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魂的至交

微觀天下事 不負(fù)案頭書(繼梁曉聲老師《人世間》后2018年又一力作) 作者:梁曉聲


靈魂的至交

論雨果——夾在鐵鉗齒口的作家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它在一八七三年出版時,雨果已經(jīng)七十一歲了。

十二年后的五月十八日,雨果患肺炎,身體開始虛弱。

他在病中說:“歡迎死神來臨!”

五月二十二日,雨果從昏迷中醒來,又說:“大幕降落,我看見了黑色的光明……”

只有他的孫兒和孫女聽到了此話,那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生前,他在遺囑中添加了如下內(nèi)容:

將五萬法郎送給窮苦人,希望躺在他們的柩車?yán)锶ツ沟亍?/p>

拒絕任何教堂的祈愿,而要求為所有的靈魂禱告……

我相信上帝。

雨果一生和宗教的關(guān)系怨怨和和。

在他還是一個青年的時候,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便使他成為令宗教界人士咬牙切齒的文化敵人。

在他中年的時候,他卻又用他的筆塑造了一位與《巴黎圣母院》中虛偽丑惡至極的教士弗羅洛截然相反的教會人物——《悲慘世界》中的米里哀主教,其無私和仁慈幾近完美,簡直就如同上帝本人的人間化身。米里哀主教是歐洲文學(xué)史上最高尚的教會人物。

“我相信上帝”一句話中的“上帝”,對于雨果這一位全歐洲最具有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氣質(zhì)的詩人、作家,究竟意味著什么呢?他所言的“上帝”是一位神,抑或是一條“真理”?除了他自己,沒有人清楚。

雨果和宗教的關(guān)系,與薄伽丘和宗教的關(guān)系相似。后者在四十歲那年完成了《十日談》,于是受到宗教審判。其晚年不但皈依上帝,而且干脆想去做一名教士。

在歐洲,像雨果和薄伽丘一樣,與宗教發(fā)生怨怨和和之關(guān)系的文化人物不在少數(shù)。他們與宗教的關(guān)系最終皆以和而告終——這是特別耐人尋味的西方文化現(xiàn)象……

雨果終生不悔的,乃是他與法蘭西共和國那一種唇亡齒寒、一榮俱榮、一毀俱毀的關(guān)系;是與他的《人權(quán)宣言》休戚與共的關(guān)系;是與底層民眾同呼吸共命運的關(guān)系。

正是這一種關(guān)系,令他的人生起伏跌宕。他曾在共和國的普選中成為得票率第二多的國民公會的議員;也曾被復(fù)辟了的波拿巴王朝驅(qū)逐出境,度過了近二十年的流亡歲月。當(dāng)局還下達過對他的通緝令,宣布:“捉住或打死雨果的人,可獲兩萬五千法郎賞金?!?/p>

雨果曾滿懷深情地在日記中寫道:“我之所以沒有被逮捕,也沒有被槍殺,而能活到今天,全憑了朱麗葉?德魯埃夫人。是她冒著失去個人自由乃至生命的危險,為我排除一個個陷阱,絲毫不松懈地保護我,為我不斷尋找安全的避難所?!?/p>

朱麗葉——雨果終生的“紅顏知己”。

雨果對流亡的回答是——拒絕一切赦免。

他在拒絕書上寫道:“如果只剩下十個人(不懺悔者),我將是那第十名。如果唯余最后一人,那就是我?!?/p>

雨果在流亡時期依然是堅定不移地反對封建王朝的戰(zhàn)士。他寫下了《侏儒拿破侖》《懲罰集》《靜觀集》等一系列討伐共和國“共和”原則之?dāng)车膽?zhàn)斗檄文……

雨果是一個滿懷政治正義感的激情和深情的愛國者。

古今中外名垂史冊的詩人們和作家們幾乎都是如此這般的愛國者。

但雨果的不同在于,從法蘭西誕生了共和國那一天起,他所愛的便只有以《人權(quán)宣言》為國家信條的法國了。

從此他不能再愛另一種法國。

也不能認(rèn)為,法國再變成一個什么樣的國家,跟他是毫無關(guān)系的事情。

于是一切企圖背叛《人權(quán)宣言》的人,也都必然成為他的敵人。

一個事實乃是,在他和他的敵人之間,他從未妥協(xié)過。復(fù)辟勢力獲勝以后,路易?波拿巴在登基典禮剛一結(jié)束時便迫不及待地單獨召見雨果,希望雨果能轉(zhuǎn)變立場成為他的支持者。而雨果即使在王權(quán)主動向自己示好的情況之下,也并沒有受寵若驚。他當(dāng)面堅持他的共和思想。他在日記中記述那一次談話時,曾用“愚蠢透頂”來形容新的國王……

正因為雨果是這樣的,所以在他逝世以后,法國政府決定將他的遺體停放在巴黎凱旋門供民眾瞻仰,然后舉行國葬。

當(dāng)時還是記者的羅曼?羅蘭這樣描寫那些民眾夜里守靈時的情景:“在協(xié)和廣場,在法國的所有城市,人們都在哀悼……在一束束鮮花、一堆堆花圈中,顯現(xiàn)窮人的黑色柩車,上面只放著兩個玫瑰花環(huán)。那是最后的一次對照了。二百萬人跟隨著靈車,從星形廣場將詩翁窮酸的棺材送進了先賢祠……”

此種宏大場面使維持治安的騎警們深感震撼。

法國是全世界的第一革命搖籃。

在一七八九年,歐洲發(fā)生了一樁大事件——

巴黎的起義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專制王朝最后堡壘的巴士底獄,隨后法國又制定了《人權(quán)宣言》。

《人權(quán)宣言》的意義在于宣傳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

沒有確鑿的根據(jù)可以證明——沒有法國的革命,就一定沒有后來俄國的革命,就一定沒有后來中國的革命,就一定沒有后來發(fā)生在許多國家里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

沒有確鑿的根據(jù)可以證明——沒有《人權(quán)宣言》,就沒有后來的《共產(chǎn)黨宣言》……

但有確鑿的根據(jù)可以證明——沒有巴黎公社,就沒有后來在世界各地不脛而走的一個驚心動魄的詞匯——“革命”……

但有確鑿的根據(jù)可以證明——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羅伯斯庇爾、馬拉、巴貝夫這樣一些法國知識分子,與“革命”有著生死與共的關(guān)系。在伏爾泰、盧梭之前,人類歷史上沒有什么“革命”,只有起義、造反、暴動而已。在孟德斯鳩之前,王權(quán)即國家。在羅伯斯庇爾、馬拉、巴貝夫之前,世上沒有“革命者”……

雨果是他們的信徒。是詩人和作家的雨果,也具有繪畫的天分,他曾創(chuàng)作過兩幅油畫——《風(fēng)暴中的大樹》和《我的命運》。

在《九三年》中,雨果通過郭文這一共和國聯(lián)軍司令官之口,說出了他對“革命”的感受——病朽的大樹將在風(fēng)暴中倒下,長青之樹將在風(fēng)暴中生長。新世界誕生以前,清掃是必要的。這是一種要靠流血和犧牲來進行的“工作”,一種偉大的“工作”……

而《我的命運》,畫的是一只被海浪拱起的帆船;看起來,它隨時都可能會“粉身碎骨”。

雨果是早有準(zhǔn)備接受更兇險的命運的……

“革命”是有潛伏期的;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歐洲動蕩不安……

閔采爾在德國領(lǐng)導(dǎo)了農(nóng)民起義,因此遭受酷刑之后被砍頭……

相應(yīng)的,革命國人民斬下了路易十六的頭……

而美國獨立了。

《獨立宣言》的基本思想,其實便是伏爾泰和盧梭“天賦人權(quán)”的思想……正是——我家長花他家開。

這對于飽受封建專制之苦的法國人,是一種刺激……

于是——

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法國巴黎的起義人民推翻了王權(quán)的專制統(tǒng)治。但大資產(chǎn)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們?nèi)园抵斜幼o著國王……

一七九二年八月九日,巴黎民眾又舉行了起義,掠走了國王路易十六,并將其囚禁……

九月二十一日,由普選產(chǎn)生的國民公會開幕,通過了廢除君主立憲制的議案,宣布法西蘭第一共和國成立……

其后,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被推上了斷頭臺……

先后被斷頭臺斬下頭顱的還有王室的其他成員,以及企圖營救國王和王后的保王黨勇士。是的,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保王黨分子,他們也是完全當(dāng)?shù)闷稹坝率俊倍值?。他們站立在斷頭臺上視死如歸,一齊高呼“國王萬歲”……

根據(jù)《法國革命史》一書的記載,成千上萬圍觀的民眾霎時肅靜。

勇敢是不分階級的,每一個階級都有自己的勇士。

第一共和國將國王和王后斬首的做法,使整個歐洲震驚。這反而激怒了保王黨殘余勢力,在英國等外國干涉軍的支持之下,各地保王黨糾集殘軍,發(fā)動暴亂,對革命實行血腥報復(fù)。并且,他們決定攻占巴黎。而共和國的軍隊中,也一再有高級將領(lǐng)叛變或預(yù)謀叛變。在巴黎,執(zhí)政的一派叫“吉倫特派”,他們多由資產(chǎn)階級人士和貴族民主人士組成。他們對于激進的革命開始心生厭煩,打算里應(yīng)外合。于是巴黎民眾發(fā)動了第三次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將自己更信任的“雅各賓派”選舉為“領(lǐng)導(dǎo)核心”。這是由平民知識分子組成的政治派別,他們倒是對民眾的一次次暴力色彩的起義習(xí)以為常了。

雅各賓派臨危受命號召人民,任派將領(lǐng),指揮軍隊,擊退敵人,肅清內(nèi)奸,挽救和保衛(wèi)共和國……

這就是法國的一七九三年。

這就是雨果的《九三年》的大背景。

《九三年》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是兩個相互仇恨的陣營的代表,而且是那兩個陣營的高級代表人物。故他們更具有代表性。兩個陣營之間的深仇大恨,被他們“代表”得淋漓盡致。

一方的口號是“國王萬歲!”

另一方的口號是“共和國萬歲!”

雙方都不乏喊著口號的英雄,喊著口號慷慨就義的“勇士”——或者,用魯迅的說法——“猛人”。

一方要恢復(fù)一種國家秩序。那種秩序?qū)⑷朔殖筛叩唾F賤的等級,靠“法”來實行所謂“高貴”的人對“低賤”的人的專制。其專制權(quán)力的象征是國王。這一種專制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千百年,這本身似乎便意味著是一種理所當(dāng)然的理由?!扮姳斫车膬鹤幼鲎h員,貴族的看門人居然成了將軍”——這樣的事發(fā)生了,在他們看來是一個國家的奇恥大辱……

另一方用猛烈的暴力摧毀了以上一種國家秩序。他們認(rèn)為那是他們的權(quán)力,是“天賦”之“人權(quán)”,是絕對正當(dāng)?shù)?。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家,便是伏爾泰和盧梭。伏爾泰告訴他們——反對平等就是反對道德;只有高貴的心靈,沒有高貴的階級。而盧梭告訴他們,國家必須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政治的職責(zé)僅僅是執(zhí)行“公意”,只有人民才是人民的主人。如果政府無視人民的“公意”,人民則有權(quán)力推翻它……

保衛(wèi)共和國的陣營說:“一個也不寬大!”

要復(fù)辟王權(quán)的陣營說:“一個也不饒?。 ?/p>

前一個陣營提醒自己:“不睡覺,也不憐憫。”

后一個陣營勉勵自己:“利用一切,提防一切,拼命殺人。”

前一個陣營意識到,自己必須流更多的血,犧牲更多的生命。必須在所不惜。

后一個陣營意識到,他們“需要一個領(lǐng)袖和火藥”。而那個領(lǐng)袖,“只要有利嘴和爪子就行”。——總而言之,需要“一個鐵腕人物,一個掌刀的,真正的劊子手”!——電影《列寧在十月》中資產(chǎn)階級政客們的話語。

前一個陣營說:如果共和國不存在了,我們的命運又將如何?

后一個陣營說:弒君者們斬下了路易十六的頭,我們要把弒君的人肢解。

……

雨果在《九三年》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將階級與階級,“豺狼與豺狼”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你死我活的仇恨,呈現(xiàn)得令讀者不寒而栗。

如果一個人不但是一個堅決擁護共和制度的人,而且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道主義至上的人,那么他將拿自己怎么辦呢?

偏偏,雨果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共和制度——雨果所要也。

人道主義——雨果所要也。

于是,雨果便被鉗在一把巨鉗的齒口間了。他在忍著他所感受到的思想疼痛的同時,仍帶著呻吟般的聲調(diào)高喊著他自己的口號:“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是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因為他認(rèn)為革命是“絕對正確的”,所以也不可能不是保王黨陣營的敵人。

因為他居然認(rèn)為人道主義原則高于革命原則,后來的革命家們一致將他視為一個僅僅同情革命的同路人而已。

朗德納克——一個保王黨陣營所需要的,“有著利嘴和爪子”的人物;一個本身即是親王的人物;一個身負(fù)使命并且極具使命感的人物;一個十分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一往無前,可以做到不動聲色地殺死任何一個人,以及成千上萬的人;可以做到連正在哺乳著的母親也不放過。當(dāng)然,他不需要親自動手。他只下達命令。在他的命令下,敵人不但應(yīng)被殺死,而且任由部下去肢解。他冷靜、果敢、意志堅定,自己也可以做到從容赴死。

最重要的是,他有他的一套關(guān)于國家的理念。

他認(rèn)為:“假使伏爾泰被吊死,盧梭被送去當(dāng)苦工囚犯,這一切(革命)就不至于發(fā)生了!有思想的人是怎樣的災(zāi)禍?。∫磺卸际悄切€文人和壞詩人引起的!還有百科全書!狄德羅!達郎拜爾!這些可惡的無賴!我們這一幫人都是執(zhí)法者。你可以看見這里(牢獄)墻上分尸輪的痕跡。我們并不開玩笑,我們不要舞文弄墨的人!只要有爛文人在東涂西抹,就會產(chǎn)生顛覆秩序的人!只要有墨水,就永遠(yuǎn)有污點。只要有人拿著筆,那些毫無價值的言論就會變成造反的暴行!書籍傳播罪惡!人權(quán)!人民的權(quán)力!都是十分空洞、可笑、虛妄而該死的胡扯!……”

倘秦始皇地下有靈,肯定也會為朗德納克大鼓其掌。因為后者替他“焚書坑儒”的暴行做了“精彩絕倫”的辯護。

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相隔一千幾百年,理念卻是那么一致。由此可見,只要一個社會是害怕和仇恨思想的,它骨子里就必是迷戀封建專制的。

正是一個這樣的朗德納克,居然在從共和國聯(lián)隊的包圍圈中逃脫以后,為了救出三個陷于火海中的窮人的孩子,竟又自投羅網(wǎng)地回到了包圍圈里……

他是比沙威“高級”得多的沙威。

于是,他的人性的“復(fù)歸”,也似乎比沙威“高級”得多。

雨果塑造了一個他希望看到的人。

因為他在現(xiàn)實中所見的那樣的人太少了。尤其是在兩個陣營你死我活地進行搏斗的情況之下,那樣的人更少。

理想主義者有時難免像一廂情愿的好孩子。

郭文——他既是共和國聯(lián)軍的總司令官,也是一個有貴族血統(tǒng)的人。他是卓越的年輕將軍,是共和國的忠誠保衛(wèi)者。他的使命就是捉到朗德納克,審判后者,絞死后者。消滅了朗德納克,共和國就多了一分安全。他捉住了敵方陣營的最高將領(lǐng),卻又放了。因為,將一個不惜犧牲自己生命而拯救三個窮人的孩子的生命的人送上斷頭臺,那是他根本做不到的。同樣的事朗德納克做起來卻會毫不猶豫。怎樣對待三個孩子和怎樣對待死敵,在朗德納克的頭腦中是兩碼事。在郭文看來卻是同樣的事——都是人應(yīng)該怎樣對待人的問題……

郭文明知自己將會因此而被共和國的軍事法庭處死。事實上也是那么一種結(jié)果。但是他無怨無悔。他不但從容鎮(zhèn)定,而且?guī)缀跏切母是樵傅爻錆M快意地赴死。他認(rèn)為——革命所實現(xiàn)了的共和國,其實并不是他最終想要的共和國。他想要的共和國是更理想的一種共和國。那樣的共和國不是把人變?yōu)樗摹氨仭?,而是要把人變成公民,使每一個人都變成有思想的人,仁慈的人……

在《九三年》中,人物之間精彩的對話比比皆是。而郭文與西穆爾登的對話之精彩,在我看來簡直是無出其右的。這是一位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家和一位革命的理想主義思想家之間的“高峰辯論”。

西穆爾登曾是郭文的思想導(dǎo)師。他們之間曾有思想上的父子般的親情。但是西穆爾登作為共和國的一位最高執(zhí)法者,必須依照共和國的軍事法律判處郭文死刑。

西穆爾登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是共和國的思想之父。他確信,在社會的結(jié)構(gòu)里,只有用極端的辦法才能鞏固政權(quán)。僅就此點而言,朗德納克要鞏固的政權(quán)和他所要的鞏固政權(quán)是不一樣的政權(quán)。

西穆爾登確信必須而且只能用同一種方法來鞏固不一樣的政權(quán)。他為共和國而實行恐怖統(tǒng)治?!八碛欣淇釤o情的人的權(quán)威。他是一個自認(rèn)為不會犯錯誤無懈可擊的人。他是社會法則的化身。是不能近的,冰冷的,是一個可怕的正直的人?!?/p>

他是共和國陣營中的朗德納克。

他的思想“像箭一樣直射目標(biāo)”。

而雨果的結(jié)論是——在社會發(fā)展中,“直線是可怕的”。

而郭文在思想上背叛了西穆爾登。

正如亞里士多德后來在哲學(xué)上否定自己的老師柏拉圖。

郭文的頭被斬下來了。

西穆爾登在那同時也開槍自殺了。

因為經(jīng)由與郭文的一番思想辯論,他不得不承認(rèn)——他的學(xué)生,他的思想的兒子,“走到他前邊去了”。甚至簡直也可以說,他的思想的兒子,反過來變成他的思想之父了。

但導(dǎo)致他自殺的絕不是嫉妒,而是悲哀。他因為自己的處境而悲哀。

一個思想者,他的眼一旦看清了將來必是怎樣的,他的理智就難以面對現(xiàn)實了。將來要引導(dǎo)他成為仁者,現(xiàn)在卻要求他繼續(xù)殺人。他、郭文和雨果一樣,都被夾在巨鉗的齒口了。他或者成為一對鉗柄中的一柄,或者在巨鉗的齒口被夾碎。

郭文選擇了被殺。

西穆爾登選擇了自殺。

雨果是幸運的——因為他既不是共和國的聯(lián)軍總司令官,也不是共和國的最高法官。

所以實際上被夾住的只不過是他的思想……

革命是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事。

所以它既是某些知識分子的正義感所預(yù)言、所同情甚至聲援的事,也往往是令他們雙手遮眼的事。

知識分子要成為徹底的革命家,僅僅自己不怕死是不夠的,還必須成為習(xí)慣于看到別人身首異處的人。

許多知識分子都過不了這一關(guān)。

革命家便譏嘲他們天生怯懦。

其實,大多數(shù)的他們,只不過是心軟。

所以,后來的列寧教誨高爾基:“把憐憫丟掉吧,高爾基同志!……”

在我讀過的小說中,如果由我指出哪一部的對話和議論是最棒的,那么當(dāng)然是《九三年》。

在這一部長篇小說中,連普通士兵們、水手和流浪漢的話語,都是值得人咀嚼再三的。

至于那些議論,許多早已成為格言。

《九三年》——它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文學(xué)化了的世界近代史。其后在俄國,在中國,在許多國家爆發(fā)的革命,都上演過法國的《九三年》的那一種血雨腥風(fēng),都產(chǎn)生過西穆爾登或朗德納克式的人物……

偶爾,也產(chǎn)生郭文式的悲劇……

即使到了今天,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某些國家,仍有他們的幽靈在呼風(fēng)喚雨。

在中國還有沒有,我就委實說不準(zhǔn)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