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日阿多諾關鍵詞 2

無調性文化瞬間 作者:楊小濱


●非同一性,總體性

阿多諾是最早看到異質性的倫理價值的哲學家之一。異質的具體事物在與概念化的同一性的碰撞中超越了同一性的束縛,以辯證的方式揭示出世界的永恒矛盾?,F(xiàn)代性及其社會體制對異質事物的壓制,現(xiàn)代性所賴以生存的形而上理性基礎,是阿多諾畢生作戰(zhàn)的對象。

正如納粹德國的理論權威卡爾·施密特所驕傲地宣稱的,沒有對同一性的要求,那個總體化的元首國家一天也無法存活。20世紀東西方極權制度所借以存活的基礎都是對總體化秩序的絕對依賴?!绑w系的一致行將崩潰”,“整體是虛假的”,阿多諾的這些格言直接指向黑格爾的理論大廈,因為阿多諾敏銳地看到了總體化理論的極權本質。在黑格爾那里,一致性將被最終揚棄掉,綜合成為世界歷史的終極,或更確切地說,是終結(也就是納粹的“最終解決”)。阿多諾對現(xiàn)代性總體化規(guī)劃的攻訐,為后現(xiàn)代理論開了先河。

作為一個哲學家,阿多諾卻堅決反對第一哲學和概念化。對他來說,真正的哲學是否定自身的:“否定的本體論就是對本體論的否定?!闭钦軐W家阿多諾不斷提醒我們注意理論概念中的非概念性、概念的自我否定性,也就是概念中與自身不相符合的因素。任何一種最微小的不協(xié)調因素都能把總體性所想象出來的同一性否決掉。也就是說,完美體系的瘋狂增長是對具體的弱小事物的巨大威脅。而后者則是那些頑強的、不屈服的感性生命,永遠不可能被清除;相反,它們的每一個都是解除同一性魔法的客觀因素。

非同一性,或永恒的否定,存在于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于概念與事物之間,存在于思維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于抽象與具體之間,存在于邏輯與過程之間。多義和復雜在阿多諾那里成為解除一體化的概念的內在動力。

●奧斯威辛

對于猶太人阿多諾來說,族群記憶是個人記憶的一部分。受到納粹德國的威脅而不得不遠離國土流亡北美的經(jīng)歷,雖然不是集中營的直接體驗,卻同樣銘刻了那段歷史的慘痛。奧斯威辛是宏大的哲學話語的截然斷裂,是理性的失聲,是對一切以往觀念的處決。

然而,記憶的涌入也意味著失憶的開始。奧斯威辛是一個切斷歷史的、失憶性的符號。屠猶,這個令人無法通過回憶來逼視的事件,終結了一切完整的、知性的敘述。奧斯威辛之后的“野蠻”,是把形而上的問題歸結為肉身的問題:阿多諾把這個可憐的、非美學化身體看作是對海德格爾的本真性存在的巨大諷刺。在國家社會黨人海德格爾的哲學“行話”里,真正的痛楚消失了。

但是我們有了保爾·策蘭的詩,有了埃利·威塞爾的小說,有了克勞德·蘭茲曼的電影《SHOAH》。寫實主義的再現(xiàn)更加失效,因為面臨奧斯威辛便是面臨著一種“崇高”的恐懼,它使你喪失了描述的能力,正如一次強烈的地震連同測量地震的儀器都一同摧毀了(這個比喻是利奧塔的:作為阿多諾在20世紀后期的承繼者,后現(xiàn)代主義者利奧塔無疑比現(xiàn)代主義者哈貝馬斯更堅定地弘揚了阿多諾的思想)。

阿多諾在二戰(zhàn)結束回到德國后,提醒戰(zhàn)后的德國人,不要把災難當成那種業(yè)已被埋葬的東西,可以一勞永逸地拋在過去。真正的災難不是我們能夠完整地把握并且置之腦后的。對災難的透析將是我們不懈的任務。這對于在20世紀經(jīng)歷了諸多歷史災難的東西方各個民族國家來說都是極為深刻的警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