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在不遠游

邊讀邊悟論語 作者:東籬子解譯


父母在不遠游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p>

——里仁第四

孔子說:“父母在世,就盡量不出遠門;如果必須要出遠門,一定要有明確的去處?!?/p>

【感悟一點】

父母在世,不出遠門的用意,在于父母年事漸高,體質(zhì)漸衰,隨時都有身體不適的可能,所以作為人子理應隨時照顧,以盡孝道。然而,作為社會的一員,做小輩的也不可能永遠拴在父母身邊,否則就有悖于生活常理。那么,如果必須要出遠門,一定要講清楚地點,家里一旦有事能夠及時聯(lián)系得上。從人倫上說,父母皆有愛子之心,做小輩的“游必有方”,就可在心理上給父母以一種必要的安慰,使之心里感到踏實;相反,要是做小輩的出遠門后猶如黃鶴一去,音訊全無,那就非常不應該了。

李密為盡孝辭官

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在本章的“余論”中說:“古代交通不便,又沒有私人通信的設備,同時儒家又把‘養(yǎng)親’、‘慎終’看做大事,自然地主張‘父母在,不遠游’?!?/p>

雖然古人也不完全受孔子這番話的限制。讀書人都志在四方,做官之后也需天南海北,聽從朝廷調(diào)遣。但倘若長輩親人真的需要自己服侍在旁,那么,真正有孝心的人是會放棄為自己打算而恪盡孝道的。西晉時的李密為祖母盡孝而辭官不就的故事,是令人倍受感動的。

李密,又名李虔,蜀國武陽(今四川彭山縣)人。幼年家中屢遭災難,他生下只有6個月的時候,父親死去,家中既無伯父叔叔,又沒有兄姐照應,只有祖母和母親兩代孤婦帶他度日,生活異常艱辛。李密四歲的時候,舅父何氏,見李家貧困不堪,不忍心讓妹妹受此煎熬,逼迫他母親改嫁他人。這樣,家中只有祖母劉氏帶著李密艱難地生活。

李密的祖母自幼身患疾病,經(jīng)常臥病在床。但為了把可憐的孫子撫養(yǎng)成人,她每日拖著久病的身軀,上山砍柴,下田耕耘,只盼孫子快點長大成人。

李密自母親改嫁后,整日啼哭不止,雖有祖母呵護,卻也是體弱多病。到九歲還不會走路。但是,他非常聰明,成人后,讀書過目不忘,對祖母非常孝順,每天是白日勞動,晚上讀書。祖母年高多病,他周到備至地服侍祖母,晚上穿衣睡在祖母身邊。給祖母吃藥、喂飯、飲水,他都自己先嘗涼熱,然后才喂祖母。他的孝心,遠近聞名。

西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聞聽李密才學優(yōu)等,又以孝名著聲于世,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并命地方官催他到任。這年,李密已經(jīng)44歲了,他的祖母也高壽96歲。李密因為祖母年高多病,無人奉養(yǎng),上《陳情表》于晉武帝,陳述自己的困難,辭官不就。

他在表中說:“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而報劉(其祖母)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p>

晉武帝被他的孝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其實,孝是一種很純粹的自覺情感,既是一種感恩之心,也是一種憫愛之情。李密能夠辭掉皇帝的征召,放棄自己的官運仕途,一心侍奉年邁的祖母,確實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F(xiàn)實中,人們常常以各種堂皇的借口,來為自己未能養(yǎng)親慎終作辯解,但仍會讓人懷疑其情不厚。

今天,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交通、通訊設備日新月異,幾千里外,也是朝發(fā)夕至。何況今天想有大的發(fā)展,必須放眼世界。但是不管走多遠,也應該“游必有方”,以免老人掛念。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長輩親人們健康沒有大礙,生活亦能自理。否則,在情理上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