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懷念《拼音小報》(1)

晚年所思 2 作者:周有光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于1958年。在全國多方面推行的工作中,最先傳播拼音知識的上?!镀匆粜蟆?,成績最為突出,曾經(jīng)在當時的文化啟蒙教育中,發(fā)揮了影響深遠的作用。五十年過去了,回顧往事,使人不能不懷念它篳路藍縷的開創(chuàng)業(yè)績。

上海是當年中國最大的城市,長江流域的文化高峰。《拼音小報》是最早推廣拼音的極少幾種刊物之一。它小巧玲瓏,簡單明了,對推廣拼音起著先鋒作用。它是“拼音啟蒙運動”的前哨。它從上海影響到整個長江流域,擴大到大半個中國。它的歷史功績不可低估,不可埋沒。

1949年新中國成立,面對一個文化建設的嚴峻問題。人民百分之八十是文盲,如何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1955年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提倡三項文改工作: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訂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

中國一向大家說方言,國語推廣效果不好,同胞們見面不能談話。大多數(shù)人不識字,文明古國是文盲古國。清末開始提倡文字改革,直到“改革開放”以后,經(jīng)過足足一個世紀,方才出現(xiàn)“初步普及普通話”和“基本掃除文盲”的新局面。

中國需要一套適合現(xiàn)代需求的漢語字母。1918年的“注音字母”不便出國,印一張名片,國外無人認識。1928年“國語羅馬字”太繁復,向來沒有進入小學。1933年的“拉丁化新文字”太簡單,它是民間設計,沒有學術界和政府的認可。1958年的《漢語拼音方案》是第一個國家法定的羅馬字方案,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公布當年的秋季開始在全國小學教學。這是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奠基工作。

推廣初期,拼音是在反對聲中謹慎前進的。當時有權威人士說:羅馬字是西方文字,反對西化首先要反對羅馬字。其實,這是歷史誤解。字母起源于東方(亞洲),最早不是西方(歐洲)的創(chuàng)造(見注)。還有著名學者說:采用拼音,中國將會分裂成多個國家。直到“改革開放”之后還有學者公開這樣宣傳。這個說法違背常識,文字哪能分裂國家?何況拼音不是文字,只是文字的輔助工具。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掀起新的反對聲浪。有人要恢復“注音字母”,廢除“拼音方案”;有人提倡“簡化拼音”,代替“法定方案”。可是這時候拼音已經(jīng)站住腳跟,保持了方案的完整性,沒有被推翻,沒有被肢解。這要感謝《拼音小報》等刊物的初期傳播工作,還要特別感謝全國小學教師們的初期教學努力。他們在方案公布之后的短短幾年中間(1959—1965),做了劃時代的方案扎根工作。

歐美常有人說,字母是最平凡的發(fā)明,也是最偉大的發(fā)明。由于它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在,人們反而不感覺它普遍存在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說:拼音是最平凡的文化設計,也是最有用的文化設計;一旦設計成功,它自己會不脛而走,遍地開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