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旅外徽州人與近代徽州社會變遷研究 作者:張小坡


王振忠

在傳統(tǒng)時代,徽州是個高移民輸出的地區(qū),大批徽州人離鄉(xiāng)遠涉,在全國各埠居廛列肆、務工經(jīng)商。有鑒于此,包括徽商在內的旅外徽州人之活動,是徽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歷來備受關注。而在另一方面,旅外徽人對于徽州社會亦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此,著名學者唐力行先生曾指出:

徽州鄉(xiāng)村自治的動力可分為內外兩個循環(huán),內循環(huán)是徽商、士紳、宗族三個要素通過文化整合形成良性互動,外循環(huán)即同鄉(xiāng)組織,內、外循環(huán)的任何一端遭到破壞,在另一循環(huán)的帶動下,都能迅速得到恢復,并導致內外循環(huán)進行良性運行,鄉(xiāng)村自治得以延續(xù),這也是徽州鄉(xiāng)村社會超穩(wěn)定結構的特有屬性……

這一論斷揭示了旅外同鄉(xiāng)組織與徽州鄉(xiāng)村社會變遷的相互關系。揆諸實際,在旅外徽人組織中,以敦睦桑梓、聲應氣求為旨歸的會館、同鄉(xiāng)會最為重要。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很早就引起學界的高度重視。譬如,在何炳棣、根岸佶、王日根等海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中,徽州會館都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而在徽學研究領域,早在世紀之交,由安徽師范大學王廷元教授指導的碩士研究生陳聯(lián),就撰有《徽州會館研究》的論文。此后,國內以徽州會館作為研究主題的學位論文還有多篇,而零星旁涉于此的研究成果更是時有所見。不過,由于圍繞著徽州會館的資料相當不少,有不少分別收藏于各類公藏機構以及私人藏家手頭,搜集頗為不易,其個案之累積與總體性的系統(tǒng)探研,仍存在不小的空間。

此前,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的張小坡副教授,完成了一部《旅外徽州人與近代徽州社會變遷研究》的專著,內容頗為翔實,我拜讀一過,覺得該書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大批新史料的利用。作者孜孜不倦地廣泛收集、閱讀各公藏機構庋藏的征信錄、同鄉(xiāng)會文獻,所獲甚豐。其中,特別是上海市檔案館收藏的同鄉(xiāng)會檔案,私人收集的徽州碑刻資料,以及安徽省圖書館等處珍藏的近代報刊等,皆為此項研究奠定了相當扎實的基礎。從資料收集的種類來看,該書較此前的不少著作都更為廣泛。

二是長時段的細致考察。作者網(wǎng)羅散佚、遠引旁搜,對旅外徽人與徽州社會變遷,做了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連續(xù)性的考察,為我們勾勒出同鄉(xiāng)組織與徽州社會互動的清晰脈絡。書中對于會館、善堂等組織的探討,考其源流,敘其本末,既有宏觀層面上地理分布的分析,又有具體個案的詳細探究,這使得此一論著頗顯厚重。另外,全書不是僅局限于會館、同鄉(xiāng)會組織的考索,而是將其與徽州乃至中國社會變遷緊密結合在一起,縷析條分,巧制新裁,在更為宏觀的層面上加以深入、細致的分析。

我特別注意到,書中征引了不少第一手的原始文獻,并有一些根據(jù)原始檔案等相關資料制成的表格。據(jù)此,將來大可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例如,書中附錄一“《旅京歙縣同鄉(xiāng)錄》(1927年)”反映出杞梓里、磻溪和昌溪等諸多歙縣南鄉(xiāng)人的記錄,這與明代以來(特別是晚清時期)歙南茶商在北京的貿易活動密切相關。這些,都可以結合大的時代背景與地域特色,做詳盡的分析與探討。

近年來,有關會館、同鄉(xiāng)會的相關史料層出迭現(xiàn)。2014年,由我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以來徽州會館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獲得立項。在此前后,我們陸續(xù)收集到不少與徽州會館、同鄉(xiāng)會相關的資料。與此同時,也注意到國內同行出版的相關資料集。在這方面,以王日根、薛鵬志主編的《中國會館志資料集成》和李琳琦、梁仁志主編的《徽商會館公所征信錄匯編》最為重要。其中的不少資料,為相關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史料。另外,在我主編的《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中,也收錄了同治七年(1868)和宣統(tǒng)三年(1911)的《徽寧思恭堂征信錄》、民國《旅漢安徽同鄉(xiāng)會第一期調查同鄉(xiāng)錄》和《徽寧旅滬同鄉(xiāng)會章程》等。其中,同治《徽寧思恭堂征信錄》應是目前所見《徽寧思恭堂征信錄》中年代最早的一種,而宣統(tǒng)《徽寧思恭堂征信錄》亦為迄今所僅見。1913年,旅外人群在漢口籌辦安徽義賑之后,將義賑災會改組為同鄉(xiāng)會,創(chuàng)立漢上安徽全省會館,并刊刻了《旅漢安徽同鄉(xiāng)會第一期調查同鄉(xiāng)錄》,從中可以較為詳細地反映徽州一府六縣之人在漢口的分布及其職業(yè)特色。而最后一種雖并不罕見,但卻是1924年11月《徽寧旅滬同鄉(xiāng)會章程》的修正案,其中存有擬議改動的多處痕跡,或可與上海檔案館1923年的版本比照而觀。

這些都說明,有關旅外徽人的資料還有相當不少,相關問題仍有極大的拓展空間。今后,如何在眾多一手史料的基礎上細繹覃思,加強個案之累積與進一步的理論提升,無疑仍具有相當?shù)奶魬?zhàn)。我期待作者在此專著的基礎上,將來有更多佳作面世。

茲值該書付梓前夕,聊志數(shù)言為序。

2018年盛夏于新江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