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丹吉林的鄉(xiāng)村生活(3)

沙漠里的細水微光 作者:楊獻平


2.上原火車站

闊大戈壁中,一條單調的鐵路,孤獨蜿蜒,途徑上原,然后向更遠的地方行進。雖說鐵路僅僅占了戈壁的一點點地方,而對上原村人來說,一條鐵路就是一個財源,雖然不可以人人得賺,但至少會帶來一些好處。

鐵路還沒有修好,魏得勝就率先在車站邊上修了房子,搞了一個商店,幾年下來,多少積攢了一些錢,本來黑得像鍋底的臉膛,變白了不說,脖子也挺直了。緊接著,魏世民也在一邊修了三間房子,整了一個飯店,吃客雖不算多,但也能賺錢。這兩家人沾了鐵路的光,其他人心里自然就有想法,背地里罵自己眼光短淺,一開始就在鐵路邊兒蓋房子,現(xiàn)在不也和魏得勝、魏世民一個樣兒了嗎?罵歸罵,想歸想,終究不是事實。天長日久,村人也就想開了,說老天生人,各有各的命,各有各的著兒。氣順了后,就不再想了。

夏天到了,杏兒和麥子一起成熟,在太陽底下,一顆顆掛在樹枝上,沉得樹枝連連發(fā)嗲,杏樹吃力地不住抖身子,風一吹,就傳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就那么一兩天的工夫,青澀的杏兒就一點點變黃、變軟。上原村人說,這么多的杏兒,自己吃了可惜不說,還吃不完,拿到火車站賣了吧。婆姨或丈夫就攀到樹上,小心摘,有熟透了的,樹枝一動,立馬就站立不穩(wěn),噗噗落地,成了一攤黃泥。

把杏兒,乃至秋天的蘋果梨、大棗,等等,變成錢,對上原村人來說,似乎只有鐵路這條途徑。盡管還有一條通往金塔和酒泉的公路,但路邊大都是鄉(xiāng)村,鄉(xiāng)村與鄉(xiāng)村的交易,除了婚喪嫁娶,買賣自古不多。再說,這一帶鄉(xiāng)村的每戶人家,大都栽種了杏樹,自家的杏兒還吃不完,沒道理再掏錢買別人的杏兒,甜自己舌頭,果自己肚皮。在村人那里,變不成錢的東西就不能叫商品。

當?shù)厝艘舱f,上原的杏兒好吃,水分足,甜水旺,可但凡好的東西,總是很快就腐爛變質。往往,顧客還想再到上原站買些杏兒,杏兒卻沒有了,前前后后,也就六七天工夫。從實說,不是沒有,而是不多了,上原人把最后熟了的杏兒放進了自己嘴巴。這時候,喜歡吃的顧客想吃,可以租一輛車到一戶人家家里,基本上還可以吃到稀稀拉拉掛在樹枝上的杏兒。

蘋果梨、桃子和蘋果等水果成熟的時間長一些,而且量大,生意也做得久些。一家家摘了,用籃子盛了,拿到火車站去賣。離得近一點的人家背上就到,遠一點的騎上自行車,也是幾十分鐘的工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