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厚道圣人

厚道圣人:張載關學千年尋蹤 作者:馬蘇彬 著


厚道圣人

張載故里——陜西眉縣的橫渠書院內,有一座石碑,上刻“宣明”二字。碑刻全文如下:

皇帝詔命。驚悉崇文院校書、同知太常禮院張載卒殺,哀痛之至。故準翰林學士許將等奉館職半賻以資贈恤。橫渠之學意蘊宏深,且德行之美,宜垂表千秋。特御謚,張載。

宣明

欽此,元豐戊午,孟陽吉日。

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冬,張載病逝臨潼。第二年,即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為表彰其功德,宋神宗趙頊頒旨敕封張載謚號為“宣明”,意即坦誠相告而毫無隱瞞。隨后,張載被依古禮安葬。

從帝王層面給予張載如此肯定、褒獎,足見其人品質樸無華、厚道實在。而張載也早有自我總結。在其著作《經(jīng)學理窟·學大原上》中有:“某(我)只是太直無隱,凡某人有不善即面舉之。”做事先做人!“橫渠先生”張載能取得為后世所敬仰的不朽功德,必定是從做人開始的。

《宋史·張載傳》中有:“載學古力行,為關中士人宗師,世稱為橫渠先生……敝衣蔬食,與諸生講學,每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圣人而后己。以為知人而不知天,求為賢人而不求為圣人,此秦、漢以來學者大蔽也。故其學尊禮貴德,樂天安命,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黜怪妄,辨鬼神?!币源藶閾?jù),我們知道張載是北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關學創(chuàng)始人及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之一,是有宋以來創(chuàng)新改良儒家文化的亙古奇才,是非同凡響的“關學圣人”,也是令千秋后世肅然起敬的思想偉人——這是就社會價值層面的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張載又是怎樣一個人呢?是凡人,還是圣人?性格剛烈耿介,還是溫文爾雅或圓滑機巧?言語直接坦率,還是委婉柔和?這的確是耐人尋味的。

張載,字子厚,后世尊稱其為“橫渠先生”,又作“張橫渠”。其名中的“載”和“厚”,取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一個有道有德的君子應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能容載萬物。名如其人,現(xiàn)實中的張載待人淳樸厚道、敦本善俗、去偽存真、安貧樂道;對事則求真務實、躬行踐履、直率敢言、擔當負重,有君子之貌,具圣人之質。

張載高足弟子呂大臨在《橫渠先生行狀》中言:“先生氣質剛毅,德盛貌嚴,然與人居,久而日親。”可見張載神色嚴肅、做事認真、直接坦率,平時不茍言笑,但品德高尚,很能俘獲人心。其實,張載屬于慢熱型,外表冰冷,內心熾熱,相處久了便讓人倍感親切,以至于“聞人之善,能喜見顏色”。呂大臨的“氣質剛毅,德盛貌嚴”八字完整勾勒出了張載外貌嚴肅、不茍言笑,內在剛正不阿、不屈從、不茍合的個性特征。無獨有偶,呂大臨二兄——官至尚書左仆射(宰相)的呂大防也對好友張載的行事風格做了描述。在《熙豐日歷》中載:“前崇文院書郎張載,學術精深,性資方毅。”這里的“性資方毅”指的是為人正派、做事果斷大氣。

正是由于“氣質剛毅,德盛貌嚴”“性資方毅”的精神風范,促成了張載不畏皇權、不懼顯貴的錚錚風骨。據(jù)《宋史·張載傳》載,熙寧二年(1069年),受御史中丞呂公著舉薦,張載二次受詔回到汴梁。神宗皇帝向他咨詢治國理政方略時,他直接以“為政不法三代者,終茍道也”作答?!捌垺痹诠艥h語中是暫時、馬虎、隨便、不認真之意。面對皇帝,張載此語算是過于直接,甚至有些不敬了??勺鳛橐恍臑閲闹毖哉姵?,迂回婉轉向來不是張載的風格。而被史學家贊為宋朝四大有為帝王之一的神宗趙頊也堪為大度,并不計較張載“太直無隱”的言辭,可見《宋史·張載傳》中載:“帝悅,以為崇文院校書?!?/p>

如果你因此而認定張載只是一位不畏權貴、敢于直言的“鐵面包公”,那是對他的極大誤解。張載一生體恤民間疾苦,同情底層百姓。1057年進士及第后,他曾擔任云巖(今陜西宜川境內)縣令,任職期間推行“敦本善俗”的德政,每月初邀請云巖縣具有威望和德行的老人,在縣衙以酒食款待,席間了解鄉(xiāng)情民意,并做好記錄,隨后將之逐一落實。自此,云巖大治,很少發(fā)生盜竊之事。1065年前后,張載擔任渭州(甘肅平?jīng)觯┸娛屡泄?,其間遇到災荒,民眾流離失所,靠乞討度日。他便說服當時西北環(huán)慶路軍帥蔡挺,取出軍需物資賑濟災民渡過難關。1070年后,歸居橫渠的張載不僅自資購買土地進行“井田試驗”,以期解決農民無地可耕的難題,還帶領鄉(xiāng)人在橫渠鎮(zhèn)修成東西兩條灌溉水渠,緩解了灌溉問題,增加了糧食產量。有一年遇到年饉,莊稼欠收嚴重,許多人家都揭不開鍋,張載見家人不愿吃粗糙的飯食,便有感而發(fā):“餓殍滿野,雖疏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擇乎!”如此慈心善舉將張載品格中的“厚”詮釋得淋漓盡致。

另一方面,張載是自孔孟以來最出色的“禮德圣人”,其窮此一生都在為“禮”而奮斗:力薦神宗皇帝“復三代之法”;在家鄉(xiāng)橫渠建立宗法制度,以約束宗族子弟;制定家規(guī)家訓“六有”“十戒”,教化學生及子弟。1077年,張載第三次受詔回朝擔任太常禮院禮官,因力推“三代禮制”卻不為禮院負責人所采納,失落之余再次“致仕而去”,盡顯其勇于擔當、不茍于世的風骨,得清代大儒李元春贊譽“張橫渠以禮治天下”。

而將張載推向“圣人”之位的則是他去世后諸學者對其人品道德和學說義理的敬仰尊崇。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張載弟子范育在《正蒙·序》中寫道:“子張子校書崇文,未伸其志,退而寓于太白之陰,橫渠之陽,潛心天地,參圣學之源,七年而道益明,德益尊……子張子獨以命世之宏才,曠古之絕識,參之以博聞強記之學,質之以稽天窮地之思,與堯、舜、孔、孟合德乎數(shù)千載之間……圣人復起,無有間乎斯文矣。”另一關學思想繼承者,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張子正蒙注》一書中將先賢張載譽為:“張子之學,上承孔孟之志,下救來茲之失,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圣人復起,未有能易焉者也?!敝链?,終生致力于敦本善俗、躬行踐履、經(jīng)世致用的關學宗師張載,儼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厚道圣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張載的“厚道范兒”不僅是其風骨的寫照,更是關學得以綿延不絕的根本保障。其弟張戩就是張載的忠實追隨者?!睹伎h志·張戩傳》中對其有詳盡的描述:“張戩,字天祺,酷愛讀書,不喜為雕蟲之辭以從科舉。后來張戩進士及第,任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戩剛正不阿,盡職盡責。他勇于上書,陳訴利弊,彈劾一些人遇事不置可否,不能持正糾偏者?!睆堓d弟子藍田呂氏兄弟所寫的《呂氏鄉(xiāng)約》中亦有:“凡是同約者,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有善行就寫在冊上,有過失如違背鄉(xiāng)約的也寫上,三次犯過就實行懲罰,不改過的人絕跡。”正是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使得張載的一眾追隨者亦都獲得了如恩師般的高度贊譽。呂大防去世后被宋高宗趙構敕封謚號為“正愍”,其弟呂大鈞被張載弟子范育譽為:“醇厚正直,剛強勇敢,言行一致,是誠德君子也?!倍浴岸乇旧袑崱敝Q的《關學編》作者明代大儒馮從吾,可謂是張載這種“厚道范兒”的絕佳傳承者。他認為“講學就是講道”,在給學生講課時,無時無刻不流露出對歷代諍臣風骨節(jié)操的欽佩之情。教書育人在他看來,首先是要教會學生做人,做堂堂正正、品格高尚之人:將聰明用于正路,學業(yè)便會有所成就;若用于邪路,則愈聰明愈壞,反而助長了惡行。馮從吾之所以這樣強調品德情操,是認為這是原則問題,來不得半點含糊;只有秉公持正、一心為國,才配稱“君子”。他視朝中閹宦權奸為小人,自己寧可高官不做、厚祿不取,也絕不與他們同流合污。所以,他常教育學生要看清君子和小人,辨明大是大非;否則,“若要立中間,終為路人”。馮從吾還特別強調:身為高尚者,務必處理好個人和國家的關系,一切都要服從國家的利益,個人的利害得失、禍福榮辱統(tǒng)統(tǒng)算不了什么。他要求學生“無馳于功名”,切勿一味追求個人名利。馮從吾不僅這樣教誨學生,更是嚴于律己、身體力行。七十壽辰時,他寫了一首題為《七十自壽》的詩作:“太華有青松,商山有紫芝。物且耐歲寒,人肯為時移?點檢生平事,一步未敢虧?!本渚涠际撬娜烁駥懻?。

張載一生不茍言笑、不善言談,“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誠懇做人、務實做事是其一生堅守的操行。他認為“存真”首先要從“去偽”做起,如果脫離了真,那就是偽善;少說話、多做事,不要過于表現(xiàn)自己,否則就成了口是心非、沽名釣譽的偽學人。所以,張載在其著名的《東銘》中寫道:“過言非心也,過動非誠也?!币蟮茏觽円谐惺芷D難屈辱的心態(tài),不要做違背道理規(guī)律之事,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圓滿的答卷,回歸平靜如水的自然境界。以此,他在《西銘》的結尾處寫道:“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p>

厚道者,厚我生民之道也。張載關學思想中的要旨就是反對坐而論道、清談無為的不實學風,而提倡學貴有用、道濟天下的治世抱負。張載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改變氣質,而成為圣賢。而圣人之學就是為排除國家民族之憂患而立,圣人若不以國家人民為大計,這樣的圣人也是沒有用的。這就是張載,一位憂國憂民的思想巨擘、光明磊落的正氣君子、犀利耿直的“先朝魯迅”、正心誠意的“厚道圣人”。想來,這樣的畫像也許更符合張載的一生:

德盛貌嚴的君子氣度、敦本善俗的厚道品性、太直無隱的求真風范、不拘門戶的為學理念、經(jīng)世致用的造道精神、立心立命的治世胸懷、安貧樂道的氣節(jié)情操、大心無我的圣人豐姿。

凄風苦雨中,一位儒者神情堅毅地手提心燈,胸懷“民胞物與”之志,向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制高點砥礪前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