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陰潛陽論(6)

赤貧的精神 作者:孔見


“亢”與“潛”含有生死之機,亢可轉泰為否,使性命根底朝天;潛可否極泰來,使生命根深葉茂。因此,只有至潛才能至陽。故古之欲修無上大道者,往往隱逸山林,遠離塵囂,于死絕空亡之地回轉生機,于沉淪之中獲得飛升。當然,話又說回來,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能隱機而坐于囂囂市井之中寂然不動者,才是真正的大成就。

值得警覺的是,一味平陰并非總是好事。潛陽不管怎樣,還是有陽在潛,如果無陽而潛,潛而無陽,便會為陰所沒,失去生機。陽之至潛為復卦,如果重陰之下無陽作底,就會陷于昏沉、懈怠、死寂。這是平陰者常常會犯的錯誤和偏差,儒家對佛道的抨擊正在于此。這雖然出于誤解,但也值得此間人士留意,把握佛教的勇猛精進之義。

就大文化而論,中華、印度的古典文化陽氣較潛,表面顯示陰柔之象;西方現代文明陽氣較為浮亢,表面示呈陽剛之象。前者可稱為潛龍文化,后者可稱為亢陽文化。與潛龍文化的精誠專一、中庸太和、虛靜柔韌、少欲空懷、自然無為、重體輕用等特征相反,亢陽文化以私性張揚、縱欲競爭、浪漫散亂、逞強斗勝、慕名邀功、重用輕體等為特征。亢陽文化陽氣不潛于底,性命不能歸根,是一種無根文化。在這種文化中生存的人升發(fā)過度,歸降不足,往往容易患心血管疾病,潛陽文化如潛而不表,潛沉成郁,落入昏沉懈怠,就會失去社會層面上的優(yōu)勢。在這種文化中生存的人升發(fā)不暢,抑而不疏,往往容易患肝脾疾病。如何在兩種不同文化的合流交匯處安身立命,是一種苛刻的踐履功夫。

(此文的寫作得益于若干年前張金蘊中醫(yī)師的啟發(fā),特表謝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