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岳陽樓記》是怎樣寫成的(2)

洗塵 作者:梁衡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歲的范仲淹開始外出游學,來到當時一所大書院應天書院(在今河南商丘),晝夜苦讀。一次真宗皇帝巡幸這里,同學們都爭先出去觀瞻圣容,他卻仍閉門讀書,別人怪之,他說:“日后再見,也不晚!”可知其志之大,其心之靜。有富家子弟送他美食,他竟一口不吃,任其發(fā)霉。人家怪罪,他謝曰:“我已安于喝粥的清苦,一旦吃了美味怕日后再吃不得苦?!闭媸翘旖荡笕斡谒谷?,自覺自愿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他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進士,在殿試時終于見到了真宗皇帝,并赴御宴。他不久調去安徽廣德亳縣做官,立即把母親接來贍養(yǎng),并正式恢復范姓。這時離他發(fā)憤復姓用了五年。

范仲淹中了進士后被任命的第一個地方官職是到安徽廣德任“司理參軍”,就是審理案件的助理。當時地方官普遍貪贓愛財,人為制造冤案。他廉潔守身,秉公辦案,常與上司發(fā)生爭論,任其怎樣以勢壓人,也不屈服。每結一案,就把爭論內容記在屏風上,可見其性格的耿直。一年后離任時,屏風上已寫滿案情,這就是“屏風記案”的故事。他兩袖清風,走時無路費,只好把老馬賣掉。

對歷史上有骨氣的人,范仲淹非常敬重。1037年,范第三次被貶,赴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任上時,途中經(jīng)彭澤,拜謁唐代名相狄仁杰的祠堂。狄剛正不阿不畏武則天的權勢被陷入獄,又貶為縣令。范當即為其寫一碑文,歌頌他:

嗚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隨,何力可回!我公哀傷,拯天之亡。逆長風而孤騫,愬(sù,向)大川而獨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為乎剛!地可動,公不可動,孰為乎方!

文字擲地有聲。而當時作者也正冒著朝中的“暴火寒灰”,獨行在被貶的路上。而他所描寫的剛不可摧、方不可變,也正是自己的形象。

二是理性精神——實事求是,按原則行事。

范仲淹的獨立精神絕不是桀驁不馴的自我標榜和逞一時之快的匹夫之勇。他是按自己的信仰辦事,是知識分子的那種理性的勇敢。在我寫瞿秋白的《覓渡,覓渡,渡何處?》一文中曾談到這是一種像鐵軌延伸一樣的堅定。

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范仲淹是晏殊推薦入朝為官的。他一入朝就上奏章給朝廷提意見。這嚇壞了推薦人晏殊,說,你剛入朝就這樣輕狂,就不怕連累到我這個舉薦人嗎?范聽后半晌沒有反應過來,一會兒,難受地說:“我一入朝就總想著奉公直言,千萬不敢辜負您的舉薦,沒想到盡忠盡職反而會得罪于您?!被氐郊宜纸o晏寫了一封三千字的長信說:“當公之知,惟懼忠不如金石之堅,直不如藥石之良,才不為天下之奇,名不及泰山之高,未足副大賢人之清舉。今乃一變?yōu)閼n,能不自疑而驚呼!為公之悔,儻默默不辨,則恐搢紳先生誚公之失舉也。”晏殊是他的恩師,入朝的引路人。這件事充分體現(xiàn)了范愛吾師更愛真理的品格。

宋仁宗時,西北強敵西夏不斷侵擾,他被任為前線副帥抗敵。當時朝野上下出于報仇心理和抗戰(zhàn)激情,都高喊出兵。主帥命令出兵,皇上不斷催問,左右不停地勸說。但他認為備戰(zhàn)還不成熟,堅持不出兵。主帥韓琦說:“大凡用兵,先得置勝負于度外?!彼f:“大軍一動就是千萬人的性命,怎敢置之度外?”朝廷嚴詞催促出兵,他反復申訴,自知“不從眾議則得罪必速”,“奈何成敗安危之機,國家大事,豈敢避罪于其間!”結果,上面不聽他的意見,1041年好水川一戰(zhàn),宋軍損失6000人。此后宋軍再不敢盲動,最終按范仲淹的策略取得了勝利。這種獨立思考的理性精神類似一例就是,900多年后共產(chǎn)黨的粟裕將軍在淮海戰(zhàn)役前中央三下其令要他率師渡江,他三次斗膽向中央和毛主席上書,建議戰(zhàn)場擺在江北,終于為毛澤東所接受,這一決策使得解放戰(zhàn)爭提前勝利三年。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