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齊國佐不辱命

彩圖詳解古文觀止(全2冊) 作者:(清)吳楚材;(清)吳調(diào)侯;思履


齊國佐不辱命

【題解】

公元前589年,晉國聯(lián)合魯、衛(wèi)、曹三國一齊討伐齊國,雙方交戰(zhàn)于鞍這個地方,結(jié)果齊國大敗。四國聯(lián)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離齊都不遠的馬陘。齊王見情勢不妙,忙派賓媚人找聯(lián)軍講和。賓媚人剛上來時以財物賄賂晉侯,晉侯不答應(yīng),還提出苛刻的條件。賓媚人就以德、孝來勸說晉侯,最后還表示:若晉國一意孤行,齊國將背水一戰(zhàn),抵抗到底,晉侯迫于威勢,終于答應(yīng)講和。

【原文】

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1】,擊馬陘【2】。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3】、玉磬與地?!安豢桑瑒t聽客之所為?!?/p>

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zhì)【4】,而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5】?!睂υ唬骸笆捦遄臃撬丫敢?。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对姟吩唬骸⒆硬粎T,永錫爾類?!粢圆恍⒘钣谥T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6】。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裎嶙咏碇T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7】!四王之王也【8】,樹德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9】,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敷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10】?!訉嵅粌?yōu),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11】,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撓敗【12】,吾子惠徼齊國之福【13】,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14】,子又不許。請收合余燼【15】,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注釋】

【1】丘輿:齊地名,在今山東益都西南。【2】馬陘:齊地名,在今山東淄博東南。【3】賓媚人:

即國佐,齊國大夫。紀甗(yǎn):紀國的甗。甗,古代炊器?!?】同叔子:指齊頃公的母親。【5】畝:田埂?!?】物:察看?!?】闕:過失?!?】四王:指禹、湯、周文王、周武王。王(wànɡ):統(tǒng)治天下?!?】五伯:一說指夏的昆吾,商的大彭、豕韋,周的齊桓公、晉文公。也有人認為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伯,通“霸”?!?0】遒(qiú):聚集?!?1】不腆(tiǎn):不豐厚?!?2】撓?。簼?,挫敗?!?3】徼(yāo):求?!?4】愛:吝惜?!?5】燼:燒殘的灰。這里比喻殘余的軍隊。

【譯文】

晉軍追擊齊軍,從齊地丘輿而入,攻打馬陘。齊頃公派賓媚人送上紀甗、玉磬和土地,說:“如果不行,就隨他們怎么辦吧!”

賓媚人對晉侯

賓媚人送上禮物,晉國人不答應(yīng),說:“必須要蕭同叔子做人質(zhì)才行,并且要使齊國境內(nèi)的田壟全部變成東西走向才可以退兵?!辟e媚人回答說:“蕭同叔子不是別人,是我們國君的母親。若談到相當,則與晉君的母親相當。您在諸侯中發(fā)布重大命令,說一定要讓別國國君的母親作為人質(zhì),以為憑信,如此您把周天子以孝治天下的命令置于何地?而且這是命令別人做不孝的事情?!对娊?jīng)》上說:‘孝子之心不盡不竭,會推及影響到他的族類。’如果用不孝來號令諸侯,這不是把自己歸到了無德的行列里嗎?先王劃定天下的土地疆界,因地制宜,使天下的土地按照有利的態(tài)勢分布。所以《詩經(jīng)》上說:‘我劃定疆界、我管理田畝,南向東向開辟田畝?!F(xiàn)在您規(guī)劃諸侯的疆界田畝,卻只宣布‘田壟全部東向’,只求對您軍隊兵車的行進有利,不管土地這樣規(guī)劃是否適宜,這恐怕不是先王的政令吧?違反先王就是不義,您又憑什么做盟主呢?晉國確實有過錯。禹、湯、周文王、周武王之所以能統(tǒng)御天下,是因為能樹立德行并且滿足諸侯共同的愿望;五伯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因為能夠辛勤地安撫大家,力行天子的命令?,F(xiàn)在您要求聚合諸侯,卻是為了滿足您那沒有止境的欲望,《詩經(jīng)》上說:‘以寬仁之心來施行政治,各種福祿就會穩(wěn)固在身旁。’您確實不算寬容,拋棄各種福祿,這對諸侯又有什么害處呢?如果您不答應(yīng),我們的國君派我來的時候,還有另外的話,我們的國君對我說:‘承蒙您帶領(lǐng)您的軍隊到我們的國土上來,敝國用不豐厚的財物,來犒勞您的隨從。因為畏懼您的震怒,我們的軍隊被您打敗了。如今蒙您的恩惠來為齊國求福,不滅亡我們的國家,使兩國重續(xù)舊好,那么先君留下的器物、土地,我們是不敢吝惜的。如果您再不答應(yīng)講和,我們就請求收集殘余部隊,在城墻之下與您決一死戰(zhàn)。我們即使有幸戰(zhàn)勝,也是會服從于您的;如果不幸戰(zhàn)敗,哪還敢不唯命是聽?’”

【寫作方法】

此文首段為全篇綱領(lǐng),之后層層展開,直至末端方作收合。晉侯提出了一個解決爭端的方案:要齊頃公的母親蕭同叔子做人質(zhì),并讓齊國的田壟全部朝東西方向陳列。這兩個要求近乎無理取鬧,賓媚人是怎么反駁的呢?他引了兩個典故,全部出自《詩》。一個是“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這是教人孝順的;另一個是“我疆我理,南東其畝”,這是教人開辟田地的時候要朝東朝南。以《詩》中的典故說理,如泰山壓卵,一語戳中晉侯的痛處,讓對方有口難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