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時仕時隱

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選評 作者:曹明綱 撰


一、時仕時隱

陶淵明(369—427),名潛,字淵明、元亮(一說他在晉時名淵明,入宋后改名潛),別號五柳先生,死后友人私謚“靖節(jié)征士”,世稱陶靖節(jié)或陶征士。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封長沙郡公。但由于“望非世族”,遂在門閥制度森嚴的朝廷中受人譏諷。他的祖父陶茂、父親陶敏都曾為官,但家族卻已日漸衰落。淵明的母親孟氏,是東晉名士孟嘉之女、陶侃的外孫女。淵明出生時,家境更是每況愈下,甚至到了“簞瓢屢空”的貧困地步。

青年時期,陶淵明過的是“居無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母老子幼,就養(yǎng)勤匱”(顏延之《陶征士誄》)的艱難生活,但他并不為意,平生耽好儒家六經(jīng),又深受老莊及魏晉玄學影響,始終崇尚自然、淡泊名利。出身名流卻并非世族,祖上榮耀卻家道衰落,加之身處東晉十六國的動亂時期,以及深受“儒玄雙修”的時風熏染,都對他的人生道路、處世方式,乃至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重大影響。

陶淵明最初出為江州祭酒,是在太元二十一年(396),最后為官彭澤令,是在義熙元年(405),前后歷時十年。在此期間,他曾先后出任過桓玄的幕僚、劉裕鎮(zhèn)軍參軍和劉敬宣建威參軍,任期長則幾年,短則數(shù)月。關(guān)于出仕和辭官的原因,據(jù)《宋書》本傳、蕭統(tǒng)《陶淵明傳》及其本人的自述,大約不外“親老家貧”和“不堪吏職”,即迫于家庭生計和性不諧俗兩點。但若予深究,則又不盡其然。如他入幕桓玄,正值其高舉勤王義旗之時;他為官劉裕軍,又恰逢其討伐桓玄篡晉之日。這種歷史的“巧合”,正說明陶淵明并不是一個自甘淡泊、不思有所作為的人;相反,他曾胸懷“大濟蒼生”的抱負,只是在看慣了世事翻覆、“有志不獲騁”的情況下,最后才迫不得已地選擇了歸隱的道路。

在這段時間內(nèi),他留下了從《五柳先生傳》到《歸去來兮辭》等一批詩文佳作。從中不難看出他徘徊在出仕和歸隱之間的心理路程,以及早期創(chuàng)作的質(zhì)樸風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