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越橘(Black huckleberry)

野果(第2版) 作者:[美] 亨利·大衛(wèi)·梭羅 著;石定樂 譯


黑越橘(Black huckleberry)

黑越橘黑越橘成熟始于七月三日,普遍成熟則在十三日左右,想大片采摘則要再等上九天,最佳果期要到八月五日,過了八月半仍有得采的。

大家都知道,黑越橘這種灌木細長筆直,葉子茂盛,樹頂平展,樹皮深棕色,而新出的枝芽則為紅色,受生長的地方陽光強弱影響,有的也稍顯矮小壯碩些。與越橘其他品種的花相比,這種的要小些,顏色也紅得深一些。從加拿大中南的薩斯喀徹溫省部到美國南部的喬治亞州山區(qū),從東海岸到密西西比河的這段緯度間,據(jù)說都能見到它們。而這里只有很小一塊地方能看到它們大量生長,很多跡象表明:它們生長蓬勃的許多地方只是還未被發(fā)現(xiàn)而已。

植物學家將其命名為“Gaylussacia resinosa”,說是為了紀念蓋伊-呂薩克,這位著名的已故法國化學家,我實在看不出理由何在。如果是他第一個提煉出黑越橘的果汁并將其放入燒杯試管,那他當之無愧。又假設(shè)他早年是一個采越橘的高手,將采得的賣了交學費,甚至就算他只是對這種植物偏愛成癖,我們也不說什么了。可是他活著時是否看到過黑越橘一眼,也并無史料證實。只怕就是一群法國營養(yǎng)學家決定后,將這重要消息向一個意大利女仆宣布的,后者恰恰在法屬安大略省東南的休倫湖邊采摘了滿滿一籃這種果子呢!這種做法就好比我們把以達蓋爾達蓋爾(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1789—1851),法國藝術(shù)家和發(fā)明家,達蓋爾銀版攝影法的發(fā)明者。命名的銀版照相法改為“吹風喚雨大力神”(The-Wind-That-Blows),這是印第安奇普維部落的一個赫赫有名的巫師之名。另一種叫法是傘形乳態(tài)漿果(Andromeda baccata),不錯它的果結(jié)成的是傘序狀,但牛奶什么的就怎么也扯不上了。

六月十三日那天我就觀察到青青的果子了,又過了三個星期,我已經(jīng)忘掉這回事了,不料在向陽的一些坡地上又看到它們。這時它們有的藍色,有的紫色,有的仍是青色,都長在葉子中間探頭探腦。明知還不到成熟的時候,但我還是打定主意要嘗幾顆,以示隆重慶祝越橘成熟季節(jié)的來臨。又過了一兩天,混雜在青綠果子間的黑色越橘果為數(shù)就很可觀了,而且一點兒也不像被蟲子咬過的。大概第二天我就從一樹上采了一大把帶回家,并把這消息告訴大家。說起來簡直沒人相信,原來大多數(shù)人對季節(jié)的感受和常識都很落后呢。

如果年成好,到了八月,滿山遍野都是它們,一眼望去黑壓壓的。在羚羊湖的一塊野地里,我看到成百株黑越橘長在一起,由于果實累累,枝條都被壓得朝下面的巖石彎曲。雖說采不到一顆,也覺得那景象可謂壯哉壯哉。這些果實形色各異,味道也不相同。滾圓的,梨狀的;黑亮亮的,黑沉沉的,紫中帶黑的那種皮又厚又粗,不過怎么也不會是淺紫色的,也沒有粉霜;甜味濃些的,味道淡些的,等等??傊?,各色各異,植物學家都難悉數(shù)辨清。

這個日子,也許可以在樹木被砍伐后留下的亂七八糟場地上采到那種果形較大、味道較甜的一種黑越橘。由于長期以來被大樹擋住了天日,所以它們一百年來都沒能結(jié)果。但這段漫長的歲月沒有白過,它們反而得以更好地養(yǎng)精蓄銳,從大自然那里獲取精華。猶如古老的葡萄園一樣,一旦開花結(jié)果,就奉獻出最美的香甜。以后,當你腳下泥土肥沃濕潤,你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紫色的黑越橘果,它們個兒大,肉厚實,讓你看了都不相信它們也屬越橘一族,更不敢放進口里。這種情形發(fā)生的可能有兩個,要么你去了國外,要么你在夢鄉(xiāng)。歐洲越橘中有一個品種結(jié)的果的確大于其他品種,因此非常引人注意。

仔細端詳黑越橘,就會看到它的果皮上有一些小點點,就像什么黃色的灰塵或小顆粒濺了上去,似乎擦擦就能去掉。放到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那像是溢出的樹脂,如果是在綠色的幼果上,這種東西的顏色就是淺淺的橙色或檸檬黃,和一種黃色的地衣相似。顯然,在果實還沒有長成之前,這種樹脂狀物包裹住葉片,這樣就能保護長出的果子牢牢粘在葉腋間。這種品種也因這種樹膠得了個拉丁名,叫“有樹膠質(zhì)的果子”(resinosa)。

濕地里還長著一種黑越橘,樹形細長,一般有三四英尺高,但最高的也有達到七英尺的。這種黑越橘的枝干像草稈一樣倒向一邊,結(jié)果比前面說的那種遲但個兒大些,黑糊糊的顏色,皮上也有那種樹膠質(zhì)。這種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即花心不分叉,雖說更常見的是單獨生長,十到十二株長成一叢也常見,我稱其為濕地越橘。

最引人注目的當數(shù)一種紅色的越橘,越熟紅得越深,和黑越橘成熟時間一致。這種越橘的果實形狀像梨,紅里透白,肉質(zhì)半透明,外面撒了一些精精致致的小白點,非常耐看。就算沒熟時也一片青綠,仍不難讓人一眼就將其與別的品種區(qū)分開來。就我所知,這個鎮(zhèn)上有那么三四處長著這種越橘,其拉丁名字叫“Gaylussasia resinosa”。

我曾為一人做過一些調(diào)查一八五三年一月十一日到十二日,梭羅應(yīng)格羅斯(John LeGrosse)之邀為其對附近兩家農(nóng)莊及林場進行調(diào)查,畫圖。后根據(jù)梭羅日記記載,格羅斯在當年八月送了一些紅色越橘抵部分工資。;眼看調(diào)查快要結(jié)束時,此人才說他也沒把握什么時候能付我酬勞。盡管這是不妙征兆,但乍聽到此話我并沒太在意,心想可能他認為應(yīng)該在合適的時機付酬勞給我吧。情況就是這樣,我當時認為就算他不清楚何時支付為好,我更不清楚我應(yīng)當何時索取支付。他還補充說,我大可以放心,他的豬圈里還有幾頭豬(而且都是最好的大肥豬),而我調(diào)查的農(nóng)莊又的確在他名下,這點我也和他一樣心里有數(shù)。正因為如此,我就更沒有顧慮了。好幾個月后,他才送給我一夸脫的紅色越橘,因為這正是他自家農(nóng)莊地里長的,我認為這可不是個好苗頭。由于我算不上他的什么特有價值的朋友,他就用這種禮物來打發(fā)我。我還發(fā)現(xiàn)這是他給我的首付——他就要這樣斷斷續(xù)續(xù)支付,不知到何年何月為止。以后的幾年里,他也以錢的方式支付了部分。這種支付方式是我最討厭的,以后但凡看到人送我紅色越橘,我都要小心提防。

除非在七月底之前能有充沛雨水,否則到時候越橘很容易脫水干癟變形。雨水少的年份,往往等不到成熟它們就干癟變黑。另一方面,完全成熟了,遇上連日陰雨水,它們又會不斷落下,于是下場就是漚壞或踩爛。到了八月中旬,越橘果變軟了,也招蟲,一般到了二十日,孩子們就不再挎著籃子叫賣越橘了,因為沒人敢買了。

越橘招蟲也未免太晚了,所以采越橘的人才會逗留得那么久!我這個獨行俠總算現(xiàn)在能獨享清靜了!

依時令氣候不同,在小樹林邊或湖邊生長的越橘通??梢栽跇渖媳3中迈r達一星期或更久。有的年成里,越橘結(jié)的那個叫多呀,人采不贏,蟲子和鳥也吃不贏;在這樣一個年成里,甚至在十月十四日,當時越橘樹的葉子都幾乎落得光光的了,沒落下的寥寥幾片也變成了金黃,可枝頭仍有越橘果堅守,雖說早已變軟,也飽受雨水折磨。

間或,越橘也會在八月中旬就開始脫水,這時它們已經(jīng)完全熟了但又還沒有爛掉。到了八月底,樹上看到的越橘已經(jīng)萎縮干癟,變成皺巴巴的棕色一團,就像被采越橘人弄破了或燒糊了一樣,沒一點兒生氣,這都是天旱作的孽。九月里,它們的果實把山坡也染成黑色的一樣,這時還掛在枝頭的越橘干得像被用火焙過一樣,變得硬硬的,在風里晃來晃去。有一年,到了十二月十一日,還看到一大塊地方的越橘掛在樹上,不過還沒等到成熟就干癟的那種,一點甜味也沒有。大概正是看到它們這樣被風吹干的樣子,印第安人才得到啟發(fā)來干燥處理越橘吧。

八月的頭幾天里,正是高灌藍莓、低灌藍莓的一個品種,越橘和低灌越橘長得最好、大批結(jié)果的時候。進入三伏后(至少在頭伏的十天里),它們的果實長滿枝頭,個兒頭也長足了。

按植物學家分類,越橘和以下種種歸為同類:酸果蔓(包括水越橘和山地越橘)、雪果、熊莓、山楂、平鋪白珠果、麻醉木、榿葉樹、月桂、杜香、鹿蹄草、梅笠草、水晶蘭,等等,還有很多。這些統(tǒng)統(tǒng)被稱為石南科,不僅相似之處眾多,而且在歐洲這些植物生長環(huán)境也都相似。如果第一個植物學家是美洲人,那么上述種種,包括石南在內(nèi),很可能會統(tǒng)稱為越橘科。剛才列舉的植物是有順序的,據(jù)說越是先提到的,其化石越早被發(fā)現(xiàn)。有人說只要地球上還有生物,它們就不會消失。喬治·B.愛默生提出一說:歐洲越橘和石南科其他植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它水分含量高的果實是結(jié)在花萼里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