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季

四時花令:古詩詞中的花意詩情 作者:石繼航


第一季

正月花令


映水蘭花雨發(fā)香

蘭花,和萬紫千紅的諸多花兒相比,想必是最素淡的了。宋末詞人張炎的《清平樂》一詞小序中曾寫道:

“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蘭花雖無牡丹的富貴張揚、桃花的嬌媚明艷,卻有著其他群芳百卉斷斷不能相比的香氣,是眾望所歸的“國香”。那股馨香幽幽不絕、如絲如縷、沁人心脾。

|自有幽香似德人|

和諸多花卉相比,其實蘭花“成名”最早,《易經(jīng)》中的句子大家都熟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相傳當(dāng)年至圣先師孔子也曾經(jīng)是屢屢面試失敗的“面霸”,他“歷聘諸侯,莫能任”。在歸家的路上見蘭花默默無聞地生長在隱僻無人的幽谷,不免也喟然嘆曰:“蘭當(dāng)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边@可能是當(dāng)年孔子最真實的感嘆。但后來《孔子家語》中記載時,就有粉飾美化之嫌:“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jié)”——這話就有點像講臺上的味道了。

《孔子家語》一書有爭議,有人疑為后人所作的偽書。但屈原的《離騷》總假不了吧,其中也說:“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我們知道離騷中最擅長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的德操,蘭作為“天下第一香”哪能忽略?

寫此文時,正好電影《梅蘭芳》在熱映,劇中人大都稱梅蘭芳的字——“畹華”。這“畹華”的來歷,就是從“梅蘭芳”的“蘭”字而來。說起這個“畹”字,其本意不過就是一個古代的面積單位(一說30畝為一畹,另說12畝為一畹),如現(xiàn)在常說的頃和畝一般。但因為屈原那句“余既滋蘭之九畹兮”,這“畹”字就總和蘭花結(jié)了伴。所以梅蘭芳就取字“畹華”(“華”通“花”)。

秋瑾有《蘭花》一詩:

九畹齊栽品獨優(yōu),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里面就引用了上面我們所說的典故,“九畹”是屈原的典故,“夫子臨軒顧”是孔子的典故,知道這些典故,秋瑾這首詩就不難懂了。

蘭花不以媚色悅?cè)?,卻以幽香取勝。所以歷來的文人墨客提起蘭花,都是心生敬意。元代余同麓這首《詠蘭》中的詩句說得好:

百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

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明代薛岡也有一首《蘭花》詩,和余詩的意境相似: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fēng)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以后我們會說到,不少花常常帶有多種意象,能“客串”多種角色,而蘭花所代表的始終就是“花中君子”的高尚情懷?!熬犹m”的大名,孰人不知?(當(dāng)然嚴(yán)格地說,君子蘭和蘭花并非一種植物)李白有詩:“為草當(dāng)作蘭,為木當(dāng)作松。蘭秋香風(fēng)遠(yuǎn),松寒不改容……”

元代吳海的《友蘭軒記》中稱“蘭有三善”:“國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無人而不芳三也。夫國香則美至矣,幽居則蘄于人薄矣,不以無人而不芳則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p>

蘭花,確是“以德服人”的花中君子。

|空谷佳人宜結(jié)伴|

蘭花多生于荒僻無人的幽谷,而且容色素雅,用來比喻甘貧樂道的隱士高人實在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元代畫家陳汝言有一首詩《蘭》: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xiāng)。雖承愛護力,長養(yǎng)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這里說,蘭花生在深山之中,雖然寒苦,卻也自由自在,一旦為人“欣賞”,移載高堂華廈之下,根株離開適宜她生長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潤,雖稱為愛護,實際上卻是殘害。哪里比得上讓她自由自在地生長在林壑之間呢?

當(dāng)我們知道陳汝言的遭遇后,會對此詩更多一層理解,據(jù)《明畫錄》(清·徐沁撰)記載:“陳汝言風(fēng)流倜儻,有謀略,張士誠據(jù)蘇州嘗參與軍事,明洪武初官濟南經(jīng)歷,后因坐事被殺,臨刑猶從容染翰,人謂之畫解?!?/p>

看來,陳汝言也是暴虐成性的朱元璋刀下的冤鬼,而他臨刑前還從容作畫,大有嵇康臨終彈《廣陵散》之風(fēng)度??上?,他的本意是想做一株遠(yuǎn)離紅塵的幽蘭,但天地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到頭來還是逃不過屠刀加身。實在是可悲可嘆!

蘭花獨處山間林下,用杜甫的“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一詩來形容也是相當(dāng)恰當(dāng)。所以蘭花又有“空谷佳人”這樣的稱號。南宋詞人向子湮有一首《浣溪沙·寶林山間見蘭》:

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炎更香饒。不將朱粉污高標(biāo)。

空谷佳人宜結(jié)伴,貴游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對誦離騷。

清高的蘭花,其品格是“空谷佳人宜結(jié)伴,貴游公子不能招”,而牡丹花的性情卻是“能狂綺陌千金子,也惑朱門萬戶侯”,同樣是花,用范偉老師的話說就是“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南宋遺風(fēng)張炎有首詞,道盡了蘭花“空谷佳人”的氣質(zhì),也融進了自己對故國的無盡思念:

國香·賦蘭

空谷幽人,曳冰簪霧帶,古色生春。結(jié)根未同蕭艾,獨抱孤貞。自分生涯淡薄,隱蓬蒿、甘老生林。風(fēng)煙伴憔悴,冷落吳宮,草暗花深。

霽痕消蕙尋,向崖陰飲露,應(yīng)是知心。所思何處,愁滿楚水湘云。肯信遺芳千古,尚依依、澤畔行吟。香痕已成夢,短操誰彈,月冷瑤琴。

晚明畫家孫克弘筆下的蘭花,專學(xué)鄭所南。他也有《蘭花》詩道:“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fēng)時拂之,香芬遠(yuǎn)彌馥”,詩雖然算不得最上乘,但也點出了蘭花“空谷佳人”的特質(zhì)。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明代詩人李日華《蘭花二首》中的這一首詩,把蘭香的特色寫得細(xì)膩入微: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蘭花有這樣一個特點,她的香氣縹緲清幽,把一盆蘭花放在室里,清香時有時無,時隱時現(xiàn),時濃時淡,時遠(yuǎn)時近。北宋詞人曹組有一首詞:

卜算子·蘭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曹組這個人現(xiàn)在不大出名,但在北宋當(dāng)年可是知名度極高的才子,他深受宋徽宗寵幸,曾奉詔作《艮岳百詠》等詩。然而,宋徽宗是亡國之君,后人因曹組整天陪著徽宗吟風(fēng)弄月,覺得亡國的責(zé)任他也脫不了干系,所以連帶著把他的詞也罵作“側(cè)艷”“下俚”。有人說世上最藏污納垢的地方一是皇宮,二是妓院。由曹組的經(jīng)歷來看,皇宮更不好混,你看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柳永多逍遙自在?

閑話打住,曹組這首詞寫得還算不錯,尤其是最后這兩句“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寫出了蘭花香氣的特點。其實,這正反映了中國古代對君子隱士們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保ā抖Y記·表記》)古人推崇的君子高士,往往是不張揚,不狂傲,不盛氣凌人,不乖戾霸道。正所謂:“謙謙君子,有如溫玉?!贝蠹衣犞袊墓徘贅?,往往也是一派平淡謙和、清幽雅致之氣。

蘭花的香不霸氣、不招搖,正如一個溫文爾雅的良友,與之相處,有如沐春風(fēng)之感,如果你不仔細(xì)的話,甚至?xí)怂拇嬖?,正如余同麓《詠蘭》中第一首詩所說: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fēng)和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坐久不知香在室”,雖然我們似乎忘了蘭香的存在,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身心卻都沾染了蘭花的香氣。古人說得好:“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蘭花正是這樣潤物細(xì)無聲般地熏陶著我們的情操。

|蘭草堪同隱者心|

歷代持身高潔的君子,都愛蘭詠蘭,留下了不少詩篇。他們喜歡蘭花,不免都帶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情調(diào)。唐代詩人陳子昂性情耿直不阿,因此受人陷害下獄,他有一首詩寫蘭(《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fēng)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張九齡是唐代開元時的賢相,后來卻受到排擠,于是他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同樣借蘭花抒發(fā)了孤芳自賞、睥睨俗士的情懷: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上這兩首詩都相當(dāng)有名,《唐詩鑒賞詞典》上有詳析,此處就不贅述詩意了。許多詩人筆下都寫過蘭,王勃道:“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李白也說:“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fù)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fēng)吹,香氣為誰發(fā)”;杜牧說:“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fā)香”;劉商說:“田園失計全蕪沒,何處春風(fēng)種蕙蘭”……

詩鬼李賀雖然沒有專寫蘭花的詩,但他的“一心愁謝如枯蘭”和“衰蘭送客咸陽道”兩句詩中無奈凋萎的蘭草意象,深深打動著千百年來的失意之人。

蘭花的詩詞不可盡數(shù),喜歡蘭花的詩人也不可勝數(shù),此處擇幾個歷史上和蘭花緣深情濃的人來說說吧:

南宋遺民鄭所南(思肖),酷愛蘭花,他畫蘭時從不畫泥土,稱為“露根蘭”,原因是:“土為番人奪去”,以此寄托他對故宋的哀思。后來明末遺民石濤也有詩:“根已離塵何可詩,以詩相贈寂寥之”,正是學(xué)鄭所南而來。

元代書畫家倪云林曾在鄭所南的《墨蘭圖》上題詩云:

秋風(fēng)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鄭所南傳世的畫作僅有墨蘭兩幅,其中一幅墨蘭圖,上有一株一花,墨色淡雅,葉片細(xì)長瘦韌,表現(xiàn)出一種冷清絕俗之風(fēng)韻。題詩道:“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于楚有光?!彼寄罟蕠椋S然紙上。另一幅墨蘭圖,用極簡淡的筆墨撇出一花數(shù)葉,畫上題詩:“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xiāng)。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甭淇顬椤氨缯率迦兆鞔艘季怼?,鈐以“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fēng)今古”之章。

圖中在落款時只題丙午干支而不寫元代年號(是時為元大德十年),這表明了他與元朝勢不兩立的堅決態(tài)度。這時宋亡已有二十六年,鄭所南已是六十五歲的老人,但他的愛國之心,正如圖上的幽蘭,馨香終不改。

幾百年后,到了清代,世上又有了一個姓鄭的愛蘭之人。他就是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鄭板橋性格古怪剛強,最喜畫幽蘭、修竹、怪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畫蘭,當(dāng)真是出神入化,蔣士銓曾贊道:“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qū)懱m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p>

鄭板橋所題的蘭花詩不少,我們擇幾首好的欣賞一下:

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幽蘭

轉(zhuǎn)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huán)。

眾香國里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guān),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蹤定在山。

春風(fēng)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

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蘭花與竹本相關(guān),總在青山綠水間。

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霧無門不可通。

便是東風(fēng)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題蘭

味自清閑氣自芳,如何淪落暗神傷。

游人莫謂飄零甚,轉(zhuǎn)眼春風(fēng)滿谷香。

鄭板橋這些蘭花詩,和他的字、畫、印組合在一起,形成不朽的藝術(shù)杰作,令世人贊賞不已。

才女中也有不少愛蘭之人,最著名的當(dāng)是秦淮八艷之一的馬湘蘭了。馬湘蘭本名馬守真,因畫得一手好蘭花,故以“湘蘭”著稱。她的居處名“幽蘭館”,門前車馬始終不斷,有人稱“凡游閑子沓拖少年,走馬章臺街者,以不識馬姬為辱”,金庸《鹿鼎記》里有一句叫作“為人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套用此語真可謂“尋芳不識馬湘蘭,自夸風(fēng)流也枉然”。

馬湘蘭筆下的蘭花,相當(dāng)出色,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妻方婉儀有詩《題馬守貞雙鉤蘭花卷》:“楚畹幽蘭冠從芳,雙鈞畫法異尋常。國香流落空留賞,太息金陵馬四娘。”馬湘蘭所畫的《墨蘭圖》上有這樣兩首詩,我覺得也非常出色:

何處風(fēng)來氣似蘭,簾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

偶然拈筆寫幽姿,付與何人解護持?一到移根須自惜,出山難比在山時。

|留得許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間|

古人曾有愛蘭成癡之人,甚至不只愛蘭花,就連蘭葉也如醉如癡般地反復(fù)賞玩,清劉灝有詩說:“泣露光偏亂,含風(fēng)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p>

明人李流芳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盆蘭正開,出以共賞,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花雖數(shù)莖,然參差掩映,變態(tài)頗具。其葩或黃或紫,或碧或素,其狀或合或吐,或離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來而如就,或往而如奔,或相顧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或獨立而如思。蓋子薪為余言如此,非有詩腸畫筆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詩記之;欲作數(shù)筆寫生,而亦復(fù)不果。然是夜,與子薪對花劇談甚歡,胸中落落一無所有,伏枕便酣睡至?xí)?。從此病頓減。此花與愛花人皆我良藥,不可忘也。

我們看李流芳的朋友張子薪愛蘭成癖,晚上點了蠟燭看蘭,旁人看來簡簡單單的幾莖葉子,讓他一說,那不但是有“高”有“下”、有“正”有“欹”、有“平”有“揖”,甚至能聯(lián)想出“如笑”“如嗔”“如羞”等諸多情態(tài)來,當(dāng)真是太有才了!而李流芳和他欣賞著蘭花,談得高興,竟然病都好了大半,愛蘭至此,可謂癡絕矣。

明張羽《蘭花》詩云:“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確實,蘭花雖小,卻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她。鄭板橋那一聯(lián)“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我想肯定也說的是蘭花。

然而,蘭花詩是不少,但是我覺得卻沒有一首是像“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菊花須插滿頭歸”那樣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難道是蘭花太像德人,而世上人誠如孔子所嘆“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也許正像張炎這首《清平樂》中所寫的那樣,蘭花始終和我們有著距離,她不想太靠近紅塵的喧囂:

孤花一葉,比似前時別。煙水茫茫無處說,冷卻西湖殘月。

貞芳只合深山,紅塵了不相關(guān)。留得許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間。


迎得春來非自足

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帶、小黃花,她與梅花、水仙和茶花統(tǒng)稱為“雪中四友”。

生長在北地的花朵中,最先報春的并非梅花。雖有毛澤東的詞夸梅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然而,迎春花最不畏寒,她不妖不艷,卻開在梅花之先。她的花期也很長,有兩三個月,春花齊放時,她也相伴叢中。所以這幾句詩,轉(zhuǎn)贈給迎春花,也很恰當(dāng)。

我到現(xiàn)在都清楚地記得,大學(xué)校園里種了幾株迎春花。早春料峭的寒風(fēng)中,草木還是一片枯黃,還沒有半點春的氣息。但無意間,卻發(fā)覺墻角的迎春花已綻出一串串金黃色的花朵,給盼春的人心中添了許多欣喜。

讓百花生畏的冷漠寒冬,迎春花來宣告它即將遠(yuǎn)去。

|莫作蔓菁花眼看|

然而,很多人卻并不大看重迎春花。宋人劉敞有詩道:“黃花翠蔓無人顧,浪得迎春世上名”,意思是說人們并不在意迎春花的存在,迎春花徒有虛名罷了。

又有人稱迎春花為“僭”客,“僭”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把超越本分的一些事情叫作“僭”,比如你不夠坐八抬大轎的品級卻也找八個人抬,人家皇帝才能坐龍椅,你卻弄了一把坐著,這都是“僭越”之罪。稱迎春花為“僭”客的人,無非是不滿意迎春早于百花而放,他的意思是迎春花太土氣,卻搶先開放,有點不懂得自己的身份是幾斤幾兩。

然而,這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大多數(shù)詩人還是挺喜歡迎春花的。白居易就有這樣兩首贊迎春花的詩:

代迎春花招劉郎中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

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憑君與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這里白居易稱贊迎春花“不隨桃李一時開”,并說“杏園”這樣的皇家園林,也不敢不讓迎春花入住,因為初春無花之時,也只有迎春花可看。和前面劉敞所說的“黃花翠蔓無人顧”不同,白居易勸人們“莫作蔓菁花眼看”,所謂“蔓菁”,就是我們說的大頭菜之類,冬天我們把一棵白菜疙瘩養(yǎng)在水里,有時也能開出小黃花來。這里說,大家切莫將迎春花當(dāng)作菜疙瘩看待。

書中記載,迎春花也有人奉之為寶貝,明王世懋在《學(xué)圃雜疏·花疏》中曾記曰:“迎春花雖草木,最先點綴春色,亦不可廢。余得一盆景,結(jié)屈老干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為寶?!?/p>

|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春花枝條纖細(xì)蔓長,可達三四尺,如柳枝一般婀娜多姿,初春開花時,尚無片葉,一朵朵鵝黃色的小花,綴滿整條枝身。因此古人又贈給迎春花一個別號——“金腰帶”。

清代葉申薌《迎春樂·迎春》詞中曾寫道: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為帥。斯花品列番風(fēng)外,偏迎得,春來賽。

未有花時春易買,笑還占、中央色在。誰與賜嘉名,爭說道、金腰帶。

這里說群芳之中應(yīng)該以梅為首,但迎春花籍籍無名,卻早早迎來春光。后面又點出迎春的這個別名——“金腰帶”。

“誰與賜嘉名”?民間傳說,西施用美人計滅了吳國后,與范蠡泛舟五湖,恰逢迎春花盛開之時,范蠡親昵地折下一枝圍在西施腰間,并贊為“金腰帶”。從此,“金腰帶”就成為迎春花的別稱了。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

不過,后世人的眼中,這“金腰帶”更多是象征官宦們身上的玉袍金帶。像身為趙宋宗室的南宋詞人趙師俠有《清平樂》一詞,單寫迎春花,并注:“一名金腰帶”:

纖秾嬌小。也解爭春早。占得中央顏色好。裝點枝枝新巧。

東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

“乞與黃金腰帶,壓持紅紫紛紛”,這兩句將迎春花寫得很威風(fēng),夠揚眉吐氣的。

然而,在古代文人的筆下,還是對迎春花有所忽略。他們更多地關(guān)注牡丹芍藥、桃杏菊梅之類,而小小的迎春花,并未能入眼。有人曾由迎春花聯(lián)想到紅樓夢中的迎春,說迎春姑娘也像迎春花一樣,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重視,詩會什么的有時并不請她,上上下下多不把她放在眼中,這倒也有幾分相像。

不過,還是有幾篇寫迎春花的詩值得我們欣賞:

宋代董嗣杲在《迎春花》一詩中說:

破寒乘暖迓東皇,簇定剛條爛漫黃。野艷飄搖金譽嫩,露叢勾引蜜蜂狂。

萬千花事從頭起,九十韶光有底忙。歲歲陽和先占取,等閑排日趲群芳。

宋代劉敞《迎春花》有詩贊道:

沉沉華省鎖紅塵,忽地花枝覺歲新。

為問名園最深處,不知迎得幾多春。

宋代韓琦曾鎮(zhèn)守西陲,威名頗盛,人道“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他的詩確是氣勢不凡: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將迎春花甘守平凡、默默奉獻的精神寫得淋漓盡致。

清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對于百花和天地靈氣之間的關(guān)系曾有過非常精彩的論述,他說:

合一歲所開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梅花、水仙,試筆之文也,其氣雖雄,其機尚澀,故花不甚大,而色亦不甚濃。開至桃、李、棠、杏等花,則文心怒發(fā),興致淋漓,似有不可阻遏之勢矣;然其花之大猶未甚,濃猶未至者,以其思路紛馳而不聚,筆機過縱而難收,其勢之不可阻遏者,橫肆也,非純熟也。迨牡丹、芍藥一開,則文心筆致俱臻化境,收橫肆而歸純熟,舒蓄積而罄光華,造物于此,可謂使才務(wù)盡,不留絲發(fā)之余矣。

這段話大意是說:一年中所開的花,正像上天所寫的一部文章一樣,梅花、水仙是試筆文字,氣雖雄健,卻筆法生澀,所以梅花、水仙什么的花都不是很大,顏色也不是很濃。開到桃花、李花之類,就“文心怒發(fā),興致淋漓”了,但這時花還不夠大,色還不夠濃,因為這時候思維太紛亂,筆力過縱,還沒有達到最上乘的純熟境界。等到牡丹、芍藥開時,這時的文章功力才達到最高境界。

由此而論,那迎春花就像是起稿的第一句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紅樓夢》中唯一出于鳳姐之口的那句詩:“一夜北風(fēng)緊。”書中借眾人之口,評道:“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與后人?!?/p>

迎春花亦是如此,“迎得春來非自足”,不矜不驕,留了多少地步與后人。

二月花令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溫風(fēng)如酒,春光燦爛的季節(jié)終于來了,這時桃花是當(dāng)仁不讓的主角。蘇軾有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濃濃的春意,桃花應(yīng)該更早些時候知道吧。

唐代吳融有詩“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濃芳綺樹斜,一枝枝綴亂云霞。憑君莫厭臨風(fēng)看,占斷春光是此花。”詩詞中只要出現(xiàn)桃花字樣的,無一不是春意融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春意融融的桃花|

艷麗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們把農(nóng)歷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唐戴叔倫有詩《蘭溪棹歌》:“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我們知道白居易曾有《題大林寺桃花》一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币姷搅颂一?,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一首慶新婚的詩。詩中用美艷的桃花來形容新娘子,又用將來會果實累累的桃樹來預(yù)祝新娘子多生貴子。

桃花燦爛、桃實累累、桃葉青蔥,洋溢著一派生機,滿堂喜氣。用以祝賀新婚實在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比之后來人們婚禮上近乎惡俗的鬧喜歌詞要高雅多了,像《顛轎歌》里揶揄新娘的那種詞兒:“定神看,大麻臉,踏鼻豁嘴翻翻眼。雞脖子,五花臉,頭上虱子接半豌”,遠(yuǎn)不如我們先人的《桃夭》歌溫厚風(fēng)雅。

真奇怪,幾千年過來,這人的素質(zhì)怎么反而下降了哩?好在還有阿牛的這首歌,倒像是繼承了《詩經(jīng)》中意境:“暖暖的春風(fēng)迎面吹,桃花朵朵開……枝頭鳥兒成雙對,情人心花兒開……”

“桃花”,似乎和男女情愛有著不解之緣,男女間的艷遇往往稱之為“桃花運”,有關(guān)男女之事的緋聞叫“桃色新聞”,特別能勾人魂的眼名為“桃花眼”……

桃花,往往伴隨著一個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人面桃花”的故事,它來源于唐代詩人崔護所寫的一首詩: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崔護和桃花樹下女子的愛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里就不重復(fù)了。然而,千百年后,我們讀到此詩,那個桃樹下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少女,卻如同親見,桃花樹下那段如瀲滟春光一樣的美好愛情,依然讓我們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長孫皇后有一首詩,名為《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xué)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須遠(yuǎn)借問,出眾風(fēng)流舊有名。

這首詩中,出現(xiàn)了兩次桃花的影像,長孫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樣羞答答的,而是大膽地說:“蘭閨艷妾動春情”,那燦爛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詩詞文賦中,一提到“桃花臉”“桃花面”,都不覺讓人記起愛情的故事,不過后世的許多文字中,不免都掛上了傷感的色彩。晚唐擅寫閨情詩的韓偓,曾在《復(fù)偶見三絕》第二首中這樣寫道:

桃花臉薄難藏淚,柳葉眉長易覺愁。

密跡未成當(dāng)面笑,幾回抬眼又低頭。

這名女子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和有情人成為眷屬。她現(xiàn)在默默地望著這個她深愛的男人,心中悲辛交集,卻不敢脫露形跡,此時此刻,情何以堪!韓偓還有一首名為《新秋》的詩:“一夜清風(fēng)動扇愁,背時容色入新秋。桃花臉里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蔽艺J(rèn)為這兩首詩中都用“桃花臉”來形容的女子,應(yīng)該是同一人,她或許正是韓偓念念不忘的情人。

同是晚唐詩人的韋莊,相傳其愛姬為蜀主王建所奪,他刻骨的思念化作這首夢中的小詞: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直到現(xiàn)代,張愛玲有一篇名為《愛》的散文,其中寫了村莊里的女孩子,一個春天的晚上,她手扶著桃樹,和一個男子打招呼:“你也在這里嗎?”然而,他們的故事從此沒了下文,后來女孩子被拐賣到他鄉(xiāng)外縣,幾次三番地轉(zhuǎn)賣,經(jīng)過無數(shù)的驚險和風(fēng)波,但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那個春天的晚上,那棵桃樹下,那個年輕男子。

桃花,一直都代表著那美好易逝的愛情。正所謂:“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p>

古來多少癡情人都傷嘆: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的仙隱情結(jié)|

桃花,所代表的意象,不單單是青春妙齡的女子,芬芳甜蜜的愛情。由于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桃花也代表著隱逸和超脫的氣質(zhì)。

《桃花源記》一文大家都非常熟悉,這里就不多說了,王維有詩:“采菱渡頭風(fēng)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就堪稱“詩中有畫”,道出了隱者之居的剪影。王維還有一首長詩《桃源行》,幾乎用詩句將《桃花源記》復(fù)述了一遍: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紅樹不知遠(yuǎn),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dāng)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云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詩中開頭和結(jié)尾都提到了桃花,前后呼應(yīng),文勢活躍多姿,情韻悠長。唐宋時人寫《桃源行》的相當(dāng)多,像劉禹錫、韓愈、王安石等都寫過,不過清代名士王士慎就評道:“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詰(維)、韓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拉硬弓),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p>

其實我覺得,也未必什么事都抬出“盛唐”來說道,王維這首詩確實寫得最好,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王維本身就是隱士風(fēng)度,擁有恬靜安閑的性格。而韓愈、王安石二位,一個是“木強人”、一個是“拗相公”,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都是脾氣火爆,不撞南墻不回頭的“犟筋頭”,他們來寫與世無爭的《桃源行》,自然是油水難融。

在張旭的“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劉禹錫的“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謝枋得的“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等詩句中,桃花都代表著那清幽神秘的世外仙境。不求功名、隱跡煙波之上的隱士張志和,他筆下的《漁歌子》也是:“桃花流水鱖魚肥”,一副逍遙世外的風(fēng)姿。

屢受挫折、心灰意冷后的唐伯虎,曾自號“六如居士”,在蘇州桃花塢種滿了桃花,他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你得驅(qū)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后人因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之稱,往往將《桃花庵歌》中的“桃花”,理解為“桃花運”,其實不然,此中情趣,應(yīng)該是抒發(fā)隱者之情。

金庸先生在其小說中,塑造了桃花島主黃藥師這一形象,比起其他三大高手來,黃藥師更加特立獨行、蕭然出塵。這桃花島上,桃花遍地,落英繽紛。有道是:“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極好地烘托了東邪黃藥師那絕世高人的身份。

桃花不單有隱的意象,而且還沾著“仙道”的氣息。關(guān)于“桃源”,還有一個劉、阮到天臺遇仙子的故事。相傳漢代,有劉晨、阮肇二人去天姥山采藥,結(jié)果恰似李逍遙遇到趙靈兒,二位仙女留住與之結(jié)為夫妻。過了十天,劉、阮要求回鄉(xiāng)(你說這倆傻瓜回去做啥?元稹就曾大惑不解,有詩道:芙蓉脂肉綠云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仙女們苦苦挽留半年后終于允許他們回去,然而人世已是滄桑巨變,幾百年過去了,只找到二人的第七世孫。想回去再找仙女吧,卻再也無路可通,只留下感慨無限。

晚唐詩人曹唐最喜歡寫游仙詩,有詩名《劉阮再到天臺不復(fù)見仙子》,就是寫此事:

再到天臺訪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塵。笙歌冥寞閑深洞,云鶴蕭條絕舊鄰。

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dāng)時勸酒人。

所以后來“桃源”一詞,有時候也代指這么一回事,相傳仙人呂洞賓有詩道:“曾隨劉阮醉桃源,未省人間欠酒錢?!背跆茣r上官婉兒召的那些宮廷詩人,曾有一組《桃花行》詩,其中就引了上述的典故,講的大多都是桃花的“仙味”:

雜曲歌辭·桃花行(李嶠)

歲去無言忽憔悴,時來含笑吐氛氳。

不能擁路迷仙客,故欲開蹊侍圣君。

雜曲歌辭·桃花行(李乂)

綺萼成蹊遍籞芳,紅英撲地滿筵香。

莫將秋宴傳王母,來比春華奉圣皇。

雜曲歌辭·桃花行(徐彥伯)

源水叢花無數(shù)開,丹跗紅萼間青梅。

從今結(jié)子三千歲,預(yù)喜仙游復(fù)摘來。

雜曲歌辭·桃花行(蘇颋)

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shù)成蹊點更飛。

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雜曲歌辭·桃花行(趙彥昭)

紅萼競妍春苑曙,粉茸新向御筵開。

長年愿奉西王宴,近侍慚無東朔才。

這一伙人都是宮廷御用詩人,寫詩就是為了點綴升平之世,當(dāng)然強調(diào)桃花的“仙氣”,“王母”“圣皇”“三千歲”“東方朔”之類的也紛紛上場。不過話說回來,要說這桃花桃樹還真和仙道挺有關(guān)系的,本書后面會說到,蓮花和佛家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和道家也有些關(guān)聯(lián),但桃主要就是和道家有關(guān)。捉鬼畫符的道士們用的都是桃木劍,《封神演義》中寫云中子懸了一把桃木劍,讓得道千年的九尾妖狐妲己怕得不行,在中國的民間,桃木一直是辟邪的重要法器。

神話中西王母有一個“蟠桃園”,李賀有詩:“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边@王母娘娘的桃花,可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的,“千遍紅”,那可是要過上三百萬年,足以回到地質(zhì)時代中的新生代的第三紀(jì)。

曹唐的《小游仙詩九十八首》道:“海上桃花千樹開,麻姑一去不知來。遼東老鶴應(yīng)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贝颂幍奶一?,穿越了千萬年的滄桑,令人神往。

|桃花亂落如紅雨——紅顏薄命的感傷|

桃花容色嬌美,猶如紅顏女子。唐太宗寵愛的賢妃徐惠有詩名《賦得北方有佳人》:“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柳葉眉間發(fā),桃花臉上生……”晚唐詩人李群玉夸一個歌姬酥胸媚眼:“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晚明名妓柳如是說得更絕妙:“垂楊小院繡簾東,鶯閣殘枝蝶趁風(fēng)。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比思叶颊f桃花為美人增色,柳大美人卻不這樣看,她說:哼,桃花是因為我這樣的美人而有了生氣。

初看覺得柳美人未必過于傲氣,但仔細(xì)一琢磨,說得也對,要是桃花樹下站的不是美人,而是《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呵呵,這“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意境哪里還有?

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桃花也禁不起風(fēng)吹雨打。正如李漁《閑情偶寄》中所說:“噫,色之極媚者莫過于桃,而壽之極短者亦莫過于桃,‘紅顏薄命’之說,單為此種……然勿明言,至生涕泣?!?/p>

李漁說,百花中顏色最媚者就是桃花了,而花期最短的也是桃花,“紅顏薄命”之說,似乎就是專說桃花的,然而還是不要說明白,說明白就太傷人心了。

晚唐周樸有詩:“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上Э耧L(fēng)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碧拼∶抛觿⑾R挠幸皇缀芨袀脑姡?/p>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桃花,雖然鮮艷,但卻匆匆而開,匆匆而落,落時的那一片片紅,令人感傷無限,正是:“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

《紅樓夢》中林黛玉所葬的正是那匆匆飄落的桃花。除了《葬花吟》外,林黛玉還有一首詩,專寫桃花: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fēng)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nèi)人,人與桃花隔不遠(yuǎn)。

東風(fēng)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fēng)吹透。風(fēng)透簾櫳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fēng)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書中寫寶玉看到此詩時的感受是:“寶玉看了,并不稱贊,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贝_實,“明媚鮮艷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的桃花,正是薄命紅顏們的寫照,詩雖然寫得好,但寶玉聯(lián)想到這些,又怎么還有心情說出“贊詞”來。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痹凇短一ㄉ取芬粍≈校钕憔秊R到扇子上的斑斑鮮血,被點染成了一朵朵桃花花瓣,更為觸目驚心,令人惋嘆:

春風(fēng)上巳天,桃瓣輕如翦,正飛綿作雪,落紅成霰。不免取開畫扇,對著桃花賞玩一番。濺血點作桃花扇,比著枝頭分外鮮。

這是《桃花扇》中的唱詞,這里的桃花已不全是柔媚可憐的形象,而是體現(xiàn)出一種如傲雪紅梅般的剛烈。

|輕薄桃花逐水流——有關(guān)桃花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

杜甫有詩,名為“輕薄桃花逐水流”,不少人也把桃花看作是尋歡賣笑的風(fēng)塵女子一般。岑參在挑逗一名歌妓時就寫道:“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細(xì)看只似陽臺女,醉著莫許歸巫山?!保ā蹲響蚋]子美人》)

宋人程棨在《三柳軒雜識》中更說:“余嘗評花,以為梅有山林之風(fēng),杏有閨門之態(tài),桃如倚門市倡,李如東郭貧女?!狈浅C鞔_地把桃花歸于妓女一類,而且是“倚門市倡”——倚門拉客的“掃街女”之類,連“秦淮八艷”那種有身份的名妓都不是。

《紅樓夢》里眾美人抽花簽時,襲人就抽到了桃花,詩句是“桃紅又見一年春”,暗中諷刺她梅開二度,又嫁了別人。后來曹雪芹又用題息夫人廟的詩:“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來挖苦她。所謂息夫人,是春秋時息國君主的妻子,又名桃花夫人。后來楚王滅了息國,將她霸占。她在楚宮里雖生了兩個孩子,但終日默默無言,始終不和楚王說一句話。

即便如此,古時好多人對息夫人還是頗有微詞,比如杜牧就寫詩說:“細(xì)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嫌息夫人不如石崇家的綠珠那樣堅決殉主。

其實,就算是身為風(fēng)塵女子,也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弱者。她們更應(yīng)該被同情,宋代曾被朱熹毒打的名妓嚴(yán)蕊,在陪臺州太守唐與正佐宴時,唐與正命嚴(yán)蕊作一首詠吟桃花的詞,當(dāng)時桃樹上桃花很多,紅的白的都有。嚴(yán)蕊用《如夢令》的詞牌填了一首詞,唱道: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fēng)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首詞初看也很一般,不過細(xì)品一下,卻會發(fā)現(xiàn)意兼雙關(guān),并非淺俗之作。所謂“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雖明寫桃花,但想想像嚴(yán)蕊這樣的歌妓們,整天強顏歡笑逢場作戲地侍候男人們,妻不是妻,妾不是妾,難道不也有這“道是”“不是”的尷尬意味嗎?而最后這句“武陵微醉”這大有講究,武陵源又叫桃花源,切合桃花一題,而后世也常用“入桃源”來比喻男人得到某個女人,嚴(yán)蕊此處明寫桃花,其實卻道的是自己。她的滿腔酸楚不著痕跡,融化于詞句之中。

還有不少人,把桃花和梅、松等花木對立起來,把桃李等形容為粗俗附勢的小人之輩,錢起有詩:“桃花徒照地,終被笑妖紅”,蘇軾詩曰:“桃李漫山總粗俗”,陳與義也夸梅花貶桃花:“一時傾倒東風(fēng)意,桃李爭春奈晚何?!崩畎走@首詩寫得更詳細(xì):

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偶蒙東風(fēng)榮,生此艷陽質(zhì)。

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zhuǎn)龍火飛,零落早相失。

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瑟。

大家都很熟悉,劉禹錫曾因借《戲贈看花君子》一詩諷刺當(dāng)朝權(quán)貴而再度被貶,于是他連帶著也恨上了玄都觀的桃花,十四年后,當(dāng)他重回京師,看到“桃花凈盡菜花開”時,不覺開懷大笑——“前度劉郎今又來”。這里的桃花,成了那些排擠打擊他的朝中新貴的象征了。

當(dāng)然,劉禹錫也沒有變態(tài)到見了桃花就咬牙切齒的程度,像“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fēng)杜若香”“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等詩句里,他還是將桃花寫得十分可愛。

|萬樹桃花映小樓|

李煜曾有一首詞,羨慕江上的漁翁:“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潘安曾在所轄縣里遍種桃花,有道是:“河陽一縣花”,然而,他們都深陷于政治的漩渦之中,一個成為亡國之君,一個成為東市之鬼,再也沒有心情從容地欣賞桃花了。

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說得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桃花,正代表了那匆匆而逝的美好年華,屠隆曾在文中寫道:“傍池桃樹數(shù)株,三月紅錦映水,如阿房、迷樓,萬美人盡臨妝境?!笔前。绻幸粋€大園子,里面種滿桃花,東風(fēng)里花開爛漫,著眼生春,又是何等令人心喜!很喜歡元稹這首詩中的生活: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何必千箱黃金堆北斗,但得萬樹桃花繞小樓,亦足矣。


一枝紅杏出墻來

杏花的外形其實和桃、梅相似,但杏花盛開在早春,體態(tài)也輕盈可喜,宋人趙長卿有《一叢花》一詞道:

柳鶯啼曉夢初驚。香霧入簾清。胭脂淡注宮妝雅,似文君、猶帶春酲。芳心婉娩,媚容綽約,桃李總消聲。

相如春思正縈縈。無奈惜花情。曲欄小檻幽深處,與殷勤、遮護娉婷。姚黃魏紫,十分顏色,終不似輕盈。

“姚黃魏紫,十分顏色,終不似輕盈。”牡丹中的極品如“姚黃魏紫”之類,雖然富貴艷麗,但卻沒有杏花嬌小嫵媚的感覺。依宋人的審美觀,牡丹未免有些過于夯笨了。

提起杏花,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會想起那句“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啊,想到杏花,總會聯(lián)想到那融融的春意,灼灼的春光。正如宋祁詞中所說:“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p>

“白草秋風(fēng)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沾衣欲濕杏花雨”,春雨中的杏花是何等的美麗溫柔,譚詠麟有首歌:“舍不得杏花春雨中的你,盈盈的笑語……”歌雖老,但每次聽到還是依然為之心動。

小杜有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痹谧屓诵木畴S之凄迷紛亂的時候,得以尋到一家酒肆,看到那盈盈含笑的杏花,欣慰之情,不言而喻。這也是這首看似平淡無奇的小詩能夠千古流傳的原因吧。

陸游這首詩我覺得有點借用了杜牧詩中的意境: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大概是詩人客居京華,于無聊無奈無措之際唯一的心靈溫暖了。

|最含情處出墻頭|

提起杏花詩中那句“一枝紅杏出墻來”,人們都不免想起“紅杏出墻”這個詞,如今該詞專門用來形容女人的婚外情。

宋人葉紹翁當(dāng)時寫這首詩時,未必就有這種意思在里面,所以有人說:“如果葉翁地下有知的話,恐要氣得捶胸頓足了,憤憤于后人有辱他的斯文。但在生氣之余,可能也不得不佩服后人想象力之豐富了?!?/p>

其實也未必算得是“后人想象力豐富”,杏花在古詩文中早就有“作風(fēng)不正派”的名聲。比如唐人薛能就有《杏花》一詩說: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誰知艷性終相負(fù),亂向春風(fēng)笑不休。

這里薛能說杏花生性就風(fēng)流放蕩,怎么也改不了倚門賣笑的那副德行。晚唐詩人韋莊的《思帝鄉(xiāng)》一詞中出現(xiàn)的這個非常大膽前衛(wèi)的唐代女孩,她身后的背影也是滿天杏花: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

更有甚者,清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到杏花時說:“種杏不實者,以處子常系之裙系樹上,便結(jié)子累累。余初不信,而試之果然。是樹之喜淫者,莫過于杏,予嘗名為風(fēng)流樹?!焙寐铮踊ň孤湎聜€“喜淫”之最的名聲。

著名情色小說《金瓶梅》里有一聯(lián):“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边@一聯(lián)最早見于明朝第一狀元吳伯宗的《大駕春巡詩應(yīng)制》一詩,其中道:“君王馬上索詩篇,杜甫詩中借一聯(lián)。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比欢?,今天在《全唐詩》中杜甫集中卻都找不到此聯(lián)。是否真為杜甫所寫且不去管,這“玉樓人醉杏花天”的風(fēng)情和老杜的形象相去甚遠(yuǎn),和《金瓶梅》中的淫靡氣氛倒是挺相稱。另有一部情色小說干脆就叫作《杏花天》。

《西游記》中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談詩”中,寫唐僧和一群樹精木怪們談詩論文,其中有一個“杏仙”,就是杏樹變化的妖精,她生得十分妖媚,用書中的話講就是:“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下襯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上穿一件煙里火比甲輕衣。弓鞋彎鳳嘴,綾襪錦繡泥。妖嬈嬌似天臺女,不亞當(dāng)年俏妲姬。”

這個杏仙對唐僧十分有意,文才也很好,所寫的詩中“雨潤紅姿嬌且嫩”一句,得到唐僧等一致稱贊。電視劇中杏仙獻舞獻歌的一幕讓觀眾印象極為深刻,所唱歌詞如下: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桃花艷,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香茶一盞,迎君到。星兒搖搖,云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里遙。歡樂就在今宵,歡樂就在今朝……

“杏仙”被網(wǎng)友們評為《西游記》中令人難忘的十大美女之一,“杏仙”的魅力的確難以抵擋,也就唐僧這種木頭疙瘩般的人能不動心罷了。

《紅樓夢》中一開卷時,寫賈雨村愛上了甄家的丫鬟嬌杏,這嬌杏有一日采擷花兒,猛抬頭見窗內(nèi)有陌生人(賈雨村),便回頭看了一兩次。賈雨村以為她有意于自己,遂不禁狂喜,以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雄,風(fēng)塵中之知己也。賈雨村做了縣太爺后,便討嬌杏來做了二房。一年后,嬌杏便生了個兒子,再半年,雨村嫡妻病故,嬌杏被扶作正室夫人。嬌杏,諧音“僥幸”也。

書中寫的這個“嬌杏”雖然出于無心,但也擺脫不了勾引男人的形象。

柳永有《少年游》一詞寫一位風(fēng)塵女子,也是用“紅臉杏花春”來形容:

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xì)好腰身。香幃睡起,發(fā)妝酒釅,紅臉杏花春。

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fēng)塵。

張先這首詞里的風(fēng)塵女子也是這樣挑逗客人的:“黛眉長,檀口小,耳畔向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這“門前紅杏花”流露出無限的風(fēng)流情思。

話說回來,宋人葉紹翁的這句“一枝紅杏出墻來”,到底有沒有想表達女人出軌這種意思呢?不好說。不過大家應(yīng)該知道他這句其實也是借鑒了不少前人的詩句而得來的。先看溫庭筠這一首:

杏花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xiāng)酒一樽。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如果說這首詩中的“出墻何處隔朱門”相似度還不夠高的話,那吳融這首詩應(yīng)該更像是葉詩的本源:

途中見杏花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這首“一枝紅艷出墻頭”已經(jīng)是非常接近“一枝紅杏出墻來”了。吳融還有另一首寫杏花的詩,也提到了“出墻”的字樣,比較葉紹翁的詩,其中反映“出軌”的意味更為明確:

杏花

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fēng)流。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裴回盡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

“最含情處出墻頭”,千嬌百媚的杏花在墻頭嫣然一笑,誰能不為之心動?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好了,也別只說人家“紅杏出墻”這檔子事,花本多羞,再說杏花仙子就著惱了。接下來,我們就換個話題,說一說杏花的其他意象,其實杏花的典故也是相當(dāng)多的,上面所說的《西游記》中的杏仙,曾自詠一首詩道:

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這首詩其實算不上一流,也就“雨潤紅姿嬌且嫩”還算過得去。不過,這首詩前四句卻提到了不少有關(guān)杏花的典故,第一句是說漢武帝劉徹欲訪蓬瀛仙山時,有人獻給他山杏,后人稱這種杏為“武帝杏”。第二句當(dāng)然是說孔子在杏壇講學(xué)的故事,第三句則是說三國時一位醫(yī)仙名叫董奉,看病不要錢,只要求被治好的患病重的病人為之種杏五株,患病輕的病人種杏一株,因此他的門前杏樹蔚然成林,現(xiàn)在醫(yī)院中還常掛“杏林春滿”的匾額來宣揚醫(yī)道高明醫(yī)德高深。第四句“孫楚曾憐寒食香”是說晉朝孫楚在寒食這一天祭祀介子推時,曾用過杏酪。

另外,古代讀書人有一傳誦很廣的對聯(lián):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蟾宮折桂之說,大家都熟知是金榜高中的比喻之詞,這杏花有什么關(guān)系?原來作為舊時科舉考試初級選拔的鄉(xiāng)試是在八月,正是桂花飄香時節(jié)。而更高一級的禮部會試卻在二月,是杏花開時。

唐代自中宗開始,凡登進士第者,先在杏園參加宴會,再到雁塔題名。故賀人及第的詩句往往少不了杏花出場,如趙嘏《喜張濆及第》:“春風(fēng)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眲妗都暗诤笱缜罚骸凹暗谛麓哼x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敝刑茣r的進士周匡物,在《杏園宴》一詩中得意地說道:“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爛銀文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睒返枚家纳咸炝?,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美了美了自己,稀薄空氣哪里來的浮力,將我慢慢托起……”

所以唐人鄭谷有詩:

曲江紅杏

遮莫江頭柳色遮,日濃鶯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fēng)及第花。

有幸高中者,自然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而不幸落第的那些書生們的筆下,也會出現(xiàn)杏花,但這時的杏花卻充滿失落之意,休提什么“春風(fēng)及第花”了。張籍《哭孟寂》一詩這樣寫:“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因被人牽連入科場舞弊案而被革去功名,痛失金榜題名的資格,若干年后,他依然在詩中惆悵地寫道:“桃葉參差誰問渡,杏花零落憶題名?!?/p>

《閱微草堂筆記》中紀(jì)曉嵐記載,他父親姚安公(名紀(jì)容舒,曾官至云南姚安一地的知府,故家人稱他為姚安公)曾經(jīng)折了一枝紅杏養(yǎng)在瓶中,花落了竟然還結(jié)了兩個小杏,當(dāng)時他就心中大悅。后來果然鄉(xiāng)試就中了舉人,紀(jì)老爹欣喜之余,命名其書齋為瑞杏軒。

正是因為杏花有著這樣的喻義,所以古時很多文士都喜歡在用具上刻畫“杏林春燕”這樣的吉祥圖案,“燕”與“宴”同音,因為及第登科者,天子會親切接見賜宴。所以書生學(xué)子們特喜歡這圖案,圖個吉利唄。就像現(xiàn)在炒股的肉只吃牛肉、茶不敢喝“綠茶”,只喝“紅茶”。呵呵,所以嘛,大家高考前不妨喝點杏仁露,既圖個吉利,也算繼承了“杏林春燕”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

杏花開時,正是盛行春風(fēng)、常得春雨之時。戴叔倫有詩:“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fēng)十二欄?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毙踊ê吞一ㄒ粯?,都是匆匆開落。不免令人心頭涌上一絲莫名的惆悵。小杜曾道:“暖風(fēng)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jié)在江南?!?/p>

南宋詩人陳與義有一句“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得到宋高宗趙構(gòu)的贊賞,竟因此被封為內(nèi)相。而現(xiàn)在的人們恐怕對陳與義的那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更熟悉。然而,不管是哪一聯(lián),讀來都讓人覺得傷感和落寞。

風(fēng)流天子宋徽宗被金人擄去途中,見到風(fēng)雨中零落的杏花,更是感慨萬千,肝腸欲斷。他寫下著名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一詞: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這“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道出了春暮風(fēng)雨中杏花的凄楚。正如姚合所說:“今日無言春雨后,似含冷涕謝東風(fēng)?!?/p>

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好在“春去春回來,花謝花會再開”,我們還是選一首相對溫馨點的詞為此文作結(jié)罷:

畫堂春(秦觀)

東風(fēng)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

寶篆煙消鸞鳳,畫屏云鎖瀟湘。暮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梨花滿地不開門

提起梨花,不少人心中馬上會涌上來這樣一句:“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而,岑參這首詩并非是真的在寫梨花,而是寫樹枝上的雪掛。不過,潔白如銀的梨花確實很像那晶瑩的雪花。小杜也有詩:“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這里的“梨花一堆雪”,也是寫的雪花,并非梨花。

梨花的素潔皎美倒真的和雪有一比,所以梨花就不像桃花啦、杏花啦那樣“緋聞”多多。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

李白有詩:“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林黛玉有詩:“偷來梨蕊三分白”,梨花的潔白,在春花繽紛的時節(jié)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她的高潔身姿也令不少詩人墨客嘖嘖贊嘆。中唐詩人錢起《梨花》詩中就“尊梨抑桃”:“艷靜如籠月,香寒未逐風(fēng)。桃花徒照地,終被笑妖紅。”

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一開卷就先引了長春真人丘處機所寫的一首詞: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jié)。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幣_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書中接著說:“這首詞誦的似是梨花,其實詞中真意卻是贊譽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說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又說她‘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不與群芳同列’。詞中所頌這美女,乃古墓派傳人小龍女。她一生愛穿白衣,當(dāng)真如風(fēng)拂玉樹,雪裹瓊苞,兼之生性清冷,實當(dāng)?shù)闷稹浣苋茉隆男稳荩浴疅o俗念’三字贈之,可說十分貼切。長春子丘處機和她在終南山上比鄰而居,當(dāng)年一見,贊嘆人間竟有如斯絕世美女,便寫下這首詞來。”

歷史上真有丘處機,這首詞也是真實的。但金庸先生后面這段話卻是小說家言了,要是此詞乃是尹志平所作還算罷了,不知為何到了《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先生又補述了一段這樣的文字,難道有其徒必有其師,丘處機真人偌大年紀(jì)也曾暗戀小龍女來著?

依我看,丘處機真人此詞就是單寫梨花之皎潔不俗的,并無男女之情在其中。

說起來,梨花和姓丘的還真有些緣分,唐代詩人王維、丘為、皇甫冉三人曾一起寫過《左掖梨花》一詩。其中以丘為所寫的最好,被選入千家詩中:

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風(fēng)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依我看,這首詩之所以能勝過王維和皇甫冉的,正是因為丘為的詩寫出了梨花高潔芳香的特色,相比之下,王維和皇甫冉所寫的就遜色一些了。(王維詩:“閑灑階邊草,輕隨箔外風(fēng)。黃鶯弄不足,銜入未央宮?!被矢θ皆姡骸扒山夥耆诵Γ€能亂蝶飛。春時風(fēng)入戶,幾片落朝衣。”)

元好問這一首詩將梨花的潔白清高寫得十分細(xì)致傳神:

梨花如靜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頰洗風(fēng)露。

素月談相映,肅然見風(fēng)度。恨無塵外人,為續(xù)雪香句。

孤芳忌太潔,莫遣凡卉妒。

正像賞梅最宜明月之下一樣,看梨花也是月下好。崔道融《寒食夜》一詩道:“滿地梨花白,風(fēng)吹碎月明。”詩句中有些冷冷的感覺,不過梨花開于春暮,春夜賞梨花,應(yīng)該說多了幾分溫暖恬靜,少了幾分寂寥冷清。皎潔的月光和梨花的潔白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宋代才女魏夫人有詞:“西樓明月。掩映梨花千樹雪?!标淌庥小稛o題》一詩: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yuǎn)山長處處同。

宋人寫詩往往脫不出唐人的窠臼,晏殊這首詩的詩意也是完全模仿李商隱,不過其中這一聯(lián)“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卻著實讓人愛極,也是寫梨花最好的詩句之一。

而賀鑄月下的梨花就有些太過凄慘了:“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弊x來讓人有不忍之感。

讓不少人為之心動的是宋人陳亮這一句:“黃昏庭院柳棲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這位素艷絕塵的女子,和朦朧的月色一樣,成為夢一般美好而難忘的記憶。這樣的記憶,借用張愛玲小說里的一句——“是要裝在水晶瓶里雙手捧著看的?!?/p>

|梨花一枝春帶雨|

梨花落時正是暮春時分,所謂“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溫庭筠有詩:“寂寞游人寒食后,夜來風(fēng)雨送梨花”,來鵠也道:“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fēng)”?!叭哼^后諸芳盡”,春盡花殘的時節(jié)到了,梨花也難逃過。

在不少的古詩詞中,梨花,尤其是雨中的梨花,像是充滿了凄凄慘慘的“淚水”,這“一朵梨花,院落闌干雨”,讓多少人都為此垂淚興嘆!

雨中的梨花看起來極似佳人的悲泣,正如才女朱淑真所道:“梨花細(xì)雨黃昏后,不是愁人也斷腸!”所以就連辛棄疾這樣的英雄人物,入眼后心中也平添幾分憐惜、幾分惆悵:“夢回人遠(yuǎn)許多愁,只在梨花風(fēng)雨處。”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形容楊貴妃的魂魄來和唐玄宗相見,他們已是陰陽相隔,楊貴妃的模樣就是:“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所以,后來“梨花帶雨”一詞,就專門用來形容美女哭泣的樣子。

蘇東坡曾有詞曰:“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怪不得世人相傳蘇大胡子以春娘換馬,以致春娘一頭撞死。這蘇大胡子也挺損的,這兩句詩就暴露了他不尊重疼愛美眉們的本性,他故意惹人家哭,為的是看看人家“梨花帶雨”的樣子。

周邦彥有一首《水龍吟》,專詠梨花,其中的“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之句最為點睛:

素肌應(yīng)怯余寒,艷陽占立青蕪地。樊川照日,靈關(guān)遮路,殘紅斂避。傳火樓臺,妒花風(fēng)雨,長門深閉。亞簾櫳半濕,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

別有風(fēng)前月底,布繁英,滿園歌吹。朱鉛退盡,潘妃卻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縞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

周邦彥喜歡作長調(diào),他的詞往好處說是“渾厚、典雅、縝密”,有“曲折回環(huán),開闔動蕩,抑揚頓挫之勢”,但我覺得也有白居易那種太過啰嗦細(xì)致的毛病。比如這首詞,我覺得如果少點什么“樊川照日,靈關(guān)遮路”“潘妃卻酒,昭君乍起”之類的典故,只保留“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這樣的傳神之句,會更讓人讀后難忘(當(dāng)然了,那就不是長調(diào)了,也許是個人偏好,在詞中本來就對長調(diào)不是太喜歡)。

說起梨花,總讓人有些感傷。因為梨花的一身白色,白居易竟把她比喻成守寡的孀婦:“最似孀閨少年婦,白妝素袖碧紗裙?!蓖ㄋ仔≌f中常說:“要想俏,一身孝”,梨花有種傷感的美麗。

唐劉方平有一首著名的《春怨》詩說:“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焙推渫瑫r代的唐人戴叔倫也有《春怨》一詩:“金鴨香消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欲知別后相思意,回看羅衣積淚痕?!边@兩首詩不知誰借鑒誰的。后來秦觀化用他們的句子,填入詞中,就成為“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這一傳世佳句。

后來又有南宋詞人史達祖寫了一首《玉樓春·賦梨花》,末句又化用了秦觀這一句,不過也可以算是好詞,其中透出無盡的繾綣愁緒:

玉容寂寞誰為主,寒食心情愁幾許。前身清澹似梅妝,遙夜依微留月佳。

香迷蝴蝶飛時路,雪在秋千來往處。黃昏著了素衣裳,深閉重門聽夜雨。

到了清代,納蘭性德的《清平樂》同樣出現(xiàn)了黃昏中無限哀婉的梨花:

風(fēng)鬟雨鬢,偏是來無準(zhǔn)。倦倚玉闌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fēng)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元好問有《江城子》一詞,其下闋道:“夕陽人影小樓間,曲闌干。晚風(fēng)寒。料得而今,前后望歸鞍。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見,與誰彈。”離別在即,想此后這位女子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獨立夕陽下,一直望到夜闌風(fēng)寒,她臉上如梨花帶雨一般的珠淚,無人看見,又向誰彈?

說來說去,梨花詩(不是趙麗華老師的梨花體詩)中寫得好的,總是傷感類的,直到現(xiàn)代的流行歌曲中,梨花的意象還是那樣哀怨,比如李宇春唱的《梨花香》這首歌:

梨花香,卻讓人心感傷。愁斷腸,千杯酒解思量。

莫相望,舊時人新模樣,思望鄉(xiāng)。

時過境遷,故人難見。舊日黃昏,映照新顏。

相思之苦誰又敢直言。

為情傷,世間事皆無常。笑滄桑,萬行淚化寒窗。

勿彷徨,脫素裹著春裝,憶流芳。

笑我太過癡狂,相思夜未央。獨我孤芳自賞,殘香……

這首歌應(yīng)該說帶了十足的中國古典意味,我們不妨將唐代韋莊的這首《清平樂》找出來一起對照來看:

瑣窗春暮,滿地梨花香。君不歸來晴又去,紅淚散沾金縷。

夢魂飛斷煙波,傷心不奈春何!空把金針獨坐,鴛鴦愁繡雙窠。

記得有一年,曾路過一個地方,一路上梨花盛開,那片片花瓣,隨風(fēng)灑落在水中。如今思之,宛若前塵。

正是:“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三月花令


溶溶春水楊花夢

楊花,也稱之為柳絮。她沒有紅艷馨香,也沒有楚楚動人的花瓣。她是花嗎?蘇軾詞中道:“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庇腥苏f從植物學(xué)的角度看,輕舞飛揚的楊花,并不是花,只是楊柳的種子。但古典詩詞中,卻都將之稱為“楊花”了。而且,明媚的春光中如果少了楊花,似乎就像古畫里沒有了題款印章一樣,總會覺得是少了點什么。

晏殊《踏莎行》中道:“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這里面,如果少了“蒙蒙亂撲行人面”的楊花,就少了許多生氣。

|風(fēng)起楊花愁殺人|

中唐詩人李益有詩: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fēng)起楊花愁殺人。

楊柳別情依依,楊花飄浮無依,所以詩人們看到楊花,都不免添愁興嘆。就連李白那樣豪放灑脫的詩仙,筆下也是“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我畏朱顏移。愁看楊花飛”,給好友王昌齡寄“愁心”“明月”的那首詩,起句也是“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北魏時的胡太后,一度把持朝綱,大權(quán)在握。然而,正值三十多歲青春年華的她,最難耐的是宮中的寂寞。于是她愛上了名將楊大眼的兒子楊白花。楊白花英武俊朗,他雖和胡太后有了幾次枕席之歡,但心中始終覺得害怕。于是他帶兵投奔了南方的梁朝,改名為楊華。

胡太后望著滿天飛舞的楊花,思念不已,于是寫下這首非常有名的《楊白花歌》,令宮女“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凄斷”: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fēng)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

胡太后雖然在歷史上臭名昭著,兇淫毒虐俱全,但胡太后畢竟也是一個女人,心中還殘存著一縷柔情吧,所以這首《楊白花歌》并沒有因人廢文,讓大家十分反感。

明代才女柳如是,就寫了這樣一首詩,似乎是追和了胡太后的《楊白花歌》:

楊白花

楊花飛去淚沾臆,楊花飛來意還息。可憐楊柳花,忍思入南家。

楊花去時心不難,南家結(jié)子何時還?楊白花還恨,飛去入閨闥,

但恨楊花初拾時,不抱楊花鳳巢里。

卻愛含情多結(jié)子,愿得有力知春風(fēng)。楊花朝去暮復(fù)離。

柳如是姓“柳”,所以對于柳有著特殊的感情,她常常以柳自喻,詩詞集中也寫了《金明池·寒柳》《楊柳二首》等。胡太后那首詩中“楊花”代指其情人楊華,但柳如是這首詞中卻是說的自己了。她身在青樓,正如楊花一樣無處可依,正是“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fēng)流”!

柳如是在另一首《楊花》詩中也說:“楊柳楊花皆可恨,相思無奈雨絲絲?!崩в陲L(fēng)塵的女子找一個真愛是何其難!宋轅文、陳子龍等多少她曾經(jīng)愛過的人,最終還是不得和她終成眷屬,正如她詩中所說:“但恨楊花初拾時,不抱楊花鳳巢里”……

她不得不無奈地面對——“朝去暮復(fù)離”。

長久,往往是一種奢望。

|凌亂楊花撲繡簾|

楊花飛時,春光正滟,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女兒家的春心也往往萌動。

孟浩然有《賦得盈盈樓上女》一詩,寫楊花飛散的春日里,閨中女子想念遠(yuǎn)征的夫君: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妝成卷簾坐,愁思懶縫衣。

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空床難獨守,誰為報金徽。

孟浩然這首詩有六朝詩風(fēng)味,寫得不是太溫婉,我們再來看晚唐詩人張泌的《春晚謠》:

雨微微,煙霏霏,小庭半拆紅薔薇。鈿箏斜倚畫屏曲,零落幾行金雁飛。

蕭關(guān)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凌亂楊花撲繡簾,晚窗時有流鶯語。

張泌這首《春晚謠》是典型的“花間詞”風(fēng)格:鏤金錯彩,有聲有色(有點張藝謀“黃金甲”之類的大片風(fēng)格)。我們看“紅薔薇”“畫屏”“金雁”,無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而“鈿箏”“流鶯語”則是“背景音樂”?!痘ㄩg集》中,大多如此。

林黛玉的《葬花吟》中寫道:“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似借鑒了“凌亂楊花撲繡簾”一句。

南唐的詞風(fēng),繼承了《花間集》的特點,我們看馮延巳的《菩薩蠻》:

(上闋略)羅幃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圓,寶箏悲斷弦。

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下闋略)

相比之下,馮延巳這首詞摹寫女兒家的心態(tài),更為細(xì)膩生動,“溶溶春水楊花夢”一句也堪稱妙語,情懷如溶溶春水,佳期卻如楊花春夢一樣飄飛難定,怎能不教她淚流闌干?

以上兩首詞,都出于男人的手筆,是男人擬女子的心態(tài)而寫。真實的女子情懷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朱淑真的這首《即景》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暮春之際,閨中的女兒們,心緒往往也像柳絮一樣紛亂,尤其是懷人不可見,離人不可歸的時候,正所謂“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隨風(fēng)命似佳人薄|

自古美女多愁,佳人薄命。舊時女子的命運往往是無法自己把握的。文天祥有詩:“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這是中原板蕩、天下大亂時人人都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感受,而身為女子,什么時候都是“百年苦樂由他人”,一點安全感也沒有。

不少詩人也把楊花和薄命佳人聯(lián)系在一起。如宋人陳策這首《滿江紅·楊花》就寫得非常好:

倦繡人間,恨春去、淺顰輕掠。章臺路,雪粘飛燕,帶芹穿幕。

委地身如游子倦,隨風(fēng)命似佳人薄。歡此花、飛后更無花,情懷惡。(下闋略)

其中的“委地身如游子倦,隨風(fēng)命似佳人薄”,楊花在此一物兩喻,既喻游子,又比佳人。凝聚其中的全是女兒家的愁思。

有道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周晉這首《柳梢青·楊花》似乎更高一籌:

似霧中花,似風(fēng)前雪,似雨馀云。本自無情,點萍成緣,卻又多情。

西湖南陌東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幸東風(fēng),薄情游子,薄命佳人。

這“薄幸東風(fēng),薄情游子,薄命佳人”,三個薄字猶如連環(huán)三掌,劈在我們心上,何等有力!

如今人們常把輕浮放浪的女人稱為“水性楊花”,其實男人們才更“楊花”呢!看周晉詞中什么“本自無情,點萍成緣,卻又多情”,多像那些逢場作戲、騙情騙色的男人?。?/p>

唐代才女薛濤,被全唐第一薄幸男人元稹騙過一段感情,當(dāng)元稹最終離她而去后,她惆悵地寫道:

二月楊花輕復(fù)微,春風(fēng)搖蕩惹人衣。

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

這里楊花又成了薄幸男子的形象,古典詩詞中的比喻就是如此靈活,楊花可以喻情,可以喻人,可以喻薄命佳人,也能喻薄幸男子。

直到今天,譚詠麟的這首名為《楊花》的歌,還是以楊花來比喻那些身不由己的苦惱,那些如塵煙飛散的情緣:

多少浮世男女身,隨情海波浪漂。好像楊花順著風(fēng)招搖。

為愛癡癡地笑,把情狠狠地燃燒,地大天大無處可逃。

寂寞的風(fēng)慢慢吹,吹落楊花四散飛,冷語流言但愿聽不到,

無情的風(fēng)輕輕吹,吹落楊花四散飛,前塵往事煙散云消。

我看楊花多寂寞,楊花看我又如何?又如何?

|唯有楊花獨愛風(fēng)|

楊花,雖然看起來不像花,但爛漫的春光里,她卻“當(dāng)仁不讓”地擠占了一席之地。韓愈有詩:“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到了林妹妹筆下,又成了“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說來楊花挺有個性的,不少詩人都喜歡她這一點。

在我們這里,奇花異卉沒有多少,楊花倒是每年春天滿天飛,經(jīng)常飛得到處都是,有人就挺討厭它。可是,我卻對楊花并不反感。古時的詩人也有不少喜歡楊花的,中唐詩人熊孺登有《春郊醉中贈章八元》一詩,其中說:

三月踏青能幾日,百回添酒莫辭頻。

看君倒臥楊花里,始覺春光為醉人。

詩中對楊花充滿了喜愛之情,而詩僧齊己也說:“詠吟何潔白,根本屬風(fēng)流。向日還輕舉,因風(fēng)更自由”,張喬更是說:“東園桃李芳已歇,獨有楊花嬌暮春”。暮春之時,春將盡,花將殘,而楊花卻像個無愁無慮的野性少女,放縱地四處飄舞,根本不管春光的來去。

晚唐詩人吳融有詩:

不斗秾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濛濛。

百花長恨風(fēng)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fēng)。

百花怕風(fēng)吹落,楊花卻愛風(fēng)能送她高飛。讓我們想起《紅樓夢》中第七十回中,眾女兒結(jié)社詠絮時,寶姐姐嫌眾人寫得“過于喪敗”,因此她寫了一首與眾不同的詞,果然翻得好:

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fēng)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把楊花的風(fēng)采寫得太駘蕩夭矯了,楊花如果有知,肯定會愛死寶姐姐了。

當(dāng)然了,講到楊花,最后我們也不能不提三位大才子借楊花詞一比才氣的故事:

北宋時,一個叫章楶(字質(zhì)夫)的文士首先寫了這樣一首詞:

水龍吟·楊花

燕忙鶯懶芳?xì)垼躺?、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fēng)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結(jié)果蘇東坡看到后,技癢難忍,于是有了這首著名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唐人往往是和詩不和韻,而喜歡對格律“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的宋人,則往往和詩也和韻,我們看這首詞,東坡就是不但所有韻腳都是章質(zhì)夫的原韻,而且連順序都一模一樣。然而,即便是如此,整首詞卻流暢自如,絲毫沒有生硬的感覺。正像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的那樣:“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zhì)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當(dāng)然,也有部分人為章質(zhì)夫說好話,像宋人魏慶之說:“余以為質(zhì)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fēng)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p>

平心而論,章質(zhì)夫那首詞是不錯,但和蘇東坡這樣一位千古罕見的高手比,還是相形見絀了(其中詳細(xì)的比較可參見《宋詞鑒賞詞典》,此處不再贅述)。如果把章質(zhì)夫比作一位業(yè)余強豪的話,那蘇東坡就是超一流的職業(yè)棋手,兩人不在一個段位上。宋人晁叔用就說:“東坡如王嬙、西施,凈洗腳面,與天下婦人斗好,質(zhì)夫豈可比哉!”意思說,蘇東坡的才學(xué)正像四大美人中的王昭君、西施一樣,那是幾百年都難得出一個的,她們?nèi)绻虬缙饋韰⒓舆x美,一般人哪里有法比?

然而,雖有蘇東坡這樣的大牌人物在先,王國維先生卻也一時技癢,追和了二人的詞作:

水龍吟·楊花

開時不與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墜。日長無緒,回廊小立,迷離情思。細(xì)雨池塘,斜陽院落,重門深閉。正參參欲住,輕衫掠處,又特地因風(fēng)起。

花事闌珊到汝,更休尋、滿枝瓊綴。算人只合,人間哀樂,者般零碎。一樣飄零,寧為塵土,勿隨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貯得,離人淚。

有一些人對王國維先生這首詞也有所非議,但依我看,雖然未必勝得了東坡,但相較章質(zhì)夫的詞,也在伯仲之間。像“寧為塵土,勿隨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貯得,離人淚”,放在宋詞集中,也是非常不錯的。自王國維先生去后,能寫出這等詞來的,也可以說是難得一見了。

王安石《暮春》詩中說:“楊花獨得春風(fēng)意,相逐晴空去不歸”,輕盈如夢的楊花也像我們生命中諸多美好回憶一樣,短短的幾天后,就遠(yuǎn)去不歸了。欲待重尋,只有夢里。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柒睡雨海棠猶倚醉

海棠花開時盡態(tài)極妍,有嬌媚不勝情之態(tài)。正如柳永所說:“東風(fēng)催露千嬌面,欲綻紅深開處淺。日高梳洗甚時忺,點滴燕脂勻未遍?!卑倩ㄖ校档?、梅花風(fēng)頭太盛,誠不可與之爭鋒。但論到嫵媚可喜的,海棠又何慚于桃花、杏花、芍藥之輩?

陸游在《海棠歌》中曾寫道:“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里,揚州芍藥應(yīng)羞死?!边@里就將海棠高抬到芍藥之上。所以,海棠,也是為人們深愛的一種花卉。

人們經(jīng)常把玉蘭、牡丹、海棠等畫在一起,圖個“玉(玉蘭)堂(海棠)富貴(牡丹)”的吉慶。海棠還素有“花中貴妃”之稱。

|風(fēng)軟蝶衣亂,海棠春睡遲|

一提起海棠,我們想必忘不了蘇軾那首著名的詠海棠詩: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詩雖然在意境上有所借鑒,之前白居易就有詩說:“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比欢叫亩?,白居易的詩雖是唐人詩作,但什么“殘”啦,“衰紅”啦之類的句子,透著十足的霉氣,遠(yuǎn)不如蘇東坡的這首詩更余韻裊裊,情意融融。

說起海棠來,往往和“春睡”連在一起,海棠仿佛是個貪睡的美人。甚至后來人們描寫美女睡覺時,就用“棠睡”一詞,比如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中就寫:“此時冒小姐棠睡初醒,花容愈媚?!?/p>

海棠給人以這樣的意象,可能是因為海棠花欲開還羞的嬌柔之態(tài),并且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典故:

宋代詩僧惠洪《冷齋夜話》載:

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白天喝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所以這“海棠春睡”和“貴妃醉酒”就成了廣為流傳的典故。后人寫海棠時,往往就脫不開“睡”“妃”二字,比如宋代詞人葛長庚這首詞就是這樣寫的:

柳梢青·海棠

一夜清寒,千紅曉粲,春不曾知。細(xì)看如何,醉時西子,睡底楊妃。

盡皆蜀種垂絲。晴日暖、熏成錦圍。說與東風(fēng),也須愛惜,且莫吹飛。

“醉時西子,睡底楊妃”,將海棠形容得極為嫵媚動人。葛長庚道號白玉蟾,是位有名的道家人物。然而,正如《白雨齋詞話》中評價的那樣:“葛長庚詞,一片熱腸,不作閑散語,轉(zhuǎn)見其高?!彼幌衿渌拼鷧求拗惖牡朗恳粯訚M口中“姹女”“丹鉛”,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從這首詞就可以看出,他雖是方外之人,但依然存有執(zhí)著的惜花心性。

當(dāng)然,葛長庚這首詞是有所模仿的,它的原本似乎是早其八十多年的南宋詞人曾覿的這首詞:

柳梢青·詠海棠

雨過風(fēng)微。溫泉浴倦,妃子妝遲。翠袖牽云,朱唇得酒,臉暈胭脂。

年年海燕新歸。怎奈向、黃昏恁時。倚遍瓊干,燒殘銀燭,花又爭知。

這兩首詞的詞牌相同,韻腳也是同韻,葛詞似乎是追和之作。曾覿詞中的“溫泉浴倦,妃子妝遲。翠袖牽云,朱唇得酒,臉暈胭脂”等句,將海棠的慵懶嬌羞之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細(xì)膩傳神,也很出色。

據(jù)說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有這樣一首詩:

妒花歌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

郎道:“不如花窈窕?!?/p>

佳人見語發(fā)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詩中佳人的郎君說花比人嬌,應(yīng)該是故意打趣來著,但也反映出海棠花確實嬌媚喜人,所以才值得“折來對鏡比紅妝”嘛。相傳唐寅還曾畫過一幅《海棠美人圖》,圖畫似已失傳,而題詩尚存?!额}海棠美人》詩云:“褪盡東風(fēng)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紅樓夢》第五回寫賈寶玉來到秦可卿臥房中,見到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大概就是《海棠美人圖》),并有“嫩寒鎖夢因春冷”之句,都是以海棠來烘托秦可卿的性感嫵媚。

京劇《游龍戲鳳》里有這樣一段唱詞:“好人家來歹人家,不該私自斜插海棠花。扭扭捏捏實可愛,風(fēng)流就在這朵海棠花?!眲≈姓禄实垡岳铠P姐頭上插了一朵海棠花為由,就加以調(diào)戲,看來這海棠花確實有風(fēng)流媚惑的意味。

|莫恨無香,最憐有韻,天然情致|

《廣群芳譜》上曾說,晉代著名富豪石崇曾對著海棠花嘆道:“汝若有香,當(dāng)以金屋貯之!”而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一書中曾提到:“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yīng)當(dāng)是‘三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當(dāng)時沒有百度之類的搜索引擎,當(dāng)然記不全了,過去有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現(xiàn)在來看,比之“爛筆頭”,百度和網(wǎng)絡(luò)的力量更是強大。

這句話出處是《冷齋夜話》,說的是人生五恨,并非三恨,原文是:

吾叔淵材曰:“平生死無所恨,所恨者五事耳?!比藛柶涔剩瑴Y材斂目不言,久之曰:“吾論不入時聽,恐汝曹輕易之?!眴栒吡φ堈f,乃答曰:“第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蒪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曾鞏)不能作詩?!甭?wù)叽笮?,而淵材瞠目答曰:“諸子果輕易吾論也?!?/p>

這里的淵材是指北宋時的怪才彭幾,他是個猶如老頑童一般的滑稽人物,留下諸如“仙鶴下蛋”之類的笑話多多,這是其中之一。但海棠有色無香,對愛花成癡之人來說,的確是一件憾事。

相比這下,南宋詞人劉克莊倒還比較看得開,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寫道:

壓倒群芳,天賦與、十分秾艷。嬌嫩處、有情皆惜,無香何慊。恰則才如針?biāo)诖?,忽然誰把胭脂染。放遲開、不肯婿梅花,羞寒儉。

時易過,春難占。歡事薄,才情欠。覺芳心欲訴,冶容微斂。四畔人來攀折去,一番雨有離披漸。更那堪、幾陣夜來風(fēng),吹千點。

“嬌嫩處、有情皆惜,無香何慊”,劉克莊倒是并不在乎海棠有沒有香氣。也是,“事若求全何所樂”,天地尚有殘缺,何況海棠?宋人方岳同樣持“莫恨無香,最憐有韻,天然情致”這樣的態(tài)度。

海棠到底有香無香,此事乃是文人學(xué)士們口中的一段“公案”,自來眾說紛紜。

清代雜家李漁很是憤憤不平,在《閑情偶寄》中捋起袖子,對“海棠無香說”口誅筆伐。他先是說,大家都拿海棠無香來說事,那百花中不香的也不只海棠一種,為什么不說別的?是不是看海棠太嬌艷了,嫉妒人家?而且他覺得海棠并非不香,而是因為她的姿色太嫵媚,顯得香氣不夠同樣出色罷了。正如一個長得特別好的明星,容易被看成“花瓶”一樣。

李漁又舉例子,人們都知道王羲之是書圣,吳道子是畫圣,難道他們除了寫字畫畫別的就不擅長嗎?蘇東坡號稱不擅長棋酒,難道就對圍棋一竅不通,滴酒不沾嗎?都不見得,只不過沒有他們最拿手的本領(lǐng)那樣過硬罷了。

接著李漁又搬出唐人鄭谷的詩來:“則蜂蝶過門而不入矣,何以鄭谷《詠海棠》詩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他說:“有香無香,當(dāng)以蝶之去留為證?!被ㄏ悴幌氵@方面,人家蝴蝶才是“權(quán)威人士”。

看李漁激動得胡子亂顫的樣子,我們也不用再較真了,看來李漁對于海棠確實愛之極矣。

順便說一下,海棠有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等諸多品種(當(dāng)然,按植物學(xué)上分類,它們同科不同屬),一般的海棠花沒有香味,而西府海棠卻既香且艷,是海棠中的上品。

|東風(fēng)吹綻海棠開,香麝滿樓臺|

海棠花嬌柔可愛,自然也是詩人筆下的常客。然而,自來詩壇就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杜甫一生雖寫詩多多,卻唯獨沒有寫過海棠。于是宋人王禹偁就在詩話中猜測杜甫生母閨名海棠,所以為了避諱,不便題詠。

這種說法在宋人中廣為流傳,大有謊言重復(fù)千遍就是真理之勢,像王安石就寫“少陵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蘇軾也說“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題詩”,更有一個叫郭稹的,把海棠帶雨想象成因為杜甫沒有寫詩而傷感:“應(yīng)為無詩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妝?!贝蟛排焓缯嬗性妼懞L模?/p>

胭脂為臉玉為肌,未趁春風(fēng)二月期。曾比溫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詩。

桃羞艷冶愁回首,柳妒妖嬈只皺眉。燕子欲歸寒食近,黃昏庭院雨絲絲。

這句“不吟西蜀杜陵詩”,也是受了王禹偁的誤導(dǎo)。

其實在盛唐之時,人們還不是特別喜歡海棠,本書中一直強調(diào),盛唐人和宋人的審美是有差異的。像李白、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盛唐中唐詩人都沒有寫過海棠,總不見得這些人的媽統(tǒng)統(tǒng)閨名叫“海棠”吧?所以老杜沒寫海棠,絲毫不足為奇。

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說,是因為:其一,宋人“粉”老杜;其二,宋人“粉”海棠。所以宋人就覺得老杜沒寫海棠詩,是個很大的遺憾。陸游就任誰說也不信,非得認(rèn)定老杜肯定寫了海棠詩,只是佚失了罷了——陸放翁云:“老杜不應(yīng)無海棠詩,意必失傳耳。”

唐人喜歡牡丹,宋人喜歡梅花,也喜歡海棠。宋代沈文撰的《海棠記》序中道:“嘗聞?wù)孀诨实塾坪箅s苑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獨步于西州矣?!苯?jīng)過宋真宗的親自倡導(dǎo),海棠的地位扶搖直上,大有和牡丹爭勝之勢。北宋末年的文士京鏜曾有《洞仙歌》一詞,其下闋就直接向牡丹叫板:

(上闋略)妖嬈真絕艷,盡是天然,莫恨無香欠檀口。幸今年風(fēng)雨,不苦摧殘,還肯為、游人再三留否。算魏紫姚黃號花王,若定價收名,未應(yīng)居右。

宋人陳思也把海棠提到和牡丹、梅花并肩而論的地位:“世之花卉,種類不一,或以色而艷,或以香而妍,是皆鐘天地之秀,為人所羨也。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風(fēng)姿艷固不在二花下?!?/p>

其實還沒入宋,一到晚唐時節(jié),海棠詩就非常多了。像吳融詩中夸:“云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fēng)流”,鄭谷詩中贊“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尤其值得向大家介紹的是晚唐韓偓《香奩集》體的這首詩: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

海棠花在否,側(cè)臥卷簾看。

讀罷這首詩,我們恐怕就會想到李清照有名的那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首詞的意境,其實全都來自韓偓的這首海棠詩,只不過易安寫得更細(xì)膩生動罷了。

五代時有個叫劉兼的人,雖然名氣不大,但這首海棠詩卻寫得端麗典雅:

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衿。

低傍繡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芳伴醉吟。

到了明清之時,人們更傾向于素雅的東西。于是白海棠時來運轉(zhuǎn),格外受尊重。嬌喘微微,一身是病,在雕花的紫檀書案上一邊以淚研墨賦詩說愁,一邊對著白海棠吐血,這似乎是典型的多愁才女的形象。

所以在《紅樓夢》中,十二金釵們題詠的就是白海棠,書中那六首白海棠詩都相當(dāng)不錯,其中評寶釵所作的為最佳: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也許是江湖夜雨渾身上下沒半根雅骨,我總覺得海棠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那紅中有白、白中泛紅猶如少女臉頰的嬌色。吳潛有詞形容得真好:“非粉飾,肌膚細(xì)。非涂澤,胭脂膩。恐人間天上,少其倫爾。西子顰收初雨后,太真浴罷微暄里……”把海棠的嬌潤紅艷寫得太絕了。

所以相比于號稱“淡極始知花更艷”的白海棠來說,“著雨胭脂點點消,半開時節(jié)最妖嬈”的紅海棠更令我心動。非常贊同王象晉《二如堂群芳譜》里的這段話:“望之綽約如處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可比。蓋色之美者,惟海棠,視之如淺絳外,英英數(shù)點,如深胭脂,此詩家所以難為狀也?!?/p>

海棠花又有女兒花之稱,《紅樓夢》中賈寶玉所居怡紅院中就種有此花,書中對此有過細(xì)致描寫:

一入門,兩邊都是游廊相接。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著數(shù)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眾人贊道:“好花,好花!從來也見過許多海棠,那里有這樣妙的?!辟Z政道:“這叫作‘女兒棠’,乃是外國之種。俗傳系出‘女兒國’中,云彼國此種最盛,亦荒唐不經(jīng)之說罷了。”

眾人笑道:“然雖不經(jīng),如何此名傳久了?"寶玉道:“大約騷人詠士,以此花之色紅暈若施脂,輕弱似扶病,大近乎閨閣風(fēng)度,所以以‘女兒’命名。想因被世間俗惡聽了,他便以野史纂入為證,以俗傳俗,以訛傳訛,都認(rèn)真了?!?/p>

我覺得對于海棠來說,最為吸引人的就是她“睡猶未足,嫣然何笑”的女兒之態(tài)。如果一味板起臉來說《春秋》里用來責(zé)備賢者之語——“海棠有色而無香”,未免就太過迂腐了。正如現(xiàn)在的女孩子大膽地秀出自己的身材,不再像父母輩當(dāng)年那樣遮掩青春的熱力。

嬌媚的顏色,嬌媚的青春,是生命給予的美麗。盡管有時候這種美麗換不來憐愛,只能換來寂寞和惆悵:

眼兒媚(朱淑真)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

丁香花,在古詩詞中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當(dāng)然,我們不少人看到丁香這兩個字時,都不免想起戴望舒那首著名的現(xiàn)代詩《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戴望舒這首現(xiàn)代詩非常好,然而,這首詩也是充分吸取了古典詩詞中的元素而來的。其中的意境早在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一詞中就出現(xiàn)了: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句“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如果攤開了,勾兌一下,大概就能成為《雨巷》中的主弦。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

丁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花筒細(xì)長如釘,而且有濃郁的香氣。而古詩中常提到的丁香結(jié)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們用宗璞女士文章中的一段文字給大家解釋一下:

“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fā)明了丁香結(jié)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jié)!

丁香結(jié),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再聯(lián)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fù)擔(dān)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jié)年年都有……”(摘自《丁香結(jié)》一文)

是的,在詩軸畫卷中,丁香仿佛就是那些愁腸百結(jié)、為情所困的幽怨女子。所以丁香的形象更多地出現(xiàn)在晚唐詩和宋詞中。如果在初唐和盛唐時找就比較難。雖然宋之問很早就懂得把丁香(即雞舌香)含在嘴里治療口臭(宋之問想當(dāng)武則天的男寵,但女皇嫌他有口臭),卻沒有寫過丁香詩。初唐、盛唐的詩人,往往寫一種云天萬里、鐵甲黃沙之類的大氣象,缺少纏綿的小資情調(diào),所以丁香這時候并非主角。

當(dāng)然,如果非要找的話,也不是沒有,比如我們可以找出杜甫的這首丁香詩:

丁香體柔弱,亂結(jié)枝猶墊。細(xì)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后,庶近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此詩味道高古,還是屬于以香花美人喻節(jié)操道德之類的風(fēng)格,這類詩,好似一個板著臉講《弟子規(guī)》的老先生,對于我們來說,似乎已經(jīng)有了距離感。

晚唐陸龜蒙的這首《丁香》詩就隨和了很多: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卻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

這首詩雖出于晚唐,但不失盛唐情懷。像什么“江上”“云外”,意境殊為豪闊。整首詩瀟灑磊落,相當(dāng)不錯。但丁香的幽怨形象卻沒有體現(xiàn)。

看了李商隱的這首詩,丁香的“情結(jié)”就扣在了我們的心上: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詩中的芭蕉和丁香象征著一對想愛又不能愛的男女,蕉心不展,丁香緘結(jié),他們的情愫想吐露卻不能吐露,只好默默地在春風(fēng)中惆悵。

無奈春宵,清風(fēng)好月虛設(shè),這一切,都托于百結(jié)丁香中了。

李商隱的這首詩深為多情人喜愛,后人詩詞中也反復(fù)引用。據(jù)《能改齋漫錄》卷十六記載,北宋詞人賀鑄曾和一女子相戀,分別后,這個女子思念之情甚切,于是寫了《寄賀方回》一詩:“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jié),難展芭蕉一寸心。”

賀鑄收到情人的詩,感動之余(賀鑄人稱賀鬼頭,臉色烏青,竟有美眉如此喜歡,哪能不感動?),就寫下《石州引》一詞: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yuǎn)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東風(fēng)銷盡龍沙雪。還記出關(guān)來,恰而今時節(jié)。

將發(fā)。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回首經(jīng)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fēng)月。

他們所唱和的詩中,都直接引用或化用了李商隱“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一句。那些愁思郁結(jié),無力穿越重重障礙的苦情人,他們的心結(jié)正像丁香花結(jié)一樣,“任是春風(fēng)吹不展”。

所以,丁香,一名百結(jié)花,又名情客。

|丁香花發(fā)一低徊|

丁香花身上總是帶著深深幽怨,正如韋驤詞中所說:“冷艷幽香奇絕。粉金裁雪。無端又欲恨春風(fēng),恨不解、千千結(jié)。”

有關(guān)丁香花的故事,也都十分令人傷情。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相傳古時有一書生趕考,投宿在一家小店。店主女兒和書生一見鐘情,二人月下盟誓,兩心相傾。這個姑娘也是冰雪聰明,她以和書生對對子為樂。書生說出了一個巧聯(lián):“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惫媚镎_口說出下聯(lián),她父親突然來到,棒打鴛鴦,將二人生生拆散。姑娘不久郁郁而死。

后來,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丁香樹,書生每日都上山看丁香,突然悟出這丁香花就是姑娘念念不忘要對的下聯(lián)。書生當(dāng)時出的上聯(lián)是:“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而姑娘墳前開的丁香花就隱喻了下聯(lián):“丁香花,百頭,千頭,萬(萬)頭?!?/p>

這段故事讀來令人好生傷感。就連現(xiàn)在流行的那首《丁香花》,相傳背后也有個生離死別的傷感故事,聽來是聲聲如泣如訴:

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這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院子里栽滿丁香花,開滿紫色美麗的鮮花,我在這里陪著她,一生一世保護她。

提起丁香花,也不得不提晚清時那個著名的“丁香花詩案”,這其中同樣包含了一個悲情故事。

這個故事的男女主角是晚清著名詩人龔自珍和一代才女顧太清。

顧太清嫁給乾隆第五子永琪(就是《還珠格格》中永琪的原型)之孫,也就是綿億之子——貝勒奕繪為側(cè)室福晉(妾)。她是晚清著名才女,有“八旗論詞,男中成容若(納蘭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說。

顧太清,又名顧春,在丈夫奕繪死后,龔自珍經(jīng)常出入于王府,和顧太清傳出緋聞,并傳出這樣一首詩:

己亥雜詩
憶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之丁香花

空山徒倚倦游身,夢見城西閬苑春。

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fēng)遞與縞衣人。

這太平湖畔距貝勒王府不遠(yuǎn),此處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樹,龔自珍常流連其間,大概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詩中提到的“縞衣人”是誰呢?人們一想就想到顧太清,因為她住在“朱邸”(王府)中,又常著一身白衣裙,她與龔自珍是詩友,龔寫的這首“情詩”不是給她是給誰?

清朝時的人對于男女大防,已經(jīng)是變態(tài)般的嚴(yán)謹(jǐn),而且對于男女關(guān)系方面的事情,也傳得非常快,想象得越來越離譜。正如魯迅所言:“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p>

龔自珍和顧太清,或許只是精神上的戀愛,并無出軌之事,但一時間人們沸沸揚揚,都傳著龔顧二人的緋聞。這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顧太清母子被驅(qū)出了王府。她只好帶著兒女在西城養(yǎng)馬營購買了一處房子(辟才胡同以西的舊城墻附近),靠變賣金銀首飾度日。

龔自珍也待不下去了,只好拉著一車破書,離開了京城,不久就暴卒。據(jù)說被奕繪之子載鈞派殺手下毒毒死。死時,龔自珍留下的書箱中有顧太清的一幅畫像和一束枯萎的丁香花。這就是所謂的“丁香花疑案”。

對于龔、顧二人之間的感情,有很多種說法,但我覺得龔自珍對顧太清有情,顧也對龔有些好感,應(yīng)該是真的。他們的感情也正像丁香花一樣,是盤結(jié)在心中,不敢大膽吐露的。然而,當(dāng)時的社會竟容不下他們這種“發(fā)乎情,止于禮”的感情。所以后來近代文人冒鶴亭在《讀太素明善堂集感顧太清遺事輒書六絕句》中嘆道:

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來。

人是傾城姓傾國(暗隱“顧”字),丁香花發(fā)一低徊。

“丁香空結(jié)千般恨,柳線難縈一片心”,丁香花給我們帶來的是亂絲般纏結(jié)的愁緒,正如柳永所說:“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p>

這世上無人不苦,有情皆孽。然而多少癡情的女子卻堅持:

本想不相思,為怕相思苦,幾番苦思量,寧可相思苦。

所以此文的最后,我們還是走到晚唐的《花間詞》中,擇出幾首詞來,伴著那吹來的丁香氣息,品一下其中的柔情苦緒:

感恩多(牛嶠)

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近來情轉(zhuǎn)深,憶鴛衾。

幾度將書托煙雁,淚盈襟。淚盈襟,禮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何滿子(尹鶚)

云雨常陪勝會,笙歌慣逐閑游。錦里風(fēng)光應(yīng)占,玉鞭金勒驊騮。戴月潛穿深曲,和香醉脫輕裘。

方喜正同鴛帳,又言將往皇州。每憶良宵公子伴,夢魂長掛紅樓。欲表傷離情味,丁香結(jié)在心頭。

中興樂(毛文錫)

豆蔻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jié)同心。翠鬟女,相與,共淘金。

紅蕉葉里猩猩語。鴛鴦浦,鏡中鸞舞。絲雨,隔荔枝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