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州藝圃:玉蘭樹下讀《長物志》

暮光尋舊夢 作者:南京老克 著


蘇州藝圃:玉蘭樹下讀《長物志》

來蘇州前,我就聽朋友說,藝圃在蘇州深巷之中,繞來繞去特別不好找。其實,我沿著叫吳趨坊的巷子沒走多遠,就看到墻上刷的“藝圃”紅字標識——沿著指示箭頭,先左轉(zhuǎn)進寶林寺前巷,再往右轉(zhuǎn)到更小的文衙弄,就到了傳說中的藝圃。

爬滿古藤的藝圃粉墻

我很喜歡在這種充滿煙火氣息的小巷中穿行的感覺。有一次我在蘇州小巷問路,迎面走來一位中年婦人,她那淡定從容的“吳儂軟語”讓人恍惚。就像眼前的小飯店、理發(fā)店以及屋檐下晾的衣服一樣,都讓人感覺特別親切。

藝圃的門不大,深朱紅木門,掛著兩盞宮燈,樸素又不失莊重。走進小院,沿著右邊小巷往里走,白粉墻上竟是爬滿古藤,很像一幅寫意的中國畫。穿過一扇小門,豁然開朗,眼前出現(xiàn)一片池水,水邊的乳魚亭里,一對穿中式服飾的情侶正在拍寫真。這個建于明代的私家園林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格局,眼前的乳魚亭就是明代的遺物。

藝圃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這座明代私家園林的主人之一,就是《長物志》的作者文震亨?!伴L物”源于“身無長物”,指多余的東西或無用的東西。這本書里談到室廬、花木、書畫、幾榻、香茗等十二類“長物”,它們雖不能當飯吃,但對像文震亨這樣的文人來說,恰恰是憑借對這些美好事物的眷戀,才能對抗外面的“嚴寒風霜”。換言之,這些東西看似無用,但對心靈來說,卻是最有用的東西!

據(jù)說《長物志》在當時可謂一本“生活美學”教科書。許多土豪就是按圖索驥,學著把“俗”的東西扔掉,把“古”、“雅”的東西搬回來。

在今天看來,《長物志》依舊是一本高級審美之書。它的審美核心是“雅、古、隱”,整個審美氣韻是與明式家具相匹配的。

閑話少說,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長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先生。文震亨的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祖父文彭是國子監(jiān)博士;父親文元發(fā)當過小官;而哥哥文震孟是天啟二年的狀元。

私家園林的核心是隱逸文化

“樸素清朗”的庭院

不過,我這樣介紹,是否會讓人覺得文震亨有“拼曾祖父”之嫌?其實,文震亨不但人長得帥(人贊其“長身玉立,風姿韶秀”),而且有真才實學。一是琴藝佳,不僅善于撫琴,還著有《琴譜》,曾應(yīng)召入宮為皇帝奏琴。二是書畫好,懂收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后有四篇題跋,其中一篇就是文震亨寫的。三是園林專家。中國許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都是文人參與創(chuàng)造的,就拿蘇州園林來說,拙政園有文徵明,獅子林有倪云林,滄浪亭有蘇舜欽,藝圃有文震孟、文震亨弟兄。文家四代人在造園上都有“兩把刷子”。

文徵明除了參與設(shè)計著名的拙政園,還畫了不少流傳甚廣的拙政園畫作。這次我在蘇州博物館不僅看到讓人贊嘆的文徵明《小楷落花詩》,還在與拙政園相連的后院看到文徵明手植的紫藤。這株四百六十多年高齡、蒼老遒勁的紫藤幾乎布滿半個天井,也算是文徵明與好友、拙政園園主王獻臣一起參與拙政園的構(gòu)思設(shè)計的見證。

那天走進藝圃,我是順時針方向游園的。向左是一片假山,小山有亭一座。我特別欣賞亭子后面那片有野逸氣的樹木,樹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獨一無二。穿過一堵爬滿青藤的老墻,是一個有水池山石的院子。我依次看了簡素雅致的南齋書房、香草居,據(jù)說都是文氏兄弟生前喜愛的屋子。還有一個叫響月廊的地方,靠漏窗有一琴石,估計是主人操琴望月的去處。不遠的水邊還停泊著一只木船,讓人有泛舟蕩漾的聯(lián)想。我本打算去延光閣喝茶,據(jù)說這個水榭茶樓是蘇州園林中喝茶的好去處。沒想到推門進去,里面坐滿的退休老人很是熱鬧,喝茶本身是一件靜心的事,我只好退了出來(在離開藝圃的路上,還一直后悔呢)。

可操琴望月的響月廊

“宏敞精麗”的博雅堂

后來,我就依次在博雅堂、世倫堂、東萊草堂、思嗜軒,愛蓮窩等屋子里穿行,用《長物志》中的觀點來閱讀藝圃,比如:廳堂要“宏敞精麗”,書齋要“明亮干凈”,庭院要“樸素清朗”,樹木要“蕭瑟有致”等。

《長物志》中許多審美細節(jié)與我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比如懸畫月令——四季不同,時令不同,家里的畫也要隨季節(jié)更換;比如種松樹——要對偶種植,才有繪畫的筆意;比如座椅——強調(diào)舒適、實用和方便,排斥那種華而不實,甚至刻意雕琢;比如養(yǎng)金魚——不以畸形為美,而是以周正、均勻為美。其余關(guān)于花、果、書畫、器具等等,文震亨也有獨到的看法,不愧為真正的“生活家”。

《長物志》雖然被選進了《四庫全書》,但在那些正統(tǒng)人士的眼中,寫這些雞零狗碎的東西,算不得宏大題材,更不能進入文學史。事實上,文震亨在歷史上確實不被大家熟知,也許是被文氏家族的光芒遮蓋住了,也許是他生前有意低調(diào)做人。

他的哥哥文震孟中過狀元,做過官,還給那位“木工皇帝”教過課。而文震亨就沒有科舉考試的天賦——天啟元年從南京國子監(jiān)畢業(yè)后參加了科舉,但名落孫山。我曾在夫子廟貢院看過當年考試的考棚,巴掌大一塊地方,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文震亨是明白人,沒有“一根筋”執(zhí)著科舉偉業(yè),而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做不了官,就在家做個閑人,讀書、彈琴、喝茶、收藏,過屬于自己的小日子,還帶領(lǐng)工匠們挖土建房,養(yǎng)花弄草,某種程度上,《長物志》里寫的都是他第一手的心得體會。

延光閣是喝茶的好去處

有野逸氣的月亮門

“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可謂是文震亨的美學精髓。尚古、簡樸、節(jié)儉,這種生活美學與今天提倡的極簡、素雅、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恰好十分吻合。其實,任何時代風尚潮流都是在不斷輪回的,我十分欣賞有位朋友所講的:我哪兒都不去,就坐在大石頭上等你們!

文震亨的《長物志》,就是一直在等我們的書。

明代天啟六年,蘇州爆發(fā)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閹黨運動。朝廷派兵來抓捕東林黨人時,一向溫和的蘇州人奮起反抗。而這起群體反抗的領(lǐng)頭者,居然就是寫《長物志》的文震亨,讀書人的良知和血性讓他挺身而出。蘇州巡撫毛一鷺上旨說文震亨帶頭造反,五位蘇州市民大義凜然,把責任攬過來,最后壯烈犧牲。這件事被張溥寫入《五人墓碑記》,收為《古文觀止》壓卷之作。

這次,我特意去了山塘街長堤上的五人墓碑遺址,那個長方形的五人墓地,青草萋萋,一片蕭然氣息。

文震亨逃過了一劫,但不久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殺,大明帝國崩潰。緊接著清兵南下攻陷蘇州,推行剃發(fā)令時,文震亨避難出走,投水自盡于陽澄湖。家人將其救起,文震亨又一連絕食六天,嘔血而卒,終年61歲。

如果沒有明朝的滅亡,文震亨也許會依舊在他的園子里讀書彈琴、養(yǎng)花寫作,做他喜歡的事情。其實他也可以妥協(xié)一下的,但一個人對文化、對藝術(shù)的癡情,會讓心變得特別純凈,摻不進半點沙子,在他的心里,維護清潔的精神甚至比保住性命更重要。他用這種毅然決然,維護了內(nèi)心的高潔,成全自己的人格之美。他留下的《長物志》,也是留給我們的一份精神饋贈。

記得那天,我坐在世倫堂的臺階上,邊休息,邊讀帶來的《長物志》。院子里的兩株樹上開滿白玉蘭,風一吹,白色花瓣就紛紛落下,發(fā)出“啪嗒、啪嗒”的聲響,那個場景有點讓人恍惚,像是在夢里。

世倫堂院內(nèi)的白玉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