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古文觀止(全2冊) 作者:(清)吳楚材 著


卷二

鄭子家告趙宣子

【題解】

本篇講述的是鄭晉外交斗爭的故事。晉楚爭霸,鄭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一面侍奉鄰國的晉,另一面又要朝拜遠一些的楚,其外交關(guān)系很難處理。鄭子家利用兩個強國之間的矛盾,在這篇帶有外交性質(zhì)的信件中逐年列舉朝晉事實,以顯示對晉國的忠誠;同時又直言不諱地批評晉國的苛刻,聲稱如果晉國不加收斂,鄭國將不惜同晉決裂,改投晉國敵人楚國的庇護。信中子家以擺事實,講道義的外交手段,終使晉國讓步。

晉侯合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于楚也。

【注釋】

①晉侯:指晉靈公。扈(hù):鄭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

②平宋:平定宋亂以立宋文公。宋昭公無道,先一年十一月,被宋襄公的夫人派人殺了。

③鄭伯:鄭穆公。名蘭,為鄭國第九個國君。

【翻譯】

晉靈公在扈地會合諸侯,是為了同宋國媾和。當時晉靈公不肯同鄭穆公相見,認為鄭國同時又對楚國友好。

鄭子家使執(zhí)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于執(zhí)事。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于楚而朝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于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曰:‘鹿死不擇音?!麓髧?,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于鯈,唯執(zhí)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齊;四年,為齊侵蔡,亦獲成于楚。居大國之間而從于強令,豈有罪也?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p>

【注釋】

①子家:指鄭公子歸生,鄭大夫,字子家。

②趙宣子:指趙盾。晉國執(zhí)政大臣。

③蔡侯:指蔡莊公。君:這里指晉襄公,晉靈公之父。

④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侯宣多之難:侯宣多,鄭大夫,鄭穆公為侯宣多所立,于是侯宣多居功專權(quán),所以稱之為“侯宣多之難”。

⑤克減:稍稍壓制。

⑥嫡夷:指鄭穆公的太子夷。嫡,嫡子,正夫人所生兒子,一般都立為繼承君位的太子。

⑦陳侯:陳共公。

⑧蕆(chǎn):完成。

⑨密邇:緊密靠近。

⑩襄:晉襄公。君:這里指晉靈公。

⑪絳:晉都,在今山西曲沃縣西南。

⑫音:通“蔭”,樹蔭,引申為庇護。

⑬文公:指鄭文公。

⑭四年:指鄭文公四年。

【翻譯】

鄭國大夫子家派遣通訊官并帶去一封信,將這件事報告趙宣子,信里說:“敝國國君即位三年.就召請蔡侯并約他一同去侍奉貴國先君襄公。九月,蔡侯取道敝國前往晉國。敝國由于侯宣多的禍亂,敝國國君因而不能與蔡侯同行。十一月,除掉侯宣多,就繼蔡侯之后朝見于襄公左右。十二年六月,歸生陪同敝國國君的太子夷,為陳侯朝晉一事到楚國請命,并朝見貴國國君。十四年七月,敝國國君又接著為完成陳侯朝晉一事朝見君王。十五年五月,陳侯從敝國前往朝見君王。去年正月,燭之武為太子夷朝晉前往貴國。八月,敝國國君又前往朝見。以陳、蔡兩國距離楚國之近,而不敢依附于它,就是由于敝國的緣故。雖然敝國這樣侍奉貴國國君,何以不能免于罪?敝國國君在位期間,一次朝見襄公,又兩次朝見君王。太子夷與敝國國君的幾個大臣也絡(luò)繹不絕地往來于絳都。雖然我們是小國,侍奉大國也沒有超過我們的了?,F(xiàn)在大國說:‘你還沒有滿足我的意愿?!謬挥袦缤觯僖膊荒茉鎏硎裁磥硎谭畲髧?。古人有句話說‘怕頭又怕尾,身子剩多少?’又說‘鹿死的時候,顧不得聲音是否好聽’。小國侍奉大國,大國施予恩惠,它就是人;大國不施予恩惠,它就是鹿,狂奔亂跑而奔向險境,緊急中怎能選擇道路?貴國的命令沒有窮盡,敝國也知道要亡國了,準備全部調(diào)集敝國的兵力在鯈地待命,就請您的左右下達命令吧。鄭文公二年,敝國曾到齊國朝見。四年,由于齊國進攻蔡國,又到楚國達成了和議。處于大國之間,而服從于大國強加的命令,難道是小國的罪過嗎?大國若不體恤,只有就地待命,不敢逃避?!?/p>

晉鞏朔行成于鄭,趙穿、公婿池為質(zhì)焉。

【注釋】

①鞏朔:晉大夫。行成:達成和解。

②趙穿:晉國大夫。公婿池:晉國大夫,晉靈公的女婿。質(zhì):人質(zhì)。

【翻譯】

于是晉國大夫鞏朔到鄭國媾和,趙穿、公婿池留在鄭國做人質(zhì)。

王孫滿對楚子

【題解】

本篇記錄了周朝大夫王孫滿反駁楚王問鼎的故事。宣公三年,即公元前606年,楚王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吞并了周圍小國,確立了霸權(quán)之位,面對周朝的衰弱,楚王問九鼎的輕重,意在覬覦周朝王權(quán)。針對楚莊王的問話,周大夫?qū)O滿說明了九鼎的來歷,并指出統(tǒng)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意在表明,如果楚國有意觸犯周朝威嚴,勢必激起各諸侯國的反對。這一回答對楚王來說是一次嚴重的警告,同時也維護了周朝的威嚴。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注釋】

①楚子: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陸渾之戎:古代西北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戎,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

②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發(fā)源于陜西,流經(jīng)河南洛陽一代進入黃河。觀兵:檢閱軍隊,這里有耀武揚威的意思。疆:邊境。

③定王:即周定王,襄王的孫子,名瑜。王孫滿:周朝大夫,周共王的玄孫。勞:慰勞。

④鼎:即九鼎。相傳夏禹收九牧所貢的銅鑄成九個大鼎,象征九州島,三代時奉為傳國之寶,也是王權(quán)的象征。楚王問鼎的大小輕重,意在覬覦王權(quán)。

【翻譯】

楚王攻打陸渾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邊境上檢閱軍隊,向周王耀武揚威。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王。楚王問起九鼎的大小輕重。

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p>

【注釋】

①圖物:繪制各地物品。金:指青銅。九牧:九州島之長。傳說古代把天下分為九州島,州的長官叫牧。鑄鼎象物:用九州島的貢金鑄成鼎,把畫下來的各種東西的圖像鑄在鼎上。神奸:鬼神怪異之物。

②不逢不若:不會遇到不順的東西。逢,遇。若,順,順從。

③螭魅(chīmèi):也作“魑魅”。傳說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兩(wǎng liǎng):傳說中河川里的精怪。

④用:因。休:蔭庇,保佑。

⑤昏德:品德言行昏亂。祀:年代。與“載”同義。

⑥休明,美善光明。

⑦奸回;奸惡邪僻。

⑧祚(zuò):賜福,保佑。明德:美德。這里指明德之人。止(zhǐ):定數(shù),限數(shù)。

⑨成王:指周成王。郟鄏(jiá rǔ):地名,東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卜:占卜。相傳古人用火灼龜甲,根據(jù)灼開的裂紋來預測未來吉兇。世:父子相繼為一世,即一代。

【翻譯】

王孫滿回答道:“統(tǒng)治天下在于德行,不在于九鼎。從前夏朝實行德政的時候,遠方各地把各種奇異東西都畫成圖像,九州島的長官貢獻出他們的金屬,夏王把這些金屬鑄造成九鼎,把畫下來的各種東西的圖像鑄在鼎上,上面有各種東西的圖像,教人們知道神物和怪異。所以人們進入川澤山林,不會碰到對自己不利的東西。螭魅魍魎這些妖怪都不會遇到。因此能夠上下和協(xié),受到上天的庇佑。后來,夏桀昏亂,鼎遷到商朝,前后經(jīng)過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上天賜福給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定數(shù)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郟鄏,曾經(jīng)占卜過,可以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雖然衰減了,可天命還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能問的。

齊國佐不辱命

【題解】

魯成公二年,晉齊鞌之戰(zhàn)齊軍敗績。晉軍追趕齊軍,齊頃公非常懼怕,急忙派大臣賓媚人出使晉國。賓媚人奉命與晉軍交涉,晉人不同意齊王的請求,并提出要把齊王的母親作為人質(zhì),同時齊國境內(nèi)的所有田地全部改為東西走向。面對晉人的苛刻條件,賓媚人就晉人提出的兩個苛刻要求據(jù)理力爭。賓媚人雖然是戰(zhàn)敗求和,卻從禮、孝、德、義等幾個方面引經(jīng)據(jù)典,有理有據(jù),條理清晰,有力地駁回了晉人的無理要求,同時,他還以破釜沉舟、背城一戰(zhàn)的勇氣挫傷和折服了晉軍的銳氣,因此,不辱使命,完成和談的任務(wù)。

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說:“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注釋】

①從:跟隨,跟從。這里指追擊。丘輿:齊地名,在今山東益都西南。

②馬陘(xíng):齊地名,在今山東淄博東南。

③齊侯:指齊頃公。賓媚人:齊國上大夫,即國佐。甗(yǎn):古代的一種炊器,甑的一種,是一種禮器。磬:古代玉制的一種打擊樂器,也是一種禮器。紀:古國名,為齊所滅。

【翻譯】

晉軍追趕齊軍,從丘輿進入齊國境內(nèi),攻打馬陘。齊頃公派賓媚人奉上祭祀用的炊器、玉盤等給晉國,并歸還魯、衛(wèi)兩國的土地。說:“不行,就隨便他們怎么辦吧。”

賓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為質(zhì),而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睂υ唬骸笆捦遄臃撬丫敢?;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諸侯,而曰必質(zhì)其母以為信,其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粢圆恍⒘钣谥T侯,其無乃非德類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裎嶙咏碇T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則不義,何以為盟主?其晉實有闕!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諸侯,以逞無疆之欲。詩曰:‘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訉嵅粌?yōu)而棄百祿,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以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橈敗。吾子惠徼齊國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愛,子又不許,請收合馀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注釋】

①蕭同叔子:蕭,國名;同叔:蕭國國君的字,是齊頃公的外祖父。子,女兒。蕭君同叔的女兒,即齊頃公的母親。

②封內(nèi):疆域之內(nèi),即國內(nèi)。盡東其畝:把田間地壟全改為東西向,道路溝渠也相應(yīng)地變?yōu)闁|西向,因齊國和晉國東西相鄰,這樣有利于晉國兵車駛?cè)臊R國境內(nèi)。

③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④疆理:指對天地的規(guī)劃。

⑤無乃:恐怕,表示委婉的語氣。闕(què):缺點,過失。

⑥四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王:以德治天下。

⑦同欲:共同的需求。

⑧五伯:指春秋五國的霸主,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伯,諸侯的盟主。

⑨役王命:為王命奔波。

⑩優(yōu)優(yōu):寬緩的樣子。百祿:百福,百種福祿。遒:積聚。

⑪辭:言詞,說話。

⑫腆(tiǎn):豐厚。橈(ráo):彎曲,屈從,打敗。

⑬徼(jiào):招致,求取。

⑭余燼:指殘余的軍隊。燼,火灰的余渣。背城借一:背靠城墻,決一死戰(zhàn)。

【翻譯】

賓媚人奉上禮物,晉國人不答應(yīng),說:“必須要求蕭同叔子做人質(zhì),同時使齊國境內(nèi)的田畝全部改為東西向?!辟e媚人回答說:“蕭同叔子不是別人,而是我國國君的母親。如果從對等地位來說,也就是晉國國君的母親。您在諸侯中頒布天子的命令,卻說一定要人家的母親做人質(zhì)作為憑信,那又怎樣對待天子的命令呢?而且這是以不孝來命令諸侯。《詩經(jīng)》說:‘孝子的心沒有止境也不會衰竭,上天會恩賜福祉給孝順的人?!绻圆恍砻钪T侯,恐怕這不是符合道德要求的吧?先王劃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因地制宜,對田地進行合理的分配。所以《詩經(jīng)》說:‘我劃定疆界,分別田里,南朝東方向開辟田畝。’現(xiàn)在您要重新規(guī)劃土地,卻說:‘將田壟改為東向’,您只顧有利于您的戰(zhàn)車出入,卻全然不顧土地的適宜性,恐怕不是先王的遺命吧?違反先王的命令就是不講道義,怎么做眾諸侯的領(lǐng)袖?在這件事上晉國確實有過錯。大禹、商湯、文王、武王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樹立德行,幫助大家實現(xiàn)愿望。五伯稱霸諸侯,都會勤勞王事,安撫諸侯,遵從天子的命令?,F(xiàn)在您卻謀求會合諸侯,以滿足自己無止境的貪欲。《詩經(jīng)》說:‘施政寬和,百福聚集?!绻_實不肯寬大,從而拋棄各種福祿,將會對諸侯有什么害處呢?如果您實在不同意,我國國君有言辭在先,說:‘您率領(lǐng)諸侯軍隊光臨敝國,敝國以微薄的兵賦來犒勞您的隨從。由于敬畏您的威嚴,軍隊遭到了挫敗。如果您能開恩為齊國祈福,不滅絕我們的國家,讓我國繼續(xù)同貴國保持過去的友好關(guān)系,我國絕不敢吝惜先君這些破舊的器物和土地。如果您不肯答應(yīng)。那就請允許我們收集殘余,在我國城下決一死戰(zhàn)。即使我國軍隊僥幸取勝,也會服從您的;如果不幸戰(zhàn)敗,怎么敢不遵從您的命令呢?’”

楚歸晉知罃

【題解】

本篇記述了魯成公三年,晉國與楚國和解,晉將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首歸還給楚國,要求交換被他們俘虜了九年之久的知罃。此時知罃?shù)母赣H是軍中大將,楚共王為了拉攏知罃,對其進行句句緊逼,想聽到知罃說出幾句感恩戴德的話語。知罃卻完全撇開私人恩怨,立足于國家利益,對楚王的問題進行了巧妙的回答。這種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的精神,使楚王更加敬重知罃,于是楚王以隆重的禮儀送知罃歸國,并由此得出“晉未可與爭”的結(jié)論。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注釋】

①歸;送還。公子谷臣:楚莊王的兒子。連尹襄老:楚國大臣,連尹是官名,襄老是名。

②知罃(yīng):晉大夫,荀首之子,又稱荀罃。

③是:這個時候。荀首:即知莊子。姓荀,名首。時為軍中副帥。佐中軍;擔任中軍副帥。

【翻譯】

晉人將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首歸還給楚國,要求交換被他們俘虜?shù)闹?。這時知罃?shù)母赣H荀首已經(jīng)擔任中軍佐了,所以楚國人就答應(yīng)了他們。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zhí)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蓖踉唬骸半m然,必告不榖?!睂υ唬骸耙跃`,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修封疆,雖遇執(zhí)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敝貫橹Y而歸之。

【注釋】

①治戎:治理軍隊。這里是打仗的意思。

②俘馘(guó):指俘虜。馘,割下左耳,古代以割去敵方戰(zhàn)死者的左耳用來記錄戰(zhàn)功。

③釁鼓:把血涂在戰(zhàn)鼓上,指處死戰(zhàn)俘。

④即戮(lù):接受殺戮。

⑤懲:戒,克制。忿:怨恨。

⑥宥(yòu);寬恕,原諒。

⑦與及:參與其中,相干。

⑧任:擔當

⑨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對別國君主稱外臣。對楚王而言,荀首是別國之臣,所以稱作外臣。

⑩宗:宗廟。

⑪不獲命:沒有獲得國君允許殺戮的命令。宗職:祖宗世襲的職位。偏師:副帥、副將所屬的軍隊,非主力軍隊。

【翻譯】

楚共王為知罃送行,問道:“你恨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用兵,是下臣沒有本事,不能勝任自己的職務(wù),作了您的俘虜。君王的侍從不殺我,讓我回國就刑,這是您的恩惠。是下臣無能,怎能恨別人呢?”楚王問:“那你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為自己的國家著想,謀求寬緩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諒解。雙方釋放戰(zhàn)俘,以實現(xiàn)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參與其間,又怎敢感激別人呢?”楚王說:“你回去,怎樣報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不承受怨恨之名,君王也不承受恩惠之名,下臣無恨,君王無恩,不知道報答的事?!背跽f:“即使如此,你也一定要告訴我?!敝敾卮鹫f:“憑借君王的威靈,拘囚之臣得以將骸骨帶回到晉國。我國國君如果將下臣加以誅殺,死后將會不朽。如果像君王一樣施舍恩惠因而得到赦免,將下臣賜還我的父親,父親將會請示我國國君,而將下臣在宗廟加以誅殺,死后也會不朽。如果得不到我國國君的批準,仍讓下臣繼承宗族的職位,依次輪到下臣參與國事,率領(lǐng)一部分軍隊去維護疆界,那時即使遇到君王的士兵,也不敢回避。將竭盡全力去拼死,沒有二心,以盡到臣下的本分,這就是下臣所要報答君王的?!背跽f:“晉國是不可能與它相爭的。”為了表示對知罃?shù)木粗刂?,楚共王隆重地為他舉行了禮儀,然后放他歸國。

呂相絕秦

【題解】

本篇既是晉國與秦國的斷交辭令,又是晉國聲討秦國的一篇戰(zhàn)斗檄文。公元前580年,秦晉和解,在令狐會盟。后來晉侯依約而至,秦伯卻不肯過河背棄約定。于是公元前578年,夏四月戊午,晉侯派呂相去斷絕和秦國的邦交,即有此文。呂相是個辯才,這篇辭令中雖有強詞奪理、歪曲事實之嫌,但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言辭謹慎,氣勢逼人,不愧為檄文中的珍品。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注釋】

①晉侯;晉厲公。呂相,晉國大夫,魏锜(qí)的兒子魏相,因俸祿在呂,故又稱呂相。絕;斷絕。

②昔逮(dài):自從。戮(lù)力:合力,并力。

③申:申明。

④重:加重,加深。昏姻:通“婚姻”,秦、晉兩國有聯(lián)姻關(guān)系。

⑤天禍:天降災(zāi)禍,指驪姬之亂。

⑥無祿:沒有福祿。這里指不幸。

⑦即世;去世。

⑧俾:使。用:因為。奉祀;主持祭祀。這里指立為國君。

⑨韓之師:韓地的戰(zhàn)爭,指魯僖公十五年的秦晉韓原之戰(zhàn)。

⑩厥(jué):其,指秦穆公。

⑪用:因而。集:成就,成全。

【翻譯】

魯成公十三年夏季的四月初五,晉歷公派呂相去秦國斷交,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與穆公相互友好,同心協(xié)力,用盟誓來明確兩國關(guān)系,又用婚姻來鞏固。上天降禍晉國,文公逃亡齊國,惠公逃亡秦國。不幸獻公去世,穆公不忘從前的交情,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回晉國主持祭祀。但是秦國卻沒有完成這一大功業(yè),反而同我們發(fā)生了韓原之戰(zhàn)。事后,穆公心里很是后悔,因而成全了我們文公回國為君。這都是穆公安定晉國的功勞。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見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注釋】

①躬:親身,親自。擐(huàn):穿。

②跋履:跋涉。

③胤(yìn):后代。

④舊德:過去的恩德。

⑤怒:侵犯。疆埸(yì):邊疆。

⑥擅及鄭盟:擅自與鄭人訂盟。

⑦疾:厭惡,憎惡。

⑧致命于秦;與秦國拼命。

⑨綏靜:安撫。

⑩造:功勞。西:指秦國。因秦國在晉國西邊。

【翻譯】

“文公親自出征,跋山涉水,經(jīng)歷艱難險阻,征討東方諸侯國,讓虞、夏、商、周的后代都來朝拜秦國,這就已經(jīng)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了。鄭國侵擾我國的邊疆,文公率諸侯和秦國一起去包圍鄭國。秦國的大夫不征求我們晉國的意見,竟然擅自同鄭國訂立盟約。各路諸侯為此都非常厭惡秦國的這種做法,要同秦國拼命。文公擔心秦國受損,于是安撫各路諸侯,秦國軍隊才得以安然回國,從這方面來說,我們還是對秦國有恩德的。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崤地,奸絕我好,代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復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崤之師。猶愿放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注釋】

①即世:去世。不吊:不吊唁。

②寡:這里的意思是輕視。

③迭(yì):通“軼”,突然侵犯。崤(xiáo):地名,在今河南洛寧西北。

④奸絕:斷絕。我好:同我友好。

⑤保:同“堡”,城堡。

⑥殄(tiǎn)滅;滅絕。費:滑國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師附近。費滑即滑國。

⑦兄弟:指兄弟國家。

⑧同盟:同盟國家,指鄭國和滑國。

⑨猶愿:還是希望。

⑩即楚:親近楚國。謀我:謀算我晉國。

⑪誘:開啟。衷:內(nèi)心。

【翻譯】

“不幸,文公去世,穆公非但不來吊唁,反而輕視我們死去的國君,侵擾我們的淆地,斷絕同我國的友好,攻打我們的城堡,滅絕我們的滑國,離間我們兄弟國家的關(guān)系,擾亂我們的盟邦,顛覆我們的國家。我們?nèi)凉珱]有忘記秦君以往的功勞,卻又害怕國家滅亡,所以才淆地的戰(zhàn)斗。我們是希望穆公寬免我們的罪過,穆公卜同意,反而親近楚國來算計我們。老天又眼,楚成王喪了命,穆公因此沒有使侵犯我國的圖謀得逞。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螫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俊,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我以是有河曲之戰(zhàn)。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注釋】

①穆:指秦穆公。穆:指晉襄公。

②康:指秦康公。靈:指晉靈公。

③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晉文公的外甥,所以說“自出”。

④闕(jué)翦:損害,削弱。

⑤蟊(máo)賊:本指食草害蟲,這里指晉國公于雍。

⑥悛(quān):悔改。

⑦河曲:晉地名,在今山西芮城西風陵渡一帶。

⑧涑(sù)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⑨王官:晉地名,在今山西聞喜南。

⑩羈馬:晉地名,在今山西永濟南。

⑪東道;晉國在秦國東面,所以稱“東道”。不通:不相往來,斷絕關(guān)系。

【翻譯】

“穆公和攘公去世,康公和靈公即位??倒俏覀兿染I公的外甥,卻想損害我們公室的名譽,顛覆我們的國家,率公子雍回國爭位,讓他擾亂我們的邊疆,于是我們才有令狐之站??倒€不肯悔改,不但入侵我們的河曲,攻打我們的涑川,還洗劫我們的王宮,奪走我們的羈馬,因此我們才有了河曲之站。東邊道路的不通,就是因為康公斷絕友好的原因。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lǐng)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nóng)功,虔劉我邊垂,我以是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勛。’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誰,而我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代狄?!丫桓翌櫥枰?。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晉將伐女?!覒?yīng)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迅媾c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辈粯b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一。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zhí)事,俾執(zhí)事實圖利之。”

【注釋】

①君;指秦桓公。

②引:伸長。領(lǐng):脖子。

③庶:大概,或許。撫:撫恤。

④稱盟:舉行盟會。

⑤狄難:指晉國同赤狄打仗河縣:晉地名,在今陜西蒲縣。箕:晉地名,在今山西蒲縣。郜(gào):晉地名,在今山西祁縣西。芟(shān):割除。夷:傷害。農(nóng)功:莊稼。虔劉:殺害,屠殺。邊垂:邊陲,邊境。輔氏:晉國地名,在今陜西大荔東。聚:聚眾抗敵。

⑥徼(yāo):招致,求取。伯車:指秦桓公之子。

⑦寡君:指晉歷公。

⑧不詳:不善。白狄:狄族的一支。及:與。同州:同在古雍州。

⑨婚姻;指晉文公在狄娶季隗。

⑩吏:指秦國傳令的使臣。

⑪是用:因此。

⑫二三其德;拿不定主意,反復無常。

⑬昭:明。昊:廣大。秦三公:秦國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國成王、穆王、莊王。

⑭唯利是視:一心圖利,唯利是圖。

⑮帥以聽命:率諸侯來聽侯君王的命令。

⑯不佞:不敏,不才。

⑲俾(bǐ):使,讓,此處有“請”的意思。圖:考慮。利之:對秦國有利。

【翻譯】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們景公翹首西望,說:‘恐怕要關(guān)照我們吧!’但君王還是不肯開恩同我國結(jié)為盟好,卻乘我們遇上狄人禍亂之機,入侵我們臨河的縣邑,焚燒我們的萁、郜兩地,搶割毀壞我們的莊稼,屠殺我們的邊民,因此我們才有輔氏之戰(zhàn)。君王也后悔兩國戰(zhàn)爭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獻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車來命令我們景公說:‘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拋棄怨恨,恢復過去的友誼,以追悼從前先君的功績?!耸倪€沒有完成,景公就去世了,因此我們國君才有了令狐的盟會。君王又產(chǎn)生了不善之心,背棄了盟誓。白狄和秦國同處雍州,是君王的仇敵,卻是我們的姻親。君王給我們下命令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覀儑桓翌櫮钜鲇H之好,畏懼君王的威嚴,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對狄人表示友好,對狄人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狄人表面上答應(yīng)了你們的要求,心里卻憎恨你們的做法,因此告訴了我們。楚國人同樣憎恨君王反復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叛了令狐的盟約,而來向我們要求結(jié)盟。他們向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我們雖然和晉國有來往,但我們只關(guān)注利益?!矣憛捤麄兎磸蜔o常,把這些事公開,以便懲戒那些用心不專一的人。諸侯們?nèi)悸牭搅诉@些話,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來和我親近?,F(xiàn)在我率諸侯前來聽命,完全是為了請求盟好。如果君王肯開恩顧念諸侯們,哀憐寡人,賜我們締結(jié)盟誓,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將安撫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禍亂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諸侯退走了,我謹向全部意思都向君王德左右執(zhí)行宣布了,望他們權(quán)衡怎樣才對秦國有利?!?/p>

駒支不屈于晉

【題解】

本篇講述了戎子駒支辯駁范宣子責難一事。襄公十四年,范宣子仗著晉國強大,憑著先君曾有恩于羌戎,對駒支仗勢欺人,出言不遜,把晉國霸主地位的動搖歸咎于親近駒支的結(jié)果。戎子駒支不滿其言,據(jù)理力爭,逐層辯駁。先是擺事實,然后講道理,最后暗示晉國之所以會落得眾叛親離的境地,其實是晉國自己一手造成的,與羌戎無關(guān)。辯辭語氣委婉、正氣凜然,使得范宣子不得不服。

會于向,將執(zhí)戎子駒支。范宣子親數(shù)諸朝。曰:“來!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zhí)女?!?/p>

【注釋】

①會于向:指晉國召集諸侯在向商討如何對付楚國一事。向:在今安徽懷遠縣。

②戎子駒支:姜戎族首領(lǐng),名駒支。范宣子:祁姓,范氏,名匄(gài),其名范匄。因范氏為士氏旁支,故又稱士句,當時晉國的執(zhí)政大臣。數(shù)(shǔ):責備。

③瓜州:地名,在今甘肅敦煌。

④被(pī)苫(shān)蓋:披著蓑衣。被,通“披”。苫蓋,用草編成的覆蓋物。荊棘:這里指用荊棘條編成的帽子。

⑤腆:豐厚,多。

⑥職:主要。女:同“汝”,你。

⑦詰朝:明日。與:參與。

【翻譯】

各路諸侯在向地會面,晉國人準備拘捕姜戎首領(lǐng)駒支。范宣子在殿上指責他,說:“來!姜戎氏!從前秦國人在瓜州追逐你的祖父吾離,你祖父吾離身披白茅,頭戴荊條,前來歸附我們先君。我們先君惠公擁有并不豐厚的土地,還與你們的祖先平分了,為的是讓你們靠它吃飯?,F(xiàn)在諸侯事奉我們國君不如從前那么有誠意了,大概是言語泄漏了出去,應(yīng)該是你的緣故。明天早上諸侯的會晤,你就不要參加了。如果你敢參加,我就拘捕你。”

對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于土地,逐我諸戎?;莨闷浯蟮?sup>①,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棄。賜我南鄙之田,狐貍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翦其荊棘,驅(qū)其狐貍豺狼,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貳。晉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師。晉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復,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zhí)政,猶肴志也,豈敢離逷?令官之師旅,無乃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不與于會,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宣子辭焉,使即事于會,成愷悌也。

【注釋】

①蠲(juān):這里是顯示的意思。

②四岳:傳說為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lǐng)。裔胄(zhòu):后代,后嗣。

③剪棄:滅絕。鄙:邊疆??海嚎?。

④掎:拉住,拖住。

⑤踣(bó):通“仆”,跌倒。

⑥猶肴志也:還是像在肴作戰(zhàn)時那樣忠心。

⑦逷;音惕,遠。

⑧攜:離,疏遠。

⑨贄幣:古人見面時所贈送的禮物。贄幣不通,喻沒有往來。

⑩瞢(méng):煩悶,心里不順暢。

⑪青繩:《詩經(jīng)》中的一篇。此詩意在譴責進讒言的小人,主要是希望君子莫信饞言。

⑫辭:道歉,致歉。

⑬愷悌:和樂平易。

【翻譯】

駒支回答說:“從前秦國人倚仗他們?nèi)硕?,貪得無厭地占領(lǐng)土地,驅(qū)逐我們?nèi)秩?。惠公對我們大恩大德,說我們?nèi)秩艘彩撬脑赖暮蟠?,不?yīng)拋棄他們。于是賜給我們南部邊境的田地,那是野獸群居的地方。我們?nèi)秩绥P除了那里的荊棘,驅(qū)逐了那里的野獸,成為先君不侵擾不背叛的臣屬,直到現(xiàn)在沒有二心。從前文公與秦國討伐鄭國,秦國人偷偷與鄭國訂盟,并在鄭國安置了戍守的人,于是就發(fā)生了肴山之戰(zhàn)。晉軍和戎人前后夾擊,讓秦軍有來無回,實在是我們?nèi)秩耸顾萑脒@個境地的。譬如捕鹿,晉國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腿,與晉國人一起將它摔倒。戎人為什么不能免于罪?從這次戰(zhàn)役以來,晉國的所有戰(zhàn)役,我們?nèi)秩硕际窍嗬^準時參加,前來追隨朝拜,同肴山之戰(zhàn)時的心意一樣,豈敢背離疏遠?現(xiàn)在執(zhí)政下面的大夫們恐怕的確有不足的地方,而使諸侯離心,卻歸咎于我們?nèi)秩?!我們?nèi)秩说娘嬍骋路c華夏之族不同,貨幣不通,言語不同,怎能去做壞事?不到會參加,也沒有什么可煩惱的?!庇谑邱x支誦讀了《青蠅》一詩,然后退了出去。宣子表示道歉,并讓他到會參與事務(wù),以便成全自己平易近人的君子的聲名。

祁奚請免叔向

【題解】

本篇記述了祁奚為了國家社稷而說服宣子赦免叔向的故事。晉國名士叔向因受弟弟的牽連被囚,他臨危不急,且有識人之才。晉侯寵臣樂王鮒主動提出向晉侯說情,叔向不以為然,并告訴家臣首領(lǐng)祁奚能夠救他。最后,在祁奚的諫聞下,叔向得以赦免并繼用。祁奚為國愛惜人才,事成之后卻“不見而歸”,根本不希望得到別人報答。叔向獲釋被救之后,也“不告免而朝”,因為他深知祁奚的品德。本文將君子惺惺相惜,交情淡如水的情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絕妙之極。

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羊舌虎,囚叔向。人謂叔向曰:“子離于罪,其為不知乎?”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知也?!?/p>

【注釋】

①欒盈:晉大夫,因與晉國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謀害范鞅,事敗被驅(qū)逐,故出奔楚。出奔:逃走。宣子:即范鞅。羊舌虎:欒盈的同黨。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即羊舌肸(xī)。

②離(lí):通“罹”,遭遇。

③知:通“智”,明智。

④優(yōu)游:怡然自得的樣子。

【翻譯】

欒盈逃到楚國,因受范宣子殺羊舌虎一事的牽連,叔向被囚禁了。有人對叔向說:“你遭受這樣的罪罰,恐怕也是因為不夠明智吧?”叔向說:“比起死掉或者逃亡,怎么樣呢?《詩經(jīng)》說:‘自在啊逍遙啊,難得如此清閑和灑脫地生活,就暫且這樣生活吧?!@才是明智的選擇啊?!?/p>

樂王鮒見叔向曰:“吾為子請?!笔逑蚋?yīng),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聞之曰:“樂王鮒言于君無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許;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樂王鮒從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nèi)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蜃?,覺者也?!?/p>

【注釋】

①樂王鮒(fǔ):晉大夫東桓子,曾受到晉平公的寵愛。

②祁大夫:即祁奚,他愛才舉薦人才“不棄仇,不失親”,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道。

③室老:羊舌氏家臣的首領(lǐng)。古時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長。

④不棄仇:祁奚曾經(jīng)向晉君推薦過他的仇人解狐。不失親:祁奚曾經(jīng)向晉君推薦過的他的兒子祁許。

⑤夫子:對人的尊稱,指祁奚。覺者:正直有德行的人。

【翻譯】

樂王鮒去見叔向,說:“我去為您去求情?!笔逑驔]有理會他。樂王鮒離開時,叔向也不按照禮儀拜送。叔向的家臣都責怪他。叔向說:“只有祁大夫才能救我?!奔页际最I(lǐng)聽到這話,說:“樂王鮒對君主說的話,君主沒有不采納的。他想去請求國君赦免您,您卻不理會。我想祁大夫無法辦到的事,您卻說必須要由他去做。這是為什么呢?”叔向說:“樂王鮒是順從君主的人,怎么能行?祁大夫舉薦外人不遺棄有仇的人,舉薦熟人不遺漏親人,他難道會遺漏我嗎?《詩經(jīng)》說:‘正直有德行人,天下人都會順從他?!罾舷壬褪沁@樣的人??!”

晉侯問叔向之罪于樂王鮒。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聞之,乘驲而見宣子,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書》曰:‘圣有謨勛,明征定保。’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為?”宣子說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注釋】

①晉侯:指晉平公。

②驲(rì):古代驛站所用的馬車。

③保:依賴。

④謨:謀略。

⑤鮮(xiǎn):少。十世:指后代子孫。宥:赦宥。

⑥壹:指因羊舌虎這一件事。

⑦鯀(gǔn)殛(jí)而禹興:鯀治水無功,舜流放之,繼用其子禹而成功。鯀,禹的父親。殛,流放。

⑧說:通“悅”,

【翻譯】

晉侯向樂王鮒問起叔向的罪責。樂王鮒回答說:“不背棄他的親人,可能他也參加了這起謀劃吧!”當時祁奚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了,聽到這事,趕緊坐上驛站的馬車來見范宣子。說:“《詩經(jīng)》說:‘賜給我們的恩惠沒有邊際,子孫后代應(yīng)當永遠保存?!渡袝氛f:‘圣賢有謀略和功勛,應(yīng)當明證他的功勞并加以保護。’謀劃而少有過失,教育別人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有這樣的能力。他國家的柱石,即使他的子孫犯了罪也應(yīng)該寬宥,以此勉勵那些有能力的人。如今因為他的弟弟而使他不得免罪,這不是要丟棄國家棟梁,做出糊涂的事兒嗎?從前鯀被流放,他的兒子禹卻興起;伊尹起初曾放逐太甲后又輔佐太甲為相,太甲始終沒有怨恨伊尹的表示;管叔、蔡叔因造反被殺,周公卻輔佐他們的侄子成王。您為什么因為羊舌虎的緣故拋棄國家的柱石呢?您與人為善,誰還敢不竭力為國!多殺人又何必呢?”范宣子聽了很高興,便同他一起坐車請求晉平公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見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拜謝就徑直上朝。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題解】

本篇記載的是子產(chǎn)向范宣子諫言關(guān)于加重諸侯貢賦一事。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欲加重諸侯貢賦借以中飽私囊,子產(chǎn)在信中以“令德”、“令名”和“重幣”兩相對照,闡明其中利害關(guān)系,以及這些對個人、家和國的重要性。最終說服了范宣子,減輕了小諸侯國的一些負擔。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注釋】

①諸侯之幣重:指諸侯向晉國供奉大量財物。幣:禮物。古代把一捆絲織物(五匹)作為祭祀的祭物或贈送賓客的禮物。叫做“幣”。后來,把貢獻的玉、馬、皮、帛等到物品,都叫做“幣”。

②?。簯n患,苦惱。

【翻譯】

晉國范宣子當權(quán),諸侯向晉國貢獻的負擔很沉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chǎn)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wù)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对姟吩疲骸畼分痪樱罴抑?sup>⑨’,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毙诱f,乃輕幣。

【注釋】

①鄭伯:鄭簡公。如:往。

②子產(chǎn):鄭大夫公孫僑。春秋時杰出的政治家。寓書:托人捎帶信。子西:鄭大夫公孫夏。當時隨從鄭簡公去晉國。

③僑:子產(chǎn)自稱。令德:美德。

④賄:財物。

⑤令名:好的名聲。

⑥公室:指晉君。

⑦賴:恃,憑借。

⑧沒沒:沉溺,貪戀。

⑨樂只君子,邦家之基:詩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只,句中語氣詞,可譯為“啊”。

⑩上帝臨女,無貳扣心:詩句出自《詩經(jīng)·大雅·大明》。

⑪浚(jùn):榨取。

【翻譯】

二月,鄭簡公前往晉國,子產(chǎn)托隨行的子西帶去一封信,帶給范宣子,信上說:“您為政于晉國,四鄰諸侯沒聽說您的美德,卻聽說您向諸侯索取很重的貢納,我對此很不理解。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的,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名聲。說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國國君的宗室,諸侯就離心。如果您依賴這些財貨,晉國人就會離心。諸侯離心,晉國就垮臺;晉國人離心,您的家室就垮臺,為什么沉迷不悟呢?那時哪里還需要財貨,說到美名,它是傳播德行的工具;德行,是國家和家室的基礎(chǔ)。有基礎(chǔ)就不致垮臺,您不也應(yīng)當致力于這件事嗎,有了德行就快樂,快樂就能長久?!对娊?jīng)》說:‘快樂的君子,國家的基石。’說的是有美德??!‘上天監(jiān)視著你,不使你的心背離,說的是有美名?。∮脤捤〉男膩盹@示德行,美名就會載著德行走向四方,因此遠方的人聞風而至,近處的人也安下心來。寧可讓人說,‘您的確養(yǎng)活了我們’,而能讓人說您榨取了我們來養(yǎng)活自己嗎?大象有牙齒而毀滅了它自身,就是由于財貨的緣故?!狈缎雍芨吲d,于是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晏子不死君難

【題解】

本篇講述了臣子如何處理個人、君主和國家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國君齊莊公因為與人私通而被殺。手下人問他要怎么做,是為國君而死,還是要逃離?晏子二者皆不同意,在他看來,無論是國君還是臣子,都應(yīng)該為國家負責,如果國君失責,臣子就不必為他盡忠,否則那是“愚忠”。在處理這件問題上,充分體現(xiàn)了晏子這位有頭腦有才干的政治家的風采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注釋】

①崔武子:齊大夫,名杼(zhù)。棠姜:齊國大夫棠公的妻子。

②?。和ā叭ⅰ比⑵蕖?/p>

③公:齊莊公。通:私通。

④弒(shì):古時子殺父、臣殺君為弒。

【翻譯】

齊大夫崔武子見棠家遺孀長得美,便娶了她。齊國國君莊公與她私通。崔武子便殺了莊公。

晏子立于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贝拮釉唬骸懊裰?,舍之得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