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師曾的妙筆

苦路人影 作者:孫郁 著


陳師曾的妙筆

明代以后的文人,對北京城的風情已有了相當?shù)恼J識,關于它的書與畫,漸漸多了起來。清末,洋人打入北京,那時百姓的生活圖景,偶可以從他們留下的照片中看到一二,不過這些實景大多已經(jīng)消失,今人已很感隔膜了?,F(xiàn)在談起舊北京的生活,有兩個人的創(chuàng)作給我們留下深切的印象。文的方面是老舍;畫的方面,則非陳師曾莫屬了。看這兩個人的作品,我的心會猛烈地跳起來,好像被大的悲憫激動了。老舍與陳師曾,都是有慈悲心的人。他們表現(xiàn)底層百姓,有著純真的情感,內中亦蘊藏著大的哀涼。現(xiàn)在醉心京味的文人,有時有點故作高雅,只得老舍等人之形,而失之于神。其實京味兒藝術在老舍、陳師曾等人那里,從來就不屬于雅士的世界。

前幾日看北京出版社新版的陳師曾畫集《北京風俗圖》,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用那淡淡的墨,竟真切傳達出了老北京的凄苦,民間的生死、街市的冷暖、政治的昏暗,都被精妙地呈現(xiàn)給讀者。陳氏作畫,固然有靈秀的趣味兒,清麗、精美,卻毫無做作之態(tài),有一點像魯迅,俯身打量著蕓蕓眾生,內心深處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F(xiàn)在的一些民俗畫,不知為何多了一些悠閑與唯美。陳師曾不是這樣,他借了故都街市的一角,寫出人生之多艱,是有著深長的情韻的。

陳師曾是魯迅的同學、同事,關系甚密。他生于一八七六年,逝于一九二三年,名衡恪,字師曾。其弟陳寅恪乃史學大家。他們兄弟二人,在才、膽、識、力諸方面,均過于常人。查魯迅在北京時期的日記,與陳氏同逛書肆的記載頗多,魯迅對他的繪畫,言有中肯?!队蛲庑≌f集》封面題字,就出自陳氏之手。至今,我們在魯迅博物館里,還能看到陳師曾的許多繪畫。那些作品樸素可愛,全然不同于傳統(tǒng),有一些現(xiàn)代人特有的情味,動人之處殊多。魯迅在《〈北平箋譜〉序》中說:

及中華民國立,義寧陳君師曾入北京,初為鐫銅者作墨盒,鎮(zhèn)紙畫稿,俾其雕鏤;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復廓其技于箋紙,才華蓬勃,筆簡意饒,且又顧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詩箋乃開一新境。

《北京風俗圖》收作品七十幅。多為底層人的寫真,有收破爛者、吹鼓手、拉駱駝、說書、喇嘛、賣糖葫蘆的、磨刀人等等,真是一組斑斕多致的人間風俗圖。他的構圖頗為簡單,人物大多傳神,而不費筆墨。像印象派與寫意派的融合,散發(fā)著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調。陳師曾畫人以神帶形,形簡意深。作者只表現(xiàn)單個的人和幾個器物,但你看他的畫,卻像背后有遼遠的背景,舊京的凄涼、喧鬧、貧困均呼之欲出。他之后的許多畫家表現(xiàn)北京,均竭力昭示故都的繁華、京韻京味,卻總不及陳師曾那么舉重若輕?!侗本╋L俗圖》像一篇篇小品文,內容看似單調,實則有長長的情思。他的作品常讓人想起豐子愷。豐氏作畫有一點禪趣兒,唯美的傾向較濃。陳氏則像個半是冷酷半是微笑的智者,有著無量的哀涼。豐子愷筆下的人物清涼者較多,可謂以善對惡;陳師曾卻常在灰色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人性的脆弱,即使是典雅之圖,也讓人觀后有難言之隱,好像拖著長長的苦影,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盡入其中。研究北京的風俗與知識分子的關系,陳師曾提供的話題,不知要超過別人多少倍呢。

中國過去的文人畫,一直有點顧影自憐,唯缺少哲思,一直不被世界看重。自陳師曾出,面目一新,舊的套路被打破了,新的途徑被開辟出來。有學者說《北京風俗圖》里有西洋畫的影子,但平常人并不能看出,境地真真是高。將域外的審美情趣糅于筆端,寫國人的精神,且頗帶東方風情,是殊難之事。陳師曾以驚人的妙筆,達到此等境地,暗示了文人畫的巨大潛能。中國舊畫中有許多好的表現(xiàn)因素,只可惜作畫人觀念陳舊,老氣橫秋,與今人趣味相差甚遠。但聰明的人只要精神一變,帶著現(xiàn)代觀念潑墨點染,便會生發(fā)出新奇的氣象。林風眠之寫江河野趣,吳冠中之畫都市生活,氣韻上都外接西洋的個人意識,內銜東方的寫意精神,故能東西合璧,趣味良多。陳師曾以來,這樣的高人不多。關于北京的風俗畫,我看了許多,唯陳氏的給我印象很深,不忘于腦海,這也證明了大師之作,逆俗震偽,有洗心革面之力。文壇與藝壇上,要尋找這類人物,已不容易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