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鵝運河上的橋梁

涅瓦河畔的冥想 作者:徐新輝 著


天鵝運河上的橋梁

在圣彼得堡,有著縱橫交錯的河流和四通八達的河岸。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歡快的浪花追逐嬉戲,拍岸的波濤自由歡唱,倒映的秋葉搖曳起舞,潔白的浮云悠然飄蕩……

人在岸邊行走,任憑清澈河水引領,任憑時間洪流牽引,任憑微風漩渦挾持。河流本身,沒有燈光裝飾,卻能如明燈閃爍;沒有里程路標,卻能引領著人們走向夢想遨游的遠方。

圣彼得堡河流之美,唯有與它同行,與它同在,才能夠感受它的美。

天鵝運河(The Swan Canal),一條值得細細品味、慢慢鑒賞的河流。天鵝運河上的橋梁是富有詩意與神韻的橋梁。

天鵝運河北連涅瓦河,由北向南沿著夏日花園(Summer Garden)西側和戰(zhàn)神廣場(The Fields of Mars)東側,注入莫伊卡河。天鵝運河全長648米,是夏日花園和戰(zhàn)神廣場的分界河。

我第一次閱讀到圣彼得堡夏日花園時,便想起世界經典八大奇觀之一的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宮殿:在波瀾壯闊的幼發(fā)拉底河畔,伊斯塔門巍峨聳立,凱旋大道寬闊筆直,金碧輝煌,空中花園在陽光下栩栩生輝,通天塔直插云霄。

夏日花園位于涅瓦河南畔,是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小島:北瀕涅瓦河,南接莫伊卡河,和米哈伊洛夫斯基城堡相望,東臨豐坦卡河,西隔天鵝運河與戰(zhàn)神廣場遙相呼應。

夏日花園是圣彼得堡第一座花園。彼得大帝喜歡法國園林,夢想擁有一座比法國皇帝更宏偉的花園。1704年,彼得大帝在他的私人醫(yī)生、荷蘭園林設計師、俄羅斯醫(yī)院和醫(yī)學院創(chuàng)始人尼古拉斯·比德魯(Nicolaas Bidloo,1672—1735)的協(xié)助下,親自設計了這座具有濃郁法國風味的園林式花園:布局對稱,小徑通幽,綠草如茵,灌木齊整,榆樹林立,橡樹參天,被譽為“北方之都的凡爾賽”。

夏日花園也是俄羅斯第一座鋪設噴泉的園林。為了讓夏日花園充滿靈動和情趣,彼得大帝仿照法國凡爾賽宮花園,在園內構筑一個龐大的噴泉系統(tǒng)。

他們從英國購得一套精密的噴泉動力裝置。園內地下管道系統(tǒng)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園內共有32座大理石噴泉,其造型多姿多彩,形態(tài)妙趣環(huán)生,主題均取材于古希臘民間故事《伊索寓言》。噴泉源自花園東側的運河,該運河因此而得名“噴泉運河”,即“豐坦卡運河”。

夏日花園也是俄羅斯第一座雕塑園林。彼得大帝喜歡歐洲藝術,在花園內安置有出自意大利著名雕塑家之手的雕塑作品。當時,俄羅斯駐外使臣也迎合彼得大帝趣味,從歐洲各地購得不少名家名作。根據1736年的統(tǒng)計資料,在短短的20年時間里,夏日花園內就豎立著200座雕塑。后來,園內最多時達250多座雕塑。

1777年,圣彼得堡遭受一次罕見的洪水。夏日花園一片狼藉:花草黯然失色,樹木連根拔起,噴泉失去風采。女皇凱薩琳親自主持了夏日花園的重塑工程,使園林恢復了原有的風采。

樹木可以栽種,花草可以培植,噴泉也可以重建,唯有藝術作品不可重復。那些價值連城的雕塑作品,橫七豎八,碎落滿地,損失慘重。

那些躲過洪水浩劫的雕塑,在經歷過多次洪水的考驗、嚴冬雪雨風霜的洗練和戰(zhàn)爭期間炮火的轟炸,目前僅剩89座完整的雕塑。這些珍貴的雕塑作品,有的珍藏于米哈伊洛斯基城堡,有的仍然安置于夏日花園里,供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觀賞,也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了臨摹范本。

如今,夏日花園這89件雕塑作品,每一件都精彩絕倫、巧奪天工。歸結起來,這些雕塑作品可分為三個主題:寓言故事、神話人物和歷史人物。

寓言故事人物雕塑有真理(Truth)、美麗(Beauty)、信仰(Faith)、高貴(Nobility)、榮耀(Glory)、勝利(Victory)女神等。

神話人物雕塑有主宰一天不同時段的黎明(Dawn)、曙光(Aurora)、正午(Noon)和落日(Sunset)女神等。

歷史人物往往和寓言、神話故事融合得天衣無縫,相得益彰,如夏季宮殿(Summer Palace)南面豎立著“和平與豐饒女神”塑像,是意大利巴洛克時期著名的雕塑家皮埃特羅·巴拉塔(Pietro Baratta, 1659—1729)于1722年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慶祝俄羅斯和瑞典兩國于1721年9月10日簽署的尼斯塔德和約的順利簽署和俄羅斯在北方戰(zhàn)爭中完勝瑞典這一歷史時刻。

隨著北方戰(zhàn)爭的勝利結束,俄羅斯取得了波羅的海完全控制權,向海軍強國之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夏日花園的東北角,有一棟兩層樓的建筑,這就是彼得大帝的“夏季宮殿”。顧名思義,這里只是彼得大帝和家人度夏的臨時居所。宮殿出自當時杰出的建筑師特雷茲尼之手,與不遠處的富麗堂皇的冬宮相比,夏季宮殿顯得格外簡樸。

如今,夏季宮殿改為博物館。宮殿內,陳設著19世紀早期的家具和彼得大帝的個人藏品,反映出彼得大帝的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特別是精雕細琢的檐壁上,裝飾著29件精挑細選的浮雕作品,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和俄羅斯在北方戰(zhàn)爭中大獲全勝的戰(zhàn)爭場景,從某個角度真實地反映出彼得大帝的強軍富國夢想。

夏日花園也承載著俄羅斯民族文學之夢。普希金的詩體小說《尤金·奧涅金》的背景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在圣彼得堡,主人公塔姬雅娜(Tatyana)就曾在夏日花園里散步。1878年,柴可夫斯基以《尤金·奧涅金》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同名三幕歌劇,有些布景就融入了夏日花園和運河的元素。

夏日花園里,最有文學紀念價值的要數(shù)在茶室前不遠處的伊凡·克雷洛夫(Ivan Krylov,1769—1844)雕塑了??死茁宸騼?yōu)雅地坐著,捧著一本書,正聚精會神地閱讀著……

一個愛閱讀的人,令人敬仰;一個仰望愛閱讀的人,令人敬仰;一個不愛閱讀的人,也要做一個敬仰閱讀者、尊重仰望閱讀者的人。

一個愛閱讀的民族,令人尊重;一個關懷閱讀者的民族,令人仰慕。一個不愛閱讀的民族,必定沒有民族敘事,注定沒有民族書寫,必將沒有民族未來。

無數(shù)人在克雷洛夫讀書雕塑前默默地仰望著,沉思者……

克雷洛夫是俄羅斯著名的寓言家,被譽為“俄羅斯的拉封丹”。他的寓言作品在世界上廣受歡迎,如《橡樹和蘆葦》《蜻蜓和螞蟻》《烏鴉和狐貍》《狐貍和葡萄》《獅子和蚊子》《獅子和老鼠》等,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普希金稱贊克雷洛夫為俄羅斯“最有人民性的詩人”。

在夏日花園的南端,有一個清澈見底的池塘。小小的池塘,宛若一個晶瑩剔透的明珠,鑲嵌在古木參天、綠樹掩映的花園里,為這里增添了無窮的詩情畫意。

小小的池塘,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尊貴無比。1839年,由瑞典國王查爾斯十四贈送給沙皇的一個花瓶,就立于繁花簇擁的池塘岸邊。小小的池塘和尊貴的國禮,共同見證了俄羅斯和瑞典兩國關系的歷史瞬間。

小小的池塘,如今依舊光彩奪目,優(yōu)雅無比。有好幾對雍容華美的白天鵝,每年夏天都如約來到池塘,相伴相隨,演繹著一首首浪漫如歌的愛情故事。小小的池塘和優(yōu)雅的天鵝,共同見證了夏日花園的嫻靜和浪漫。小小的池塘,由此擁有了優(yōu)雅、浪漫的名字——天鵝湖,并由此賦予夏日花園西側運河以柔媚純潔的名字——天鵝運河。天鵝運河上共有兩座橋:上天鵝橋(Upper Swan Bridge)和下天鵝橋(Lower Swan Bridge)。

上天鵝橋

上天鵝橋位于涅瓦河南岸,坐落于涅瓦河和天鵝運河的交匯處,長14.9米,寬12.5米,是圣彼得堡較早修建的橋梁之一。

1768年,涅瓦河夏日花園路段進行河堤加固,鋪設了花崗巖堤面和擋浪墻,在原有的木橋的位置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單孔石拱橋,橋身呈拋物線狀,被當?shù)厝巳しQ為“駝背橋”。

它實際上是一座“駝峰式石橋”。橋梁基座、擋浪墻、橋身、護欄都以花崗巖石板裝貼,橋面護欄和涅瓦河堤面護欄連成一體。當時,橋面四角各安裝一盞煤油汽燈,為行人、馬車提供照明。其后,上天鵝橋經歷了多次維修,但基本保持原貌。

2003年5月15日,隨著天鵝運河綜合治理工程的竣工,上天鵝橋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盛大慶典。

據說,如果把上天鵝橋置于一個巨大的坐標系中,拋物線的頂點,即拱橋的頂點,與拋物線和X軸上的兩個交點,形成兩個面積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從而呈現(xiàn)出“最美拋物線”。

上天鵝橋美麗優(yōu)雅,自然流暢。它的倒影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涅瓦河上,虛實相襯,剛柔相濟,曲直輝映,形成一幅如歌似詩、讓人陶醉的水墨風景畫。誠如圣彼得堡土生土長的歷史學家?guī)旆蚴┨┮驅懙囊皇姿男性姡?/p>

天鵝橋,你的身軀無法與

五孔巨龍相提并論,平起平坐,

你嬌小謙卑,你還膽小如鼠,

卻像一只靈貓,匍匐而行。

在上天鵝橋的不遠處,靠近夏日花園一側,有一個觀景臺。觀景臺的入口處建有四座花壇用以分隔行人。人站在觀景臺上,面向運河,手扶欄桿,美麗景色盡收眼底。

運河對岸綠草如茵,樹木參天,不遠處是車水馬龍的花園大街和繁花似錦的戰(zhàn)神廣場。右邊是享有“最美拋物線”之稱的上天鵝橋和風光旖旎的涅瓦河,左邊是清秀疏朗的下天鵝橋和飽經風霜的米哈伊洛夫城堡(Mikhailovsky Castle)。

天鵝運河清澈見底,寂靜安寧。遠處薄霧繚繞,生機盎然,輕歌曼舞,傳來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

雙鋼琴聯(lián)奏出的一連串波浪式琶音,隨風飄過柔波瀲滟的水面。大提琴在如歌的小行板上奏出柔潤、溫婉、舒展的旋律,引來端莊、高雅、純潔的天鵝,它們靜靜地浮游在碧浪清波上,漾起層層漣漪。

法國作曲家夏爾·卡米爾·圣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天鵝》,把人們賞橋戲水之心,引入一種柔美、純凈、崇高的美好境界。

下天鵝橋

下天鵝橋位于天鵝運河和莫伊卡河的交匯處,長19.55米,寬19.85米,寬度超過長度30厘米。

一般而言,橋梁的長度大于寬度,但在圣彼得堡,寬度超過長度的橋梁卻有不少,如莫伊卡河上的藍橋,長41米,寬97.3米,是世界上最寬的一座橋。

再如格里博耶多夫運河上的喀山橋,長18.8米,寬95.5米,寬度和長度之差是76.7米,是圣彼得堡寬度超過長度最多的橋。

再如冬天運河上的隱廬橋,長12.2米,寬15.3米,是圣彼得堡橋梁建筑史上第一座寬度超過長度的石橋。

令人稱奇的是,下天鵝橋是圣彼得堡所有橋梁中寬度超過長度而二者之差最小的一座。

最初,在兩河的交匯處,人們搭建了一座簡易的人行木橋。1835年7月,米哈伊洛夫城堡周邊的改造工程將木橋改建納入了統(tǒng)一規(guī)劃中。

橋梁改建歷時半年,兩端石樁橋基支起單孔石拱橋,橋基和橋身裝貼花崗巖石片,橋面用花崗巖石板鋪設。

自施工之日起,橋梁工程一波三折,事故頻發(fā)。

完工時,工人剛拆除腳手架,就發(fā)現(xiàn)橋身磚塊因受力不均而碎裂松脫。隨后幾年里,小修小補接二連三。只可惜,零敲碎打根本無濟于事。在風霜雪雨中,下天鵝橋屢受挫折,命途多舛。

1842年,橋身多處出現(xiàn)裂縫,最長裂縫竟達22厘米。更糟糕的是,橋基和拱頂石也出現(xiàn)了裂縫。

加固維護不見預期成效。1846年,磚隙間的石灰粉化,磚塊松脫,拱頂變形,橋身似要搖搖欲墜。1847年,人們拆除了舊橋,重建新橋。

19世紀末,下天鵝橋終因拱頂重現(xiàn)裂隙,橋身下沉。橋身下方石料不時松脫,掉入水中。20世紀初,下天鵝橋像一頭拉著破車的老牛,氣喘吁吁,步履維艱,走過了俄國二月革命的風雨飄搖和十月革命的血雨腥風,見證了羅曼諾夫王朝的轟然倒塌和蘇維埃政權的呱呱墜地。

1924年,下天鵝橋終因年久失修,不得不禁止通行。

1925年,由工程師瓦西列夫(Vasiliev)和薩拉列夫(Salarev)率領維修團隊,放棄了磚石拱形結構,改用鋼筋水泥半圓結構,橋身側面仍用花崗巖貼片,用瀝青鋪平橋面,橋基和欄桿樣貌基本未改。整座新橋保持舊橋的外貌和風格。

2001年,下天鵝橋再次關閉,進行大規(guī)模維修。維修后的下天鵝橋欄桿花朵圖案栩栩如生、靈氣十足。束棒形欄桿端柱典雅端莊、古色古香。橋面則改用花崗巖石板鋪設。

2002年5月24日,圣彼得堡市長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夫(Vladimir A. Yakovlev)出席了下天鵝橋重新開放通行的剪彩儀式。在歷史的浩瀚星空下,下天鵝橋獲得了新生,次年見證了慶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的歷史性時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