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氣真的改變了歷史?6

書到用時 作者:葉輝


冷暖論未休

美國“考古學(xué)作家”布萊恩·費(fèi)根長期研究氣候與歷史的關(guān)系,他先后著有《歷史上的大暖化:氣候變遷與文明興衰》、《漫長的夏天:氣候如何改變?nèi)祟愇拿鳌穬杀居懻摰厍蚺膶V?,詳述地球?600年前開始的暖化,北極冰帽日漸縮小而海平面日漸升高,海浪沖塌了直布羅陀巖壁,繼而貫通了黑海與地中海,洪水泛濫引致北方民族南下到北非和中東……此說亦即“諾亞方舟”的氣候背景。

布萊恩·費(fèi)根又從氣候?qū)W的歷史研究,指出迄今大約1300年前——即公元800年至1200年,或公元1000年至1300年,地球曾處于大暖化時期。這跟竺可楨推斷的四個溫暖期在時間上有頗大出入,那么,就重溫一下竺氏論說的暖化周期吧——第一溫暖期約為公元前3000年到前1100年;第二溫暖期約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第三溫暖期由公元600年延展至1000年;第四溫暖期由公元1200年延展至1300年。這就表明一個問題:不同學(xué)者對暖化周期有不同的推論,至今爭論未休。

以唐代氣候?yàn)槔?,竺可楨推論是溫暖期,滿志敏在1990年發(fā)表《唐代氣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氣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一文,提出唐代中期以后轉(zhuǎn)冷,還有施雅鳳、鄒逸麟等指出:唐代長安的梅樹、橘樹、馴象帶有人工保護(hù)措施,不能作為暖化的論據(jù),并列舉大量唐代氣候寒冷的證據(jù)。王錚等發(fā)表《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更提出唐代氣候處于混沌階段(choas),冷暖周期不穩(wěn)定。

氣候:蝴蝶效應(yīng)

布萊恩·費(fèi)根另一本“氣候考古學(xué)”著作《小冰河時代:氣候如何創(chuàng)造歷史》(The Little Ice Age:How Climate Made History)指出:從公元1300年到1850年間,世界歷史的主角是氣候,世界也進(jìn)入了500年的小型冰河期,換句話說,這500多年正好處于寒冷期。

按照竺可楨的論說,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寒冷期約為公元1000年到1200年,第四寒冷期約為公元1400年明初時期至20世紀(jì)50年代,兩段寒冷期之間,是第四溫暖期,即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宋末、元朝時期。那就是說,布萊恩·費(fèi)根所論說的“小冰河時代”,跟竺可楨的研究結(jié)果也有出入,竺氏認(rèn)為這個歷史時段出現(xiàn)了一冷一暖的周期。

姑勿論誰的推斷比較接近“歷史真相”,由距今千年的唐代是冷、是暖還是處于冷暖混沌,到較為晚近的元明清三代是冷、是暖還是冷暖交替,不同學(xué)者都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論述,莫衷一是;那么,氣候冷暖既然未有一個毫無爭議的結(jié)論,氣候決定歷史乃至改寫歷史的種種論說,又該以什么作為基準(zhǔn)?如無比較統(tǒng)一的基準(zhǔn),決定論又從何說起?那么,“氣候決定論”會不會只是一種有了結(jié)果才配上原因的“取巧之論”?

不要忘記,已故的洛倫茨(Edward Lorenz)早就指出:初始輸入數(shù)值微小的差異,會造成落差巨大的結(jié)果,使整個系統(tǒng)失去可預(yù)測性,他稱之為“蝴蝶效應(yīng)”,在歷史長河里,誰可保證不存在“蝴蝶效應(yī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