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人間詞話注析 作者:劉少坤,王立娟


三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評析】

王國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亦構成相反相成的一對范疇。王國維在這里提到,“有我之境”言以我觀物,詩人在詠物過程中,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渲染到所詠之物上,致使物體亦全部含有了人的感情,人占主動位置。而“無我之境”卻是詩人不動聲色,直接通過以物傳物,人在物面前是無為的,人心因物而動。其中無我之境頗受叔本華哲學影響,繆鉞《王靜安與叔本華》(1943年《詩詞散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亦言:“王靜安《人間詞話》之論詞,精瑩澄徹,世多喜之,其見解似亦相當受叔本華哲學之濬發(fā),雖不似《紅樓夢評論》一文有顯著之征驗,然細讀之,亦未嘗無跡象可尋也。叔本華在其所著《意志與表象之世界》第三卷中論及藝術,頗多精言。叔氏之意,以為人之觀物,如能內忘其生活之欲,而為一純粹觀察之主體,外忘物之一切關系,而領略其永恒,物我為一,如鏡照形,是即臻于藝術之境界,此種觀察,非天才不能?!度碎g詞話》曰:‘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衷唬骸疅o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耘c叔氏之說有通貫之處?!别堊陬U《〈人間詞話〉平議》(1953年)(《澄心論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王氏區(qū)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為二,意以無我之境為高。予謂無我之境,惟作者靜觀吸取萬物之神理,及讀者虛心接受作者之情意時之心態(tài),乃可有之。意有將迎,神有虛實,非我無我,無以悟解他人之我,他人之我亦無以投入有我之我也,此之謂物我合一。惟物我合一之為時極暫。浸假而自我之我已浮現(xiàn)。此時之我,已非前此之我,亦非剛才物我合一之我,而為一新我——此新我即自得之境。一切文學哲學之根苗及生機胥由是出。茍乏此新我,我之靈魂已為外物之所奪矣,為他人之所剽矣,則我將何恃而為文哉?故接物時可以無我,為文之際,必須有我。尋王氏所謂無我者,殆指我相之沖淡,而非我相之絕滅。以我觀物,則凡物皆著我相,以物觀我,則渾我相于物之中。實則一現(xiàn)而一渾?,F(xiàn)者,假物以現(xiàn)我;渾者,借物以忘我。王氏所謂‘無我’,亦猶莊周之物化,特以遣我而遺我于物之中,何曾真能無我耶?惟此乃哲學形而上學之態(tài)度,而非文學之態(tài)度。”

當然,亦有不少人反對王國維這種分法,比如朱光潛主張分為“同物之境”與“超物之境”。他在《詩的隱與顯——關于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人間世》1934年4月第1期)一文中論道:“王先生在這里所指出的分別實在是一個很精微的分別,不過從近代美學觀點看,他所用的名詞有些欠妥。他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近代美學所謂‘移情作用’?!魄樽饔谩陌l(fā)生是由于我在凝神觀照事物時,霎時間由物我兩忘而至物我同一,于是以在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換句話說,移情作用就是‘死物的生命化’,或是‘無情事物的有情化’,這種現(xiàn)象在注意力專注到物我兩忘時才發(fā)生。從此可知王先生所說的‘有我之境’,實在是‘無我之境’。他的‘無我之境’的實例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都是詩人在冷靜中所回味出來的妙境,都沒有經過移情作用,所以其實都是‘有我之境’。我以為與其說‘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不如說‘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徘徊花上月,虛度可憐宵’‘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都是同物之境。‘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興闌啼鳥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王先生以為‘有我之境’(其實是‘無我之境’,即‘同物之境’)比‘無我之境’(其實是‘有我之境’,即‘超物之境’)品格較低,但是沒有說出理由來。如‘超物之境’所以高于‘同物之境’者,就由于‘超物之境’隱而深,‘同物之境’顯而淺。在‘同物之境’中物我兩忘,我設身于物而分享其生命,人情和物理相滲透而我不覺其滲透。在‘超物之境’中,物我對峙,人情和物理猝然相遇,默然相契,骨子里它們雖是欣合而表面上,卻仍是兩回事。在‘同物之境’中作者說出物理中所寓的人情,在‘超物之境’中作者不言情而情自見?!镏场腥饲?,‘超物之境’見天機?!鳖欕S《論王靜安》(1942—1947)(《顧隨全集·講錄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王先生講無我之境舉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灑》其四)。不然。采誰采?見誰見?曰‘采’曰‘見’則有我矣。又舉元遺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潁亭留別》),此二句似較前二句無我,然尚不能謂無我,寒波、白鳥誰寫?詩人寫,詩人寫則經心轉矣,不然何以他人不寫成詩?即曰無我,而誰見?即見則有我,無我則無詩。以物觀物絕非客觀??陀^但觀察,而詩人應觀察后還須進入其中,不可立于其外。客觀亦非無我,無我何觀?王先生所說無我絕非客觀之意,乃莊子‘忘我’‘喪我’之意?!?/p>

 

  1.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出自馮延巳《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li>
  2.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出自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3.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出自陶潛《飲酒》第五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li>
  4.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出自元好問《穎亭留別》:“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咤?;厥淄ぶ腥?,平林淡如畫。”
  5. “豪杰”:此處特指文人中之杰出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