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羊傳》

彩圖詳解古文觀止(全2冊) 作者:(清)吳楚材;(清)吳調(diào)侯;思履


《公羊傳》

又稱《春秋公羊傳》,據(jù)說它是孔子的再傳弟子公羊高為解釋《春秋》一書所作的,旨在闡發(fā)《春秋》中所包含的政治觀點。它最初在師徒間口耳相傳,并沒有形成書面文字,直到漢景帝初年才由公羊壽和胡毋生寫定成書。《公羊傳》的體例一般是先引《春秋》經(jīng)文,然后自問自答,為研究秦漢時期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資料。

春王正月

【題解】

本篇是對《春秋》經(jīng)文“元年春王正月”的解釋,闡發(fā)了尊崇王道、維護(hù)社會秩序和統(tǒng)一局面的“大一統(tǒng)”思想。文中同時論述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宗法制度下確定的繼承原則。魯桓公的地位尊貴,魯隱公的地位卑賤,按理說魯國的王位應(yīng)該傳給桓公。但是桓公年幼,不能勝任國君之位,于是隱公上臺執(zhí)政,卻不是正式繼承侯位,等太子成人之后,就要把政權(quán)還給太子。

【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按骸闭吆??歲之始也?!巴酢闭呤胫^?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1】?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2】?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3】。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4】。隱于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5】,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注釋】

【1】曷:通“何”?!?】公:指魯隱公?!?】反:歸還?;福呼敾腹?,魯惠公嫡子?;莨罆r桓公尚年幼,由隱公攝政。后來桓公殺死隱公,自立為國君?!?】扳:通“攀”,擁戴。【5】適:通“嫡”,正妻。

【譯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是君主即位的頭一年?!按骸笔鞘裁匆馑??是四季中的頭一季?!巴酢敝傅氖悄囊晃??指的是周文王。為什么先說“王”然后說“正月”?因為正月是周文王所確定的正月。為什么要說“王正月”?因為四方都奉行周歷,表明天下統(tǒng)一。

記載隱公為什么不說是即位?這是為了成全隱公的心愿。為什么要成全隱公的心愿?因為隱公打算治理好國家,然后把國家交還給桓公。為什么要還給桓公?因為桓公雖然年幼但地位尊貴,隱公雖然年長卻地位略低,但他們這種尊卑的區(qū)別很小,國人是不知道的。隱公年長而又賢能,所以大臣們擁立隱公為君。隱公如果在這個時候辭讓,那么他也不知道桓公日后是否一定立為國君。況且如果立桓公為國君,恐怕各位大夫們也不能盡力輔佐這位幼君。因此凡是隱公對自己攝位為君的考慮,實際上都是為了日后桓公能立為國君。隱公年長而又賢能,為什么不應(yīng)該立為國君呢?這是因為立國君有立國君的制度,立嫡子為國君,只根據(jù)年齡大小而不根據(jù)是否賢良;立其庶子為國君,只根據(jù)地位尊卑而不根據(jù)年齡大小。那么桓公為什么尊貴?因他的母親尊貴。母親尊貴兒子為什么就一定尊貴?是因為兒子由于母親尊貴而尊貴,母親又由于兒子尊貴而尊貴。

【寫作方法】

此篇通篇以設(shè)問對答行文,文情起伏,中間兩度曲折,意在揣度魯隱公心事,婉曲熨帖。篇末以一語總結(jié),論斷明確斬截而有余韻?!豆騻鳌饭P法以質(zhì)樸簡勁見長,此文不但為《公羊傳》筆法代表,其用字酌句又跌宕,又閑靜,又直截。

宋人及楚人平

【題解】

春秋時期,楚國與宋國交戰(zhàn)。楚國的大夫司馬子反去山坡上刺探宋國軍情,恰好碰上了宋國大臣華元。司馬子反向華元詢問宋國的情況,華元據(jù)實以告,說宋國已經(jīng)到了疲憊不堪的地步,老百姓為了活命,多相互易子而食。司馬子反出于仁義,告訴他現(xiàn)在楚國已經(jīng)糧草不濟(jì),頂多還能支撐七天。司馬子反回到楚營后,把剛才的事情告訴了楚王,并成功勸說楚王退兵。這篇文章一方面贊許了司馬子反的仁義,一方面又對華元、子反各自泄露軍情的做法進(jìn)行了貶斥。

【原文】

外平不書【1】,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2】。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3】。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彼抉R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4】,使肥者應(yīng)客。是何子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5】,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彼抉R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币径ブ?。

反于莊王【6】。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鼻f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后而歸爾?!彼抉R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鼻f王怒曰:“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qū)區(qū)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鼻f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彼抉R子反曰:“然則君請?zhí)幱诖?,臣請歸爾。”莊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币龓煻ブ?。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在下也。

【注釋】

【1】平:講和。書:記載?!?】司馬子反:楚國大夫?!?】堙(yīn):小土山?!?】柑:通“鉗”,指讓馬嘴銜住木棍,不能進(jìn)食。【5】矜:憐憫?!?】反:通“返”。

【譯文】

楚軍攻打宋國

楚國和其他國家講和的事情,魯史是不記載的,這次為什么記下來了?是為了贊揚這次的講和是由兩國的大夫自己促成的。為什么要贊揚兩國大夫自己促成講和呢?楚莊王圍攻宋國都城,軍隊只有七天的口糧而已,如果吃完這些糧食還不能取勝,就只有打道回府了。楚王于是派司馬子反登上土堙,窺探宋城中的動靜。正巧宋國的華元也登上了宋城中的土堙,他看見了司馬子反,于是就出來見他。司馬子反問:“城中的情況如何?”華元說:“疲憊不堪了!”司馬子反問:“到了什么程度?”華元回答說:“交換了孩子吃,劈開尸骨當(dāng)柴火做飯?!彼抉R子反說:“唉!真是疲憊到極點了!雖然如此,但我聽人家說過:被圍困的人往往讓馬嘴里銜一根木棍,然后再喂它,馬沒辦法吃到草,外人看起來好像是馬已經(jīng)吃得很飽的樣子,他們還把肥壯的馬牽出來給客人看,表示不缺糧草??墒悄銥槭裁匆f出城中的實情呢?”華元說:“我聽說:君子見到別人困厄就會產(chǎn)生憐憫,小人見到別人困厄就會幸災(zāi)樂禍。我見你是個君子,所以以實相告。”司馬子反說:“我知道了。你們努力防守吧,我軍也只有七日的口糧了,吃完這些糧食還不能取勝,就不得不解圍回國?!闭f罷,向華元作揖告別。

司馬子返回到莊王那里,莊王問:“情況如何?”司馬子反回答說:“已經(jīng)是疲憊不堪了。”莊王問:“到了什么程度?”司馬子反回答說:“城中的人交換孩子吃,劈開尸骨當(dāng)柴火燒?!鼻f王說:“唉!確實是疲憊到極點了!雖然如此,我還是要攻下宋城,然后再回去?!彼抉R子反說:“不行。我已經(jīng)告訴他軍中只有七天的口糧了?!鼻f王勃然大怒,說:“我派你去偵察敵情,你為什么要把我軍軍情告訴他?”司馬子反說:“小小的宋國,尚且有不欺騙別人的臣子,我們楚國難道可以沒有嗎?所以我也把實情告訴了他?!鼻f王說:“好吧,先住下來,不要再有什么舉動了。盡管宋國已經(jīng)知道我軍軍糧將盡,我還是要打下這里,然后再回去?!彼抉R子反說:“那么就請您住在這里好了,我請求回去?!鼻f王說:“你離開我回去,讓我和誰一起住在這里?我也跟你一起回去吧?!庇谑菐ьI(lǐng)軍隊離開了宋國。所以君子贊揚這次講和是由兩國大夫自己促成的。他們都是大夫,而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叭恕??是為了貶低他們。為什么要貶低他們?因為講和的人是處在下位的臣子,這樣做有越權(quán)之嫌。

【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解釋《春秋》的經(jīng)文,首句總起一筆,點明了《春秋》一書記載這件事的原因,即“大其平乎己也”。接著是詳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文末對這件事進(jìn)行了褒貶。所以,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先總起論述,再敘事,最后以議論束尾。

此文通篇在“平”字上做文章。以“情”字立定一篇之骨?!安黄廴恕比齻€字即由“情”字生出,章法一線穿成。最后從兩個“情”字結(jié)出貶義。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行文波瀾不驚。

吳子使札來聘

【題解】

季札是吳王壽夢的幼子。在眾兄弟之中,季札雖然年紀(jì)最小,但是非常賢德,大家都推舉他繼承吳王之位,季札因為不愿違背君位繼承傳統(tǒng)而流亡在外。后來兄長僚做了吳王,弟弟闔閭不服氣,派專諸刺殺了僚。季札在國外聽說這件事,指責(zé)闔閭不仁不義,并且終生未再踏進(jìn)吳國一步。本文表現(xiàn)了季札的仁義之心。結(jié)尾部分闡明認(rèn)為季札賢良卻直呼其名,是為了使他的稱呼合乎臣子的身份。

【原文】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1】。何賢乎季子【2】?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馀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3】,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苯栽唬骸爸Z?!惫手T為君者,皆輕死而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茍有吳國,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謁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僚者【4】,長庶也【5】,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閭曰【6】:“先君之所以不與子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于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奔咀硬皇?,曰:“爾弒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7】,終身不入?yún)菄9示右云洳皇転榱x,以其不殺為仁。

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洞呵铩焚t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釋】

【1】賢:贊許?!?】季子:季札,吳王壽夢的幼子?!?】迮(zé):倉促。【4】僚:吳王僚,夷昧之子?!?】長庶:庶子中最年長者。【6】闔閭:名光,吳王謁之子。謁是吳王壽夢的長子,按照當(dāng)時立嫡以長的原則,實際上應(yīng)該是闔閭繼承王位?!?】延陵:吳邑名,在今江蘇武進(jìn)境內(nèi)。

【譯文】

《春秋》記載吳國的事情,對吳國君臣沒有國君、大夫的稱謂,這里為什么又稱國君,又稱大夫呢?這是為了贊美季子賢良。為什么要贊美季子?是因為他把君位讓給了兄長。他讓君位給兄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謁、馀祭、夷昧和季子,是同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紀(jì)最小但很有才干,兄長們都喜歡他,都想立他做國君。謁說:“現(xiàn)在如果倉促地把國家傳給季子,季子還是不會接受的。我想我們不要傳位于子而傳位于弟,弟兄依次為君,最后把國家交給季子?!贝蠹叶颊f:“好的?!彼赃@幾個做國君的都以輕視死亡為勇敢,每到吃飯時必定禱告說:“上天如果還要吳國存在下去,就趕快把災(zāi)難降到我身上?!彼灾]死之后,馀祭繼位;馀祭死后,夷昧繼位;夷昧死后,就應(yīng)當(dāng)輪到季子做國君了。

那時季子出使在外,沒有回來。僚是庶子中年紀(jì)最大的,即位做了國君,季子出使歸來,回到吳國,就把僚當(dāng)作國君看待。闔閭說:“先君所以不把國家傳給兒子而傳給弟弟,都是因為季子的緣故。如果遵從先君的遺命,就應(yīng)當(dāng)把國家傳到季子手中。如果不遵從先君的遺命,那么就應(yīng)該我做國君,僚怎么能當(dāng)國君呢?”于是派專諸刺殺了僚,要把國家交給季子,季子不肯接受,說:“你殺了我的國君,我接受你奪來的國家,這就變成了我與你合謀篡位。你殺了我兄長,我再把你殺掉,這是父子兄弟相互殘殺,這樣下去,一輩子也沒有停止的時候。”于是離開吳國前往延陵,終生沒有再回過吳國。所以君子把他不接受君位這一舉動當(dāng)義,把他不提倡自相殘殺看作仁。

贊美季子賢良,那為什么吳國又出了國君、大夫呢?這是因為季子既然做了臣子,那就應(yīng)該有國君了?!霸笔鞘裁??是吳國季子的名?!洞呵铩分袑t者不直書其名,這里為什么直書其名?這是因為贊許夷狄,不能因為他們有一件事做得好就認(rèn)為他們已經(jīng)很完美了。季子被認(rèn)為是賢良之人,為什么還認(rèn)為他不算完美呢?因為贊美人臣就要從為人臣子的角度上去贊美他,贊美人子就要從為人子的角度上去贊美他。

吳子使札來聘

【寫作方法】

這篇文章前后議論,中間敘事。開頭三問三答,將季札讓國的事跡引出來。這樣寫一則可以調(diào)動讀者的興趣,一則可以拉近與讀者的關(guān)系,增加了文章的親切感。中間寫季札讓國,指責(zé)闔閭不仁義。這一部分在敘事中穿插人物言辭,結(jié)構(gòu)緊湊而富有變化:寫事時一氣呵成,說話處精辟慷慨,二者交叉錯落,相互映襯。末尾以評論作結(jié),雖然褒揚季札,卻不稱他為“子”,而是直呼其名,這并不是不尊重季札,而是為了讓稱呼合乎臣子的身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