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離宣紙最近的楮

泥花散帖 作者:馮杰 著


離宣紙最近的楮

對于舞墨者言,宣紙是一片線條馳騁的疆地。中國文化因為宣紙的出現(xiàn),才顯得更加豐富多彩。造宣紙的主要原料是一種叫楮的樹皮。宋人周密《澄懷錄》中,有“宣州僧欲寫《華嚴(yán)經(jīng)》,先以沉香種楮樹,取以造紙”。

后來有人說,那是一種誤識,是用青檀造紙。可我感情上覺得還應(yīng)該是楮。

這種樹學(xué)名叫“構(gòu)”“榖”。我們北中原鄉(xiāng)下把這種樹叫“楮桃”,在田野、村邊、路旁都能見到。我小時候打柴,經(jīng)常從它身邊穿過,它就那么呆呆地站著,長得像個一頭亂發(fā)的鄉(xiāng)下孩子。真看不出來,這小子長大還能造宣紙。

每年三月份,楮長出的花穗叫“構(gòu)絮”,可以拌上面蒸著吃,我母親就會做這種民間蒸菜。蒸熟時有一種豆角味,如果不說名字,單憑鼻子去猜,誰也不會猜出這是楮桃花穗的翻版。

再說果實。楮桃的果實是紅色的,有著厚厚的柔毛,像不老實的小雀蛋在葉子下面臥著,還有點近似荔枝,但比荔枝紅得鮮艷,除了饞嘴的鳥偶爾嘗試一下,染滿一嘴口紅外,人很少食。熟時靜靜落地,像不小心灑下的顏料,我曾夢到過它在月光里滴落的聲音。

我記得每到八、九月份,我姥姥家院墻后面的沙崗野地楮桃叢里,一夜之間,像是商量好的,都掛滿了這種袖珍版的小燈籠。果實紅得現(xiàn)在想起來充滿著懷念與憂傷。

我少年時代,打柴草時從沒有傷害過那種樹。

我十八歲以后才接觸到宣紙。之后,便對那雪白的宣紙情有獨鐘。面對宣紙,像故鄉(xiāng)春天的第一場雪,一夜攤滿在案頭,風(fēng)一來,有一種“卷雪”的感覺。

終于有一天,一位來自雪國的人用宣紙開始給我寫信,紙上有雪。我便覺得寫信的人也有著古典情懷。

楮是能造宣紙的,是造雪的樹。那是離宣紙最近的樹,是一種了不起的中國樹。

乳名叫楮的樹,離我的童年也最近,它像一位當(dāng)我背著沉重的籮筐打草歸來時能扶一把的小伙伴。楮樹的小手皮膚溫潤,在冬天薄薄的暮晚,正冒出熱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