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問 “金抹額”與“攢珠勒子”是一種東西嗎

紅樓五百問 作者:王家惠


第五十九問 “金抹額”與“攢珠勒子”是一種東西嗎

賈寶玉的額上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前面已經(jīng)說過,可是王熙鳳的額上也勒著一件東西,我們看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那鳳姐兒家常代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這“攢珠勒子”是什么東西?既然都是圍在額上,它與賈寶玉額上的金抹額是不是一種東西?如果是一種東西,為何有兩個名?為何男女都戴它?

首先看這“昭君套”,這是一種用動物皮毛做的女式帽子,但沒有頂,要露出發(fā)髻,正確地講應是帽套。它在明代稱為“臥兔兒”,用海獺皮做的就稱“海獺臥兔兒”,用貂鼠皮做的就稱“貂鼠臥兔兒”。舊日河北唐山、豐潤一帶老年婦女冬日常戴一種黑色大絨做的帽子,大約就是這種“臥兔兒”或者“昭君套”的遺制,不過多了一個頂而已。沈從文先生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曾根據(jù)明人繪畫和小說插圖,把這種明代婦女常戴的臥兔兒形狀描繪出來。從圖上看,明代婦女在戴臥兔兒的時候,通常還要配上一個“遮眉勒”,就是在額上橫勒一件東西,這便是王熙鳳額上所戴“攢珠勒子”?!皵€珠”是指她這“遮眉勒”系用珠子攢聚而成。由此可見王熙鳳的頭飾正是明代婦女的典型頭飾,她額上那一件“攢珠勒子”與賈寶玉額上那一件“二龍搶珠金抹額”實在是一種東西,不過名稱不同,材料不同罷了。

說起來這一種東西可是其來也久,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有許多處提到它。它原本起于唐代的“帷帽”,又稱“”“”,本是少數(shù)民族的頭飾,主要作用是出門時遮蔽顏面,不讓人看見,無論作用與形制都與今日阿拉伯世界婦女所戴面紗近似。它有兩種形制。一種是頭上軟兜,或四面或三面或兩面垂下紗簾,垂到肩上,這紗簾叫作“裙”,古代凡器物下腳垂有絲綢邊沿的都叫裙。這種東西在后人所畫觀音像中時常見到,后來老年男子所戴風帽也與它相近,這在老版電視劇《四世同堂》中還能看到。另一種形制是硬笠子帽的四周垂下紗裙來,亦是垂到肩上,這是一種更為普遍的形制?!督鹌棵贰分形鏖T慶去會情人,動輒戴上“眼紗”,就與它有血緣關(guān)系,在電視劇《笑傲江湖》及其他一些與武俠有關(guān)的影視劇中也屬常見。

唐代武則天以后,貴族婦女競尚胡裝,不再遮頭蓋臉,這種“帷帽”曾沉寂一段時間,后來就朝兩個方向發(fā)展。

一個方向是朝頭上發(fā)展,發(fā)展成“蓋頭”,由于常是紫羅做成,也稱“紫羅蓋頭”,在北宋繪畫中還可以看見當時婦女戴這種東西。它的遺制就是舊日結(jié)婚時新娘子頭上蒙的那一方“蓋頭”,還有就是江南鄉(xiāng)間女子喜戴的頭帕。

另一個方向是往額上發(fā)展,到五代時已經(jīng)發(fā)展成覆在婦女額頭的一小片紗羅,名字叫作“透額羅”。到了元代,就發(fā)展成勒子,通常在戲曲中使用,稱為“魚婆勒子”?,F(xiàn)實生活中也有佩戴的,多是下層平民婦女。

到了明代,這種東西又受到愛美的上層女士喜歡,稱為“遮眉勒”,紛紛佩戴起來,所以在《金瓶梅》的插圖中就出現(xiàn)了這種東西。

到了清代,這種東西更風行起來,仍然叫作“勒子”或者“勒條”,上至皇宮嬪妃,下至漁婆村婦,都時興戴它,我們由清人所繪雍正妃子畫像以及康熙時期所繪《耕織圖》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東西。當然,由于身份地位不同,所用材料有霄壤之別,下層婦女用緞,用絨,用布,叫作“包頭”,上層的則花樣百出,比如《紅樓夢》賈寶玉戴的就用金,王熙鳳戴的是用珍珠連綴而成。

讓我們感興趣的是,這是一種女人專用的頭飾,男人極少戴它,據(jù)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介紹,只在元代一幅壁畫中,有一個道童額上勒著這種東西,其他則未曾見??墒遣苎┣巯壬鷧s讓賈寶玉戴上了這種東西,這一方面是與其他服飾配套,既然給賈寶玉借了一身戲裝穿,干脆也給他借來這一件“勒子”戴上,就連“抹額”這個名稱,也是明代對于“臥兔兒”也即王熙鳳頭上的“昭君套”的另一種叫法,也借來一用。另一方面,也確實突出了賈寶玉這一位貴家公子迥出凡塵的風采。難怪《紅樓夢》初現(xiàn)于世,就受到那些名公巨卿,勢家豪族的激賞,這與其中服飾器用等等的描寫極有關(guān)系,聰明的曹雪芹先生把那些真正經(jīng)過見過的闊人都蒙住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