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論語》譯話 作者:許淵沖


(三)

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三句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如果說前兩句是從正面來講如何得到樂趣,那么這一句就是從反面來講如何避免感覺不愉快了。得到知識可以感覺愉快,朋友交流也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因為西方哲學(xué)家說過“樂趣有人共享可以增加一倍”。從反面來說,如果沒有人共享是不是會損失一半呢?自己有了成就,卻沒有人共享其樂,甚至沒有人知道,會不會感到不愉快呢?這就是“人不知”能不能“而不慍”?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是個知名度的問題。從不好的方面來講,卻是名利思想,是虛榮心的表現(xiàn),所以孔子認為知識分子不應(yīng)該計較名利得失,愛好虛榮,從好的方向想,孔子又說過:“必也正名乎?”可見他是主張名正言順、名副其實的,只是反對名不副實、名高于實的虛榮而已,那么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如果不為人知,得不到別人承認,應(yīng)該怎么辦呢?孔子認為應(yīng)該滿不在乎,所以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種思想直到今天在中國還有市場,反對名利思想變成了反對名副其實的知識子,結(jié)果造就了一大批名高于實的教授學(xué)者、博士生導(dǎo)師,有實無名或?qū)嵏哂诿闹R分子應(yīng)該滿不在乎嗎?這就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了。

在西方呢?是不是也主張“人不知而不慍”?從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追求名利,最后功成名就看來,從美國競選總統(tǒng),力求為人所知看來,西方是提倡實事求是的科學(xué)精神,而不主張謙虛謙讓的,恰恰是這種科學(xué)精神造成了今天的西方文明,我們來看他們是如何翻譯“人不知”這句的。

1.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Legge)

2.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Waley)

首先,理雅各把“人不知”譯成takenonoteof(沒人注意)可以說是傳達了原文的內(nèi)容,而且比原文更具體,韋利的譯文是one’smerits are unrecognized(一個人的價值沒有得到承認),比理雅各的理解更深入,表達也更具體,由此可以看出西方譯者的科學(xué)精神在不斷發(fā)展,正好說明了“學(xué)而時習(xí)之”的道理?!岸粦C”呢?理雅各譯成feels no discomposure(面不改色),譯得真好,不但達意,而且傳神,畫出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面貌。韋利的譯文toremainunsoured(并無酸意、心情并不變壞)寫出了知識分子的外貌和內(nèi)心,但是不如理雅各的譯文容易理解,兩人各有千秋。至于“君子”,理雅各和韋利分別譯成a man of complete virtue(一個道德完美的人)和a gentleman(紳士、上流人士),理雅各對“君子”的要求未免太高,韋利的譯文又會抹殺東方的士大夫和西方紳士的區(qū)別,所以這個詞非常難譯,往往顧此失彼,錢鍾書先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intelligentleman,把intelligent(智慧)和gentleman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了,我想用來翻譯“君子”也許可以填補這個缺陷,現(xiàn)將全句翻譯如下:

Is he not an intelligentleman,who is careless alike of being known or unknown?

前面楊振寧說“中國的文化是向模糊、朦朧及總體的方向走,而西方的文化則是向準(zhǔn)確而具體的方向走”,“君子不慍”是比較模糊的說法,而“道德的完美”和“面不改色”就比較具體了,新譯把“人不知”說成“不管別人知道不知道”,把“不慍”說成“滿不在乎”,把“君子”說成“知識界人士”,是不是恢復(fù)了原文本來的模糊面目呢?中國人的譯文和英美人的譯文不同,也說明了中國的文化思想和西方的精神的差異,中國提倡“人不知而不慍”,用韋利的話說,就是自己的價值沒有得到承認,應(yīng)該滿不在乎,而不應(yīng)該努力爭取。20世紀(jì)下半尤其反對爭取承認,說那是爭名奪利,于是有價值的人得不到承認,結(jié)果得到承認的則是沒有價值的人。例如1995年上?!段膮R讀書周報》舉辦了一次法國文學(xué)名著《紅與黑》譯文的討論會,會上批判了有價值的意譯(如“這種粗活看來非常艱苦,頭一回從瑞士翻山越嶺到法國來的游客,見了不免大驚小怪。”),贊揚了翻譯腔嚴(yán)重的直譯。(如“這種勞動看上去如此艱苦,卻是頭一次深入到把法國和瑞士分開的這一帶山區(qū)里來的旅行者最感到驚奇的勞動之一?!保┮庾g者提出反對意見,《周報》卻不刊登,譯者不太在乎,于是圖書市場上劣譯驅(qū)逐良譯,對讀者造成了巨大損失,所以如果真有價值,就應(yīng)該按照西方的科學(xué)精神,據(jù)理力爭,而不能用《論語》的話,因此說,《論語》就只有半部能治天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