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輯 訪談

何建明報告文學論 作者:何建明


第二輯 訪談

我成功,因為我感性

何建明說自己半年內(nèi)瘦了30斤,除了繁忙的采訪和寫作,還得益于每天從單位到家步行10里路。

當前報告文學應以歌頌為主

記者:作為獲獎無數(shù)的報告文學作家,本次由新世界出版社把所有獲獎作品結集出書了,您是怎樣定義報告文學這類文體的?

何建明:報告文學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有的字典里給它的解釋是:新聞、散文、特寫的總和,這顯然是對這種文體的極大誤會?!墩l是最可愛的人》《焦裕祿》當年都是當通訊來寫,因為傳播較廣泛,成了經(jīng)典作品,逐漸被劃歸為報告文學,今天看來也是不妥的。

我寧愿把它定義為用文學手法寫的新聞報告。央視《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包括我們倆正在做的“對話”,再深化些也是報告文學。

記者:一說到報告文學,讀者往往會聯(lián)想到打著紀實名義的吹噓之作,很多人甚至寧可讀虛構的小說也不愿意讀報告文學。包括您的作品,也是因為獲了獎有些人才讀過,為什么?

何建明:我完全理解。報告文學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可笑的“廣告文學”,比如某些企業(yè)出點錢讓某作家寫篇歌功頌德的文章,再出點錢給報紙雜志就發(fā)表了,歸在什么欄目下都不合適,干脆就叫“報告文學”吧。這種情況太多了。

可是不能把它極端地歸于批評。沒錯,魯迅、巴金面對黑暗社會確實需要對其討伐和批評,但在人民當家做主的今天還是要以歌頌為主,如果還以批評為主調,就會犯錯誤。比如我準備寫三峽移民時,有人說你別去,聽說移民干部有貪污的,也有人不愿移民,可后來我的親眼所見是什么?那些個別的問題是有,但真是許多人在為大家舍小家,在采訪中無論是干部還是村民都深深打動了我。最后成書不僅領導認可老百姓也認可,關鍵是不走極端,要講話負責。

一篇當代報告文學,在二十年前可吃一輩子

記者:盡管報告文學并未出現(xiàn)繁榮景象,可《哥德巴赫猜想》《祖國高于一切》等作品似乎還是有其代表性的,而當代這樣的代表作卻更鮮見,作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您怎么看?

何建明:當代的報告文學作家不僅要有一定的政治駕馭能力,其作品中的信息量、創(chuàng)作起點、高度與深度都同過去不同了。當時也許視《哥德巴赫猜想》《誰是最可愛的人》為經(jīng)典代表作,如今你再讀一遍,真的是沒法同現(xiàn)代的報告文學比。可以說,我們當代任何一部稱得上真正報告文學的作品,如果拿到上世紀80年代都可以吃一輩子,而現(xiàn)在要想成功則要付出十倍努力。

原因很簡單,舉例說,如果讓《信報》這樣一張都市報在上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初問世,肯定會輕而易舉占領讀者市場,而處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信息的海洋里,想出人頭地就很難。盡管如此,我們不少作家還都每年寫兩三部作品出來,也有些在社會上還流傳著。

記者:報告文學不可否認肩負著時代使命感,可它能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何建明:我認為一部文學作品的感召力有時并不比政策條文小,我希望自己的文字除了有普通讀者喜歡看,領導干部們也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從而對他們的決策有建設性。這是我想達到的目的。

事實上我的作品也起到了某種程度上的作用。比如《落淚是金》掀起了全國對貧困大學生的關注,據(jù)統(tǒng)計資助金額高達三千萬?!陡纠妗芬彩?,老有農(nóng)民背著包到單位找我?guī)退麄兇蚬偎?,政府也出臺了減輕農(nóng)民負擔的文件,這些都在支撐著我。

肩負的責任太重,寫報告文學的人越來越少

記者:寫作給您帶來了名聲,也有意想不到的麻煩,比如《落淚是金》一書就因為將某段學生的文字作為素材而成了被告,盡管您為了寫這本反映貧困大學生的書跑了40多個學校,走訪了350多位大學生。

何建明:說到1999年那場官司,我又想起我的奶奶,90歲的老人那天看到央視《東方時空》把我的“反面形象”進行“曝光”,吐了三口血后憤然離世了……

記者:這件事已經(jīng)過去了,法院已給了您相對公平的判決,后來又遇見過其他不公平嗎?

何建明:當下就有啊。我在《根本利益》中寫到了“百姓的好干部”梁雨潤,不僅山西省委發(fā)出了向梁雨潤學習的號召,中紀委也對他表示肯定并請他作報告,有人就又風言風語了:“這是梁雨潤給了何建明好幾十萬塊錢買通了,才樹了這么一個典型?!睂@些無稽之談我都一笑了之。

這都不是最根本的痛苦,你知道為什么寫報告文學的人越來越少嗎?首先就是因為他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太重了,稍不注意就會把握不好局部現(xiàn)象與全局本質二者的尺度,有些作家在暴露不正之風時常常過于偏激,甚至夸大其詞,在社會上起到不良的誤導作用。我曾在中央黨校學習過,我在寫中國農(nóng)民問題系列的報告文學時就比較注意客觀公正,后來偶然碰到了梁雨潤,在寫《根本利益》時就力求把握住這一點,既反映了農(nóng)民問題又讓人們看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希望,比如有梁雨潤這種代表黨員形象的典型人物。

其次,作為一個報告文學作家,投入太大,包括精力與金錢的雙重投入。

因為不像寫小說、散文或詩歌的作家,報告文學的素材都要親臨一線去采訪,所付出的精力非常人想象得出來。比如寫《國家行動》時我到三峽去采訪移民。平時在家里條件那么好了,我愛人還愛嘮叨說這兒不干凈那兒又怎么不合適了,可到下面去了卻是什么也沒有,去的第一天就受盡舟車之苦:早上5點多起床,8點鐘起飛,3小時后到重慶,剛落地就又坐了9個小時快艇到巫山,一上岸又上汽車顛簸兩個小時進山里,到移民點沒汽車了就搭拖拉機……20多個小時過去了,好不容易睡覺休息會兒,屋里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人和東西都搬走了,只能對著滿天星星喘氣——房屋只剩了空殼,窗子上一塊玻璃都沒了。后來去大昌,連著八天沒脫衣沒洗澡也沒人管我,干部們都到下面做移民工作去了。

記者:在經(jīng)濟上呢?應該說您的作品版稅也不低,應該沒什么問題呀,也許和暢銷書作家比可能有些差距。

何建明:因為前期投入的采訪太多,在金錢上也會付出不少,比如寫《落淚是金》,我前期就花了四萬多塊錢,都是自費的。寫《國家行動》時也有好幾萬的花費,因為是受上面的委派,才報銷了。你想想,如果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作者,一上來他是不太會輕易付出這么大經(jīng)濟代價的。

所以說當前只有十來個像我這樣的人在支撐著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力量太弱了。盡管非常辛苦,可我不寫也難受。

奇怪的是,有些獲獎作品讀者都沒聽說過

記者:報告文學往往關注非常態(tài)領域才有吸引力,是嗎?

何建明:與常態(tài)不常態(tài)其實無關,比如信息產(chǎn)業(yè)革命、三峽大移民,這都是時代中跳躍的話題,包括年輕人的就業(yè)問題、農(nóng)民工問題。問題是不能光寫出來就完了,還要有思辨性,要能給讀者帶來思考。我要求自己寫報告文學時首先得是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最后才是文學家。

某些現(xiàn)象我們不容回避,比如從社科院公布的農(nóng)民自殺的人數(shù)來看,農(nóng)民問題還是普遍的,但要看什么原因怎么解決,可進行建設性的善意的批評,而不應該否定一切。

記者:都知道小說作家要考慮發(fā)行量,寫報告文學也會考慮市場嗎?

何建明:要考慮發(fā)行與稿費,當今不可能再有像曹雪芹一樣死后才出名的作家了,即使有人說我死后再發(fā)表作品,那純粹是為了面子和虛榮心。

記者:您曾獲過那么多獎,怎么看當今的評獎?

何建明:我獲獎可能不少,但慢慢感覺一點也不重要,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如果沒有讀者,獲什么獎都沒有意義,包括一些國家獎。

可是奇怪的是,有些作品讀者都沒聽說過居然也獲獎!某些獎里面操作性的東西太多了,同為獲獎者我感到可悲,也以和某些人同時站在領獎臺上為恥。這種現(xiàn)象可能避免不了,畢竟商業(yè)社會,許多東西的水分都太多,影響評委判斷,其實他們并非沒有判斷能力??梢哉f,在所有文學獎中我認為茅盾文學獎是相對最嚴謹客觀的。

非常反感當前太多的私人化寫作

記者:寫作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畢竟像您這樣獲這么多獎的報告文學家不多。

何建明:我是比較投入感情的,有大學生常問我為什么那本書叫《落淚是金》,就因為我一路采訪一路掉淚。我成功可以說和我是個非常感性的人有關,婚前我與女友吵架,大冬天我一口氣從三里河跑到北京站過……

也許和我受的啟蒙教育有關:在我十來歲時在親戚家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因為書破舊得沒頭沒尾,以至于看完了我都不知道書名是什么,可保爾的形象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記者:您是作家,同時還是《中國作家》雜志的副主編,對當前文學創(chuàng)作有什么看法?

何建明:從我個人的寫作看,我關注的是重大事件。從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來看,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太多私人化寫作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大有成為文學主流之勢,對此我很不滿意,因為真正反映社會主流層面的作品太少了。

(發(fā)表于《北京娛樂信報》2004年5月31日,記者李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