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

各自的朝圣路 作者:周國平


最近,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面向少兒讀者的“畫說哲學”小叢書,我也參與了寫作,因為我確信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在一切學問中,哲學最不實用。在一切時代中,我們的時代最講究實用。哲學在今天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不過,我并不因此悲觀,理由是:一、我從來不期望哲學成為熱門,哲學成為熱門未必是好事;二、在任何時代,總是有不講究實用的一代人,那就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兒童。

童年和少年是哲學的黃金時期。無論東西方,最好的哲學都出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那是人類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對于個人也是這樣,在這個年齡上,正在覺醒的好奇心直接面對世界和人生,其間還沒有隔著種種遮蔽人的心智的利欲和俗見。孩子們多么善于提出既不實用、又無答案的問題,這正是哲學問題的典型特點,可惜的是,它們往往被毫無哲學聽覺的大人們扼殺了,同時也扼殺了許多未來的哲學家。當然,這對這些孩子自己未必是不幸,因為真的成了哲學家,他們就很難在社會上吃得開,更不用想當高官大款了。但是,我想,他們中間或許會有一些人,像我們一樣,將來并不后悔做窮哲學家;而那些將來有希望當高官大款的人,他們也會不反對自己保留一點哲學眼光,以便在社會的沉浮中有以自持。所以,編寫這套面向少年兒童的哲學讀物,很可能是一件雖然無用然而有益的事情。

據(jù)說有些哲學專業(yè)人員認為,寫通俗的哲學作品必然會降低哲學的水準,喪失哲學的真髓。因此,他們站在專業(yè)立場上堅決反對把哲學通俗化。其實,所謂“通俗”是一個太籠統(tǒng)的說法。

“通”本是與“隔”相對而言的,一個作者對自己所處理的題目融會貫通,因而能與相應的讀者溝通,在這兩方面均無阻隔,便是“通”?!八住眲t是與“雅”相對而言的,指內(nèi)容的淺顯和形式的易于流行。所以,“通”和“俗”原不可相提并論。事實上,世上多的是“俗”而不“通”或“雅”而不“通”的制品,卻少有真正“通”而不“俗”的作品。難的不是“雅”,而是“通”。

而且我相信,只要真正“通”了,作品就必定不“俗”。柏拉圖的許多對話,帕斯卡爾的思想錄,蒙田的隨筆,尼采的格言,圣泰克絮佩里的哲學童話《小王子》,看似通俗易懂,卻都是哲學的精品。有時候,深刻的理論發(fā)現(xiàn)為了不使自己與已有的理論相混淆,不得不尋找與眾不同的表達,或許難免顯得艱澀。但是,表達得清晰生動而又不損害思想的獨創(chuàng)性和深刻性,這無論如何屬于一流的語言技巧,不是貶低了而是更加顯示了一位大師的水準。相反,如果不“通”,不管怎樣寫得讓人看不懂,也只是冒充高雅、故弄玄虛而已。

所以,我絲毫也不看輕給孩子們寫哲學書這項工作。就我個人的愛好而言,我是更樂意和孩子們(包括童心未滅的大人)談?wù)軐W的。與學者們討論哲學,很多時候是在賣弄學問。在孩子們面前,賣弄學問就無濟于事了。當事情涉及到啟迪智慧時,孩子是最不好騙的。如果我自己不“通”,我就決不可能讓他們對我的話裝出感興趣和理解的樣子。我必須拋開在哲學課堂上學來的一切半生不熟的知識,回到最原初的哲學問題上來,用最原初的方式來思考和講述。對于我來說,這差不多是哲學上的一種返璞歸真和正本清源。以后若還有機會,我有心繼續(xù)這種嘗試,而且把這看作是對自己的哲學能力的一種真正考驗。

1996.5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