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現(xiàn)代漢語特殊圖式性構(gòu)式考察:以同語反復構(gòu)式為例

現(xiàn)代漢語常用構(gòu)式的共時與歷時互動研究 作者:張愛玲


第一章 現(xiàn)代漢語特殊圖式性構(gòu)式考察:以同語反復構(gòu)式為例

本章以漢語同語反復構(gòu)式這種特殊的圖式性構(gòu)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為研究對象。同語反復構(gòu)式(tautology,下文簡稱“同語式”)是形式語義學研究中遇到的一個較為棘手的課題。因為同語式在邏輯上是個重言式,其邏輯真值(truth-value)是永真的,即它是邏輯真命題(logically true proposition)。這樣,從邏輯角度看,同語式應該是不傳達任何新信息的。英國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把這種命題看作是“無聊命題/空洞命題”(trifiling proposition)的一個子類,認為它不會帶來知識的增長。但從語言使用角度看,同語式既然頻繁出現(xiàn)在言語交際中,那么它顯然是表達特定意義的。這種意義在最初應該只是一種依存于特定語境的語用意義,而后因為高頻浮現(xiàn)而固化為整個同語式的規(guī)約意義(即同語式的語義意義,也可以叫“格式義”)。調(diào)查可知,作為一種格式,同語式在交際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往往能夠?qū)崿F(xiàn)言有盡而意無窮或意在言外的交際意圖,所以非常值得研究。從語義角度看,同語式顯然違背了弗雷格(Frege)提出的語義組合性原理(compositionality principle),即整體的意義不是組成成分的意義和組合關(guān)系的函項。換言之,整體的意義不能從其組成成分的意義和它們之間的組合關(guān)系推知。簡言之,同語式語義透明度低,內(nèi)部可分析性(analyzablity)差。因此,構(gòu)式語法把同語式稱為“同語反復構(gòu)式”,認為它跟語素、詞、固定短語一樣是形式與意義(或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體。認知語義學認為,同語式跟詞等其他語言表達式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均是進入開放型知識網(wǎng)絡的入口。要完全解釋其意義常常需要可視與不可視的意象、隱喻聯(lián)想、思維模型和百科知識(束定芳2000:36)。

關(guān)于同語式的研究,以往主要在印歐語(尤其是英語)中進行,少有的例外是Farghal(1992)對約旦人使用的阿拉伯語(Jordanian Arabic)同語式的研究。近二十年來,漢語、日語等語言的同語式研究方興未艾。同語式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是,同語式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性質(zhì)的?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同語式研究路徑。甲派(激進語用派,如Levinson 1983,Ward&Hirschberg 1991)認為,同語式本身沒有約定俗成的意義,其意義是語境生成的,是語用性質(zhì)的會話含義。聽者/讀者可以根據(jù)語境信息的提示,運用不受具體語言類型和特點影響的普適交際原則(如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計算出來。比如,當說話人有意、公開違反合作原則時,意義解讀應朝什么方向進行;當說話人有意、秘密違反合作原則時,意義解讀該朝什么方向進行,當說話人違反的不是合作原則,而是禮貌原則,意義解讀又該朝什么方向進行。乙派(激進語義派,如Wierzbicka 1987,1988)認為,同語式的意義是語義性質(zhì)的,是約定俗成的,因語言而異的(language-specific),用對合作原則等交際原則的違背無法準確解讀同語式的意義。丙派(中庸派,如Fraser 1988,Okamoto 1993)則認為,同語式的意義有核心意義和邊緣意義之分。核心意義是語義性質(zhì)的,約定俗成的,不受語境影響的;邊緣意義是語用性質(zhì)的,對語境敏感,往往是情態(tài)義。同語式的意義解讀過程是從其核心意義出發(fā),利用語境信息的提示,計算出邊緣意義的過程。本書贊同丙派的觀點。我們將以漢語同語式為中心研究對象,展示從同語式相對客觀的核心意義(即“對范疇成員資格進行確認”義)到其邊緣意義(如有所保留的認同、毫無保留的稱贊、不遺余力的批評、對不容混淆的強調(diào),等等)的推導過程。所以,我們認為,同語式是構(gòu)式,這是就其整體意義并不完全可以從其組成成分的意義推知來說的。

同語式中的同形成分復現(xiàn)是一種語法手段,可以表示諸如特點歷時恒定/無變、觀點彼此一致、話題前后銜接、程度加深(這時成分復現(xiàn)就是一種間隔重疊)等語法意義。復現(xiàn)成分的性質(zhì)對成分復現(xiàn)表示什么語法意義有重要的制約作用。比如,在漢語中,當復現(xiàn)成分可以是名、動、形任一詞類且復現(xiàn)可以是不完全重復(即前后只是部分同形)時,這時構(gòu)成的同語式通常表示觀點的彼此(部分)一致。換言之,這時整個同語式表示對他人觀點的有所保留的認同。當成分復現(xiàn)這種語法手段在一個話輪中連續(xù)出現(xiàn)兩次以上,且復現(xiàn)成分屬于同一語義類(即圍繞一個主話題展開的多個次話題)時,修辭上的賦/鋪排會賦予同語式以極量義。所以,這時這幾個同語式形成的整個話語往往執(zhí)行毫無保留的稱贊、不遺余力的批評(詳見本章第一節(jié)之§2.2.2和§2.2.3)。如果復現(xiàn)項僅限于體詞性成分,且構(gòu)成對比關(guān)系時,同語式所在話語往往強調(diào)不容混淆。

本章遵循從描寫共時多功能性到追溯歷時演變,再到跨語言觀照的總體思路,研究漢語各類同語式,尤其是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式,其句法特點、語義解讀等問題,以期能立體地、系統(tǒng)地展示漢語同語式的使用和演變情況。本章的論述印證了Traugott和Trousdale(2013:3)的如下觀點:語言系統(tǒng)和認知系統(tǒng)一樣,是一個由節(jié)點和節(jié)點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成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處在每個節(jié)點上的是作為形式和意義結(jié)合體的構(gòu)式。節(jié)點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通過有等級的構(gòu)式承繼(inheritance hierarchy)的形式表示出來。比如,在現(xiàn)代漢語中,話題拷貝構(gòu)式是上位構(gòu)式,而其下文構(gòu)式包括:有所保留的認同型構(gòu)式、毫無保留的稱贊性構(gòu)式、不遺余力的批評型構(gòu)式。下位構(gòu)式繼承了上位構(gòu)式的特點,比如話題成分復現(xiàn)。下位構(gòu)式比上位構(gòu)式又多些特點。比如,毫無保留的稱贊性構(gòu)式、不遺余力的批評型構(gòu)式以同語式(“NP是NP”“NP NP VP”)的三項排比為優(yōu)選形式,雖然也可以是“NP是NP”兩項連用;有所保留的認同型構(gòu)式復現(xiàn)成分不限于NP等。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漢語同語反復構(gòu)式的句法和語義

一、引言

同語反復構(gòu)式(簡稱“同語式”)是世界多種語言中普遍存在的格式。它是由兩個同形成分復現(xiàn)構(gòu)成的格式。復現(xiàn)成分可能彼此相鄰[如例(1)中的“飯”“衣服”“孩子”],也可能彼此不相鄰[如例(2)中的“推辭”“稱病”]。復現(xiàn)成分可能有范疇限制,即只能是某種詞類的詞或以它為中心語構(gòu)成的短語。比如,“NP1是NP1,NP2是NP2”中,復現(xiàn)成分通常是體詞性成分,至少必須起指稱作用;“VP1的VP1,VP2的VP2,(VP3的VP3……)”中,復現(xiàn)成分限于謂詞性成分?!癤是X,只是/不過……”中,復現(xiàn)成分既可以是體詞性成分,又可以是謂詞性成分,且前后兩個X不一定要完全同形(詳見下文)。

(1)你這個女人,飯飯不燒衣服衣服不洗,孩子孩子不看。(江淮官話·江蘇阜寧話)

(2)聽說張學良換成了馬占輝,東北元老推辭的推辭,稱病的稱病,熊式輝和大公子準備的宴會一個貴賓都沒到。

復現(xiàn)成分相互之間,或存在話題與說明關(guān)系,比如“NP是NP”[見例(3)、(4)]中后一個NP是對前一個NP的說明;或存在條件關(guān)系復句的前件與后件之間的關(guān)系,比如“X是X,只是/不過……”[如例(3)]中前一個X和后一個X之間存在前件與后件關(guān)系,兩者合而構(gòu)成一個條件關(guān)系復句(詳見下文)。同語式或是獨立構(gòu)成單句,或是作復句的分句,或者是從復句緊縮而來的緊縮句。比如,例(5)這種“愛V不V”同語式可以看作是從[并列[假設(shè)]]關(guān)系二重復句“愛V就V,不愛V就不V”縮合而來。在原二重復句中,條件從句里的“(不)愛V”跟主句的“(不)V”部分同形。

(3)他們兩家親戚是親戚,就是不太親。

(4)男孩畢竟是男孩,調(diào)皮是難免的。

(5)他愛來不來。(=他愛來就來,不愛來就不來。)

(6)你來就來,不來就不來,怎么這么吞吞吐吐?

本節(jié)嘗試對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進行盡可能全面的考察,從而對現(xiàn)代漢語不同次類的同語式進行對比,最終找到現(xiàn)代漢語常用同語式中同語反復這種語法手段表示的基礎(chǔ)語法意義。限于篇幅,并為了使論述相對集中,我們主要考察現(xiàn)代漢語名詞(短語)復現(xiàn)型同語式[Nominal Repetive Construction(簡稱“Nominal Tautology”)],即“NP是NP”或“NP NP VP”,兼及其他同語式,如“VP的VP”等。我們將從語義和語用如何對接的角度說明如何從這類格式統(tǒng)一的語義中推導出其不同次類的語用含義,以期證明至少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短語)復現(xiàn)型同語式有共同的基礎(chǔ)意義。國內(nèi)對同語反復構(gòu)式展開研究的有司富珍(2001)、潘國英(2004,2006)、殷何輝(2006,2007)等。但這些研究多重理論探討。比如,司富珍(2001)和潘國英(2004,2006)分別從語用、修辭角度探討同語構(gòu)式的解讀和成因等,司文還探討了該類構(gòu)式會話含義的民族性問題。殷何輝(2006,2007)則從語篇分布、語篇功能和語用理解過程中會話合作原則與心理空間理論的作用角度探討了同語反復構(gòu)式。

二、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的句法和語義

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NP是NP”“NP NP VP”“VP的VP”等有的可以單獨使用(但要借助虛詞),有的必須多項連用。據(jù)此,可以把它們分為單項式和多項式。單項式依據(jù)與其配合使用的虛詞類別的不同而參與實施不同的言語行為。與語氣副詞配合時強調(diào)特點的歷時恒定,與轉(zhuǎn)折連詞配合時用來作出有所保留的認同。據(jù)此,我們可以把現(xiàn)代漢語常用同語構(gòu)式再下分為不同類型,下稱“δ型同語式”。需特別說明的是,“δ型同語式”并不意味著該構(gòu)式的意義就一定是δ,而是說該構(gòu)式參與實施的言語行為是δ。下面分別討論。

2.1 單項式

單項式“NP是NP”可以與轉(zhuǎn)折連詞或語氣副詞配合使用。相應地,它參與實施不同的言語行為,比如強調(diào)特點恒定、作出有所保留的認同等。

2.1.1 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

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指“NP是NP”與“到底”“畢竟”“究竟”“就”等語氣副詞配合而形成的“NP ADV(是)NP(,VP)”型同語式。這種同語式強調(diào)“事物的某根本特點不因條件變化而改變,這是導致人/物呈現(xiàn)出某反預期行為/跡象的原因”。下文把其意義概括為“強調(diào)事物根本特點的歷時恒定性(immutability)”。例如:

(7)“慢性子”就是慢性子,火燒眉毛了也不著急。

(8)父母畢竟是父母,都被掃地出門了,還操心子女的疾病與健康。

例(7)中第一個“慢性子”是綽號,代指具有性子慢這種特點的某個人。某人遇到火燒眉毛之事也不著急,這是反預期現(xiàn)象,即與社會大眾的普遍心理預期相反。說話人對這種反預期現(xiàn)象的解釋就是這個人是個慢性子,而且這個根本特點不因這個人面臨的情況有所變化(比如突然置身危險之中)而改變。對例(7)中畫線句和“‘慢性子’是小王他爸”之類典型判斷句進行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通常情況下,漢語判斷句(除等同句外)的主語與賓語(表語)是異指的,主語指具體的作為話題的人或物,賓語指主語所歸屬的那一類人或物。換言之,通常情況下從主語說到賓語,聽話人會預期這在詞形上有變化。而例(7)這樣的語句主賓語同形,缺少一種變化。這種形式上的缺少變化正好象征地表達了這類同語式想要強調(diào)的意義是事物根本特點的恒定不變。同理,例(8)強調(diào)父母身份具有歷時恒定性,不因時間推移,世事變化(如被子女掃地出門)而變化,父母依然會呈現(xiàn)出對子女的關(guān)愛。所以,這種同語式中NP的同形復現(xiàn)是句法對語義的一種臨?。╯emantic modelling),體現(xiàn)的是一種句法象似性(syntactic iconicity),認知語言學稱之為“關(guān)系象似”。

這種同語式也可以簡稱為“解-反預期型同語式”,因為它是用事物根本特點的歷時恒定來解釋事物的某反預期表現(xiàn)。例如:

(9)詩人到底是詩人,妻子姓藍,連家具也全用藍色來裝扮。(陳永昌《憶明珠和他的夫人》)

上例一方面凸顯“妻子姓藍,連家具也全部用藍色裝扮起來”這件事出人意料,有悖常理,即反預期(counter-expectance)。另一方面凸顯這件事發(fā)生在明珠身上完全在情理之中,即對反預期事態(tài)作出解釋(簡稱“解-反預期”),因為明珠的身份是詩人,詩人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屬性就是講究浪漫。所以,為自己心愛的姓“藍”的女人而把家具用藍色裝扮起來合情合理。但“NP ADV(是)NP,VP”整個句子凸顯的是解-反預期的功能,即“NP ADV(是)NP,VP”的前段“NP ADV是NP”的解-反預期功能浮現(xiàn)為整個句子的語用功能,而后段的反預期功能則沒有浮現(xiàn)為整個句子的語用功能。證據(jù)是后段可省,而前段不可?。ㄊ∪ヒ院笕渚淞x發(fā)生重大變化)。例如:

(10)大學生到底是大學生,說話很有水平。

→a.大學生到底是大學生。

→b.?大學生說話很有水平。

上例a句中,省略了“說話很有水平”。雖然如此,聽/讀者仍然能夠解讀出解-反預期義,而b句雖然在句法上合格、句義自足,但是句義與原句差距很大,不能凸顯解-反預期意義。所以,張秀松(2008)把這種構(gòu)式的意義概括為“解-反預期”。

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此類構(gòu)式往往要依靠“到底”“畢竟”“究竟”“就”等語氣副詞的插入,形成“NP ADV是NP”,才能完句。試比較:

(11)a.他畢竟/到底是大學生,說話很文雅。

b.畢竟/到底他是大學生,說話很文雅。

(12)a.大學生畢竟/到底是大學生,說話很文雅。

b.*畢竟/到底大學生是大學生,說話很文雅。

對比上兩例可知,當該構(gòu)式中主語是與賓語同形同指的體詞(短語)時,語氣副詞不能前移至句首,而當它們是異形同指的體詞(短語)時語氣副詞就可以前移(具體原因詳見本章第三節(jié)之§2.2)。尤其富有啟發(fā)性的是下面兩例。例(13)a與例(14)a的區(qū)別僅在于復現(xiàn)的兩個NP是否完全同形,這導致例(13)中轉(zhuǎn)換不成立,而例(14)中轉(zhuǎn)換成立。

(13)a.大家挨了罵心里很不美,錢分到了手又很美,說“政府到底是政府”。(喬典運《香與香》)

→b.*大家挨了罵心里很不美,錢分到了手又很美,說“到底政府是政府”。

(14)a.大家挨了罵心里很不美,錢分到了手又很美,說“政府到底是人民的政府”。

→b.大家挨了罵心里很不美,錢分到了手又很美,說“到底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但是,如果例(13)b中再加一個“NP是NP”,句子又合格了,因為這時構(gòu)式已變成了下文要說的“不容混淆型”。例如:

(15)大家挨了罵心里很不美,錢分到了手又很美,說“到底政府是政府,民間組織是民間組織”。

上例中畫線句子不再表示解-反預期意義,而表示政府和民間組織不容混淆。

另外,漢語中“NP到底/畢竟是NP,……”與“NP就是NP,……”的意義似乎還有些細微的差異,盡管都有解-反預期的語用功能。試比較:

(16)a.孩子畢竟是孩子,哭鬧是難免的。

b.?孩子就是孩子,哭鬧是難免的。

即“NP就是NP,……”只能用來凸顯NP的指稱對象讓人稱贊的特點(即正向特征/desirable quality),而不是讓人容忍的特點(即負向特征/undesirable quality),而“NP到底/畢竟是NP,……”則不受此限。在普通話里,“就是”不能跟系動詞“是”連用,但是在山西長治等方言中可以。比如,山西長治話“就是是大學生,說話很懂禮貌”猶普通話“到底是大學生,說話很懂禮貌”。

2.1.2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

有所保留的認同(reserved identity)型同語構(gòu)式,指用作讓轉(zhuǎn)復句(即“讓步—轉(zhuǎn)折”關(guān)系復句)的讓步分句,表示有所保留的認同意義的“NP是NP”句式,也可叫作“讓步性同語式”。例如:

(17)警察是警察,就是看見歹徒跑得比兔子還快。

(18)電視是電視,就是調(diào)不出一個臺。

(19)大學生是大學生,就是連篇像樣的文章也寫不出來。

在例(17)中,言者/作者通過同語式“警察是警察”承認當前談論的話題(即某個人是[警察]這個范疇的成員),但隨后通過轉(zhuǎn)折分句“就是看見歹徒跑得比兔子還快”或語境信息明示聽/讀者該個體不具有[警察]這個范疇的典型特征,即不具有警察的敢于伸張正義、懲惡揚善等特征。余例可作類似分析。因此,該構(gòu)式使用在這樣的場合:在承認某個體是某范疇成員的同時,指出它不具有該范疇的典型特征,即表示有所保留的認同。換言之,勉強認同個體具有作為某范疇成員的資格(membership)。認同上的勉強性可通過插入語氣副詞“倒”表現(xiàn)出來,比如例(17)中第一個“警察”后可加“倒(是)”。“是”表示對范疇成員資格的確認,而轉(zhuǎn)折連詞引導的正句表示的則是對該成員范疇典型屬性的排除,這樣得出的自然是對個體范疇邊緣成員資格的確認。所以,對該個體作出了有所保留的認同。轉(zhuǎn)折正句有一種阻止缺省推理的作用。它阻止人們作如下缺省推理:個體x1是范疇X的成員→x1具有范疇X的典型特征。這種同語式句法形式可描寫為“NP是NP(,CONJt……)”。其中,CONJt表示轉(zhuǎn)折連詞,如“就是、不過、但是、然而、可是”等。如果去掉CONJt,句子就顯得很別扭。比如,例(17)中去掉“就是”,全句就很不自然。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其中第一個NP前實際上還另有一個主話題(這也是下文所說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的特點,詳見下文§2.2.2)。比如,例(19)中畫線的同語式前可能有主話題“他”。主話題“他”能將其轄域延伸至后續(xù)句,形成話題鏈。其中,第一個NP“大學生”只是次話題,例(19)是從條件小句話題化而來(即:他大學生是大學生?!?,大學生是大學生。←……←他呢,要說是大學生吧,確實是大學生。)。該例是對上文或他人的言語(比如“他是大學生吧?”)的一種間接回應,一種部分認同。兩個NP的同形是一種語義臨摹,象征著說話人和其回應對象的觀點是部分一致的。所以,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通常用在元語回應語境中。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中第一個NP不可省略。比如,例(19)中第一個“大學生”不可省。原因在于這種同語式中第一個NP是次話題。在主話題已省的情況下,次話題就不宜再省,否則會導致話題鏈接的混亂。況且,第一個NP是對對方觀點的一種部分引述。如果省掉,聽說雙方的互動就會減弱。說話人對對方觀點的駁斥就會顯得比較突兀,不那么禮貌。

2.2 多項式

多項式根據(jù)其語用功能可分為三類:凸顯差異類、毫無保留的稱贊類、不遺余力的批評類?!巴癸@差異類”,是多項“NP是NP”配合,表示各NP的指稱對象各具特點,言外之意是不容混為一談(不容混淆、不容類推、不容相抵等)。“毫無保留的稱贊類”,是多項“NP是NP”配合,實施對某事物的毫無保留的稱贊?!安贿z余力的批評類”,是多項“NP NP VP”配合(VP陳述負面動作行為,詳見下文),實施對某事物的不遺余力的批評。

2.2.1 凸顯差異類同語式

凸顯差異類同語式,是兩個(以上)的“NP是NP”配合使用形成的格式。它強調(diào)多個NP的指稱對象各具特點,不容混為一談(即:不容混淆、不容互抵,等等)。例如:馬是馬,鹿是鹿,豈能指鹿為馬?|功是功,過是過,功過豈能相抵?|法是法,情是情,法不容情。|恩是恩,情是情,恩情豈能相混。根據(jù)多項“NP是NP”是對舉還是排比以及整個構(gòu)式的語用功能,它又可細分為不容混淆型和不容類推型。

2.2.1.1 不容混淆型同語式

不容混淆型同語式,指多項(通常是兩項)“NP是NP”并舉形成的、表示“各NP的指稱對象之間有區(qū)別,且這種區(qū)分十分重要,不容混淆”意義的構(gòu)式,以下記作“NP1是NP1,NP2是NP2(……)”。簡言之,該構(gòu)式強調(diào)兩個對立項之間的區(qū)別不容混淆。例如:

(20)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21)VCD是VCD,DVD是DVD

(22)功是功,過是過,功過豈能相抵?

(23)結(jié)婚可是終身大事,即使他曾有恩于你,可恩是恩,情是情,兩者不能混談。(《蠅證》第14章)

上四例分別凸顯十四與四十、VCD與DVD、功與過、恩與情之間的差異。不容混淆型同語式中各復現(xiàn)NP(或其指稱對象)聽者常不易區(qū)分。比如,十四與四十,對平、翹舌不分的人來說,讀音是一樣的。VCD與DVD,在不熟悉數(shù)碼產(chǎn)品的人看來,似無多大區(qū)別,都是光盤。恩情和愛情在例(23)中女主人公那里被混淆。正是因為該類同語式要凸顯差異,強調(diào)不容混淆,故例(20)、(21)可以后加“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別搞混”之類的表達式。對立項中有些可以在語境中隱含。比如,在討論什么是預設(shè)義時,甲說“預設(shè)義是不是就是言外之意呀?”,乙說“言外之意是言外之意”。這時乙的話語中隱含著對比項“預設(shè)義是預設(shè)義”。不容混淆型同語式“NP1是NP1,NP2是NP2(……)”的語義和句法之間具有象似性。比如“NP1是NP1,NP2是NP2”,它可以看作“這是NP1,那是NP2”中指示代詞“這”“那”被通過成分的逆向復制而形成的NP1和NP2所替代。而“這是NP1,那是NP2”形象地描摹了認知主體在把兩個易混物體NP1和NP2各自歸類(各自放在身體兩邊)的場景。

不容混淆型同語式還有個特殊的小類,就是當“NP是NP”中的NP由人稱代詞“我”“你”“他”等充當時,往往表示存在人際差異,要求劃清界限。例如:

(24)你是你,我是我,別老“咱們咱們的”,誰跟你“咱們”呀?

上例有如下言外之意:不要把你我混在一起,不要和“我”套近乎,你我之間存在距離,要劃清界限。所以,這時構(gòu)式的語用含義是不容聚合或拉攏。

考察發(fā)現(xiàn),不容混淆型同語式有時也可以是多項“NP是NP”配合使用。例如:

(25)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別扯在一起。

2.2.1.2 不容類推型同語式

不容類推型同語式,指由多個(通常是兩個)“NP是NP”排比使用,用來強調(diào)不能從甲具有某特點就類推出乙也具有該特點的同語反復構(gòu)式。例如:

(26)雖然我們是好朋友,但他是他,我是我。他不推薦你并不代表我不推薦你。

(27)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人家不要求學生交課程論文,我就不要你們交課程論文了?

(28)清華是清華,北大是北大。清華博士生不考專業(yè)英語,北大博士生就不考專業(yè)英語了嗎?

例(26)中,同語式強調(diào)“雖然我和他是好朋友,但我與他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從‘他不推薦你’這個前提就類推出‘我不推薦你’這個結(jié)論”。例(27)、(28)可做類似分析??傊?,上三例中“NP1是NP1,NP2是NP2”凸顯兩個特定個體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所以,不能從此個體具有某特點就類推出同類或相關(guān)的彼個體也具有該特點。因此,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該類格式往往用在因果復句中。盡管有時因果關(guān)系連詞“因此”“所以”等會被省略掉,但可以補上。另外,這類構(gòu)式中的NP往往是專有名詞或人稱代詞(記為PN)。PN的指稱對象往往是唯一的,個性最強,最不適合彼此之間進行類推。所以,不容類推型同語式的形式刻畫可改善為“PN1是PN1,PN2是PN2”。為什么寫成兩項式而不寫成多項式呢?因為類推的由此到彼的性質(zhì)決定了不容類推型同語式涉及的只有兩方。雖然實際可能涉及多個特定對象,但這些對象內(nèi)部往往會進行合并,最終形成兩方。例如:

(29)清華和人大是清華和人大,北大是北大,清華和人大不考,北大就不考了嗎?

上例中“清華”和“人大”合并為一方,與“北大”對比。該類格式中“PN是PN”表示對“我之為我”的個性的確認,即對某個體的單元集成員資格的確認。

2.2.2 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

由于“毫無保留的稱贊”類同語式?jīng)]有次類,這里徑直稱為“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指由多項“NP是NP”排比形成的、表示對事物毫無保留的稱贊意義的構(gòu)式,可記為“(TOP,)NP1是NP1,NP2是NP2,NP3是NP3,……”。其中,TOP表示話題。TOP與NP1、NP2……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是:各NP的所指是對TOP的所指進行好壞評價的標準(Wierzbicka 1991),它們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例如:

(30)看人家那房子,客廳是客廳,臥室是臥室,書房是書房。

(31)他演得真好,眼神是眼神,身段是身段,做派是做派。(《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第500頁)

(32)人家那小說寫得才叫好呢。主題是主題人物是人物情節(jié)是情節(jié)。

(33)這孩子寫字,橫是橫,撇是撇,豎是豎,捺是捺,真不錯。

例(30)中“是”確認了客廳、臥室、書房是那房子內(nèi)部構(gòu)成的典型成員,是對那房子進行好壞評價的指標。該例中畫線句是陳述“那房子”的,表示對房子作毫無保留的稱贊。毫無保留的稱贊不僅基于多項“NP是NP”排比貢獻出的“應有盡有”義,還基于“是”對典型范疇成員資格的確認作用。該格式中的多項式以三項排比為常。當然,在真實文本中偶爾也有兩項排比的情況。例如:

(34)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汪曾祺《受戒》)

如果把該格式中的多項式改為單項式,句子就不合法。如把例(30)改成下例就不合法。

(35)*看人家那房子,客廳是客廳。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毫無保留的稱贊是建立在對“應有盡有”義的凸顯基礎(chǔ)上的,所以,“(TOP,)NP1是NP1,NP2是NP2,NP3是NP3,……”可以轉(zhuǎn)換為“(TOP,)要NP1有NP1,要NP2有NP2,要NP3有NP3,……”。比如,例(32)例可以轉(zhuǎn)換為:

(36)人家那小說寫得才叫好呢!要主題有主題,要人物有人物要情節(jié)有情節(jié)。

這種轉(zhuǎn)換實際上是把“是”替換成“有”,再加上“要”?!笆恰迸c“有”的互通性在存在句中也可窺見一斑,盡管兩種情況有所不同(參見曹逢甫2005:64)。例如:

(37)a.茶館的對面是一家銀行?!鷅.茶館的對面有一家銀行。

當然,上例中a、b并不完全等義。a往往表示茶館的對面沒有其他東西了,茶館對面的全部建筑就是一家銀行。所以,a中“一家”可以省略。b并無這樣的言外之意。所以,b中“一家”不能省。像例(37)a這樣的“是”字句的這種“全部”義與本章探討的“NP1是NP1,NP2是NP2,NP3是NP3,……”這樣的“是”字句的“應有盡有”義是否相關(guān)?如果相關(guān),有怎樣的關(guān)系?尚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的句法強制性(即必須多項排比)是一種語義臨?。╥conicity)——表示相關(guān)事物的“應有盡有”。兩項式不如多項式更能體現(xiàn)這種應有盡有義,故兩項式的情況很少見。

2.2.3 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

在江淮官話洪巢片江蘇阜寧話、晉語大包片山西山陰話等方言中,有一種特殊的同語式“NP NP VP”(即話題拷貝結(jié)構(gòu)),特殊之處在于復現(xiàn)成分緊挨在一起。它的多項連用形式,即“NP1 NP1 VP1,NP2 NP2 VP2(NP3 NP3 VP3,……)”,前面往往有一個表示主話題的大主語,全句表示主體在某些方面一無是處,多用來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例如:

(38)你說你考的,語文語文不及格,數(shù)學數(shù)學倒數(shù)第一。(江蘇阜寧話)

(39)你打打不過人家,說說不過人家,還站在這塊做呢???(同上)

(40)你這個女人,飯飯不燒,衣服衣服不洗,孩子孩子不看,你想造反?。浚ㄍ希?/p>

(41)就說你哥吧,大學大學考不上,工廠工廠進不去,臨了還是當了兵。(馬吉星《連隊的春天》)

(42)那可是個懶老婆,早晨起來臉臉不洗,頭頭不梳,家家不打掃。(山西山陰話)

觀察上幾例可以發(fā)現(xiàn),畫線語句實施對主話題不遺余力的批評,暗示主話題在次話題所列舉的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好(undesirable),即一無是處。比如,例(40)中的主話題是“你這個女人”,次話題是燒飯、洗衣、看孩子,全句表示“你”在這幾方面表現(xiàn)都不好。因“不遺余力的批評”類同語構(gòu)式?jīng)]有次類,本書徑直稱為“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這種同語式在形式和意義方面有三個特點需要作出解釋。

第一,這類構(gòu)式都是表示不如意之事的,語句表層常有否定詞“不”,但也不盡然,如例(38)中第二分句“數(shù)學數(shù)學倒數(shù)第一”。可見,只要整個語句表示負面評價即可。這個特點從此種構(gòu)式不能通過下面的刪除否定詞從而轉(zhuǎn)換成正面評價句的測試即可看出。

刪除測試一:刪除否定詞

有時連用的多個話題拷貝結(jié)構(gòu)中,有的謂語中心前有否定詞,有的沒有。例如:

(43)劉大腦袋:你說山莊現(xiàn)在都這樣了,效益效益不好,資金鏈還斷了,我能回去嗎?(《鄉(xiāng)村愛情》第8部第20集)

如果謂語中心前沒有否定詞,可以通過把否定表述變換為肯定表述來測試。測試結(jié)果表明這種語句只能表示負面評價,不能用來實施贊揚。在漢語中要對某人/某物作無所保留的贊揚,往往是通過主賓同形同語式的多項連用來實現(xiàn)的。例如:

(44)他演得真好,眼神是眼神,身段是身段,唱腔是唱腔。

(45)看人家那毛筆字,點是點,捺是捺,橫是橫,豎是豎,寫得多好啊!

例(44)中畫線部分不能改為“眼神眼神好,身段身段好,做派做派好”。例(45)也不能作類似變換。換言之,表示無所保留的贊揚通常不是用話題拷貝結(jié)構(gòu)連用句。相反,表示不遺余力的批評通常不用主賓同形結(jié)構(gòu)連用句。如果把話題拷貝結(jié)構(gòu)連用句改成主賓同形結(jié)構(gòu)連用句來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則整個語句不合格。請看:

移位測試:受事主語移到賓語位置

這表明在現(xiàn)代漢語中存在如下的語句結(jié)構(gòu)與表義功能之間的無標記匹配關(guān)系。

主賓同形句連用——毫無保留的贊揚

拷貝式話題句連用——不遺余力的批評

為什么會如此?下文將從歷史形成的角度作出發(fā)生學的解釋。這里只作出功能性解釋。Geluyken(1992)曾考察過英語中“The next house,it is just a drive away.”之類的左脫位句(left dislocation),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從原來的話段演變而來。脫位成分與后續(xù)句之間原本有停頓甚至可以插入其他話輪。脫位成分負責引入一個話題。后續(xù)成分對該話題展開陳述。但是,隨著整個話段向主謂謂語句(話題句)的語法化,脫位成分與后續(xù)部分之間的停頓消失。此類情況在實際用例中占30%,且在這30%的用例中,絕大多數(shù)其脫位成分引入的不是新話題,而是為了對比、列舉等目的才將這個成分外置的。同理,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你不燒飯,不洗衣服,不看孩子”之類句子少見,而“你飯不燒,衣服不洗,孩子不看”之類句子常見,主要是為了將對比項/列舉項“(燒)飯、(洗)衣服、(看)孩子”先說出,以便通過對比,找出其共性,即在燒飯、洗衣、看孩子方面,主話題都是不作為或表現(xiàn)不好的。

第二,這類構(gòu)式中的各個分句是話題拷貝結(jié)構(gòu),其話題和述題的一部分同形。同形的可能是名詞,如上文例(38)中的“語文”“數(shù)學”,也可能是動詞,如上文例(39)中的“打”“說”。如果刪除各分句中的話題(即刪除整個話段中的次話題),則原有的差評語勢會大大減弱。

刪除測試二:刪除次話題

刪除之后,原句的語勢大大弱化。這是因為刪除之后,語句不再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臨摹性,不能臨摹出說話人逐項核查主話題是否具備其信念世界中理想的主題所具有的屬性這個活動的現(xiàn)場性和過程性。當然,次話題并不是絕對不能刪除,只是刪除后語勢減弱。這一點與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不同。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中次話題不能刪除。比如,上文例(30)不能變換為“看人家那房子,是客廳,是臥室,是書房”。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差異,這是因為在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時,連用的同語式“NP NP VP”中復現(xiàn)的是相鄰成分,而實施毫無保留的稱贊時,連用的同語式“NP是NP”中復現(xiàn)成分是不相鄰的。不相鄰成分復現(xiàn)時前后兩項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必須外顯(比如通過形式上的同一性來保證)。而刪除前一個NP,則無法保持其語跡(trace)和后一個NP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得到顯示。

第三,這類語句跟毫無保留的贊揚構(gòu)式一樣要求至少兩項連用,最好是三項以上連用。這一點觀察上文所舉示例即可明白。這也可以從如下測試中看出。

刪除測試三:刪除后幾個同語式,只保留一個

測試表明,這種構(gòu)式不能把連用的多個同語式刪到只剩一個[上文例(43)這樣的用例極少],否則句子不合法。這表明這種同語式連用句是借助賦的手法(即鋪排)來展示主體在某方面一無是處。借助邏輯語義學的技術(shù)手段可以表示為:|ALT|≥2[讀作:交替項構(gòu)成的集合的基數(shù)(集合中元素的數(shù)量)至少為2]。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句子有一定的使用背景,即在說話人的初始信念世界中,主話題至少在次話題列舉的多個方面中有一方面表現(xiàn)尚可。換言之,說話人原以為主話題至少有一個方面還可以。這種語用背景可以表示為:[P1(x)∨P2(x)∨P3(x)……]s,f=1。上面的語義表示中,P1、P2、P3等表示述題指謂的屬性[如例(40)中的燒飯、洗衣、看孩子];f表示賦值函數(shù)[如果P1(x)、P2(x)、P3(x)中有一項為真,就給整個復合命題賦真值1(否則賦假值0)],s表示可能世界(在這里特指說話人的初始信念世界)。而事實上這類構(gòu)式給出的斷言意義卻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主話題在次話題列舉的每個方面表現(xiàn)都不如人意,即[P1(x)∧P2(x)∧P3(x)……]s,f=0其中,0表示真值為假。這樣,現(xiàn)實和預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差。這種反差使說話人很不滿。他要宣泄這種不滿情緒,于是就使用了這種多個拷貝式話題結(jié)構(gòu)連用構(gòu)成的構(gòu)式。

下面我們用結(jié)構(gòu)與功能互動的研究思路來解釋這種同語式的句法結(jié)構(gòu)與表義功能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相似性有成分相似和關(guān)系相似兩種,關(guān)系相似又叫“結(jié)構(gòu)相似”。結(jié)構(gòu)相似有基于功能的結(jié)構(gòu)相似和不基于功能的結(jié)構(gòu)相似兩種。例如,鳥和魚之間存在結(jié)構(gòu)相似性,鳥有肺、翅膀、羽毛,正如魚有鰓、鰭、鱗。這種結(jié)構(gòu)相似性是以功能相似為基礎(chǔ)的。鳥的肺和魚的鰓都是呼吸器官,鳥的翅膀和魚的鰭都是運動器官,鳥的羽毛和魚的鱗片都是體表衍生物,有保護身體(溫度)的作用。這種構(gòu)式之所以不能通過以上測試(或者雖能通過個別測試,但意義變了),是因為在上述構(gòu)式和對應話段之間存在如下所示的結(jié)構(gòu)相似關(guān)系:歸根到底,上述構(gòu)式中的次話題是從原來的條件小句演變而來的。

表1 話語句子化示例分析

這種同語式連用句與對應的話段之間存在結(jié)構(gòu)相似性,每一個同語式都是從原來的話對(pair)壓縮而來,每一個次話題都是從原來的發(fā)起話輪(initiative talk-turn)演化而來。所以,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不說“你飯不燒飯,衣服不洗衣服,孩子不看孩子”,而說“你飯飯不燒,衣服衣服不洗,孩子孩子不看”,主要是為了保持話語的前后銜接和連貫。對方說“燒飯(如何)呢?”,說話人只能接著說“(燒)飯”方面某人怎么樣,比如“飯不燒”“燒不好”之類,而不會說“不燒飯”“燒不好飯”之類。上表反映的結(jié)構(gòu)相似性又是以功能相似為基礎(chǔ)的。對處在當前論域中的個體是否具有選項集中的各個選項所示屬性進行逐項核查,最終得出該個體在某方面一無是處的結(jié)論。所以,這是認知上的順序掃描。這種同語式連用句,意在宣泄說話人的不滿情緒。

生成語法學者通常假設(shè)在深層結(jié)構(gòu)中“燒飯”“洗衣服”“看孩子”這些謂詞短語作主語,“不干”“不做”這類謂詞短語作謂語,只是否定詞“不”后的泛義動詞“干/做”沒有語音實現(xiàn),而蛻化為輕動詞DO,即深層結(jié)構(gòu)是“燒飯不DO,洗衣服不DO,看孩子不DO”;而后“燒飯”“洗衣服”“看孩子”受到輕動詞DO的吸附而發(fā)生分裂移位,即只將其中的動詞“燒”“洗”“看”分裂出來,移動到輕動詞DO所在位置,最終生成“飯不燒,衣服不洗,孩子不看”這樣的表層結(jié)構(gòu)。但是,“飯不燒,衣服不洗,孩子不看”又是怎樣變成“飯飯不燒,衣服衣服不洗,孩子孩子不看”的呢?這一點不好解釋。當然,生成語法學者可能還會給出如下這種解釋:

上面的解釋不能說明:第一,為什么a句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未見;第二,刪除動詞V的動因?;蛟S有人會說,刪除動詞是為了讓作話題的成分變成體詞??墒牵瑵h語中的話題未必是體詞性成分?;谇拔年P(guān)于話語句子化的分析,我們更愿意相信“飯飯不燒,衣服衣服不洗,孩子孩子不看”這類句子不是經(jīng)過句法轉(zhuǎn)換從所謂的深層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而來。更愿意相信這類句子中存在省略現(xiàn)象,而這種省略是對話省,因為這種語句本來就是從話段壓縮而來。在對話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比脫離對話情景的結(jié)構(gòu)層面的承前省或蒙后省要自由得多。

2.2.4 強調(diào)各有表現(xiàn)型同語式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一種動詞(短語)間隔復現(xiàn)型同語式,即“VP的VP”。它通常多項連用,至少要有兩項,強調(diào)“同一集合內(nèi)的多個成員雖各具個性,但都XP”(XP代表某共性),下文簡稱“各有表現(xiàn)型同語式”。請看:

(46)大學畢業(yè),同學們進京的進京,留省城的留省城,唯有他一人分配到縣文化館。(《小說月報》1996年第4期,第52頁)

(47)大火仍在燒,附近的群眾見狀,紛紛上前,端沙的端沙,挖土的挖土,終于將火撲滅。(《人民日報》1995年4月5日)

(48)我們幾姊弟和幾個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ㄍ跫o人主編《中國現(xiàn)代散文欣賞詞典》,第71頁)

例(48)中,“VP的VP”三項連用,余例中,“VP的VP”兩項連用。分析可知,由同語式“VP的VP”連用并前加主語而形成的構(gòu)式“S VP1的VP1,VP2的VP2……”可以變換成“S有的VP1,有的VP2……”。比如,例(48)中畫線句可以轉(zhuǎn)換成“有的買種,有的動土,有的灌園”。當然,進行上述句法變換后,句子原有的強調(diào)意味喪失殆盡。比如,例(46)、(48)中畫線句分別強調(diào)同學們各奔前程、“我們”各干各事/各司其職/各有所職。

那么,我們該如何概括“VP的VP”多項連用句的意義呢?我們擬先把其意義歸納為不同的小類,然后再把這些不同小類的意義概括成一個大類。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VP的VP”多項連用句似乎有以下一些語義類別:

(甲)強調(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S的多個個體各有所終(或都是好歸宿,或都是壞結(jié)局)。例如:

(49)大學畢業(yè),同學們進京的進京,留省城的留省城,唯有他一人分配到縣文化館。(《小說月報》1996年第4期,第52頁)

(50)我是魏王的兵。打了敗仗,弟兄們死的死,傷的傷。(《楚漢傳奇》第41集)

(乙)強調(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S的個體各有所職(各人有各人要干的事),以共同完成一件事。例如:

(51)一大早,女蘿一家人就洗頭的洗頭、剃頭的剃頭。(《收獲》1992年第1期,第44頁)

(52)大火仍在燒,附近的群眾見狀,紛紛上前,端沙的端沙,挖土的挖土,終于將火撲滅。(《人民日報》1995年4月5日)

(53)我們幾姊弟和幾個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ㄍ跫o人主編《中國現(xiàn)代散文欣賞詞典》,第71頁)

例(51)中,女蘿一家人“該洗頭的洗頭,該剃頭的剃頭”,各有所職。例(52)中,附近的群眾各有所職,分工明確(即:負責端沙的端沙,負責挖土的挖土),共同完成了滅火之事;例(53)中“我們幾姊弟和幾個小丫頭”各有所職,分工明確(即:負責買種的去買種,負責挖土的來挖土,負責灌園的來灌園),共同完成了栽種之事。

(丙)強調(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S的個體各盡所能以便共同完成一件事。例如:

(54)幾個小伙伴一起沖上去,揪耳朵的揪耳朵,扯頭發(fā)的扯頭發(fā),捏鼻子的捏鼻子,把村長的兒子“小霸王”折騰得夠嗆。

上例中,小伙伴們在折騰村長兒子的過程中各盡所能,即“能揪耳朵的揪耳朵,能扯頭發(fā)的扯頭發(fā),能捏鼻子的捏鼻子”。

(?。娬{(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S的個體各從其志。例如:

(55)個別地方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上班時睡覺的睡覺,打牌的打牌

上例中,畫線句強調(diào)個別地方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隨心所欲/各從其志,想睡覺的睡覺,想打牌的打牌。上面(甲)—(丁)對“VP的VP”多項連用句的意義的歸納不是窮盡性的,但已經(jīng)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比如,因各盡所能可以看作是各干各事/各有所職的特類,正如各奔前程可以看作各有所終的特類,所以,(乙)、(丙)可以合并為“(乙丙)強調(diào)在共同行事過程中各司其職”?!霸诠餐惺轮懈魉酒渎殹币饧炊加蟹e極的作為,而“各從其志”作出的則可能是消極作為,如下文例(104)中的“偷”“不管”,一是負向作為,一是不作為。這樣看來,(丁)又可以和(乙丙)合并,形成“(乙丙丁)強調(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的個體各有作為(如各盡所能、各從其志、各干各事等)”。故乙丙丁中復現(xiàn)VP基本都表示自主動作,而甲中復現(xiàn)的VP至少有一個是表示非自主動作。(乙丙丁)的上述意義可以和“(甲)強調(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的個體各有所終”合并,形成“(甲乙丙丁)強調(diào)屬于同一個集合的個體各有表現(xiàn),但這些表現(xiàn)有一個共性(比如,或者都奔向好前程,或者都遭遇坎坷,或者都有所作為,或者都無所作為)”。簡言之,上文對“S VP1的VP1,VP2的VP2(,……)”構(gòu)式的意義的歸納過程可以表示如下:

圖1 現(xiàn)代漢語強調(diào)各有表現(xiàn)型同語式的承繼網(wǎng)絡

分析可知,“S VP1的VP1,VP2的VP2……”強調(diào)個性之中有共性。比如,在例(54)所示場景中,雖然小伙伴們的動作/形態(tài)各異,有的揪耳朵,有的扯頭發(fā),有的捏鼻子,但全都是在折騰村長家的兒子“小霸王”。之所以“S VP1的VP1,VP2的VP2……”比“S有的VP1,有的VP2……”更具強調(diào)意味,是因為在前一構(gòu)式中,“VP1的”“VP2的”等是對S的窮盡切分。比如例(54)中,{x|x是說話人“我”的小伙伴}={x|x揪“小霸王”的耳朵}+{x|x扯“小霸王”的頭發(fā)}+{x|x捏“小霸王”的鼻子}。換言之,揪耳朵的、扯頭發(fā)的、捏鼻子的小伙伴加在一起就是全部小伙伴。但是,如果把例(54)中畫線句改為“有的揪耳朵,有的扯頭發(fā),有的捏鼻子”,則不排除還有另外一些說話人沒有說出的小伙伴雖然沖了上去,卻沒有作出實質(zhì)的折磨“小霸王”的行為的可能。上文所舉余例亦可作類似分析。綜上,“S VP1的VP1,VP2的VP2……”構(gòu)式意在凸顯個性背后有共性。

三、小結(jié)

本節(jié)的考察表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同語式“NP是NP”有共同的底層意思,即表示確認。當然,在表達精細化的過程中,這種確認義可以細化為對范疇普通成員資格的確認、對范疇典型成員資格的確認、對單元集成員資格的確認等意義。這些意義還可以借助詞匯或句法手段進一步精細化,精細化過程大致如下:當用單項式且與語氣副詞“到底”“畢竟”“就”等配合時,細化后的構(gòu)式屬于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重在表示解-反預期意義,用事物某根本特點的歷時恒定(不因條件變化而改變)來對其反預期表現(xiàn)作出解釋;當用單項式且與轉(zhuǎn)折連詞“不過”“只是/就是”等配合時,細化后的構(gòu)式屬有所保留的認同型,這時復現(xiàn)成分其實不限于NP(詳見本章下一節(jié));當“NP是NP”多項(尤其是兩項)對舉且這種對舉無句法強制性(即可以刪除到只剩一項)時,細化后的格式屬凸顯差異類;當“NP是NP”多項排比、這種排比有句法強制性且各項中第一個NP本身是主話題時,整個構(gòu)式屬于不容類推型;當“NP是NP”多項排比、這種排比具有句法強制性且各項中第一個NP本身是次話題時,細化后的構(gòu)式屬毫無保留的稱贊型。不同類型的同語復現(xiàn)構(gòu)式的差別,表現(xiàn)在:(甲)用單項式還是多項式;(乙)用單項式時,與語氣副詞還是與轉(zhuǎn)折連詞配合;(丙)用多項式時,是否可以省略到只剩一項;是否一定要是兩項;NP是否一定是PN,等等。同語式運用了同形成分復現(xiàn)這種語法手段。該手段表示的語法意義,有時是暗示事物特點的缺乏變化(不因條件改變而變化),強調(diào)根本特點的歷時恒定。有時是暗示觀點的彼此一致,表示對對方觀點的有所認同。有時表示話題的前后銜接,如“NP1 NP1 VP1,NP2 NP2 VP2(……)”中兩個NP1或兩個NP2之間。在外語中還可以用作回避負面陳述的一種手段。漢語中把“你也真是夠笨的”之類負面陳述省說成“你也真是的”。日語不是用省略,而是用名詞復現(xiàn)來回避負面陳述,讓負面評價義隱于語境(詳見本章第三節(jié))。總之,成分復現(xiàn)是句法對語義的一種臨摹,體現(xiàn)的是句法象似性。句法象似性還體現(xiàn)在同語式的項數(shù)多少上。強調(diào)不容混淆的構(gòu)式往往兩項同語式“NP是NP”對舉。“NP1是NP1,NP2是NP2”可看作從“這是NP1,那是NP2”變換而來。而“這是NP1,那是NP2”形象地描摹了認知主體在把兩個易混物體NP1和NP2各自歸類(各自放在身體兩邊)的場景。表示毫無保留的稱贊的構(gòu)式往往是三項同語式“NP是NP”排比,以彰顯“應有盡有”“面面都好”的全量意義。

本節(jié)所描寫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同語式可以用構(gòu)式承繼網(wǎng)絡表示如下:

圖2 現(xiàn)代漢語同語反復構(gòu)式的承繼網(wǎng)絡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漢語同語反復構(gòu)式的歷史起源研究

一、引言

同語反復構(gòu)式(同語式)研究,因語料采集不易實現(xiàn)電子自動化,以往都是在共時平面展開的,如司富珍(2001)、潘國英(2004,2006)、殷何輝(2006,2007)等。司富珍(2001)和潘國英(2004,2006)分別從語用、修辭角度探討同語構(gòu)式的解讀和成因等,司文還探討了該類構(gòu)式會話含義的民族性問題。殷何輝(2006,2007)則探討了同語式的語篇分布、語篇功能及會話合作原則與心理空間理論在同語式語義解讀過程中的作用。本節(jié)則試圖追溯現(xiàn)代漢語常見同語式的歷史起源。當然,因為語料采集困難,我們的考察也是初步的、嘗試性的。

二、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的歷史起源

2.1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的歷史起源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其實不限于本章第一節(jié)所述的NP復現(xiàn)型,也可以是VP或AP復現(xiàn)型[如下文例(1)],所以本節(jié)記作“X是X”。“X是X”是從歷史上的假設(shè)復句緊縮而來的引述回應語(詳下),表示“(你)要說他/它(是)X(吧),他/它確實(是)X”。比如下例中的“作呢還作得來”是假設(shè)復句,意即“要說作呢,還作得來”。如果把畫線部分改寫成“作是作得來”,那么原來的復句就變成單句了。單句“作是作得來”是主謂謂語句,可分析為“作得來”,“是”是表示確認的語氣副詞,不充當句法成分。

(1)就便用個部屬,作呢還作得來,但是這個年紀,還靴桶兒里掖著一翁子稿,滿道四處去找堂官,也就露著無趣。(《兒女英雄傳》第1回)

可見,對同語式“X是X”來說,假設(shè)關(guān)系存在于言語行為域中的兩個言說行為之間。其中的第一個X是對對方話語關(guān)鍵部分的引述,“是X”是對引述內(nèi)容的肯定性回應,因而“X是X”具有元語回應功能,表示對對方的評判、提議、請求的部分認同,從而為后續(xù)的轉(zhuǎn)折分句對對方觀點的委婉駁斥提供一個起點。所以,該構(gòu)式常后續(xù)轉(zhuǎn)折分句,構(gòu)成讓轉(zhuǎn)復句S1:“X是X,CONJt q”[其中CONJt代表轉(zhuǎn)折連詞“不過、就是/只是、但(是)、然(而)”等]。例如:

(2)大學生是大學生,不過上的是民辦大學。

(3)好是好,就是太貴了。

(4)貴是貴,質(zhì)量好。

讓轉(zhuǎn)復句S1多用在(擬)對話語境中,意在加強控辯雙方之間的互動:控方說某人/物具有X這種屬性或發(fā)出過X這種行為,辯方表示認同,但隨即指出對控方觀點不利的其他方面q。在“X是X”中,第一個X可以與第二個X完全同形,也可以是部分同形(即是第二個X的截略)。“X是X”中的“是”前可以插入“倒”“確實”等語氣副詞或代副詞。比如上文例(2)、(3)中畫線小句里“是”前可插入“倒”“確實”等語氣副詞。再如下例中“是”前有代副詞“這樣”。

(5)說是這樣說,其實她不會不管你的。[比較:褚一官道:“說是這等說,二叔,你老也得悠著來呀?!保ā秲号⑿蹅鳌返?6回)]

語料調(diào)查顯示,此類同語式有很多小類,包括:(甲)A是MA(A表示形容詞,M表示修飾語,下同);(乙)A是AC(C表示補語,下同);(丙)V是VO(V表示動詞,O表示賓語,下同);(丁)V是VC,等等。下面為上述四小類各舉一例:

(6)老張慢慢地呷了一口茶:“錯是不錯,可是哪里去找那么多有錢的人呢?”(《老張的哲學》)

(7)蘭仙道:“可不是!家里人實在多,擠是擠了點——”(《金鎖記》)

(8)吃是吃過幾口,但菜大部分都原封未動。(江淮官話·江蘇阜寧話)

(9)罵是罵了幾句,可又忙著做醒酒湯了。(《你是一條河》)

上述四類格式中的“是”在口語中有時會省略掉,只要在其原位有較大停頓即可。例如:

(10)這孩子傻是不傻,就是有點兒不靈活?!@孩子傻不傻,就是有點兒不靈活。

觀察上述例句可知,這種結(jié)構(gòu)多用在欲擒故縱的論辯語境中。同樣的意義在英語中則用話語標記來表示。比如例(3)中“好是好”表達的意思在英語中要用well來表示。根據(jù)Finell(1989)的研究,話語標記well的讓步義萌芽于14世紀,正式出現(xiàn)于16世紀。表示讓步義的話語標記well是“that is well”的截略。其中,that指稱對方的話語,“is well”是對對方話語的認同性評價。Defour(2008)指出,讓步義well經(jīng)常和轉(zhuǎn)折連詞but搭配使用,構(gòu)成“well,but……”(話段模式跟上述漢語讓轉(zhuǎn)關(guān)系復句相似)。well表示對對方觀點的認同(也可看作是讓步分句的蛻化),but之后則要轉(zhuǎn)入對對方觀點的修正和駁斥上。Waltereit(2011)研究發(fā)現(xiàn),法語中表示“好”義的“bien”后續(xù)相當于英語that的指示詞que形成的整體“bien que”已語法化為讓步連詞,意即“雖然/即使”。因“X是X”這類同語式中的第二個X可看作第一個X的拷貝,而第一個X可看作話題,這種同語式又被稱為“拷貝式話題結(jié)構(gòu)”。但拷貝式話題結(jié)構(gòu)不限于這一種,還包括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詳見本章第一節(jié))。

正如上文所說,雖然在共時平面同語式“X是X”充當讓轉(zhuǎn)復句的讓步分句,但本身原本是表示“(你)要說X,那么確實X”義的假設(shè)復句。其形成過程就是假設(shè)復句向主謂謂語句的單句化。在近代漢語中表示勉強認同義,雖也有與現(xiàn)代漢語中完全相同的,即以“X是/倒/倒是X”作連接項構(gòu)成的格式(其中,X通常是謂詞)。例如:

(11)婆子道:“好是好,只怕官人回來。”(《喻世明言》第1卷)

(12)我們這地方春天里草貴,好生喂不得,看的這樣瘦是瘦,病的呢真?zhèn)€兒一些沒有啊。(《華音撮要·開始問答》55a)

(13)內(nèi)中一個人膽子極大,便說:“咱們走是走,我只舍不得那個姑子,長得實在好看。不知是那個庵里的雛兒呢?”(《紅樓夢》第112回)

(14)怪是也怪她不得。我素性莽撞,不細心待她的地方是有的。(《留東外史》第58章)

(15)小保道:“好倒好,只除等睡熟了,方可動手?!保ā队魇烂餮浴返?6卷)

(16)眾人說:“好倒好了,怎么我們得出去?”(《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

但最常見的是“X則X”“X即/便X”“X卻(是)X”。“X則X”出現(xiàn)最早,始見于先秦;“X便X”次之,始見于魏晉六朝時期;“X即X”再次之,始見于宋金時期;“X卻X”和“X倒X”出現(xiàn)最晚,始見于明清時期(詳見下文)。

2.1.1 “X則X”構(gòu)式及其實現(xiàn)形式“X則X矣”“X則X了/啊”

同語式“X則X”出現(xiàn)得很晚,在元明才可見到。例如:

(17)(龐涓云)既然師父不出來呵,我如今把干柴亂草堆在洞門后面,燒起煙天,嗆的師父慌,看你出來不出來?(鬼谷云)好則好,有些短見。(元·無名氏《龐涓夜走馬陵道》楔子)

(18)元帥此計好則好,則怕瞞不過諸葛孔明。(元·無名氏《隔江斗智》)

(19)(正末云)既是母親遵命,孩兒怎敢有違,今日便索長行也。(卜兒云)你去則去,只慮一件。(元·鄭光祖《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楔子)

(20)柴進一力相勸。朱仝道:“我去則去,只教我見黑旋風面罷?!辈襁M道:“李大哥,你也快出來陪話?!保ā端疂G傳》第51回)

(21)朱仝道:“是則是你們兄弟好情意,只是忒毒些個?!保ā端疂G傳》第51回)

“X則X”可看作“X則X(了/?。钡牧髯??!癤則X了”在唐宋就可見到。例如:

(22)僧曰:“問則問了也。”(《祖堂集》第4卷)

(23)師云:“兄弟舉則舉了也,且作么生履踐?”(宋《宏智禪師廣錄》第9卷)

而比“X則X了”更早的“X則X矣”在先秦就有。我們在CCL語料庫先秦語料中搜得12例。例如:

(24)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禮記·檀弓(上)》]

(25)包胥曰:“善則善矣,未可以戰(zhàn)也?!保ā秶Z·吳語》)

(26)與之言伐晉,對曰:“多則多矣,抑君似鼠?!保ā蹲髠鳌は骞辍罚?/p>

(27)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保ā肚f子·漁父》)

(28)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在秦漢和魏晉六朝,“X則X矣”也很常見,但其中的X仍然只能是形容詞。例如:

(29)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非盡善也?!保〞x·傅玄《馬先生傳》)

(30)夫人曰:“樂則樂矣,然難久也?!保ā度龂九嶙ⅰ罚?/p>

到了唐宋時期,“X則X矣”中的X開始可以是動詞了。例如:

(31)行則行矣,道途恐殊。(《祖堂集》第8卷)

(32)師曰:“信則信矣,未審光之與寶,同邪異邪?”(《五燈會元》第6卷)

在宋代,還出現(xiàn)了“A則A矣,V則未V”這種對舉格式。例如:

(33)良久曰:“美則美矣,了則未了?!保ā段鍩魰返?卷)

(34)師曰:“見則見矣動則不動?!保ā段鍩魰返?卷)

綜上所述,在漢語史上大致存在如下的歷時更替關(guān)系:X則X矣>X則X(了/?。綳則X。

2.1.2 “X便X”構(gòu)式及其實現(xiàn)形式“X便X了”“X即X”

“X便X”比“X即X”用例多、出現(xiàn)早?!癤便X”始見于魏晉,例如:

(35)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zhàn)?”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三國志·蜀志·關(guān)張馬黃趙傳·張飛傳》)

(36)(正旦云)不敢不敢。學士大人不棄下賤,小酌三杯如何?白樂天云:“好便好,只是不敢取擾?!保R致遠《江州司馬青衫淚》)

(37)(閻待詔……)和他說道:“有頭好親,我特來與你說。”史弘肇道:“說甚么親?”閻待詔道:“不是別人,是我妹子閻行首。他隨身有若干房財,你意下如何?”史弘肇道:“好便好,只有一件事,未敢成這頭親?!保ā队魇烂餮浴返?5卷)

(38)馬綬說:“好便好,只是一件,何道那廝也是個了得的,廣有錢鈔,又有四個徒弟?!保ā队魇烂餮浴返?1卷)

當X是動詞(含判斷動詞)時,可以實現(xiàn)為“X便X了”等形式。例如:

(39)杜開先深揖道:“小娘子若了,小生屁也不敢再放一個?!庇褡说溃骸?span >允便允了,只是一件,妾從來未曾深諳個中滋味,如之奈何?”(明·金木散人《鼓掌絕塵》第6回)

(40)[在武大郎被害死后]王婆問道:“了也未?”那婦人道:“了便了了,只是我手腳軟了,安排不得?!蓖跗诺溃骸坝猩趺措y處!我?guī)湍惚懔??!保ā端疂G傳》第25回)

(41)戴宗捱不過拷打,只得招道:“端的這封書是假的。”知府道:“你這廝怎地得這封假書來?”戴宗告道:“小人路經(jīng)梁山泊過……他那里卻寫這封書與小人,回來脫身。一時怕見罪責,小人瞞了恩相?!敝溃骸?span >是便是了,中間還有些胡說……”(《水滸傳》第40回)

(42)眾人齊聲道:“……且了他去罷。”夏方道:“饒便饒他,那些煉丹的銀子,都要算還我去。”(明·金木散人《鼓掌絕塵》第13回)

(43)那婦人道:“……若得官人偕引妾回家,誓當結(jié)草銜環(huán),償恩不小?!眾涔印溃骸?span >送便送小娘子回去,只不知小娘子宅上在城西甚么所在?”(明·金木散人《鼓掌絕塵》第15回)

在個別情況下,當X是形容詞時,也可以用“X便X了”形式。例如:

(44)正寅想道:“好便好了,只是要個殺著,如何成事?”(《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

(45)(店主)李克用問道:“新來的做買賣如何?”張主管……應道:“好便好了,只有一件。”……“他大主顧肯賣,小主兒就打發(fā)去了。因此,人說他不好?!保ā毒劳ㄑ浴返?8卷)

需要說明的是,“X便(是)X”中的“便”是表示反預期義(意外語氣)的關(guān)聯(lián)副詞,猶“倒(是)”。在讓步分句中獲得了讓步用法。這種“便”在近代漢語中習見。例如:

(46)劉翁道:“把飯與宋小官吃?!眲灥溃骸帮?span >便有,只是冷的?!保ā毒劳ㄑ浴返?2卷)

(47)老和尚……罵道:“你便快活,害得我好苦?!保ā缎咽篮阊浴返?5卷)

(48)(那老兒)認得是蒯匠,便道:“連日不見,怎么有工夫閑走?院主正要尋你做些小生活,來得湊巧。”蒯匠……便道:“不知院主要做甚么?”香公道:“說便恁般說,連我也不知。同進去問,便曉得?!保ā缎咽篮阊浴返?5卷)

(49)差人領(lǐng)了言語,飛也似趕到庵里,只見看的人便擁進擁出,那見尼姑的影兒?(《醒世恒言》第15卷)

“X即X”始見于宋金,例如:

(50)瘦即瘦,比舊時越模樣兒好否?(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3卷)

(51)促織兒外面斗聲相聒,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同上,第6卷)

2.1.3 “X卻X”構(gòu)式及其實現(xiàn)形式“X卻(是)X了”、“X卻(是)ADV X”

“X卻(是)X”構(gòu)式:

在近代漢語中,“X卻(是)X”中構(gòu)式中的填項X也既可以是動詞,又可以是形容詞。例如:

(52)王矮虎拿得那婦人,將去藏在自己房內(nèi)。燕順便問道:“劉高的妻今在何處?”王矮虎答道:“今番須小弟做個壓寨夫人。”燕順道:“與卻與你,且喚他出來,我有一句話說?!保ā端疂G傳》第35回)

(53)李逵道:“好卻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頭去干凈?!保ā端疂G傳》第73回)

(54)晁蓋道:“好卻是好,只是沒人會寫蔡京筆跡?!保ā端疂G傳》第38回)

(55)婦人道:“好卻是好,只是奴家手軟,一時安排不了尸首。”(《金瓶梅》第24回)

該構(gòu)式中的第二個X不僅可后續(xù)體標記“了”,還可前加副詞性狀語“甚”等,形成“X卻(是)X”的變體“X卻X了”“X卻[Adv]X”。例如:

(56)徐寧道:“兄弟,好卻好了,只可惜將我這副甲陷在家里了?!保ā端疂G傳》第56回)

(57)高氏與周氏商量:“好卻好了,這死尸須是今夜發(fā)落便好。”(《警世通言》第33卷)

(58)一時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筆寫出,又改抹了一回,遞與迎春。因問寶釵:“蘅蕪君,你可了?”寶釵道:“有卻有了,只是不好?!保ā都t樓夢》第37回)

(59)“上帝同阿修羅王合起來就是個‘太極’!對不對呢?”黃龍子道:“的,不錯?!薄S龍子道:“且慢。是卻是了,然而被你們這一講,豈不上帝同阿修羅都成了宗教家的寓言了嗎?若是寓言,就不如竟說‘無極’‘太極’的妥當?!保ā独蠚堄斡洝返?1回)

(60)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須。”(《水滸傳》第4回)

2.1.4 其他

觀察上述例句可知,“X則X”“X即/便X”“X卻(是)X”一如現(xiàn)代漢語中的“X(倒)是X”,其中第一個X是引述來的對方話語中的核心部分,剩余部分表示對對方觀點或提議的部分認同。在這類同語式中,“則”是順承關(guān)系連詞。它表明這類同語式在意思上是先順著對方的觀點或提議說的。換言之,對對方的觀點或提議表示了部分認同。“卻”“倒”是表示轉(zhuǎn)折的關(guān)聯(lián)副詞?!皡s”“倒”的出現(xiàn)預示著這類同語式后續(xù)的轉(zhuǎn)折正句在意思上是對對方的觀點或提議有所補正或駁斥的。換言之,它暗示著說話人對對方觀點或提議的認同是勉強的?!氨恪北臼潜硎卷槼嘘P(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副詞[例:如今天下太平,更要韓信做什么?斬便斬了,不為妨害。(元曲《蕭何害功臣韓信》)],因經(jīng)常用在這種讓步性同語式中而演變?yōu)楸硎咀尣剑ā半m然”義)的關(guān)聯(lián)副詞。

當然,根據(jù)我們的考察,近代漢語有所認同型同語式,其中的填項是體詞性成分的尚未見到,基本都是謂詞性成分,連接項除了“是、倒、倒是”和“則、便、卻”這兩類外,還有“自、可”等,盡管比較少見。例如:

(61)那婆娘答道:“因害心疼癥,一日日越重了,看看不能夠好,不幸昨夜三更死了?!庇诌爝煅恃始倏奁饋?。眾鄰舍明知道此人死得不明,不敢死問他,只自人情勸道:“死自死了,活的自要過,娘子省煩惱。”(《水滸傳》第25回)

(62)白臉兒狼說:“……你說這個主意高不高?”傻狗說:“好可是好,就是咱們馱著往回里這一走,碰見個不對眼的瞧出來呢,那不是活饑荒嗎?”(《兒女英雄傳》第4回)

例(61)中“自”表示“自然,固然”義,是表示讓步的關(guān)聯(lián)副詞。在近代漢語中,這種用法的“自”并不鮮見。再如:

(63)戴宗道:“這廝本事有,只是心粗膽大不好?!保ā端疂G傳》第38回)

(64)死的沒福死了,活的還要做人,你后面日子正長哩。(《喻世明言》第1卷)

2.2 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的歷史起源

本章第一節(jié)的考察表明,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表示解-反預期意義,即用事物某根本特點不因條件改變而變化(歷時恒定性)來對該事物的反預期表現(xiàn)作出最佳解釋。這類同語式通??梢杂谩癗P始終(都)是NP”(S2a式)、“NP到底/畢竟是NP”(S2b式)、“NP還是NP”(S2c式)、“NP就是NP”(S2d式)等句型來表示。其中,S2a、S2b、S2c都預設(shè)“隨著時間推移或條件改變,NP的某特點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而這些構(gòu)式卻斷言該特點自始至終/從頭到尾一直都沒變。只不過在訴諸語言編碼時,可以把開始狀態(tài)、結(jié)束狀態(tài)都納入語言世界,說成S2a(“NP始終[都]是NP”),也可以只把終結(jié)狀態(tài)或持續(xù)到終點的過程納入語言世界,說成S2b或S2c,即“NP畢竟是NP”或“NP到底是NP”。如果把S2a中的“始終”刪除而保留“都”,則會形成“NP都是NP”?!癗P都是NP”中的“都”還可替換為“只”,從而形成“NP只是NP”(S2e式)。這是因為“有A才B”(如:只有鬼才信你)和“所有BA”(如:所有信你的都是鬼)的真值條件義相等(詳見張秀松2014),且漢語中“是”和“有”意義相通(比如,“凡是”義近于“所有”。“A處是B”義近于“A處有B”)。這樣,A與B互換位置后,“都”要替換為“只”。當A、B基本同形時,A與B換位這種操作也可省掉。這樣,當S2e中的“只”為其同義詞“就”替換時,整個同語式就變成了“NP就是NP”(S2d式)了。例如:

(65)這一回,也是唐僧不該死。他兩個尋一會不見,忽見那正南下有金光閃灼,八戒道:“兄弟啊,有福的只是有福。你看師父往他家去了,那放光的是座寶塔,誰敢怠慢?一定要安排齋飯,留他在那里受用。我們還不走動些,也趕上去吃些齋兒。”(《西游記》第28回)

上例中畫線部分譯成現(xiàn)代漢語要說成“有福的就是有?!???梢?,現(xiàn)代漢語中的“NP就是NP”格式很可能來源于近代漢語中的“NP只是NP”。

語料調(diào)查表明,“NP只是NP”這類同語式在近代漢語中習見。不過,在近代漢語中,其第一個NP常由“的/者”字短語(“形容詞/動詞(短語)+的/者”,記作“VP/AP的/者”)來充當。整個同語式呈現(xiàn)為“VP的是VP的”或“AP的是AP的”形式。例如:

(66)寶玉上來便拉著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討你,咱們在一處罷?!苯疴A兒不答。寶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討?!苯疴A兒睜開眼,將寶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連這句話語難道也不明白?……”(《紅樓夢》第30回)

上例畫線句里的兩個“有”都表示“是”義,因為漢語中“是”和“有”有時意義相通(詳見上文)。整個畫線句表示“是你的(始終)都是你的”義。當?shù)谝粋€NP由“的/者”字短語充當時,“NP只是NP”格式的第二個NP里通常沒有“的”,換言之,第二個NP已經(jīng)退化為AP或VP,整個同語式呈現(xiàn)為“VP/AP者VP/AP”(S2f式)。例如:

(67)(生)院君,兄弟去埋尸,不見回來,未知如何?(旦)員外千勸萬勸,都不肯聽。今日方知親者只是親。(生)院君休要提起,如今悔之晚矣!我和你到門首去望他回來。(元·徐田臣《殺狗記》第33出)

(68)(員外)對媽媽道:“元來親的只是親,女兒姓劉,到底也還護著劉家,不肯順從張郎把兄弟壞了?!保ā冻蹩膛陌阁@奇》第38卷)[親人始終是親人,親的就是親]

(69)[上文交代高愚溪落魄時三個女兒誰也不愿贍養(yǎng)。他只好跟著侄兒高文明生活。當高愚溪有錢了,三個女兒又爭著要接老人到自己家住]三個女兒,你一句,我一句,說道:“親的只是親,怎么這等見棄我們?”(《二刻拍案驚奇》第25卷)

上幾例中“親者/親的只是親”猶現(xiàn)代漢語“親的[始終]都是親的”(意即“親人就是親人”)。在例(68)中,同語式的意外之意是“女兒始終是自己的女兒,她不因嫁給張郎就向著張郎,幫著張郎謀害弟弟”。換言之,它強調(diào)女兒是劉家的親人這個根本特點沒變。在例(69)中,同語式的言外之意是“我們始終都是你親人,這不因你跟侄兒過了一陣子就有所改變”。換言之,它強調(diào)我們是你親人這個根本特點沒有改變。

由于“只”和“則”古音相近,“NP只是NP”格式中的“只”也常寫作“則”(正如“敢只”和“敢則”常可互換,“只竟”和“則竟”常可互換)。試對比上文例(67)和下例:

(70)媽媽對員外道:“親的則是親,引孫也來上過墳,添過土了。”(《初刻拍案驚奇》第38卷)

例(68)和上例都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其中的同語式都強調(diào)事物根本特點的不變性,意即“親的始終都是親的,親人就是親人”。再如:

(71)想著俺人亡家破,留下這個兒生忿,我直啼哭的地慘天昏。不爭將先父母思量,又怕俺這老爺娘議論。則道把十月懷耽想,可將這數(shù)載情腸盡。(張秉彝做嘆科,云)嗨!他親的則是親。(正末唱)他道親的則是親,我怎肯知恩不報恩?(元·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2折)

(72)俺兩個眉尖眼角傳芳信,等盤兒上暮雨朝云。你將那鐵磨桿爭推,錦套頭競伸。舍了命風車轉(zhuǎn),咬著牙皮鞭趁。你有錢雖是有,俺親的則是親。(卜云)李官在此,你搽些胭粉,戴些花朵,可不好?(旦云)我有甚心情也。(唱)(元·無名氏《鄭月蓮秋夜云窗夢》第1折)

(73)(凈云)木寸、馬戶、尸巾——你道我是個“村驢[尸下巾]”。我祖代是相國之門,到不如你個白衣、餓夫、窮士!做官的則是做官。(元·王實甫《西廂記雜劇》第3折)

如果NP是由“VP+的”構(gòu)成,那么VP中的動詞V也可省略,只保留該動詞的賓語。換言之,整個同語式這時變?yōu)椤癗P的則是NP”(S2g式),例如:

(74)縣君的則是縣君,妓人的則是妓人。怕不扭捏著身子驀入他門;怎禁他使數(shù)的到支分,背地里暗忍。(關(guān)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3折)

(75)裙系鴛鴦錦,釵插鳳凰金,俊的是龐兒俏的是心,更待褒彈甚,摻土也似姨夫斗侵,交他一任,知音的則是知音。(元·王和卿《詠俊妓》)

例(74)中的畫線句子表示“做縣官的始終是縣官,當妓女的始終是妓女”的意思。例(75)中的“知音的則是知音”表示“是知音的始終是知音”的意思?!爱?作”義或“是”義動詞動作性不強,故而在語境中隱含起來了。這種現(xiàn)象可以叫作“泛義/虛義謂詞隱含”。

這類同語式有時還可以雙項對舉使用。例如:

(76)(你)耳朵兒放硬了,(休聽那)搬唆話,(我)止與他那日里(吃得)一杯茶,行的正,坐的正,心兒里不怕,是非終日有,搬斗總由他,真的只是真來也,假的只是假。(明·馮夢龍《是非》)

(77)伯爵道:“哥說的有理。蒼蠅不鉆沒縫的雞蛋,他怎的不尋我和謝子純?清的只是清,渾的只是渾?!保ā督鹌棵贰返?2回)

例(76)中的畫線句子表示“真的[始終]都是真的,假的[始終]都是假的”。換言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該例側(cè)重用前半部分表示“真的假不了”義,即真的不會因他的搬弄就變成了假的。后半部分“假的只是假”則是被順帶提及。這是修辭上的連文現(xiàn)象。例(77)中的畫線句子表示“清的[始終]都清,渾的[始終]都渾”。換言之,“清的渾不了,渾的清不了”。在該例中側(cè)重用后半部分表示“渾的清不了”義,即“渾的不因你的辯解就變成了清的”。前半部分“清的渾不了”則是被順帶提及,是修辭上的連文現(xiàn)象。

在近代漢語中,S2b式和S2c式還可合并成“NP到底還是NP”,后者又可退化為“NP倒還是NP”。例如:

(78)只見一個小廝兒拿出一盞福仁泡茶來,西門慶吃了,收下盞去。這薛嫂倒還是媒人家,一面指手畫腳與西門慶說:“這家中除了那頭姑娘,只這位娘子是大。雖有他小叔,還小哩,不曉的什么……”(《金瓶梅》第7回)

在近代漢語中,強調(diào)事物根本特點歷時恒定的同語式還有一個特類,即強調(diào)“情勢已經(jīng)這樣,不可改變”的同語式。這種同語式只有一個成員,即“左右是左右”?!白笥沂亲笥摇北硎尽胺凑呀?jīng)是這樣了”義,始見于元代,發(fā)展于明代。例如:

(79)(卜兒云)這小賤人不聽我說,只想白侍郎,他那里想著你哩!左右是左右,員外多拿些錢來,我嫁與你將去。(馬致遠《青衫淚》第2折)

(80)不想皇帝親幸,問出端的,要將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無處投奔,左右是左右,將這一幅美人圖獻于單于王。(馬致遠《漢宮秋》第2折)

(81)(行者)自家見了,又不忍道:“咦!他倒是個好意,把些家常話兒都與我說了,我怎么卻這一下子就結(jié)果了他?也罷也罷,左右是左右!”(《西游記》第74回)

(82)金蓮聽了,道:“……你這等推干凈,說面子話兒!左右是左右。我調(diào)唆漢子也罷,若不教他把奴才老婆、漢子一條提攆的離門離戶也不算!恒數(shù)(橫豎)人挾不到我井里頭!”(《金瓶梅》第29回)

觀察上述例句可知,同語式“左右是左右”多用在以下幾種語境中:第一,當事人已經(jīng)得罪了某人,于是橫下一條心決定得罪到底,如例(79);第二,當事人的陰謀已敗露,于是橫下一條心決定鋌而走險,如例(80);第三,當事人已經(jīng)做錯了某事,于是橫下心決定一錯到底,如例(81)(82)。

跟同語式“左右是左右”相近的是“左右只是左右”和“左右是個左右”。后兩個構(gòu)式分別表示“左右只/都是死”義和“左右是個死”義。例如:

(83)石秀道:“左右只是左右,不可放了他?!保ā端疂G傳》第46回)

(84)(小三、小四兄弟領(lǐng)著老主之命,一路追趕小官人過遷,恰好遇見。過遷掙脫不開,一拳打暈小四)小三見兄弟跌悶在地,以為死了,高聲叫起屈來,扭住小官人不放。事到其間,過遷也沒有主意?!?span >左右是個左右,不是他便是我,一發(fā)并了命罷!”捏起兩個拳頭,沒頭沒腦,亂打?qū)?。(《醒世恒言》?7卷)

我們推測,說話人之所以分別用“左右只是左右”和“左右是個左右”來表示“左右都是死”義和“左右是個死”義,是因為“死”是禁忌語詞,說話人不想提及,于是他就臨時拷貝前文的“左右”來作為“死”的婉辭。這一點對比下兩例和上兩例即可知:

(85)阮勝道:“荒田沒得吃,左右是死數(shù)?!保ā缎褪姥浴罚?/p>

(86)燕青想道:“左右是死,索性說了教他捉去,和主人陰魂做一處!”(《水滸傳》第61回)

上文所述各種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表示為:

2.3 不容混淆型同語式的歷史起源

不容混淆型同語式“NP1是NP1,NP2是NP2”在晚期近代漢語中就已經(jīng)有了。例如:

(87)且說今是今,古是古。各處有這等出熱的。間壁有一個人,姓蔣名和,一生出熱好事。(《警世通言》第28卷)

(88)只要恩是恩,情是情,初如此,終如此。不要冷一陣,熱一陣……(《兩交婚》第6回)

其前身是早期近代漢語中的“NP1自(是)NP1,NP2自(是)NP2”。“NP1自NP1,NP2自NP2”是先出現(xiàn)的形式,書面色彩較強。例如:

(89)今吾友文字自文字,學問自學問。若此不已,豈止兩端?將百碎。(《象山語錄》下71)

(90)經(jīng)自經(jīng),權(quán)自權(quán),經(jīng)權(quán)涇渭分明。(《朱子語類》第37卷)

(91)畢竟道自道,人自人,不能為一。(《朱子語類》第115卷)

(92)伯爵道:“我剛才和哥不說,新酒放在兩下里,清自清,渾自渾?!保ā督鹌棵贰返?2回)

“NP1自是NP1,NP2自是NP2”是后出現(xiàn)的口語色彩較強的強調(diào)形式?!癗P1自是NP1,NP2自是NP2”比“NP1是NP1,NP2是NP2”多一個“自”?!白浴本鸵馕吨患嬗兴锏哪承再|(zhì)(即不容與他物混淆)。例如:

(93)氣自是氣,質(zhì)自是質(zhì),不可滾說。(《朱子語類》第94卷)

(94)天自是天,人自是人,終是如何得似天?(《朱子語類》第94卷)

(95)今人多連看“公正”二字,其實公自是公,正自是正,……(《朱子語類》第26卷)

(96)仁自是仁,誠自是誠,何消合理會!(《朱子語類》第6卷)

(97)雖其方在氣中,然氣自是氣,性自是性,亦不相夾雜。(《朱子語類》第4卷)

在近代漢語中,“NP1自(是)NP1,NP2自(是)NP2”習見,僅在辨析義理的《朱子語類》中我們就找到16例。

近代漢語中的“NP1自(是)NP1,NP2自(是)NP2”的前身是古代漢語中的“NP1為NP1,NP2為NP2”。例如:

(9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證》)

(99)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我哉?。ā睹献印す珜O丑》)

(100)夫主相者,勝人以勢也,是為是,非為非能為能,不能為不能,并己之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義之可以相兼容者,是勝人之道也。(《荀子·強國》)

例(98)中同語式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通常要說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漢語中,“是”還基本只能用作“這”義指示代詞和“對”義形容詞。所以,在當時的不容混淆型同語式中用的是判斷動詞“為”。當“是”的判斷動詞用法出現(xiàn)后,“NP1為NP1,NP2為NP2”才可能會逐漸被“NP1是NP1,NP2是NP2”所替代。

綜上所述,不容混淆型同語式存在如下歷史興替關(guān)系:

2.4 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的歷史起源

語料調(diào)查顯示,漢語史上未見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的構(gòu)式“(S)NP1 NP1 VP1,NP2 NP2 VP2(NP3 NP3 VP3,……)”。但漢語史上有“NP1 VP1,NP2 VP2(NP3 VP3,……)”構(gòu)式。例如:

(101)《康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保ā蹲髠鳌べ夜辍罚?/p>

上例中畫線句表達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的有些方言中要說成“父親父親不慈愛(子女),子女子女不恭敬(父親),哥哥哥哥不友愛(弟弟),弟弟弟弟不愿和哥哥在一起”。當然,上例也有另外一種理解,即:如果父親不慈愛(子女),那么子女就不恭敬父親;如果哥哥不友愛(弟弟),那么弟弟不愿和哥哥在一起。根據(jù)上下文的背景知識,似乎第二種理解更可能。但作第一種解釋也不是不可以,因為下文“不相及也”也可以理解為畫線句所述的四種情形:父親不慈愛(子女),子女不恭敬(父親),哥哥不友愛(弟弟),弟弟不愿和哥哥在一起,其實并不存在必然聯(lián)系,只不過這四種情形有時共現(xiàn)而已。如果真是這樣,那么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的構(gòu)式“(S)NP1 NP1 VP1,NP2 NP2 VP2(NP3 NP3 VP3,……)”可以看作是構(gòu)式“NP1 VP1,NP2 VP2(NP3 VP3,……)”中主語位置上的NP各自復制的結(jié)果。跟同語式有關(guān)的成分復制與成分省略一樣,其實是很常見的。下面看一個成分省略的示例。

(102)非正不視,非正不聽,非正不言,非正不行。夫能正其視聽言行者,昔吾先師之所畏也。如視不視,聽不聽,言不言,行不行,雖有育、賁,其猶侮諸?。ā斗ㄑ浴返?1卷)

上例中的畫線句表示“看了不該看的,聽了不該聽的,說了不該說的,做了不該做的”。如果把該句從上下文中抽出,它也可以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上例畫線句也是同語式,它是“應/該”類情態(tài)詞語的省略導致的。

語料調(diào)查還顯示,古漢語中表示不遺余力的批評多用“NP1不NP1,NP2不NP2”構(gòu)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種構(gòu)式也可以見到,但多見于“人不人,鬼不鬼”“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俗不俗”“僧不僧,道不道”“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等有限的習語、熟語,而在古漢語中則更常見得多,例不贅舉。

2.5 強調(diào)各有表現(xiàn)的同語式的歷史起源

本章第一節(jié)所考察的強調(diào)同一集合內(nèi)多個成員各有表現(xiàn)的同語式“S VP1的VP1,VP2的VP2(,VP3的VP3……)”,在近代漢語中也可以見到。在近代漢語中,它也強調(diào)多個NP在同一個復合事件框架中各盡其能、各從其志、各有去向,等等。相應地,就會形成不同的小類。這些小類雖無法窮盡,但可歸結(jié)為“各有作為”“各干各事”這樣相對概括的上位類型,甚至可以進一步概括為“各有表現(xiàn)”這個最抽象的類。請看:

(103)眾星宿更不驚張,都到鐃鈸之外……你看他們,使槍的使槍,使劍的使劍,使刀的使刀,使斧的使斧;扛的扛,掀的掀,捎的捎;弄到有三更天氣,漠然不動,就是鑄成了囫圇的一般。(《西游記》第65回)

(104)平兒又笑道:“也須得把彩云和玉釧兒兩個孽障叫了來,問準了他方好。不然,他們得了意,不說為這個,倒像我沒有本事問不出來。就是這里完事,他們以后越發(fā)偷的偷、不管的不管了。”(《紅樓夢》第61回)

(105)鴛鴦只坐著,笑道:“來請爺奶奶的安,偏又不在家的不在家,睡覺的睡覺?!保ā都t樓夢》第72回)

例(103)中,畫線句強調(diào):眾星宿在奉玉帝之命搭救被困在鐃鈸之中的孫悟空的過程中,各盡所能(即:會使槍的使槍,會使劍的使劍,會使刀的使刀,會使斧的使斧;能扛的扛,能掀的掀,能捎的捎)。例(104)中,畫線句強調(diào)“他們”各從其志,想偷的偷,想不管的不管了。例(105)畫線句強調(diào)爺、奶奶們各干各事,各忙各的(言外之意是沒人搭理她)。

我們對北京大學CCL語料庫中近代漢語語料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第一,兩項式(即兩個“VP的VP”連用格式,依此類推)最多,有72例;三項式有4例;四項式有8例。兩項式、三項式上文已舉例[兩項式如例(104)、(105),三項式如例(103)],下面舉些四項式的例子。

(106)你看他前踴后躍,鉆上去,把魔王圍繞,抱的抱,扯的扯,鉆襠的鉆襠,扳腳的扳腳,踢打挦毛,摳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個攢盤。(《西游記》第2回)

(107)一齊走到義冢地上,脫去衣服,盡著氣力,鋤的鋤,鍬的鍬,拾的拾,埋的埋,霎時間把那些骸骨埋得干干凈凈,并無一些遺失。(《鼓掌絕塵》第11回)

第二,同語式“VP的VP”中復現(xiàn)成分不限于動詞(短語),也可以是形容詞(短語),甚至區(qū)別詞。但是,當復現(xiàn)成分不是動詞(短語)或至少有一個不是動詞(短語)時,整個多項式意在凸顯“形態(tài)/性質(zhì)各異,難以統(tǒng)一”(這個意義跟“各具表現(xiàn)”義相近,甚至可以看作后者的語境實現(xiàn))。例如:

(108)其子道:“等我撐開了大眼,看他們富的富,貴的貴?!保ā冻蹩膛陌阁@奇》第22卷)

(109)你們也熬不慣,況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紅樓夢》第76回)

(110)蠢的蠢,夯的夯,空有臭錢不幫寸。(蒲松齡《聊齋俚曲集·窮漢詞》)

(111)你瞧,這爺兒三個,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露頭露腦,走到大路上,算一群逃難的,還是算一群拍花的呢?(《兒女英雄傳》第9回)

例(109)中“弱的弱”是形容詞(短語)復現(xiàn)型同語式,“病的病”是動詞(短語)復現(xiàn)型同語式,可統(tǒng)稱為“謂詞(短語)復現(xiàn)型同語式”。根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VP的VP”多項連用構(gòu)式中,復現(xiàn)成分為動詞(短語)的最多,有76例;復現(xiàn)成分為形容詞(短語)的次之,有7例;復現(xiàn)成分既有形容詞(短語)又有動詞(短語)的最少,僅例(109)這一例。觀察還發(fā)現(xiàn),“VP的VP”多項連用構(gòu)式中復現(xiàn)成分往往存在類義、近義、反義關(guān)系。比如,例(111)中“男”與“女”、“老”與“少”構(gòu)成反義關(guān)系;例(110)中“蠢”與“夯”構(gòu)成近義關(guān)系;例(108)中“富”與“貴”、例(103)中“扛”“掀”“捎”構(gòu)成類義關(guān)系。根據(jù)我們的考察,最典型的情況是多個復現(xiàn)成分彼此構(gòu)成類義關(guān)系。類似的還有“吹—拉—彈—唱”“推—搡—拉—扯”“老—弱—病—殘”“死—傷—病”等。

綜上所述,“S VP1的VP1,VP2的VP2(,VP3的VP3……)”在近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如下:

表1 “S VP1的VP1,VP2的VP2(,VP3的VP3……)”

整個構(gòu)式多表示在同一事件中各個個體各有表現(xiàn)(即形態(tài)各異,或各盡所能,或各司其職,或各有歸宿,或各具特點,等等)。當復現(xiàn)成分是動詞(短語)時,同語式“VP的VP”至少有些來自“該VP的VP”,有些來自“能/會VP的VP”。請看:

(112)李瓶兒預先請過西門慶去,和他計議,要把花子虛靈燒了:“房子賣的賣,不的,你著人來看守?!保ā督鹌棵贰返?6回)

上例中“房子賣的賣”表示“房子該賣的賣”義。把例中“房子賣的賣”改為“房子賣的賣,租的租”(該賣的賣,該租的租)也未為不可。所以,我們認為“VP的VP”至少有一部分來自“該VP的VP”,是后者省略情態(tài)動詞“該”演變而來。同理,強調(diào)同一集合內(nèi)的各個個體各盡所能意義的“VP1的VP1,VP2的VP2”是由于第一個VP前的情態(tài)動詞“能/會”省略引發(fā)的。

三、小結(jié)

本節(jié)對現(xiàn)代漢語常用同語式進行了歷史溯源研究。因這方面的歷史語料采集困難,本節(jié)沒有述及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的歷史起源(這類同語式的歷史語料我們沒有搜索到,但也不能武斷地說歷史上就沒有),對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的歷史來源也語焉不詳,且停留在假設(shè)階段。但本節(jié)對其他幾種同語式的歷史來源作了較細致的考察??疾祜@示,現(xiàn)代漢語中有所保留的認同型構(gòu)式“X是X,CONJt q”在近代漢語中就有,但在古代甚至近代漢語中最常見的是“X則X,CONJt q”“X即/便X,CONJt q”“X卻(是)X,CONJt q”。“X則X,CONJt q”出現(xiàn)最早,始見于先秦;“X便X,CONJt q”次之,始見于魏晉六朝;“X即X,CONJt q”再次之,始見于宋金時期;“X卻X,CONJt q”和“X倒X,CONJt q”出現(xiàn)最晚,始見于明清時期?,F(xiàn)代漢語中強調(diào)不容混淆的“NP1是NP1,NP2是NP2”始見于晚期近代漢語,其前身是早期近代漢語中的“NP1自(是)NP1,NP2自(是)NP2”,而后者的前身是古代漢語中的“NP1為NP1,NP2為NP2”?,F(xiàn)代漢語中強調(diào)同一集合內(nèi)多個成員各有表現(xiàn)的同語式“S VP1的VP1,VP2的VP2(,VP3的VP3……)”,在近代漢語中也可以見到。泛時地看,有所保留的認同型構(gòu)式“X是X,CONJt q”中,同語式“X是X”其前后兩個X可以不完全同形,且其間的聯(lián)系項還可以是“倒”“卻”“便”等,這種形式上的靈活性暗示前一個X和后一個X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強調(diào)特點的構(gòu)式“NP到底/畢竟是NP(……)”、凸顯差異的構(gòu)式“NP1是NP1,NP2是NP2(……)”中前后兩個NP1、NP2之間聯(lián)系密切。事實上兩個X之間的聯(lián)系只是一種話題與說明的關(guān)系,充其量代表著前導話語的觀點與當前話語的觀點的部分一致(所以,實施的是對他人或自己以前的觀點的部分認同)。而后兩種構(gòu)式中兩個NP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要么是事物與其典型屬性之間的規(guī)約性聯(lián)系,要么是事物自身特點的相對穩(wěn)定(表現(xiàn)在語表上就是從主語到表語,NP沒有變化,前后同形)。

第三節(jié) 類型學視野下現(xiàn)代漢語同語反復構(gòu)式的特點考察

一、引言

人類大多數(shù)語言中都普遍存在同語反復構(gòu)式。在漢語、英語等不同語言中,同語式在句法實現(xiàn)、語義特點和使用背景上有什么差異呢?本節(jié)擬立足于漢語,兼顧英、德、法、俄、日、波蘭諸語,考察主要類型(即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不容類推型、不遺余力的批評型、無所謂型等)的同語式的跨語言差異,意在挖掘漢語、英語這兩種我們相對熟悉的大語種其同語式的句法、語義特點。本節(jié)所用漢語語料出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外語語料為筆者調(diào)查所得,部分轉(zhuǎn)引自Wierzbicka(1991)、Okamoto(1993)等文獻。限于篇幅,恕不一一注明出處。

二、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的跨語言對比考察

2.1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的漢俄、漢波對比

正如本章第一節(jié)所說,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是對事物作出有所保留的認同時常用的構(gòu)式,可記作“NP是NP,CONJt……”(其中,CONJt代表轉(zhuǎn)折連詞)。例如:

(1)他呀,男人是男人,就是缺少男人味。

這種同語式一方面通過判斷動詞“是”對某元素隸屬于某范疇與否進行確認,另一方面通過轉(zhuǎn)折連詞引出的正句來明示這種認同是有所保留的,即說話人不認為當前論域中的元素x是某范疇內(nèi)的典型成員。比如,上例對“他”作為男人表示認同,但只是勉強認同,并不承認“他”是典型的男人,因為“他缺少男人味”。在漢語中,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對某個體范疇成員資格確認上的勉強性常通過加插語氣副詞“倒”等表示出來,且這種確認上的勉強性也可以不表現(xiàn),即表不表現(xiàn)是可選的(optional)。例如:

(2)他呀,男人(倒)是男人,就是缺少男人味。

波蘭語和俄語則是通過形態(tài)—句法手段來表現(xiàn)這種確認上的勉強性的,而且波蘭語和俄語中必須表現(xiàn)出這一點。那么,波蘭語和俄語是如何表現(xiàn)上文所述對范疇成員資格在確認上的勉強性的呢?我們知道,波蘭語和俄語在表示正常的確認關(guān)系時,要用系動結(jié)構(gòu)。例如,俄語常用系動詞est、 to,波蘭語常用jest連接兩個同指的成分表示對同一性的確認。例如:

(3)Prawo jest prawem.(波蘭語)

‘The law is the law’[法律終歸是法律(,人人都要遵守)。]

但在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中卻一定不能用系動詞來連接兩個NP,兩個NP之間也不加插其他語氣(副)詞。請看:

(4)Prɑwo prɑwem, ɑle……(波蘭語)

law:NOM.SG law:INSTR.SG,but……

‘Law is law,but……’[法律雖說是法律,但(法也容情)……]

例(3)與(4)正好形成互補格局。例(3)強調(diào)要遵守法律,例(4)則強調(diào)可以規(guī)避法律。例(3)有系動詞jest,例(4)中卻無系動詞。波蘭語和俄語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中兩個同形NP之間不用系動詞,這表明說話人不敢明確承認兩個NP指稱對象之間的同一性。所以,波蘭語和俄語中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中兩個同形NP之間不用系動詞,這是一種語義臨摹,表示對x∈X作出勉強確認(用系動詞就變成充分確認了),即表示對元素x是集合X里的成員作出勉強確認。換言之,雖認同它是X的成員,但不認同它是X的典型成員。

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英語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其中的NP如果由指人詞語充當,就既可以用“Npl be Npl”(Npl表示可數(shù)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也可以用“Npl will be Npl”。例如:

(6)Kids are kids.[孩子畢竟是孩子(,淘氣是難免的)。]

(7)Kids will be kids.[孩子始終是孩子(,淘氣是難免的)。]

據(jù)Wierzbicka(1991),在上兩例中用will比不用will更強調(diào)說話人對聽者的“要求”,即要能容忍孩子的某些淘氣舉動,因為淘氣是孩子的典型特征。換言之,用will更能強化對范疇典型成員資格的確認,因為will含有“意愿”義。比如,例(9)比例(8)更能凸顯去長城是我自己的意愿,不是在別人逼迫下的行為。

(8)I am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tomorrow.(我明天將去長城。)

(9)I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tomorrow.(我明天要去長城。)

因此,例(7)比例(6)更能凸顯這些孩子們愿意永遠是孩子,永遠別長大,一直淘氣下去。也就是說,例(7)還暗示對方“你別認為這些孩子長大了,就不淘氣了。他們總歸還是孩子。他們自己也不愿隨著年齡的長大而改變性格”。所以,用will更能確認“這些孩子”具有典型的孩子的特征。換言之,用will更能體現(xiàn)對個體x屬于范疇X的充分確認。這與漢語用“倒”、波蘭語和俄語用兩個NP之間缺失聯(lián)系動詞的手段來表示對x屬于范疇X的勉強確認正好相反。但兩者都是在語義臨摹原則作用下的結(jié)果。

當然,必須承認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仍有確認意味,盡管只是勉強確認,在波蘭語和俄語中甚至無系動詞來連接主語和表語,但主語和表語的同形重復本身也可以表示確認。有時,重說一遍就是確認自己所說為真。比如,在意大利語中就是如此[參見例(10)]。例(10)常用在這樣的場合:一個侍者問顧客要什么牌子的咖啡,顧客想說“什么牌子的都行”。這個句子可以視為章法/用法句法化(即松散的話語向嚴密的句子的句法化)的結(jié)果??梢栽O(shè)想,顧客先是答了句“caffè”,侍者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一遍,顧客又重復了一遍。顧客的言外之意是:自己想要的只是咖啡,根本不在乎是哪種牌子的,即忽略表面差異或細節(jié)而追求本質(zhì)上的一致。這與漢語中“NP終歸是NP”有些相似。試比較:

(10)caffè caffè[咖啡,終歸/總之是咖啡(就行)。]

(11)我想不管他去東南還是西南,終歸是南方。

所以,上文例(4)中重復praw(法律),也只表示簡單的確認——認為某個體是法律,至于是不是典型的法律,比如不容通融等,就是其他要素作用的結(jié)果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漢語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中復現(xiàn)成分不限于NP,也可以是VP、AP。例如:

(12)a.討論是討論,就是作不出結(jié)論。

b.出國是出國了,但放棄了自己學的專業(yè)。

(13)a.好是好,就是太貴了。

b.擠是擠了點,但不至于風餐露宿了。

例(12)中這種“VP是VP,CONJt……”構(gòu)式與“VP歸VP,CONJt……”有同有異。相同在于其中的轉(zhuǎn)折連詞都起一種阻止類推的作用,全句凸顯一種美中不足(或壞中之好)。比如,例(12)a中“就是”阻止人們作如下類推:討論一般都要有個最終的結(jié)果/結(jié)論,所以,這次討論也應有結(jié)論。全句表示一種美中不足:討論是好事,作不出結(jié)論卻是其中的不足。例(13)b凸顯壞中有好,住處擁擠是不好的,但總比沒有住處好。下兩例可作類似分析。

(14)我不懂你那么一套一套的,反正啊,咱們跟金枝也都認識,掙錢歸掙錢,你甭干缺德的事!

(15)開玩笑歸開玩笑,真這么干了,那不得讓街里街坊的笑掉大牙呀。(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

不同的是“VP是VP,CONJt……”不能用于主觀勸止,只用于客觀報道。比如,例(12)中的“VP是VP”不能轉(zhuǎn)換為“VP歸VP”。例(15)中的“VP歸VP”不大能替換為“VP是VP”?!癡P歸VP,CONJt……”則可以用于主觀勸止,如例(14)(15)。

2.2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的漢英對比

Wierzbicka(1991:424)說:“英語中沒有讓步性(即有所保留的認同容型)同語式,因為英語中所有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式似乎都有終止當前話題的作用。所以,它們就不能用在(準)讓轉(zhuǎn)關(guān)系復句中,因為復句中前導句后要有后續(xù)句?!睂ierzbicka的這種說法,我們想指出兩點。第一,英語中也有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盡管較少。下例是Wierzbicka(1991:410)在解釋Enough is enough時無意用到的。

(16)A joke is a joke(but that is enough).[玩笑歸玩笑(,現(xiàn)在該言歸正傳了)。]

雖然,上例與例(1)在有無NP以外的TOP方面有差異,但兩者都是用在讓轉(zhuǎn)關(guān)系復句中,都是同語式。所以,應該承認上例也表示有所保留的認同,即認同對方剛才所說的確實是玩笑,但通過后續(xù)分句或語境暗示“下面轉(zhuǎn)到正題,如果再停留在原話題上,那就不是玩笑的事了”。既然Wierzbicka沒有注意到英語中的這種構(gòu)式,也就談不上對它的系統(tǒng)考察了。奇怪的是,Wierzbicka反而為“Enough is enough”這一個例子專列一種構(gòu)式,說其構(gòu)式義是“凸顯容忍的限度”(Wierzbicka 1991:410)。把它與“凸顯差異型同語式”“義務性同語式”等并列。但我們發(fā)現(xiàn)Wierzbicka為其他幾種構(gòu)式舉出了一大批例子,且寫出了句法表達式,但對此類構(gòu)式卻只舉一例,且沒寫出句法表達式。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Wierzbicka所謂的“凸顯容忍的限度”不是同語式的構(gòu)式義,而(至少部分)是她舉的例子中的enough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匯意義。Wierzbicka的這種做法很不利于我們對同語式作高層次的意義概括。根據(jù)我們的分析,漢、英、俄、波蘭諸語都有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且都可省略主句(詳見下文)。當然,主句一定具有語境可還原性(retrievability)。第二,即便英語真的沒有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Wierzbicka的這種解釋也是錯誤的,因為她的論證邏輯是這樣的:后續(xù)句要順著前導句說下去,以便與前導句形成一個話題鏈。英語中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式有終止話題的作用,會阻斷話題鏈的形成,因而不能用在讓轉(zhuǎn)復句中。這樣,英語就沒有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然而,Wierzbicka的這個論證的前提是錯誤的。她沒有注意到后續(xù)句(尤其是轉(zhuǎn)折分句)無需順著前導句說下去,后續(xù)句可以另啟一個新話題,只要新舊話題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而且,Wierzbicka似乎混淆了主話題和次話題。比如,她說漢語中“NP是NP”沒有終止話題的作用,所以可以用在讓轉(zhuǎn)復句中。如果Wierzbicka說的話題是次話題,則該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漢語中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式也有終止次話題的作用。例如:

(17)博士生是博士生,就是一篇文章寫不出來。

像上例這樣的句子中的同語式,用Wierzbicka(1991:422)自己的話說,有撇開某事物不談的作用。比如,上例中通過同語式撇開了“某人是博士生”這個事實不談,單論其實際科研能力。撇開某次話題當然就是終止該次話題了。如果Wierzbicka說的話題指主話題,她的觀點也還是錯誤的,因為英語中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式并沒有(或者至少并不都有)終止主話題的作用。例如:

(18)A promise is a promise(and you should keep it).[承諾都已經(jīng)承諾了(,就要遵守)。]

上例中的“A promise is a promise”顯然不具有終止當前主話題(“你”/“諾言”)的作用??傊琖ierzbicka(1991:424)在對事實的認定和解釋上似有不妥。

2.3 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的漢日對比

日語中也有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即“VにはV”型和“Vこと(に)はV”。請看:

觀察可知,日語和漢語不同之處在于,日語中這種同語式末尾必須帶接續(xù)助詞—が(猶漢語“雖然”)。因為日語是形態(tài)變化豐富的語言。既然同語式“VにはV”或“Vこと(に)はV”用作讓轉(zhuǎn)復句中的讓步分句,它就必須帶上表示讓步意義的關(guān)系詞が。而且,由于表示有所保留的認同的同語式“X是X”中第一個X是話題,所以在日語中必須帶話題標記(に)は。

三、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的跨語言對比考察

3.1 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語義的跨語言對比

正如第一節(jié)所說,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是用對個體典型范疇成員資格的確認來解釋個體反預期行為的構(gòu)式。在漢語里其型式為“NP ADV是NP”。其中,ADV是語氣副詞“到底”“畢竟”“終究”“究竟”“就”等。如果ADV是“到底”“畢竟”等,既可以凸顯要人們?nèi)萑痰哪撤N典型特征,也可以凸顯值得人們稱贊的某種典型特征。例如:

(21)孩子到底是孩子,父母身體不好還纏著要玩接龍游戲。

(22)孩子到底是孩子,得了那么重的病還生龍活虎。

上兩例分別凸顯孩子的那種需要人們?nèi)萑痰牡湫吞卣鳎床欢?、愛哭鬧等)和值得人們贊揚的典型特征(即生命力強等)。下文分別把這兩種典型特征稱為“負向特征”和“正向特征”。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當漢語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用在凸顯正向典型特征的語境中,其中的ADV可以用“就”,否則就不可以。因此,例(21)不可以轉(zhuǎn)換為例(23),例(22)卻可以轉(zhuǎn)換為例(24)。

(23)?孩子就是孩子,父母身體不好還是纏著要玩接龍游戲。

(24)孩子就是孩子,得了那么重的病還生龍活虎。

與此不同的是,英語同類同語式只能用在凸顯負向典型特征(undesirability)的語境中,而不能用在凸顯正向典型特征的語境中。因此,下兩例漢譯都是可以成立的,但英語中的相應說法卻不能成立。

(25)*Relatives are relatives./ *A relative is a relative.

[親戚就是親戚(,遇上災年荒年會救濟咱一把)。]

(26)*Friends are friends./ *A friend is a friend.

[朋友就是朋友(,關(guān)鍵時候會出手幫忙)。]

與英語中的情形相反,在波蘭語中,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只能用來凸顯正向典型特征,即只有相當于漢語“NP就是NP,……”的構(gòu)式。試比較:

(27)(Jednak)co Pary to Pary

‘(However)what(is)Paris this(is)Paris’(巴黎就是巴黎。)

(28)??Chopcy to bd Chopcy

‘boys will be boys.’[男孩終歸是男孩(,調(diào)皮是難免的)。]

(29)??Chopcy to(s)Chopcy

‘boys are boys.’[男孩終歸是男孩(,調(diào)皮是難免的)。]

我們認為“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這個術(shù)語比Wierzbicka(1991)使用的術(shù)語更具概括力。Wierzbicka把下面的句子分別叫“容忍型(tolerence)同語式”和“價值型(value)同語式”。

(30)Promises are promises.[承諾畢竟是承諾(,也許正因為沒把握做到才承諾)。]

(31)A doctor is a doctor.(醫(yī)生終歸是醫(yī)生。)

根據(jù)Wierzbicka的理解,例(30)是用在呼吁人們?nèi)萑棠巢粌冬F(xiàn)承諾的行為的場合;例(31)用在某醫(yī)生看似與其他醫(yī)生不同(比如更膽小或冷漠)的場合。同語式強調(diào)“這是表面現(xiàn)象,其實他們本質(zhì)一樣,都是醫(yī)生,都是救死扶傷的”。但按照我們的理解,Wierzbicka說的兩種構(gòu)式其實都是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表示解-反預期意義,即用特點的歷時恒定來對某反預期表現(xiàn)作出最佳解釋。比如,在例(30)中,人們根據(jù)常情、常理預測某人作出了承諾就會兌現(xiàn),因為他是守信之人??墒聦嵣纤麤]有兌現(xiàn)承諾。于是,說話人說出該例加以解釋。在例(31)中,某醫(yī)生可能看上去比其他醫(yī)生膽小或冷漠,可進了手術(shù)室他并不含糊或者對病人一樣熱心。于是,說話人說出例(31)對那種看似反預期的現(xiàn)象作出解釋。因此,所謂“喚起對某行為的容忍”和“凸顯本質(zhì)價值相同”都包含了語境義,應該從抽象的同語式中剝離出去。把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分為凸顯正向特征和凸顯負向特征這兩個小類,這種做法可能更具概括力。

日語中這類同語式到底是執(zhí)行對正向特征的贊揚,還是執(zhí)行對負向特征的批評,則取決于復現(xiàn)NP之間用的是話題標記“は”(wa)還是主格標記“が”(ga)。“NPはNPだ”執(zhí)行對正向特征的贊揚,而“NPがNPだ”執(zhí)行對負向特征的批評。試比較:

例(32)中兩個NP同形,都是“夫”,象征地表示“(某男)是自己丈夫”這個特點并不因為我們感情不好或他去世了而有所變化(即歷時恒定)。說話人用這個特點的恒定來對在對方看來比較特異的(即反預期的)行為(即“丈夫去世,自己十分悲痛”)作出解釋。故而全句表示解-反預期意義。例(33)、(34)可作類似分析。但這兩例中凸顯的是規(guī)則和外國人的那些負向特征,即需要聽話人容忍的特征,比如交通規(guī)則的無情和僵硬、某外國人的不守當?shù)囟Y節(jié)。

綜上所述,漢語、英語、波蘭語、日語這幾種語言在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的構(gòu)式意義方面存在如下差異:

表1 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的跨語言比較

3.2 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句法的跨語言對比

觀察可知,現(xiàn)代漢語強調(diào)特點恒定型同語式必須借助“到底”“畢竟”“究竟”“就”等語氣副詞的插入才能成立。例如:

(35)a.他到底是大學生,說話很文雅?!鷅.到底他是大學生,說話很文雅。

(36)a.大學生到底是大學生,說話文雅?!鷅.*到底大學生是大學生,說話文雅。

例(35)a中“他是大學生”不是同語式,語氣副詞“到底”可以前移至句首。例(36)a中“大學生是大學生”是同語式,語氣副詞“到底”不能前移至句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語氣副詞的插入有阻斷兩個同形同指NP作同質(zhì)解讀的作用。觀察可知,例(36)a中的兩個“大學生”盡管同形同指(指同一個概念),但前一個凸顯概念外延義——在可能世界對應哪個個體,后一個凸顯概念內(nèi)涵義——這類個體有什么典型特征。如果沒有語氣副詞的插入,在類推機制作用下,“NP是NP”就強烈地趨向于作同形同指同質(zhì)解讀。根據(jù)本書第一節(jié)的考察,現(xiàn)代漢語五種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式,除解-反預期型以外,都是兩個NP之間作同形同指同質(zhì)解讀的情況。這種解釋可以說明為什么例(35)a轉(zhuǎn)換為例(35)b沒有問題。因為例(35)a中兩個NP異形,一為代詞,一為名詞,當然可以作異質(zhì)解讀了。

我們的解釋還可以兼顧其他語言中的情況。法語、德語、俄語、日語、波蘭語諸語言中的同語式與漢語有類似的句法要求。比如,在法語中,例(37)是不合格的。但是,加上“toujours”(‘a(chǎn)lways’),改說成例(38),則是合格的。例如:

(37)*Les garons seront les(des)garcons.

‘The boys will be(the)boys’

(38)Les garons seront toujours les(des)garcons.

‘Boys will always be boys.’

在德語中,例(39)不合格。但是,加上“bleben”(‘remain’),改說成例(40),就合格了。

(39)*Knaben werden Knaben sein.

‘Boys will be boys.’

(40)Knaben bleiben(immer)Knaben.

‘Boys remain(always)boys.’

在俄語中,例(41)—(43)不合格,因為其中的兩個復現(xiàn)NP的連接方式是表示對同一性進行充分確認的連接方式,即用系動詞 to、est或零形式。但若借助語氣詞(particle)e來聯(lián)系兩個復現(xiàn)的NP,或把前一個NP改成代詞(短語),則句子又合格了[見例(43)]。

在日語里,表示解-反預期意義的例(44)接受度很成問題,而把其中的“は”換成“が”,或在第二個NP前插加“所詮”(しょせん)或“やっぱり”(畢竟/到底)后形成的例(45)則是完全合格的。

在波蘭語中,下面的例(46)、(47)是不合格的,但例(48)則是合格的。

(46)* Chopcy to bd Chopcy.

‘Boys will be boys.’(男孩總歸是男孩。)

(47)* Chopcy to(s)Chopcy.

‘Boys are boys.’(男孩畢竟是男孩。)

(48)(Jednak)co Europe to Europe.

‘(However)what(is)Europe this(is)Europe.’(歐洲就是歐洲。)

例(46)、(47)與例(48)有一點重要差別,即后者比前者多出了一個疑問代詞Co(猶英語中的what)。這就形成了這樣的格局——this x is what is X(這個個體x就是叫作X的東西,即具有范疇X的典型特征)??梢姡ㄌm語中的Co與日語中的“所詮”或“やっぱ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便于對兩個NP作異質(zhì)解讀而設(shè)。雖然表面上波蘭語中的Co并不位于復現(xiàn)的兩個NP之間,沒法阻斷它們作同質(zhì)解讀,但其實Co首先把其后的第一個NP拉向自己,形成一個從句(what is X),它們形成的整體與第二個NP之間就有了語障,從而確保兩個NP可以作異質(zhì)解讀。

綜上所述,法、德、俄、日、波蘭諸語中,名詞復現(xiàn)型同語其兩個復現(xiàn)NP必須借助系動詞以及時、體標記以外的成分來保證它們之間作同指異質(zhì)解讀。法語用的是相當于英語“always”的“toujours”,德語用的是相當于英語“remain”的“bleiben”,俄語用的是語氣詞“e”,日語用的是相當于漢語“所謂”的“所詮”(或相當于漢語“到底/畢竟”的“やっぱり”、或隔在復現(xiàn)NP之間的“が”),波蘭語用的是相當于英語what的Co。當然,兩個NP之間作同指異質(zhì)解讀還可以借助另一種方式,即將兩個同形NP變成異形NP。上述情形跟漢語中同類同語式要借助“到底、畢竟、究竟、就”等語氣副詞的插入很相似。而英語中則沒有這種句法限制條件。Wierzbicka(1991:445)雖然沒有偵測到上述規(guī)律,也曾猜測性地指出,“英語同語式中復現(xiàn)成分往往較簡單。要么是N,要么是N稍微作些改變(加冠詞或復數(shù)標記)。而其他語言中往往要借助諸如immer、toujours(‘a(chǎn)lways’)等情態(tài)動詞、小品詞、時間副詞的幫助”。

四、其他同語式的跨語言對比考察

4.1 互不相關(guān)類同語式的漢日對比

現(xiàn)代日語互不相關(guān)類同語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是:可以省略系詞。請看:

(49)男は男で,女は女だ。(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

(50)君は君- ,僕は僕だ。(你是你,我是我。)

(51)それはそれ- ,これはこれ 。(這是這,那是那。)

對比上三例可知,現(xiàn)代日語這類同語式中,系詞“だ”和其句中變體“で”兩者可都出現(xiàn)[如例(49)],都省略掉[如例(51)],也可只保留句末那個[如例(50)]。這種情形與上古漢語判斷句“NP1者,NP2也”中語氣詞“者”“也”可都用,都不用,也可只用句末的“也”相似。當然,在上古漢語中還可只用句中的“者”?,F(xiàn)代漢語這類同語式中系詞不能省略,而現(xiàn)代日語這類同語式中系詞卻可省略,這是因為已有話題標記“は”把復現(xiàn)NP隔開,把第一個NP界定為話題(相應地,把第二個NP界定為述題)了。

與現(xiàn)代漢語相通之處在于,現(xiàn)代日語互不相關(guān)類同語式也可以把對比項省略掉。例如:

(52)[夫妻談起孩子成績不好,夫說我小時成績也不好,并問妻小時成績?nèi)绾?。妻說]

(也就那樣/一般般。但是父母是父母,對吧?)

上例中,“父母是父母”的對比項“孩子是孩子”沒有出現(xiàn)。整個話語表示不能從“父母成績不那么好”推出“孩子成績也不會好”的結(jié)論。既然上例中“親”是對比性話題,那么其后當然應該用話題標記“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上例中話題標記“は”改為主格標記“が”,那么這時妻子的話語的會話含義是“(孩子成績不行,你成績不行,)我成績一般般,父母父母不行,孩子孩子不行”。可見,換了助詞之后,上例就從互不相關(guān)類不容類推型同語式變成了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實施不遺余力的批評,在漢語中要多個項目都出現(xiàn),說成“NP1 NP1 VP1,NP2 NP2 VP2”(其中VP1、VP2屬于同一語義類,比如上例中都是“成績不那么好”);在日語中卻可以只用一個同語式“NP1がNP1だ”,且VP1只用一個表義模糊的系動詞だ來代替。這是因為,說話人不想把批評性話語說得太到位,故而在該用貶義形容詞的句法位置把前面出現(xiàn)的NP復寫一遍,并在其后續(xù)接意義空靈的系動詞。這跟現(xiàn)代漢語中把“你也真(是)夠笨的”“你也真蠢”之類負面評價意義用“你也真是的”來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禮貌原則的作用下弱化面子威脅這種語用追求導致的。

4.2 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的漢日對比

第一節(jié)已經(jīng)指出,漢語中有不遺余力的批評型同語式“NP1 NP1 VP1,NP2 NP2 VP2……”(其中VP1、VP2屬于同一語義類,都是表示不作為或行為失范意義)。其實,日語中也有。不過,日語中功能相當?shù)耐Z式是“NP1もNP1,NP2もNP2……”。例如:

(53)[背景信息:某老人批評現(xiàn)在的年輕人行為隨便,動輒來個一夜情。老人說]

[男人男人(是這個樣子),女人女人是(這個樣子)。]

上例中第一分句句末省略了“で”(“で”是系詞“だ”的句中變體)。上例如果直譯成“男人也是男人,女人也是女人”,就會失其神韻。在上例中,名詞“男”和“女”復現(xiàn),是說話人回避使用“無恥”之類貶義形容詞的結(jié)果。換言之,第二個“男人”、第二個“女人”的作用相當于貶義形容詞,只是對他人的面子威脅要小得多。漢語和日語有一點是相同的,即這種構(gòu)式中最好有三個NP復現(xiàn),形成排比/鋪陳格局。像上例那樣只有兩個NP復現(xiàn),雖然也不是不行,但是批評的語力要弱些。在日語中,如果主體想要執(zhí)行的批評并不是不遺余力的,那么可以只有一個NP復現(xiàn),但這時要將“NPもNP(だ)”改為“NPがNP(だ)”,因為“も”有表示類同的意味,至少涉及兩項。請看:

上例中同語式“お天気がお天気だ”(天氣是天氣)是對“天氣不好”的婉言。Okamoto(1993)說日語中的同語式“NPがNP(だ)”往往強調(diào)NP所具有的不同尋常的性質(zhì)(或者特好,或者特壞)。這樣看來,我們可以假設(shè)第二個NP前隱含著一個褒義或貶義形容詞性成分。

4.3 無所謂型同語式的漢外對比

“無所謂”型同語式,用于凸顯說話人對將然事件的不關(guān)心、不在乎。在漢語、日語、英語、波蘭語中都有。例如:

(55)他來就來,不來拉倒/就罷/就算。=他愛來不來。

(56)Either he will come or he will not.(他來就來,不來拉倒。)

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在漢語中無所謂型同語式用的是“V就V(,不V拉倒/就罷/就算)”或者其緊縮式“愛V不V”,有時也用簡略式“V(就)V吧”。例如:

(57)不來(就)不來吧,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英語中用“either V or not”“what will V will V”兩種構(gòu)式。在形式上,“愛V不V”與“either V or not”對應,只是英語“or not”后的第二個V被省略了;“V就V(,不V拉倒/就罷/就算)”與“what will V will V”大致對應。兩者用的都是動詞拷貝形式。對比還可以發(fā)現(xiàn),例(55)—(56)表示說話人不在乎有利于自己或自己所期盼的將然事件的發(fā)生與否;例(57)表示說話人不在乎不利于自己或自己想躲避的將然事件的發(fā)生與否。漢語中動詞復現(xiàn)形成的同語式只能用于后一種語義的表達,而不能用于前一種語義的表達。Wierzbicka(1991:431)認為這前一種凸顯的是一種宿命論調(diào)(fatalistic ring),表示主體對未來事件的聽天由命。她考察了西班牙語與波蘭語中的相似構(gòu)式,認為西班牙語中的對應構(gòu)式表示的意義與英語相同。例如:

(58)Que será será.

what will be will be(該怎么著就怎么著吧。/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但是,波蘭語中的對應構(gòu)式還有一種無所畏懼、敢于冒險的態(tài)度義。例如:

(59)Co será to será

what will be this will be

‘what will be will be.’[該來的就來吧(,我才不怕呢?。?/p>

上面的對比表明,盡管漢語、英語、西班牙語、波蘭語等多種語言中都存在由動詞復現(xiàn)形成的凸顯“說話人對將然事件的不關(guān)心、不在乎”義的同語式。但這些構(gòu)式在每種語言中進一步精細化后的意義是什么是很不一樣的。

五、余論

本部分考察一些漢語沒有而其他語言有和漢語有而其他語言沒有的同語式。

5.1 漢有英無的同語式

漢語有而英語無的同語式可能很多,如毫無保留的稱贊型同語式。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英語雖然也有,但僅限于NP復現(xiàn)型,而無VP或AP復現(xiàn)型,且NP復現(xiàn)型也不多。這些內(nèi)容上文均已有所論述。下面集中介紹另外一種漢有英無的同語式,即“A就A在X”。這種構(gòu)式用來凸顯眾壞擇一好、眾好擇一壞,或眾個體中擇出最具某屬性者。比如:

(60)太和縣的辦法好就好在把提取的辦法規(guī)范化了。(《人民日報》1995年1月10日)

(61)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人民日報》1995年8月18日)

例(60)中畫線句子凸顯太和縣的辦法雖有很多弊端,但其突出的一個好處就是把提取的辦法規(guī)范化。例(61)中畫線句子凸顯“要說太湖美,最美的就是太湖水”?!癆就A在X”句式中A經(jīng)常是單音節(jié)形容詞,盡管有時也可以有雙音節(jié)形式。例如:

(62)糟糕就糟糕在忘了在試卷上寫名字了。

后來,受“A就A在X”的類推,“V就V在X”也出現(xiàn)了。例如:

(63)你叫他們別搞什么試驗研究了,賠錢就賠在試驗研究上?。ㄍ粼鳌锻跞罚?/p>

“A就A在X”和“V就V在X”可統(tǒng)一記作“P就P在X”(其中,P表示謂詞/predicate)??疾彀l(fā)現(xiàn),“P就P在X”是條件小句話題化及其伴隨的復句單句化所致(關(guān)于條件小句的話題化,參看Chao 1969、Haiman 1978、吉田泰謙2007)。該過程可以表示如下[其中,Y(X)表示X是Y中的論元]:

要說S P這方面吧/嘛,就在于X。(例:要說她好這方面嘛,就在于她很善良。)

→要說S P,就在于X。(例:要說她好嘛,就在于她很善良。)

→S P,就P在X。(例:她好嘛,就好在很善良。)

→S P就P在X。(例:她好就好在她很善良。)

說“S P就P在X”是從“要說S P,就在于X”經(jīng)過復句單句化而來,證據(jù)是“P就P在X”中的P可以復雜化,“就”前還可以插入“也”。例如:

(64)處方的“含金量”,高在用進口藥和合資企業(yè)藥的比重猛增。(《人民日報》1995年5月29日)

(65)對別人沒有人的概念,對自己也一樣,因此千萬不能以人品和人格來要求他們,小人之,就小在人品人格上,小在一個人字上,這可能就是小人這一命題的原始含義所在。(余秋雨《小人》)

上兩例中“高”“小”分別被復雜化為“處方的‘含金量’高”“小人之小”。首例中,“處方的‘含金量’高”前可以加“要說”,其后可以加語氣詞或助詞“啊”“呀”“嘛”“的話”等;“就”前還插入了“也”。這一切表明,“SP就P在X”句法化之初,P與其后的“在X”之間是松散的篇章組織關(guān)系。它們之間可以有停頓,可以插入副詞;P可以很復雜,P前還可以加“要說”,P后可以加語氣詞。從句法化的過程來看,其中必須經(jīng)由“P+P在X”這個階段。所以,可以認為“P就P在X”是P和“P在X”疊合造成的。在語境條件允許、不影響語篇連貫性的前提下,可以刪除前一個P和“就”,變成“P在X”。例如:

(66)可是他們一點人情不懂,而且說話很難聽。可恨就在這里,一點人情不懂,可恨就在這里?。ɡ仙帷锻憽罚?/p>

由于“P就P在X”中的P經(jīng)常是“好”且“好就好在X”常截略成“好在X”。所以,“好在”今天已詞匯化為表示僥幸口氣的語氣副詞。例如:

(67)這篇調(diào)查報告好就好在雄辯地說明了國有企業(yè)完全可以搞好,為國有企業(yè)鼓了勁。(《人民日報》1995年1月16日)

好在這篇調(diào)查報告雄辯地說明了國有企業(yè)完全可以搞好,為國有企業(yè)鼓了勁。

當然,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P就P在X”都可以刪略成“P在X”,比如,上文例(61)中的“美就美在X”就不能轉(zhuǎn)換成“美在X”。再如:

(68)弊大于利,如果戚務生能力特別強倒無所謂,壞就壞在這三位教練水平差不多,怎么民主怎么集中?(《周末·與作家聊球》)

→?弊大于利,如果戚務生能力特別強倒無所謂,壞在這三位教練水平差不多。

5.2 漢無英有的同語式

英語強調(diào)特點的同語式中有一種,即“a N is a N”,其中的N可以是表示特定場合或節(jié)日的名詞,該構(gòu)式意在呼吁聽話人容忍發(fā)生在特定場合或時間(如舞會、生日、假日)的某言行。所以,下面的例子是可以成立的:

(69)A picnic is a picnic.[畢竟是野餐嘛?。ê⒆觽冾B皮點,不分男女,沒有關(guān)系的。)]

(70)A party is a party.|A game is a game.|A holiday is a holiday.

但其中的N如果是時間名詞,只能是指稱假日的。所以,下面的英語句子不成立:

(71)?A monday is a monday.|?An autumn is an autumn.|?A morning is morning.

原因在于“monday、autumn、morning”表示的不是適合于休息、娛樂或不工作的時間。這與漢語中的“大NP的”有些相似(對“大NP的”的詳細考察,參見沈陽1996)。只不過前者是用來表示對在這種特定時間預期不會出現(xiàn)而實際出現(xiàn)了的言行的容忍,后者是用來表示對在某種特定時間預期會出現(xiàn)而事實上沒有出現(xiàn)(或很可能不出現(xiàn))的言行的不能容忍。例如:

(72)大過年的,說這不吉利的話干啥?

(73)大冷天的,就在家待著吧!

既然重點是強調(diào)對特定時間的某種言行的容忍,N取單數(shù)就更適合表示這種意義。這可以被看作一種形態(tài)對意義的臨摹,體現(xiàn)的是語法和語義之間的象似性。

  1. schematic construction(圖式性構(gòu)式)與substantive construction(實體性構(gòu)式)相對。嚴格說來,schematic construction應譯作“框架性構(gòu)式”(意即這種構(gòu)式有槽位/slot,槽位上的填項/filler是變項/variable),而不該譯作“圖式性構(gòu)式”。雖然schema也可以表示圖式,但“圖式”是認知心理學術(shù)語,指表征特定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jié)構(gòu)(即一種心理表征),它影響對相關(guān)信息的加工過程。不過,“圖式性構(gòu)式”這個術(shù)語已經(jīng)被習非成是,而且構(gòu)式語法理論認為所有的構(gòu)式都具有心理現(xiàn)實性(是被當作一個整體來記憶的),故而本書沿用這一術(shù)語。
  2. 嚴格說來,用tautology譯“同語反復構(gòu)式”并不恰當,因為tautology表示“同義反復(格式)”,但同語式中同形的兩個成分并不同義。本書這里只是遵循學界慣例。
  3. 漢語研究,下文會述及。日語研究有Okamoto(1993)等。
  4. Levinson(1983:125)說是一般會話含義(general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Ward和Hirschberg(1991)說是特殊會話含義(particular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5. 關(guān)于解-反預期型句子的語義分析,可參看張秀松(2008)。
  6. 也可以是“VP是VP”“AP是AP”等,詳見本章第二節(jié)之§2.1。
  7. 關(guān)于條件小句的話題化,請參看袁毓林(2004)關(guān)于有所保留的認同型同語式的歷史形成,詳見本章第二節(jié)。
  8. 不容混淆型同語式的反義構(gòu)式是模糊兩事物之區(qū)別,凸顯中間狀態(tài)的同語式“NP1不NP1,NP2不NP2(的)”。如“人不人,鬼不鬼的”“男不男,女不女的”“僧不僧,道不道的”。
  9. 單元集即只有一個元素的集合。
  10. 本例和下例轉(zhuǎn)引自郭利霞(2011)。
  11. 隨著假設(shè)復句單句化,其條件分句就話題化了。Haiman(1978)研究發(fā)現(xiàn),條件分句話題化使條件標記和話題標記常共享一個詞。比如,現(xiàn)代漢語中的“的話”既是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助詞,又是話題標記。請看:(1)不去的話,就讓人把禮捎過去。(如果不去,就讓人把禮捎過去。)(2)蘋果的話,我最愛吃富士。(蘋果呢,我最愛吃富士。)←要是說起蘋果的話,我最愛吃富士?!皶r”在近代漢語中有假設(shè)助詞和話題標記用法,而其話題標記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依然可見。例如:(3)錢財只恨無,有實不惜。(王梵志詩067)[如果有,實不珍惜](4)新羅參,又好,愁什么賣。(《老乞大諺解》2b7)(5)我,今年冇賺到錢喏。(我呀,今年沒賺到錢喏)[贛語江西宜春話]關(guān)于“時”的假設(shè)助詞和話題標記用法及其形成可參見江藍生(2002)和劉星(2016)。
  12. 該例表明,“是則是”不是詞,它只不過是“X則X”構(gòu)式的一個實例(token,特殊之處是其中的X是判斷動詞)。《漢語大詞典》把“是則是”當作詞予以收錄,失當。
  13. 故在例(35)、(39)、(42)、(43)、(52)中前文他人話語中都有X(即例中的加點部分)。
  14. 跟漢語不同,日語中的“NP還是NP”句式的第一個NP可以省略。試比較:(10)やはり名人のやることは違う。([名人]是名人,所作所為與眾不同。)(11)今でもやはり神戸にお住いですか。(您現(xiàn)在還/依舊住在神戶嗎?)
  15. 在《廣韻》中,“只”是章母昔韻入聲字,“則”是精母德韻入聲字。但“則”還有一種讀音,即zhī(現(xiàn)代漢語中“只”作姓氏時仍讀此音)。這時它跟“只”同音。
  16. 溫端政、吳建生主編《慣用語10000條》(第314頁)釋為“反正事已至此,不如徹底干下去”。溫端政主編《新華慣用語詞典》(第514頁)釋為“是好是壞,反正就這樣了。含有豁出去的意思。舊時常用作決心拼搏的慣用語”。張明高校注、馮夢龍著《醒世恒言》(新注全本,第352頁)釋為“索性,橫豎;一不做,二不休”。
  17. 根據(jù)王力(1989:208-209),“是”在戰(zhàn)國末年開始出現(xiàn)判斷動詞用法。
  18. 這里暫時把區(qū)別詞復現(xiàn)也歸為形容詞復現(xiàn)型。
  19. 在英語中will不僅可以表示將來時,還可以表示在情態(tài)上“(頑固)堅持某種習慣性的行為,特別是不好的行為”(Wierzbicka,A 1991)。例如:He will smoke while we are still eating.(盡管我們大家都在吃飯,他仍然要抽煙。)
  20. 按:英語語法學把判斷句中系詞/判斷動詞的賓語叫表語。
  21. 當句中有“所詮”等插入時,不受此規(guī)律的約束,比如下文例(45)用的就是“は”而不是“が”。
  22. 表中暫時忽略強調(diào)事物中性特征恒定的情況,對漢語規(guī)律的概括是傾向性規(guī)律,不是絕對無例外。
  23. 前一個是定指成分,后一個是類指成分。在生成語法學理論的DP假說框架中,前一個要描寫成DP,后一個才是真正的NP。
  24. 俄語中的語氣詞e不是專門用于這種同語式的,它能出現(xiàn)在多種構(gòu)式中。粗略地說,它標記某事物對聽話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與德語助詞doch有點相似,盡管兩者絕不完全相等(Wierzbicka1991:393)。
  25. “は”換成“が”意味著第一個NP不再是話題,而只是主語,也是新信息的一部分。整個“NPがNPだ”類似漢語中的存現(xiàn)句,都是報道新信息的。
  26. “やっぱり”與“やはり”同義,只存在語體色彩上的差別。
  27. 當然,如果有表示反預期事態(tài)的分句(如下例中的“離れても”)出現(xiàn),同語式中兩個NP之間不加“所詮”也是可以的。(1)離れても 親は親だ めんどう—身—なくちゃ遠—即使 父母—話題標記—父母—是 照顧—身體—必須(—他)[雖然他住得很遠(不和我們住一起),但父母畢竟是父母,我必須照顧他。Okamoto 1993]
  28. 這時第一個NP作類指成分解,第二個NP作定指成分解。
  29. 日語中此類同語式兩個系詞都不用而形成的省略式與上古漢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些相似?!熬汲迹父缸幼印北硎尽熬蔷?,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意即“君臣有序,父子有別。不要弄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不過,在上古漢語中可不是省略系詞,而是本來就無需用系詞。
  30. 觀察上例可以發(fā)現(xiàn),日語中表示不容類推意義的同語式往往后附表示原因的接續(xù)助詞。這跟漢語不同。
  31. 這類構(gòu)式在本章第一節(jié)沒有描寫其句法和語義。這里略加申說。
  32. 嚴格說來,英語“what will V will V”跟漢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意思相近,有宿命論意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