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首

禹域鴻爪 作者:(日)內(nèi)藤湖南 著,李振聲 譯


卷首

緒言

一、《禹域鴻爪記》,是我明治三十二年(譯按,1899年)八月末至同年十一月末,這三個月里,對禹域游蹤所作記述的一個概略,當時偶有觸發(fā)便率爾落筆,文體之駁雜及詳略之失當,自然在所難免。取“燕山楚水”作為書名,乃是順從書肆之所喜好也。

二、本記序文闕如,轉(zhuǎn)而以次韻野口寧齋贈詩數(shù)首,以及此前草就之文《學徒暑中旅行》,權(quán)作代替。

三、附錄的論文,是游歷前后的數(shù)月間,我就中國問題所草就之文章,用以表明我此番游清的緣起以及游歷所得意見之一斑,蓋欲以統(tǒng)攝與概括此次游歷之前后經(jīng)緯也。

四、文蕓閣之詩,系其今春游賞東京時所酬贈者。與文氏交游,始于此番游清期間,也是此行我最感傾心者,故影印摹寫于此,以代題詞。

明治三十三年四月

著者識

學徒暑中旅行

其一

車前載著柳條包,馳往新橋、上野兩車站,與此類少年人途中相遇,一日里不下數(shù)十回的,近日已是司空見慣之事。由此懷想起學生時代的樂趣,不勝憮然之際,陡然萌生出錯失天堂之感。學徒之習俗時尚,每年皆有所遷移,與往昔相比,趨于墮落之傾向則一目了然,值得慨當以慷者,實已寥寥無多,惟獨此暑中休暇期間,旅行者有增無減一事,似可視為美好風尚進步征兆之一端。此雖因鐵路輪船之利,在既往十年間,有突飛猛進之發(fā)展,其便捷已不復往昔所可比擬使然,而概乎言之,耳聞目睹境界之開拓,既使知識范圍得以推擴,又為其落實了用武之地,由此還自然帶來了將囿于三百年封建之舊習,當今政黨猶難擺脫之地方割據(jù)之積弊,此類根本之病患,一朝加以擊潰之利。更何況,步履所至,山水不乏秀媚橫逸之態(tài),此乃上天眷顧我邦之幸,故而汗漫之游,有利于滋養(yǎng)趣味之處絕不在少數(shù),以致誦讀名勝地志與紀行文字,在近日少年學徒那里,也便頗有了大行其道之概,這不能不是值得人為之欣慨的現(xiàn)象。只是涉獵猶淺,尚不出投合今人時俗風尚之兔園冊子范圍,實為恨事!然而其旅行之范圍,不出一二年間,終將因不甘于本國海島之湫隘,進而著鞭于大陸,上下長江,攬武昌、金陵之形勝,由閩、粵、廈、澳而抵香港、新嘉坡,以觀歐人東侵之經(jīng)營,不亦壯哉?!此等壯游,益發(fā)仿之效之,今日視為異乎尋常者,至他日輒習以為常,當不足為奇矣。終至,更進而深入其內(nèi)陸,踏勘中國詩人自古以來發(fā)為詠懷之作的所在,而羈旅之愁苦況味,至今猶在;或者跋涉于新近為歐洲列強所侵占之東三省及山東等地,以察識其戰(zhàn)略雄圖;而對于準備作此一區(qū)域游歷之旅行者,我還將進而奉勸其應(yīng)該稍稍具備些學術(shù)、美術(shù)的眼光。

同樣的一份山水,若聽說它是有古跡的,便會平添三分神奇之感。四濃的山野景色,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及至辨認得慶長、庚子及虎踞龍盤之跡,自會生出一番勃郁難遏的雄心。芳野的山勢,并非沒有奇趣,但念及南帝播遷、猶自慨嘆稱幸的那份哀憐,便于依依不舍間,平添了一份低回不忍離去的心念。若是沒有千年帝王的遺址,諾樂之地終不過是殘山剩水,何來賞心悅目之處?正因為有人留下過題詠的篇什,宮城之野縱然犁為田圃,也仍會牽動諷詠之懷。這就好比式內(nèi)的祠廟和朱印的寺觀,山阻水涯,每每成了它的景致,為其增添光彩。留傳下來的古時制作,其技藝之精妙,不由得令人對文明的進步持以懷疑,乃至讓人生出甘愿前往當年那個文明極盛的社會去棲身的心念。諸如此類,實為吾邦所特有,旅行者之至樂。兩千年間,有過多少社會變遷,層層鱗次,便這樣一步步地展現(xiàn)在了眼前,其快意又哪里是言語所能表述得了的?可是,倘若不是稍稍具備相關(guān)的史學知識與美術(shù)嗜好,則又將與之當面錯過,仿佛行走在空曠的原野上,終不免會有珠玉滿地卻蹂躪踩踏一番而去的遺憾。近年學術(shù)之進步,對學徒措意于此類事情,本當極具便利之勢,然而近日坊間出售的名勝紀行書籍,倘若與平澤的《漫游文草》、宮川的《東西游記》,乃至與當時大多脫不了鄙俗之嫌的諸如《名所圖會》之類相比較,趣味似乎反而還更為貧乏。何以至此?顯然絕非僅僅緣于木版雕刻古雅而活字印刷纖巧,以及由此相伴而生的錯覺,乃是因為世道之需求僅止于此,故而編述者所提供者,也只能如彼所需而已。吾輩又何必非得將時下紳士、紳商避暑之浴泉,一概視為放縱之溫習場或不道德之播散地,抑或?qū)⒛切?shù)步之外的勝景視若無睹、無所措意,只知弄花牌、昵賤妓,并以此炫耀豪奢者,一概斥為跡近禽獸之徒?如少年學徒這般,出于怡心養(yǎng)性之目的,跋山涉水,尋訪勝跡,尚且錯失了此等主要關(guān)目,對于其動輒予以輕視的古人,豈不多有愧疚耶?所以敢以瞽盲之言冒犯諸君者,但愿諸君于此有所思慮,則幸甚。

(明治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稿)

其二

去年夏天,歸省途中,我特地花了一天工夫前去叩訪那須國造碑,從守碑人那里得知,前來觀碑的人幾近絕跡,不由得暗地里為世人史學興趣的如此淡漠而感到驚駭。那須鹽原的溫泉,就緊挨著西那須野車站,洗溫泉浴的人,年年歲歲,摩肩接踵,紛至沓來。茫茫原野,半數(shù)已墾辟為樹林和菜圃,只需花費半天的時間,在犁頭剩下的四處,朝那長得比人還要高出一頭的幾莖野花,張望上那么幾眼,浮想當年武士整飭箭筒、護臂釘飾閃爍如霰的情景,頻頻顧視硫煙直薄云天的那須岳;順著彎曲的野徑迂回而行,摩挲一千二百年前的古碑:這些,豈不都是讓人意興大感暢然的事?何況這地方位于那珂河的上游,是片高原,累累車冢,起伏于隴畝之間,縱然沒有這塊石碑,猶且讓人仿佛有來往于神朱鳥之前的時代的感覺,然而,不想其落寞竟一至于此。上毛三碑散落在通往富岡的途次之間,雄勁超妙,有比肩瘞鶴銘之美譽的那塊多胡郡碑,前往叩訪者尚且寥寥無多,更何況其余二碑了。像存放在妙心寺中的法金剛院的古鐘,以之詢問寺僧,寺僧也不得而知,尋遍整個寺內(nèi),這才在一處頹敗的鐘樓上把它辨認了出來。長柄鶴滿寺的鐘,因在浪華郊外,而人們只知賞玩寺內(nèi)的垂絲櫻花,卻置此華鯨絕響、梵音久遏之奇物于不顧!去芳草萋萋的原野上游玩的人里邊,可曾有人留心駐目過藏山所藏的銹澀古奇的天寶鐸?在考證古史的材料中,金石本是最為精確無誤的依據(jù),并且也是玩賞時趣味最多的品類,然而,對其意義絕少有所留意者,不想竟至于如此,那么其余的也便可想而知了。

我曾由笠置,沿著所謂的瓶之原分流而來的泉川,一路西下。河流折而北向處,別拓一境,不知何處是恭仁古都舊址,何處是凈琉璃寺,海住山寺的塔尖,則浮露在北端的林巒間。南邊緊挨著奈良山,位于城與二州的咽喉處,但見暮煙一抹,鴨建角見命經(jīng)略之跡,于若隱若顯間,依稀猶存。若夫有香取、鹿島之浦、霞湖及刀水諸景點綴其間,趁漲潮之時,鼓棹于明月朗照下的十二橋之間,有這般神圣降臨的往昔歲月可供尋夢,則萬劫一彈指間,古耶?今耶?讓人有不勝今夕何夕之慨。進而往來于白石稱之為高天原的常、磐一帶,尋訪二神兒孫諸神的祠廟,不經(jīng)意間遇見了鹽灶松島的勝景,或者是碰巧訪得了多賀燕澤之碑,汗漫游興,皆莫過于此時之深湛而有味者矣。

大國主威令已久行全國,所到之處,祠廟祭祀之嚴整謹肅自不待言,這里邊,沿海一帶的鹿島、香取姑且不論,即便是安房神社的天太玉命,尾張真清田神社的天火明命,鹽灶神社,紀伊的日前國懸及熊野諸社,位于日本海海岸一帶者,諸如若狹彥與彌彥,也都存留有天神的靈跡可供觀賞。倘若將其與分布各處的古墳加以參照,那么對古史的研究,想必也就會稍稍多幾分把握了。諸如這樣的山陵規(guī)制,誠如蒲生氏所言,自太祖至孝元,開化以來二十三朝,筑陵墓于丘隴,前方后圓,取象于宮車;用明以下之十陵,則鑿治玄宮以安置石?。恢敝聊隙?,方始重新恢復舊制。倘若在觀覽各地留存至今的古墓時,多少有些關(guān)于此等變遷的知識,也就不至于會有面壁相向時一臉茫然的尷尬了。

在穢多的人種問題上,有時不免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相關(guān)研究中,必定會留有這樣的記載,諸如自古以來,守陵之戶乃是不得與良民通婚之一種賤民;而近畿諸國,不管已知抑或未知,幸存抑或已遭毀壞,陵墓總不下有千百座之數(shù),散布在屈指難以盡數(shù)的各處,而賤種與良民,則雞犬之聲相聞,人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蒙古、馬來種族遷徙的行蹤,倘若也能從諸如此類散布在各處的古祠和墳冢那里一一加以證實的話,那么,諸多的情形,或許也就能像這樣了如指掌了吧。并未對此類行蹤做出尋索,而是像近日某記者那樣,在談?wù)撝袊穗s居的問題時,援引蕃別作為例證,就會犯下認大內(nèi)氏為嬴姓的錯誤。雖然無關(guān)宏旨,卻也動輒鬧成笑柄。而這一點,想必是不難特別留意到的。

凡此種種,若一一列舉,更仆難盡,今僅就史學一端,取其觸及思緒者拉雜陳之,以資旅行者有所啟發(fā)。若能觸類引申,則于學徒諸子,豈無小補也歟?

(明治三十二年七月十六日稿)

贈詩及送別詩

文蕓閣詩

文廷式

漢西百年基沛縣,元三萬里極歐羅;

佛家別有河圖讖,未若金輪世界多。

帝出東方本系言,烏龍王氣啟金源;

我讀揅經(jīng)無字說,更從西極望昆侖。

杭愛山邊自一方,白翎原向海濱翔;

何因牧馬思南土,天子中原乃衛(wèi)王。

別傳虬髯事未真,近人云是蓋蘇文;

若非晉水真龍興,丹穴將求海外君。

賭棋別墅是兵機,射笴聊城未解圍;

千古英雄惆悵處,秦王十八已龍飛。

游清雜詩次野口寧齋見送詩韻

風塵滿目近中秋,一劍將觀禹九州;

故舊當年空鬼籍,江山異域久神游。

斗底樸昔開藩地,天接羲和賓日頭;

要訪秦皇勒銘處,片帆先指古之罘。

郊原草木激悲風,萬馬聞會蹀血紅;

王氣朔方鐘異類,龍神碣石限山戎。

重關(guān)洪武修時壁,廢苑咸豐劫后宮;

一路寒煙青冢底,算來枯骨有英雄。

廟前楸槚朔風多,斜日蒿萊沒石駝;

披發(fā)煤山寧有此,借兵回鶻竟如何。

興亡關(guān)數(shù)傾難挽,夷夏惟天覆不頗;

剩得豐碑深刻在,乾隆皇帝謁陵歌。

寂寞山川閱廢興,秦淮秋色感難勝;

莫愁湖冷疏疏柳,長樂橋荒漠漠塍。

兒女英雄千載恨,君王宰相一春燈;

憑誰更問南朝事,碎雨零煙滿秣陵。

樓空不見鶴翩躚,落日浮云客系船;

賴有司勛詩句在,朅來薄海羽書傳。

千秋江漢東南蔽,一部經(jīng)綸內(nèi)外篇;

登矚因生無限意,平波浩渺接長天。

寧齋曰:湖南《禹域鴻爪記》,上梓在邇,天下以先睹為快。余事詩才,亦能壯偉,吐故納新,不著一膚泛語。顧其書卷在胸,山河在眼,語不猶人,理固當然。故舊蓋謂石川伍一氏,湖南同心人也。

送內(nèi)藤湖南游清國

藹藹大內(nèi)青巒

索索西風落木初,長城秋色果如何;

津頭若遇耦耕客,為報日東存逸書。

內(nèi)藤湖南書來知其即日上程赴清國率然賦七律五章餞之

野口寧齋

其一

天高鴻雁語清秋,有客俄傳赴九州;

蓄艾三年嗟我病,觀潮八月壯君行。

海青風急新羅角,山翠晴分渤海頭;

聞道人夷爭午市,祖龍舊址吊芝罘。

其二

居庸關(guān)外冷西風,沙磧荒荒烽燧紅;

盜賊邊疆甘伏奔,金繒社稷慣和戎。

長城萬里秦明月,黃草千年元古宮;

毳幕穹廬人臥雪,可能物色到英雄。

其三

束手君臣涕淚多,他年風雨哭銅駝;

可憐燕薊非吾有,如此江山奈如何。

只見北軍歸呂祿,未聞老將起廉頗;

狗屠擊筑聲悲壯,誰唱牛羊敕勒歌。

其四

王氣南朝幾廢興,老臣憂國感何勝;

長江滾滾空天塹,六代茫茫半循塍。

狎客新聲歌玉樹,閹兒樂府唱春燈;

草間石馬無人吊,落日寒煙十一陵。

其五

樓頭黃鶴舞翩躚,笳鼓秋清鄂清船;

半夜聞雞聲已惡,中流擊楫語曾傳。

海瀛人物同文會,江漢勛名勸學篇;

應(yīng)有起予書一紙,迢迢望斷白云天。

送內(nèi)藤湖南游清國

幸德秋水

王氣中原竭,八維紛似麻;

飲河諸葛馬,浮斗張騫楂。

天地秋風動,荊湘落日斜;

江云騷國客,一酬吊長沙。

送內(nèi)藤湖南次秋水詞兄韻三首

國府犀東

漢庭文武墜,呂氏下詔麻;

金暈九重闕,銀河八月楂。

吳門秦碣古,湘浦楚云斜;

詩舫澧沅去,招魂萬里沙。

楚天大江劃,千里一鞋麻;

倚劍行吳地,乘秋上漢楂。

魏人橫槊賦,越舸舉帆斜;

烏鵲南飛夕,五湖月滿沙。

北斗黃河,海漘盜似麻;

膠州扼形勝,滬上警行楂。

漢口賓鴻度,荊門俊鶻斜;

歸篷及期下,莫遠溯金沙。

送內(nèi)藤湖南游清國次秋水君韻

芝水漁夫

誰致回天力,中原理亂麻;

一枝提健筆,萬里上仙楂。

樹古秋風急,城孤落日斜;

漢庭金氣盡,無術(shù)化丹沙。

送內(nèi)藤湖南游于清國

松岡素俠

空中有聲知何物,長鳴夜墮渤澥;

紫氣直上貫斗牛,三眼如電固不群。

知君道德希古圣,儒業(yè)又見窮典墳;

時務(wù)常年欽諸葛,歸來欲繼賈生文。

長城明月苦風露,楚地秋色滋英芬;

況復征人淚萬斛,憑吊灑盡入暮云。

禹域江山雖易到,蒿目之徒終何分;

千古真游誰最是,今年今日獨有君。

  1. 編者注:此篇為《禹域鴻爪記》原序,因此集化用此名,故列于此,作為全書之序。
  2. 譯者注:因譯叢體例,這幾篇論文本書未譯入,特此說明。(本書注釋除特別說明,均為譯者注。)
  3. 指讀書求學之學生,非學手藝之學徒。
  4. 兔園,又稱菟園,古時梁孝王所建園林名,位于今河南商丘東郊。兔園冊原指該園藏書,文字多粗鄙俚俗者,這里用來喻指日本當時流行的粗俗紀行文字。
  5. 今作新加坡。
  6. 指奈良。
  7. 指記錄平安中期律令法度的《延喜式》,由醍醐天皇下令編纂,于延長五年(927年)完成。
  8. 指日本近世末期盛行的通俗地志、旅行指南,記述名勝古跡、神社佛寺的由來及地方物產(chǎn)等,并配以風景插圖,作為庶民旅行出游的手冊或有趣的地方讀物。
  9. 神魂命之孫,相傳神武天皇東征由熊野攻入大和時,他化身為八咫鳥,自天而降,給天皇指路,并作為天皇的使者,對大和豪族兄磯城及弟磯城進行勸降。后成為賀茂御祖神社(下賀茂神社)的祭神。
  10. 日本明治時代以前對賤民的蔑稱。
  11. 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鄉(xiāng)人;字道希,號云閣,一作蕓閣,又號薌德、羅霄山人,晚號純常子;清光緒十六年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xié)修,會典館纂修,翰林院侍讀學士等。戊戌變法前,劾李鴻章,支持康有為發(fā)起強學會,贊助光緒親政,后遭慈禧太后革職,頗受新派文人尊崇。長于詩詞,學問也佳,有《補晉書藝文志》等數(shù)種著述,詞作于浙西、常州二派外,獨樹一幟。
  12. 內(nèi)藤湖南同鄉(xiāng)先輩,死于中日甲午之戰(zhàn),本書《禹域鴻爪記·其二》中有所敘及,可參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