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時代價值(2)

貴知行 作者:賈天兵


主張維新改革的光緒皇帝仔細閱讀了張之洞門生、翰林院侍讀學士黃紹箕進呈的《勸學篇》后,不僅做出了“持論平正通達,于學術(shù)人心大有裨益”的評價;還以圣諭的形式下令軍機處給諸省督撫學政各發(fā)一部,要求他們“廣為刊布,實力勸導,以重名教而杜卮言”;同時還命令總理衙門排印300部下發(fā)。

在光緒皇帝的親力推動之下,《勸學篇》廣泛流播。

《勸學篇》內(nèi)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所謂“本”,指的是有關(guān)世道人心的綱常名教,不能動搖。所謂“通”,即為工商學校報館諸事,可以變通舉辦。

張之洞的“新學”把“西政”也包納了進來,與早期一些“中體西用”論者把“西學”和“西藝”即西方器物和技術(shù)簡單地等同起來相比,張之洞的思維和視野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他思想中的西政包括了“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等各個方面,但涉及政治體制的內(nèi)容則未有提及。概而言之,張之洞開出的藥方就是“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勸學篇》包含了很多新學內(nèi)容,所以能夠被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光緒皇帝所接受;同時又大力批駁民權(quán)論,也得到了實際獨掌朝綱的慈禧太后的欣賞。

當時西方各國對此書也極為重視,該書先后被譯成英文和法文并正式出版。1900年,《勸學篇》英文版在美國紐約出版時,被冠以一個極具鼓舞色彩的名字:《中國唯一的希望》。足以見得,在那個時代看中國的“第三只眼”里,張之洞代表了至為重要的含義。

張之洞所設(shè)計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革新框架概括起來就是這樣的:維護固有制度和綱常禮教,采用西方實用科技“興辦洋務,富國強兵”。

正是因為主張維持固有制度和綱常禮教,張之洞至今一直為激進者所詬病。

脫離一個人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及其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去評論一個人的思想、評判一個人本身的得失優(yōu)劣,不啻盲人摸象。

臧否人物者如不能深入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是無法從別人身上發(fā)現(xiàn)人性和智慧的光輝的。

為什么古來很多以月旦人物為擅長者,說起別人可謂刀光劍影,讓人體無完膚,對自己卻惺惺而惜,那是因為他們無法走進別人的世界,只能在自己的窠臼里打轉(zhuǎn)轉(zhuǎn)。

杜維明說過:“用開放的自我和陽明對話,你的自我就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開放;你完全私己地去念,越念就越庸俗,把王陽明念得庸俗,你也自己庸俗?!睂堉匆踩绱?。

“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反思的精神,也不能沒有革新的勇氣,但也絕對不能有蠻干瞎干的莽撞。

這一點在今天也尤其應當引以為戒,動輒言西方、談普世者,應當學學當年的張之洞,如何從一個大言炎炎的清流成長為腳踏實地的實干者。

這樣才是一個民族里有擔當?shù)姆肿?。張之洞以及整個洋務派的學說,有力地沖擊了保守派們以“忠信為甲胄,禮儀為干櫓”的堅持,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為新時局下國人思維、視野的拓展打開了一扇窗口。

1909年10月,累任封疆大吏的張之洞在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的任內(nèi)與世長辭。

在張之洞去世兩年之后,辛亥革命在湖北省城武昌首先爆發(fā),他給這個世界留下的工業(yè)、學堂和新式軍隊,統(tǒng)統(tǒng)都成了革命黨人用來粉碎帝制的力量,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帝制自此走進了歷史。

因而,孫中山稱張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澤東也說“研究中國的工業(yè)發(fā)展史,不要忘記張之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