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敘語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 作者:傅斯年


cover

諸君研習文學,第一要避免的,是太著重了后來人的述說,批評,整理的著作,以及敘錄的通書,而不著重原書。諸君假如僅僅細心的讀完了一部書,如《詩經(jīng)》,或《左傳》,或《史記》,或一大家的詩,都比讀完一切近年來文學史的著作好;又如把楚詞的章句故訓詳細校讀一遍,自己會有一種見解,便也用不著別人的教科書。所以文學史之用,斷不是以此代替讀專書,恰恰反面,乃是刺激人們?nèi)シ肿x專書的。不過,我們雖知道專書的研究是根本工夫,而但能分讀專書不知聯(lián)絡的人,也常常免不了“鄙陋”,把這個名詞翻成近代話,“鄉(xiāng)下人氣”。所見不廣,不知道文學因時因地的變遷和聯(lián)絡,就要“坐井觀天”了。講文學史一科之意就是這樣。

我們寫文學史時,最簡單的辦法,是把諸史《文苑傳》及其他文人傳集起來,加上些別的材料,整理成一部鄭夾漈所謂通志中之一志,這樣子的一個“點鬼簿”,不是不可以做的,也可以做得很精細的?;蛘甙迅鲿r代的文學評論集起,依時排列,也可成一部很好的記載。不過,我們覺得文學之任務當不止于這樣編輯的工夫,我們現(xiàn)在的要求是以講說引人作學問,不是修書。一時想到,作文學史應該注意下列三項工作。

第一,因為文學史是史,他和史之別的部分之分別,乃因材料不同類而分開題目去作工:要求只是一般史學的要求,方法只是一般史料的方法??级ㄒ粫臅r代,一書的作者,一個事件之實在,一種議論的根據(jù),雖是文學史中的問題,也正是通史中的事業(yè)。若是我們把時代弄錯,作者弄錯,一件事之原委弄錯,無限的誤謬觀念可以憑借發(fā)生,便把文學史最根本的職務遺棄了。近代中國的語言學和歷史學,開創(chuàng)于趙宋(說詳后),近三百年來成績很大,最近二十年中,尤有若干新觀點,供我們這一項的考定知識之開拓。這一類的工夫是最根本的工夫,即是我們談文學史的第一個要求,若這一條任務舉不起來,其他的工作沒有附麗的所在。

第二,我們看,若干文體的生命仿佛像是有機體。所謂有機體的生命,乃是由生而少,而壯,而老,而死。以四言詩論,為什么只限于春秋之末,漢朝以來的四言詩做不好,只有一個陶潛以天才做成一個絕無對偶的例外?為什么五言起于東漢的民間,曹氏父子三人才把他促成文學上的大體制,獨霸了六朝的詩體,唐朝以后竟退居后列,只能翻個小花樣呢?為什么七言造胎于八代,只是不顯,到了李杜才成大章法,宋朝以后,大的流變,又窮了呢?為什么詞成于唐,五季北宋那樣天真,南宋初年那樣開展,吳夢窗以后只剩了雕蟲小技呢?為什么元曲俗而真,粗而有力,盛明以來的劇,精工上遠比前人高,而竟“文飾化”的過了度,成了尾大不掉的大傳奇,滿洲朝康熙以后又大衰,以至于死呢?為什么屈宋詞賦變到成了漢朝的大篇章之賦遂沒有了精神呢?就是這些大文體,也都不像有千年以上的真壽命,都是開頭來自田間,文人借用了,遂上臺面,更有些文人繼續(xù)的修整擴張,弄得范圍極大,技術(shù)極精,而原有之動蕩力遂衰,以至于但剩了一個軀殼,為后人抄了又抄,失去了擴張的力氣:只剩了文字上的生命,沒有了語言上的生命。韻文這樣,散文也一般,詳細的疏證,待“文體”一章說。這誠是文學史中的大問題,這層道理明白了,文學史或者可和生物史有同樣的大節(jié)目可觀?!鞍寻l(fā)生學引進文學史來!”是我們工作中的口號。

第三,文學不是一件獨立的東西,而是時代中的政治、思想、藝術(shù)、生活等等一切物事之印跡。世上有限于一時代之文學,假如他里面的質(zhì)料和感覺是只屬于這一時的;有超于一時代之文學,假如他里面的質(zhì)料和感覺是超于這一時代的;但斷斷沒有脫離了時代的文學還能站得住。古文有脫離時代的要求,古文便沒有生命。所以文學不能離其他事物,獨立研究,文學史上的事件,不能離其他事件,單獨推想而得?!办`魂在一切事物中,一切事物之全即是靈魂”。文辭中的情感,仿佛像大海上層的波花,無論他平如鏡子時,或者高濤巨浪時,都有下層的深海在流動,上面的風云又造成這些色相,我們必須超過于文學之外,才可以認識到文學之中,例如屈宋文辭,出產(chǎn)于楚國的世代,漢朝詞賦只是吳梁武帝諸朝廷的產(chǎn)品,齊梁間的文華形成儷體,北地的壯風振作唐代的文學。唐詩宋詩題目不同,唐詩的題目到北宋中期后進到詞里面,而所謂宋詩者,另是一套題目;正因為唐代文人多是中朝閑散之人,或是持節(jié)大夫之客,所以除杜韓若干大家自己為自己作詩以外,多是寄托于卿相的華貴生活中之裝飾藝術(shù)家。宋代文人的生活獨立些,于是題目因生活而不同,感覺之界,因題目之不同而又不同了。又若很小的事,如讀一首小詩,每覺映射世代之遠大,即如唐人絕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在唐時安西萬里,征戍者有此情感,這詩自是最真的詩。設(shè)若在現(xiàn)在人作來,便全無意義了。又如初唐律詩,“盧家少婦郁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這詩正基于隋唐東征的事實,府兵家庭的情景,儼然畫出初唐人的情感,題曰“古意”,實是今文。諸如此類,文情流變,與時代推移,是我們了解文學與欣賞文學中之要事。這是我們的第三要求。

現(xiàn)在不是著一部文學史,乃是把一部文學史事之卮言寫下來,作我們后來回想的資料。中國古代文學史所包含的時代恰恰有無限的困難問題,非我們現(xiàn)在的能力所能解決,且現(xiàn)在我們所及見的材料正也不夠供我們解決這一切問題的。我的“卮言日出”,非供諸君以結(jié)論,乃贈諸君以問題,有時或覺說的話仿佛徘徊歧路,毫無定見樣的,這正因為我們不便“今日適越而昔至”。且把一切可能的設(shè)定存在心中,隨時推端引緒,證實證虛。假如這些問題刺激得諸君心上不安寧,而愿工作,以求解決,便達到這講義的目的了。“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愿同勉之。

十七年十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