然界共同的部分,對人文活動的部分,可以做和對自然界大部分一樣的研究,但還需要有類似對天象等的研究而又加入思想活動和意志取向。說研究人體的電磁場可以,說研究一次廟會的人群的“電磁場”,那就不同了。除描述分析外,大致只能作平行譬喻式說法和檢驗預(yù)測,或者說,應(yīng)用解說的方式,類似對天象的研究。人固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研究自然界的科學卻又是人文活動的一部分,因此兩者又通氣又相異。我們說人文活動有“場”、“信息場”,只是把人對自然界的理解用在人文方面。通用術(shù)語絕不是將自然和人文等同。在19世紀的科學成就面前,狄爾泰(1833—1911)提出了所謂“精神科學”,想另辟蹊徑。到20世紀就不一樣了,自然科學愈發(fā)展,愈發(fā)現(xiàn)和人文科學的差異,同時,很奇怪而有趣,又仿佛愈來愈向人文科學靠近,或毋寧說是兩者仿佛愈相遠又愈相近。19世紀自然科學君臨一切,對人文的研究好像只有模仿當時的自然科學才能立足。到20世紀在有些方面模仿得差不多了,然而檢驗預(yù)測結(jié)果卻大大不如。研究人文也運用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因為自然科學也屬于人文,同時又必須發(fā)展自己的研究方法,因為人畢竟和自然及動物有所不同。這不僅是解說和檢驗預(yù)測,當然也不會是近代自然科學以前的老套?,F(xiàn)在世界上已經(jīng)有人在這方面努力了,不僅是哲學家。在我看來,他們有所前進的是解說而不是建立體系。外國人對建立體系特感興趣,不怕“削足適履”。可惜的是體系完成,立刻僵死,而自然和人事仍在前進。他們喜歡的是一個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而不是盤古鑿開混沌,也不是一個人統(tǒng)率一切。

客:你又來一通獨白。人文和自然的不同,是不是相對說來,一個快些,一個慢些?“慢”的意思是指自然界不斷重復(fù),其每一重復(fù)的變化,人不那么容易察覺,所以覺得慢。天文、地質(zhì)、生物都是這樣。人文變化就快得多?!俺恢匏??!保ā肚f子》)菌再出現(xiàn)時,在人看來,簡直一樣。人雖可活百歲,可是自己不重復(fù),兒女也不能重復(fù)父母原樣。人群活動,用時間尺度衡量總是覺得變化快。條件復(fù)雜,變化迅速,以致不能用實驗室控制。認為“日光之下并無新事”(《舊約·傳道書》)的人不多。

主:所以要有一種和對自然界又同又不同的解說方式去解說文化。同屬文化一類型也不能全用同一解說。例如我們說的信息場,可以都當作信息場,但解說廟會不能和解說妓院相同。日本人的廟會和中國人的廟會相似卻又不一樣??梢杂猛瑯拥姆椒疾?,恐怕不能作同樣的解說。照樣作,預(yù)測就會不準。假如憑成見作相同的解說,那就不用去考察了。作為廟會,全世界到處都一樣吧?那就只要搜集資料排比分類就夠了,甚至連這也不需要,都一樣,還搜集什么?認為現(xiàn)在用電腦之類就可以得出人的思維以及人群和社會的活動的數(shù)學公式,那是科學已到盡頭的想法,是19世紀很流行的。這好像從前有位科學家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用杠桿把地球舉起來。話是不錯的,可惜至今還沒有這樣一個支點。假如我們能知道人類全體和每一個人的從思想到行為的活動規(guī)律,能夠預(yù)知,那么,不僅科學,連人類的變化也到盡頭了。我們中國人好像從秦朝以來就好同惡異?!耙灰载炛!保ā墩撜Z》)“乾坤定矣。”(《易》)

客:是不是這種到盡頭的思想從畫八卦以來我們就有了?

主:這也許是值得考察的。我們可以考察人文變化的軌跡,由此多少可以預(yù)測一點趨勢方向。不過,過去考察依據(jù)的是有文的文化居多,加上一些考古所得的實物,不大重視無文的文化,大多數(shù)人的文化,或者說民俗心態(tài)。

客:那么,我們何妨就依這一條軌跡先從《易》考察起?其中的民俗資料說的人多了,只說八卦吧。

主:畫八卦以概括人類社會以至宇宙的變化方式,這是思想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吧?若不這樣追求概括,恐怕什么科學、哲學都沒有了。然而這里又埋伏著知識已到盡頭,宇宙和人已經(jīng)全歸掌握的想法。這就會從求知變成不再求知終于變成不知。從知之甚少可以變成知之甚多,也可以變成一無所知。從八卦符號看來,乾坤或陰陽兩爻的分合,或者說由陽爻一道線分出陰爻兩道線,好像亞當分出肋骨化為夏娃,一人變成兩人,或者盤古分開天地,而不是兩道線合為一道線。這是第一步的原始符號,已經(jīng)可以概括一切了?!都t樓夢》里史湘云對丫環(huán)講的就是一切都可以分屬陽或陰。這不是太簡單了嗎?太籠統(tǒng)也就是包括得太多,或者說符號所含歧義太多。所以要再行分解以表示變化。于是由二而三,三爻相疊的排列變化次序成為八卦,八卦再重疊變?yōu)榱呢裕瓿闪?。能不能再變多?漢朝揚雄畫出四爻,疊為八爻,編造出一部《太玄經(jīng)》,自比《易》,這是枉費心機。因為照這樣還可以再加多爻數(shù),違反了原來要求概括基本及變化的目標。概括的意義就是反無限,一定要以有限來概括無限?!兑住返摹笆怼苯庹f卦爻的意義和運用,用天地人“三才”概括一切,又歸于乾坤即陰陽。又二,又三,兩個三爻成一卦。所以畫八卦的第一義是用數(shù)的符號排列概括一切,包容變化,因而可以由此預(yù)知未來,即占卜。畫完了,排列完了,剩下的事只是解說了。有趣的是,以符號概括可以有限而窮盡,解說卻是概括的分解,那就不可能窮盡。變化不完,解說也完不了。列舉數(shù)目字作符號以概括從來就是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這又便于作種種不同的解說,所以更為我們所喜愛。從一到十哪一個數(shù)字不曾成為概括的符號以容納隨時變化的解說?從“三皇五帝”到“三綱五常”到“三民五權(quán)”時時都有,處處都是。數(shù)字概括,排列分合,符號有限,解說無窮。識字不識字,有文無文,都視為當然,心態(tài)相通。若不是這樣,那也就不會有卦攤從商周擺到現(xiàn)在了。

客:數(shù)的排列分合是符號的一種。是不是還有圖像符號,例如太極圖?

主:數(shù)目符號和圖像符號都有一條極為重要,那便是序列。先后序列,上下序列,主從序列。這是從“排列”出來的。在《易》的《系辭》《說卦》《序卦》這三“翼”中,除解說卦的意義外便是解說卦的序列。“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系辭》)“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序卦》)圖案明白,如太極圖,陰陽合而仍分,分而又交錯,一望而知,但不便上口。數(shù)的符號更具神秘意味。太極加八卦的圖形從古以來到處都有,據(jù)說能“辟邪”,還傳到國外,遠達歐洲。數(shù)字如代數(shù),圖形如幾何,正好是對宇宙及人生的抽象數(shù)學思維的兩分支。在中國人的心態(tài)中二者又可分可合。太極圖沒有中心,沒有序列,是靜態(tài)的,但能產(chǎn)生序列: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辭》)序列是動態(tài),又表示主次或主從,這更重要。上下,先后,尊卑,長幼,無處不有序列?!肚ё治摹窂摹疤斓匦S”排到“焉哉乎也”,由實而虛,教識字也有序列。序列就是從古到今所謂“天道”。包括了“人道”?!绊樚煺叽?,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保ā睹献印るx婁》)這不僅是孟子一人一派的意見。人是排定了序列的,有主次,有主從的。人對人,要么是下命令,要么是服從命令,兩樣都不干,便是“絕物”。人與人之間沒有平等訂契約立合同彼此都遵守“法”的關(guān)系,只有“令”和“受命”的關(guān)系。不僅孔孟,老莊楊墨都是,標榜“齊物”、“兼愛”、“為我”,作為理想,這就是嘆息于現(xiàn)實的不合理想,而理想的難以實現(xiàn)。韓非更不用說,是肯定現(xiàn)實。這樣的“不平等序列觀”,在中國比在別處更明確、嚴格,普遍而持久。盧梭的平等空想是在歐洲到18世紀才出現(xiàn)的。在盧梭以前的歐洲,恐怕沒有像中國這樣嚴格的簡明的以數(shù)字序列概括人人處處不平等的想法。古希臘和古印度的序列觀還是比不上中國的廣泛吧?在中國,排座次,進門出門次序,先后左右,是最有講究,千萬錯不得的。

客:我覺得不著重序列的圖像排列同樣重要。不妨轉(zhuǎn)到第二部古書《書》。整整齊齊排列圖形的首先是《禹貢》,分天下為九州,列舉河道,“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其次是《洪范》,也標榜禹,“天乃錫禹洪范九疇”。首先是“五行”:水、火、木、金、土。到第九疇是“五?!薄ⅰ傲鶚O”。至少這“五?!笔菑那安畈欢嗳巳酥揽偯?,而內(nèi)容則前三項,“壽、富、康寧”,都承認,后兩項,“德、命”就不大提了?!逗榉丁芬灿洈?shù),好像是那時對人文看法的一個總結(jié)。再次是《周官》《呂刑》?!叭?、“五刑”也是常用詞,指的什么,倒不一定人人都知道。這是數(shù)字概括的妙處。

主:這里面仍有序列。可以說,在中國漢人心中,無論今古,有數(shù)就有序。數(shù)和序是顯露出來的符號,意義是隱藏在里面的。解說是連接二者的,可以說是要求“深厚”的,即,由表到里,由形到心,由顯到隱。本來是由計算對象而得數(shù),以數(shù)概括后便會失去原對象而展開解說?!稌?,漢朝有今文古文之別,后來合一了。到清朝又鬧派別糾紛,爭的其實不是文,不是書,而是意義。不論如何,《書》是上古時期一個文告檔案匯編,從虞、夏、商、周到秦穆公(秦國所訂?)。從草創(chuàng)到修訂成書為時不短。從這書里可以看出一點,我們談有文和無文的文化?!拔摹庇袃蓚€常用義,一是指文字,沒有相對立的字,只好說有文、無文。二是指和武相對的文。歷代都將文置于武之上,好像我們是重文輕武的。在清末民初一段期間內(nèi),因為一次又一次挨外國打,許多人憤怒而提出“尚武”。體操、武術(shù)抬高了身價。許多人認為,中國之弱就是因為不好武,這是真的嗎?且看這部上古文告集,《甘誓》《胤征》《湯誓》《泰誓》《牧誓》《大誥》《秦誓》都是戰(zhàn)時文告,還有一些篇是戰(zhàn)后的“安民告示”。首先就是商湯用武力推翻并流放了夏王桀以后,“有慚德”,說是怕“來世以臺(我)為口實”。于是發(fā)了《仲虺之誥》以自辯。在刻甲骨的年代以前未必能做出這樣的文章,但也不會全是很晚的偽作。文開頭就說:“唯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逼渲胁粌H未說打仗不好,反而說東征西征都是應(yīng)老百姓的要求。(亦見《孟子》)再看據(jù)說是孔子編訂的《春秋》,這更是一部戰(zhàn)爭編年史。以后的,可以翻看《資治通鑒》及其續(xù)編,征伐之事史不絕書。流傳在民間的幾部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都是講打仗的。不講打仗的《金瓶梅》是禁書,末尾也提到打仗?!剁R花緣》《儒林外史》是有文之人看的,也免不了寫一點打仗和武術(shù)。《紅樓夢》言情不言武,也還要加上一員女將“不系明珠系寶刀”。柳湘蓮還很會打架,焦大是打仗中立功的。詩歌和戲曲中少不了武。文人罵武,但事實上武事不斷,而且好武的文人也不少。詩人辛棄疾、陸游是最有名的。能不能說,有文的文化中不但藏著無文的文化,而且還有大量的“武化”。文顯武隱?!俺缥摹?、“宣武”相輔而行。隱顯并不是兩層,甚至不是兩面。說表層、深層不等于說顯文化、隱文化?!半[”不一定是潛伏在下,只是隱而不顯罷了。解說文化恐怕不能不由顯及隱。有的隱顯難辨。即就文的說,只講小說。《人間地獄》和《春明外史》同時出來,又都自稱寫民國初期,但很不一樣??梢哉f,上海的是清末以來舊章回小說的結(jié)束,北京的是新章回小說的開始。京新于海,這是俗文學。雅的,舊詩文不說,新小說,也不同。上海新而北京舊,雙方都有外國影響??磥硎巧虾6嘀厝斩沓绷?,而北京多守歐美標準,這都是明擺著的。誰新,誰舊,誰顯,誰隱?能只憑幾本文學史嗎?書上講的是顯,不講的是隱嗎?看張恨水的不比看茅盾的人少吧?

客:這使我想到,我們說隱還有隱諱之意。隱文化也包含了隱諱說的文化。例如《春秋》開始于魯隱公元年,為什么“隱”?因為他是被臣子殺死的。開篇并不說他“即位”為君,作解說的三《傳》都在無字中見出名堂,說:“不書即位,攝也?!泵髅魇请[公,又說他沒當國君,是既為死者諱,又為生者諱。這類忌諱也應(yīng)該算在隱文化之列吧?

主:不知忌諱,難讀明白中國古書。也可以說,不知隱文化,難以明白顯文化。即如戰(zhàn)爭也是忌諱的,總要宣揚文治而諱言武功。愈是武功盛,如永樂、乾隆,愈是講文事,修《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有人責備儒家重文輕武。儒家,不敢說;孔子并不輕武?!墩撜Z》中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季氏》)。征伐武功是和禮樂文事并列的??鬃诱f:“軍旅之事未之學也?!保ā缎l(wèi)靈公》)不會打仗不等于反對戰(zhàn)爭?!瓣惡銖s其君”,孔子還“請討之”,主張出兵制裁。(《憲問》)孔子還說:“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子路》)這是主張教民作戰(zhàn),即練兵?!懊瘛蔽幢厥桥`。春秋時,若棄的是奴隸,那有什么可惜,值不得一提了。中國人不能說是好戰(zhàn),但中國地方大,人口多,是個多戰(zhàn)之邦。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和中國比賽戰(zhàn)爭的規(guī)模之大,次數(shù)之多,時間之久,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之精。當然用火器的戰(zhàn)爭除外,只說用冷兵器的。

客:武的文化不必多說。這不是隱而不見的,只是隱而不說的。文人好武并不少見。幾十年前高呼“武力統(tǒng)一”中國的不是秀才出身的軍閥吳佩孚嗎?“投筆從戎”傳為美談。初唐王勃年紀輕輕“一介書生”,還說:“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保ā峨蹰w序》)晚唐的溫庭筠也自稱:“莫漫臨風信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保ā哆^陳琳墓》)諸葛亮本來不是書生嗎?哲學家王守仁很會打仗。近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會打仗的文人,不過不會用火器,不會打外國人就是了。

主:所以隱文化可分兩類。一是隱瞞不說的,也就是忌諱的。從秦始皇忌諱他的名字“政”字,并且只許天子自稱“朕”以來,各種忌諱,口頭的、筆下的,多得不得了。唐朝韓愈作過《諱辯》?,F(xiàn)代學者陳垣有《史諱舉例》。這對于考證古書古物年代有幫助,但也給讀書添了麻煩??鬃诱f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子路》)“隱”是長久以來的習慣。不識字的人口頭也忌諱。不吉利的字是不能出口的。船上不能說“帆”,要說“篷”,忌“翻”。有些典故也是為換個名稱用?;驗榈溲牛驗殡[諱。有的為尊敬,有的為鄙薄。由語言文字而及事物,許多都隱蔽起來了。這種代語在中國文學中普遍存在。由此譬喻文學特別發(fā)達。印度譬喻故事隨佛教傳來也大受歡迎,但雙方譬喻不同。印度的照套子舉例。中國的是代語,花樣繁多。不僅《離騷》的美人、香草,《詩經(jīng)》的“比”和“興”也是。這不是修辭而是文體?!肚f子》等子書多寓言。《西游記》的故事能說成隱語。這比外國的復(fù)雜得多。張冠李戴,李代桃僵,成了文學手法。《詩經(jīng)》的毛《序》講美、刺就是索隱。

客:這一類隱文化是明顯的,有點謎語味道。是民俗,但心態(tài)不好講。你說有兩類,另一類是隱而不顯的吧?不一定是有意隱瞞,而是表面看不出來,或者大家不以為意,甚至都知道可不說出來,作為不是那樣。前面談的“武化”隱于“文化”之中就是這一類吧?還有什么可說的?

主:另有一種隱文化,和“武化”或“武文化”相似,很普遍,但大家不注意,不承認,不說。這值得探索一下。我指的是女性文化。

客:這不稀罕。從外國到中國近來談得很熱鬧。這不是女權(quán)主義吧?那是外國的,情況和中國不同,連日本的也不同。你是不是指婦女中心的文化?或者母系社會的遺留?

主:不要忘了我們著眼的是文化中的民俗心態(tài),是從有文查無文,所以不用管這些說法和招牌,先考察一下婦女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女性在創(chuàng)造文化中的作用。不是著重性別,而是考察性別的文化作用。因為中國歷來大家承認的文化符號序列中是男尊女卑,女性處于附屬地位,好像不許也不能發(fā)揮什么作用,所以出個女皇帝或者女詩人就大驚小怪當作例外。若事實不是這樣,那就是隱文化了。這里面就有民俗心態(tài)了。

客:還是從有文的經(jīng)書查起吧。

主:在中國的符號體系中,從《易》起,陰陽或乾坤就并提而不可偏廢。陽剛陰柔是指性質(zhì),不分上下。分上下如陽強陰弱或陰盛陽衰應(yīng)當是都不平衡,為什么前者可以容忍而后者就招致不滿呢?不單是男的不滿,連女的也不以為然,好像男的必得蓋過女的。大家這樣想,然而事實呢?事實是不是太極圖式的呢?是不是陽顯而陰隱實則并列而互有盛衰,共同組成文化的全部呢?乾坤,陰陽,互為先后。文學不必說。從《詩經(jīng)》、《楚辭》一直到魯迅的《祝?!罚约词共皇俏膶W的中心也是不可分離的部分。對不對?要考察的是其他方面。

客:依我看,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男性中心,父系社會,這些都不錯,是顯文化。女性是受壓抑的,但同時又是反壓抑的,并不是那么卑,那么輕,那么無權(quán)。這是隱文化,也許因此不占主導(dǎo)地位。

主:隱文化不顯著,不受重視,這不等于不能起主要作用。就政治方面說,看起來打仗的,做官的,從皇帝起,都是男性。有個武則天,出個花木蘭,就成為特殊人物。這是迷信符號。當皇帝,主持政權(quán),不一定要有稱號。妹喜、妲己、褒姒起什么作用,姑且不論。《詩經(jīng)》一開始就是《關(guān)雎》,毛《序》說是指“后妃之德”,足見后妃作用不可忽視。不用尋找,《左傳》開篇的《鄭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鬧大亂子以致莊公幾乎殺了弟弟。兄長是嫡子,是繼承人,弟弟如何能有權(quán)去侵犯他的政權(quán)?因為姜氏母親溺愛。這就證明姜氏對政權(quán)有重要作用,莊公只好暫且聽從。她雖然失敗了,但不是無權(quán)。這類例子歷史上有的是,當然都是挨罵的。秦始皇的太后使呂不韋掌握政權(quán)。漢高祖的呂后是無稱號的女皇帝。韓信是她殺的。有段時間江山幾乎姓呂。漢代外戚掌大權(quán)。權(quán)傾人主的霍光,掌兵權(quán)的衛(wèi)青、霍去病、竇憲都是皇后家里人。唐朝除武后外還有韋后。楊貴妃能使楊國忠掌權(quán),至少在逼她死的軍人眼中她是能左右朝政的人。宋明的后妃也不是對政治無影響。清代開國有孝莊后,亡國有慈禧太后,下退位詔書還是隆裕太后主持。如果說帝王專制大權(quán)獨攬,那權(quán)中有不小一部分是屬于女性的。經(jīng)濟上秦時的巴寡婦清以發(fā)財?shù)妹?。一般是男主外,女主?nèi),家財常是婦女主管,何況有“季常之癖”的“懼內(nèi)”的男人從來不在少數(shù)?!昂雎労訓|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蘇軾)女的不但能文,而且會武。有李清照,也有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唐賽兒。當然這些都不能掩蓋婦女受壓迫、被歧視的事實,她們是在重壓下抬起頭來的。打罵,買賣,裹小腳,不許識字,不當作人,都不能使所有女性屈服。男對女的一項措施是不許婦女識字讀書,使她們只能有直接見聞得來的知識。可是婦女并非人人不識字,而且無知可能鬧事更大。總之,女的固然在地位上受男子玩弄欺凌以致被認為并自認為輕賤,但她們又何嘗不能玩弄男子于掌上,驅(qū)使他們,甚至干涉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及前途,如明末的名妓對名士(《桃花扇》)?所以從整體說,從全社會說,以性別分,女性是受男性壓抑的。這是顯文化,不容否定。同時,從局部說,從一個個人說,男性受女性支配的事并不稀罕。這是隱文化。應(yīng)當說,文化是男女雙方共同創(chuàng)造的,而女性起的作用絕不會比男性小多少。連《文選》里都有兩位古代女作家,班婕妤和班昭(曹大家)的詩賦,后一位還是大學者,是經(jīng)學家、史學家。

客:這種情形不能說外國沒有。印度的,日本的,歐洲的,各有其女性隱文化,不過和中國歷史上的不一樣。歐洲的圣母,印度的女神,日本人的世界最早的(11世紀)長篇小說女作家紫式部都是中國沒有的。歐洲中世紀的英雄美人也和中國的不同,法國宮廷中活動的貴族夫人也不是中國的后妃。現(xiàn)代變化很多,中外還是有不小的差別,也許這就是外國高呼“女權(quán)主義”時中國人不大響應(yīng)的原故吧?女性文化的現(xiàn)代興起可能在中國更旺盛。女作家,包括臺灣香港的在內(nèi),現(xiàn)在不是越來越多嗎?不過這屬于隱文化,是不會大嚷大叫的。能不能說,以性別分人群,則女視男如符號,而男視女如意義;男女仿佛謎面謎底,謎底是不露面的。

主:我們從應(yīng)用“場”和“序”說到顯文化和隱文化,又提到了“武文化”和“女性文化”,還得問問民俗心態(tài)吧?那就要另起話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