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圣泉百盈奇出無終窮

貴山之陽,城事過往:尋訪那些被遺忘的記憶 作者:白鳳


圣泉百盈奇出無終窮

熟悉貴陽歷史的人基本上都會有此共識:貴陽古井(泉)中,最有名最有歷史價值的非圣泉莫屬。

北京西路中壩立交橋,從黔春隧道右邊的小道蜿蜒上山,到達山腰處有幾十戶人家。前行幾步,在一處山腳下,看到有石板鋪成的方形空地,中間位置有亭子,就是圣泉所在。

一片大水塘,漂浮著綠色植物,視線之下格外寧靜。水塘邊上就是圣泉遺跡所在:石制牌坊,上面刻著“圣泉”二字;牌坊后面是一小亭子,亭子下有四方井體,四周均有圍欄,井中的水呈黑色。

光看眼前的這口小水井很難將它和其盛名聯(lián)系起來,但只要稍候片刻,便會發(fā)現(xiàn)圣泉的特別之處。剛靠近水井,水位和井頂端邊緣持平,然而在“眾目睽睽”之下,無人取水無人觸碰,水井的水開始慢慢下沉,幾分鐘后竟然離井口邊緣已經(jīng)有十二三公分;然而當(dāng)水下沉到一定位置時,又慢慢向上漫,不一會兒,又回到一開始井口處。而整個過程,水中不斷有氣泡向上冒,很是好看。從水位最低處到最高處,再回到原來位置,大約需要六分十秒。幾十分鐘內(nèi)水位盈縮多次,“動作”十分明顯,容易觀察。

如今能夠看到的圣泉盈縮奇觀,其實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就已經(jīng)有了。

在圣泉遺跡旁有新立的一石碑,標明此處是“貴陽古八景之一”。在明代之后各種關(guān)于老城的歷史資料中,圣泉都多次被提及。

明弘治《貴州圖經(jīng)新志》載:“本朝鎮(zhèn)遠侯顧成甃石為池,覆以亭,池中置一石鼓以驗消長。其流溉田數(shù)百畝;亭側(cè)有觀音堂,歲時灼觀焉。”

而現(xiàn)在的圣泉遺跡已經(jīng)不是六百多年前顧成所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圣泉被毀,泉眼曾被填平。20世紀80年代初,被市相關(guān)部門恢復(fù),并建雕花石坊和護欄。

在井邊不遠處,能夠看到貴陽市人民政府所立石碑,石碑上有“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圣泉”“一九八三年九月二日公布”字樣。

數(shù)百年來,圣泉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得到了很多贊譽。尤其是圣泉盈縮,這種天然奇觀更被人們賦予更多人文意義。

明代石阡知府祁頤,進士出生,著有《吟圣泉詩抄》,其中《圣泉》詩曰:“一脈靈泉妙莫尋,倏然清淺倏然深。痕從石鼓知消長,沼出青山自古今。十載塵襟思洗濯,幾朝風(fēng)雨阻登臨。貴陽八景茲尤勝,莫借新詩寄賞心?!?/p>

清人范成勛著有《漏勺泉記》,文中有曰:“貴陽城西,崗戀稠復(fù),石經(jīng)蒙纖。眾山之間,有泉一泓,瀏然清淺,廣不數(shù)尺。輕風(fēng)隨來,波粼微動。盡一晝夜,其盈縮以百為度,中置一石以準之,莫以忽爽,故字之曰‘百盈’,名之以‘圣泉’,而鴻書之為‘漏勺’,不知何也?!辟澥ト翱沈V潮汐”“噴若玉竇,泄為瑤池,凈若醍醐,瑩成琉璃。”

清代“漢學(xué)大師”“西南巨儒”的遵義人鄭珍所著《飲圣泉上》算是從圣泉盈縮看世事的優(yōu)秀作品:“歷算有時差,洞淵窮九容。天與設(shè)懸壺,一勺肇鴻濛。盈虛應(yīng)晷刻,渾蓋相參通。大哉造化機,奇出無終窮。我從萬山來,襟帶含松風(fēng)。獨酌此泉上,興酣呼白龍。往來五色蝦,蕩漾青黛中;神魚掉尾出,閃映斜陽紅。欲濯雙玉趺,乃恐搖鮫宮。許贊不許究,邈然天地空?!?/p>

盡管有著天然奇觀、民間盛名、歷史意義,但如今圣泉的處境多少有些“尷尬”。

圣泉旁邊有三十來戶人家居住,卻已經(jīng)沒有人飲用井水,多年前圣泉水質(zhì)清澈,如今附近都在開發(fā),可能地下水源被破壞,水質(zhì)多少不如之前。

井水一天盈縮百次,幾分鐘之內(nèi)完成一次漲水又縮水,這種天然奇觀依然保持。

現(xiàn)在,曾經(jīng)被視作地標的“圣泉”,已從這個古井奇觀,變成了房開商的樓盤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