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文字之旅

世界的聆聽者 作者:[美] 沈雙 著


01 文字之旅

在紐約讀木心

我在大學英語系教的一門“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專題”課里,別出心裁地安排了橫光利一的小說《上?!?,作為現(xiàn)代文學的案例研究。講二十世紀文學以及現(xiàn)代派而不以英美為中心,這是要費一番口舌向系里解釋的。怎樣做的解釋我已經(jīng)忘記,只記得心里一直納悶:橫光利一小說的“中心”在哪里?它是屬于上海的還是東京的?后來看了一篇作者的訪談錄,中間一段話大意是說“上海的公共租界的問題是最令人費解的,然而它所面臨的正是整個世界未來的問題。說來也很簡單,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像上海的租界一樣具有如此完整的現(xiàn)代特性……思考這個地方就是對整個世界進行思考”。我突然明白關(guān)鍵不在于上海還是東京,原來,描寫的對象是整個世界。

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就像是對于現(xiàn)代的理解一樣,人各有異,但是把當時的上??闯梢粋€國際競技場卻是很多人不約而同闡發(fā)的一種心情。最近讀了木心的《上海賦》,我以為實際上是用不同的口氣講了同一個意思。木心并不贊同魯迅的“南北之分剛?cè)嶂畡e”,覺得“小看了海派”,“海派是大的,是上海的都市性格,先地靈而人杰,后人杰而地靈,上海是暴起的,早熟的,英氣勃勃的,其俊爽豪邁可與世界各大都會格爭雄長”。但是又說,上海沒有文化淵源,沒有上流社會,所以作不出“正傳”,寫海派只能寫出“上海無海派”,正是和橫光利一寫到的上海一方面代表了整個世界的未來,另一方面預示著這個世界的問題,同出一轍。未來是一個充滿了危機的未來,然而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有這樣的氣魄把這份危機感涵納其中的,在這個意義上“海派是大的”,就如同橫光利一所說,“思考這個地方就是對整個世界進行思考”。

木心與橫光利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木心對大時代的逝去表達了無限的悵惘?!霸贂?,再會吧,從前的上海人?!彼麑懫鹕虾頍o論多么鋪陳疊嶂,描述起來不管怎樣事無巨細,好像都讓你覺得有所欠缺,就因為有這個“大”字墊底。試想一下,的確,怎么寫都沒有辦法寫盡這個世界的,除非通過象征(allegory),然而木心又不愿犧牲感性的經(jīng)驗的一面,拒絕象征?!暗搅藷o可奈何時才產(chǎn)生象征”,所以只能反寫,正所謂“要寫海派,只能寫成‘上海無海派’”,通過身體經(jīng)驗歷史,很快會遭遇極限的。通過城市來描寫世界亦然。

其實我本來迫不及待地找來木心的散文來看,不是因為上海,而是因為紐約。紐約和上海一樣,也配得上一個“大”字,但是“大”的方式卻不一樣。木心說,這里“遍地都有我愿意同情而同情不了的人人物物事事”,意思是說紐約的隔膜和異化,這我也有同感。木心描寫的地方,林肯中心、哥倫比亞大學、哈德遜河畔,甚至離市區(qū)甚遠的瓊美卡,都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恰恰如此,我對它們視而不見。實際上這就是紐約的態(tài)度——視而不見。因為這里到處都是想同情卻同情不了的人和事。對此大部分人都走進自己的空間,躲進了各自的職業(yè),自說自話,不管有沒有人聽。小部分人沒完沒了地追求新奇,不斷跨界。所以紐約的“大”和海派之大不一樣,不在于物質(zhì)的豐富,社會結(jié)構(gòu)的復雜,而在于心理的沖擊力太大。一般人慢慢養(yǎng)就了同一種反應,不管對任何人和事,都以同一種心態(tài)對待。

木心的不凡之處,在于他居然可以讓心理出去散個步時迷了路,居然可以讓心理不斷地接受挑戰(zhàn)而不厭。我自己也許會聽到林肯中心的鼓聲產(chǎn)生一種“冒著大雨”也要追隨這聲音的欲望,但是我不再會為“同車人的啜泣”所打動,也不可能對瓊美卡馬路上的花朵以及千篇一律的住宅產(chǎn)生任何想法。能夠把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刻板單一的新大陸演化成哥倫比亞的重重疊疊的陰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在這里生活越久越難。所以美國文學中的游記是很好看的,傳達的都是來自別的社會的新鮮角度。木心能不斷地寫美國的心靈游記,來自某種心力,是別人模仿不來的。

2006年5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