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善于交際是四十而惑的橋梁

四十惑不惑 作者:高邑 編著


第三章 善于交際是四十而惑的橋梁

交朋友,不論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似乎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可以與之相交的原因。四十歲的你一定明白: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可以交,就如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一樣。交一個好朋友可以給你帶來無限的好處;交一個壞朋友,給你帶來的壞處也是無法估量的。

把握“度”

許多人在交友過程中都在不自覺地犯著一個錯誤,那就是與人靠得太緊,走得太近。因而常常會在一段時間的持續(xù)高溫之后,急速轉冷,甚至降至冰點。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一個“度”的問題。其實,仔細想想,個中道理應是我們都該明白的。況且古人也一再告誡我們“物極必反?!比穗H關系的建立同樣在遵循著這個道理,即使我們與他人的關系再親密也該在彼此之間留下一點自由呼吸的空間。這樣,親密的關系才能維持得長久。

對人際距離的把握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論多么親密的人際關系,也應彼此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間。人們總以為親密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似乎不應當有什么隱私可言。其實越是親密的人際關系越是要尊重隱私。

這種尊重表現(xiàn)為不隨便打聽、追問他人的內心秘密,也不隨便向別人吐露自己的隱私。過度的自我暴露雖不存在打聽別人隱私的問題,卻存在向對方靠得太近的問題,容易失去應有的人際距離。

其次要有容納意識。容納意識要求我們尊重差異,容納個性,容納對方的缺點,諒解對方的一般過錯?!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鼻宄阂姷椎乃锩娌粫恤~,過分挑剔的人也不會有朋友。沒有容納意識,遲早會將人際關系推向崩潰的邊緣。

最后要懂得運用距離效應。距離效應是指由于時間的阻隔,彼此間有了距離;一旦把距離縮短,重新相聚,雙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

在這里,距離成了情感的添加劑。因此,應當培養(yǎng)自己拉開一定距離看他人的習慣,同時也不要時時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設置為百分之百。內心沒有隱秘足顯自己的坦蕩,但因此失去了應有的人際距離,無形中為以后的人際矛盾種下禍根,這就不是明智之舉。

就一般而言,交往雙方的人際關系以及所處情境決定著相互間自我空間的范圍。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四種區(qū)域或距離,各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系相稱。

(1)親密距離。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范圍在約15厘米之內,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其遠范圍是15厘米~44厘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xiàn)為挽臂執(zhí)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xiàn)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系。

(2)個人距離。這是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已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個人距離的近范圍為46厘米~76厘米之間,正好能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陌生人進入這個距離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個人距離的遠范圍是76厘米~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不過,在通常情況下,較為融洽的熟人之間交往時保持的距離更靠近遠范圍的近距離76厘米一端,而陌生人之間談話則更靠近遠范圍的遠距離122厘米端。

(3)社交距離。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系,而是體現(xiàn)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jié)上的較正式關系。其近范圍為1.2米~2.1米,一般在工作環(huán)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一次,一個外交會談座位的安排出現(xiàn)了疏忽,在兩個并列的單人沙發(fā)中間沒有放增加距離的茶幾。結果,客人自始至終都盡量靠到沙發(fā)外側扶手上,且身體也不得不常常后仰??梢姡煌那榫?、不同的關系需要有不同的人際距離。距離與情境和關系不相對應,會明顯導致人出現(xiàn)心理不適感。

社交距離的遠范圍為7英尺~12英尺(2.1米~3.7米),表現(xiàn)為一種更加正式的交往關系。公司的經理們常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并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如企業(yè)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談判,工作招聘時的面談,教授和大學生的論文答辯等等,往往都要隔一張桌子或保持一定距離,這樣就增加了一種莊重的氣氛。

(4)公眾距離。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所保持的距離。其近范圍為約3.7米~7.6米,遠范圍在7.6米之外。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于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予交往,因為相互之間未必發(fā)生一定聯(lián)系。

顯然,相互交往時空間距離的遠近,是交往雙方之間是否親近、是否喜歡、是否友好的重要標志。因此,人們在交往時,選擇正確的距離是至關重要的。

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依賴于具體情境,交談雙方的關系、社會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其交往距離也不同。這種差距是由于人們對“自我”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例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皮膚、衣服以及體外幾十厘米的空間,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則僅限于心靈,他們甚至把皮膚當成身外之物,因此,交往時,往往出現(xiàn)阿拉伯人步步逼近,總嫌對方過于冷淡;而北美人卻連連后退,接受不了對方的過度親熱。同是歐洲人,交往時,法國人喜歡保持近距離,乃至呼吸也能噴到對方臉上,而英國人會感到很不習慣,步步退讓,維持適合于自己的空間范圍。

社會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間距離也有差異。一般說來,有權力有地位的人對于個人空間的需求相應會大一些。我國古代的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與大臣們拉開了較大的距離,獨占較大的空間;大臣們在皇帝面前均要彎腰低頭,眼睛不能直視皇帝,退朝時還要背朝外出。所有這些,都表現(xiàn)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當人們接觸到有權力有地位的人時,不敢貿然挨著他坐,而是盡量坐到遠一點兒的地方,這都是為了避免因侵犯他的自我空間而惹他生氣。

人們確定相互空間距離的遠近不僅取決于文化背景和社會地位,還有性格和具體情境等因素。

因經,我們了解了交往中人們所需的自我空間及適當?shù)慕煌嚯x,就能有意識地選擇與人交往的最佳距離,而且,通過空間距離的信息,還可以很好地了解一個人的實際的社會地位、性格以及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

保持適度距離

“度”是一種很難把握的無形概念,而適度就更難把握,但在與人交往時我們還是必須去把握。這個“適度”真可謂是一個人際交往中的難題!與人走得遠了,別人會覺得你難以接近,高傲怠慢;與人走得近了,別人會覺得你故意親熱,黏膩無趣。總之,近了也不好,遠了也不對。不遠不近,不疏不親才是“適度”。那么,這個度該如何衡量和把握,就要視你和對方的條件而定了。而且,這個適度的問題需要你在生活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積累經驗。尤其是在與你關系至親的朋友和愛人之間,“適度”是更加重要的一個概念。如果你掌握不好這個度,再親密的友情和愛情都會在“高溫”之后分崩離析。

雖然朋友失去了還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愛人失去了也可以再找,但新人未必比舊人更適合你。失去任何一份珍貴的感情都是人生的損失。為了避免失去朋友,避免讓多年的友情隨風而散,有一個原則值得考慮——保持距離!

這話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親密愛人那為何還要保持距離?這樣不就彼此疏遠、缺乏誠意了嗎?而現(xiàn)實中很多人感情疏散,問題就恰恰出在這種形影不離之中。

人為什么會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就是因為被彼此的氣質所吸引,一下子就越過鴻溝而成為好朋友,這個現(xiàn)象無論是在同性還是異性之間都一樣。但兩個人不管相互之間的吸引力有多大,他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彼此所處環(huán)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觀、價值觀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沒有差異那就是兩個同一體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間的吸引力了。一對處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當蜜月期一過,便不可避免地觸碰彼此的差異和缺點,并且這種差異表現(xiàn)得越來越多。結婚之前,他們一直在求同,眼里閃爍的總是對方的優(yōu)點。而經過一個階段后,求同的動力變小,差異就顯露出來。于是從尊重對方開始變成容忍對方,直至最后要求對方!當要求不能如愿,便開始挑剔、批評,然后人離情散。

密友之間交往的藝術與夫妻之間相處的藝術有些共同之處。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與其因為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適度保持距離,以免碰撞,而且還能增進雙方的感情。

所謂“保持距離”,簡單地說,就是不要過于親密,一天到晚形影不離。也就是說,心靈應貼近,但形體應該保持距離。

“保持距離”能使雙方產生一種“禮”,有了這種“禮”,就會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產生矛盾。但運用這一技巧時,一定要注意一個“度”,如果距離過大,就會使雙方疏遠。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大家都在為自己的事業(yè)奔波,實在擠不出時間,這樣很容易忘了對方。因此一對好朋友也要經常打個電話,了解對方的近況,偶爾碰面吃吃飯,聊一聊。否則就會從好朋友變成一般的朋友,最后變成僅僅是一個熟人,兩人的友情等級會逐漸遞減!

林穎把王怡看成比一日三餐還重要的朋友,兩人同在一個合資公司做公關小姐,公司的工作紀律非常嚴格,交談機會很少。但她們總能找到空閑時間聊上幾句。

星期天,林穎總有理由把王怡叫出來,陪她去買菜、購物、逛公園。王怡每次也能勉強同意。林穎每次都興高采烈,不玩一整天是不回家的。

有一次,林穎說有人給她介紹了男朋友,要王怡一起去相看,王怡說:“不行,我得去學習?!绷址f怕王怡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趕到王怡家死纏活磨,王怡因此沒有上成電腦班。

從那之后王怡開始有意疏遠林穎,她們的聚會少了,可是林穎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她們的友誼反而更加深厚了。

與朋友交往,適當保持一點距離對雙方都有益無害。而且多數(shù)人都不愿被別人緊追不放,失去該有的心理空間和自由。所謂不即不離才有吸引力也就是這個原因。而且,你一旦對朋友總是黏著不放,很容易讓他覺得你是在有意討好他。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你大可不必去做。

給自己留一點縫隙

“熱脹冷縮”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規(guī)律。所以,在任何實際運用中,人們都在不自覺地運用著這一規(guī)律,以免靠得太緊或離得太遠而出問題。在人際關系中,要保持一種良好的關系,同樣離不開這一規(guī)律的運用,那就是為防止“熱脹冷縮”造成的傷害,與人適當保持距離,給自己留一點縫隙。

人與人之間,如果還沒到親密無間的地步,便是一條射線,前面的路地久天長;一旦親密無間了,就成了一條線段,那份交情就要進入倒計時了。

拿破侖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迸笥阎圆荒苡谰?,是因為我們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盡,沒有給友誼留下必要的生長空間。

兩個人有如兩條鐵軌,平行著才能走遠。真正的快樂是無法分享的,真正的痛苦也無法分擔。與一個不幸的人分享幸福,只能使他的內心更加凄涼。心靈和情感上的某些東西是無法替代的,正如兩條鐵軌不能相交。

心扉完全敞開,容易傷風著涼。將內心的隱秘昭示于惡人,那會成為他手上的把柄;昭示于善人,會成為他精神上的負擔,因為要為你恪盡守口如瓶的責任。所以,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會自找麻煩,也不會讓別人為難。

出門旅游,我們在某個景點留影,總要用門匾作背景,并千方百計突出其特點。這是要把距離拉近,表明我們和那個景點之間的關聯(lián)。假如這個景點就在自家門口,我們反而忽略了門匾,忽略了特點突出的那一部分。這是要把距離推遠,太熟悉了,審美的角度就要變換一下。

照相要把握好距離,人際交往也如此。

這里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女士短暫的婚姻史,離婚的原因聽起來像天方夜譚,用她丈夫的話說:“你對我們太好了,我們都覺得受不了了。”原來這位女士非常喜歡關心照顧別人(母性自我強的人都有這種特點),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務,包括買菜、做飯、洗衣服、擦地板等等,都由她一個人包辦,別人決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覺得像住在別人家里一樣。好事幾乎都被她做盡了。久而久之,全家人對其忍無可忍,終于提出要讓她離開這個家庭,因為他們都感到心理不平衡。

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坐享其成不好么?其實,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付出都是正常的生活需要。人際關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么這種關系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

一提到人際交往,卡耐基幾乎成了一個“成功人際交往”的代名詞。他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質的內容)的基礎上,即人際交往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活動。

心理學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經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中國古語有“交友強于己”,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會令人們心理失去平衡,開頭的那個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結果孩子卻不領情,其實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壓力所致。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令關系融洽、密切。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中國人講究回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系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學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余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在鄉(xiāng)下,鄉(xiāng)親們對于給過他們幫助的人總是好酒好肉的招待。好酒好肉是他們能拿出的最好的東西,只有拿最好的東西才能回報別人的幫助。也只有這樣,在下一次有求于人時他們才會覺得自己不欠別人的,才不會心有愧疚。假如別人不接受他們的招待,那么鄉(xiāng)親們也許再也不會求助于他。這是淳樸的本心,但也的確是正確的交往之道。所以,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系,那么不妨適當?shù)亟o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于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系。

逆向思維,避免輕信

世間的繽紛多彩遠不及人心的繽紛多彩,善于偽裝的人是不會讓你從正面看清他的真面目的。假如你受他迷惑,輕信于他,必定會吃虧上當,慘遭暗算。因此,看人不能光看正面,更應該從反面去辨識他,以達到清楚識人的目的,交到好朋友的目的。

一只狐貍躲避獵人,看見一個伐木人便請求把它藏起來。伐木人叫狐貍到他的茅屋里去躲著。過了不久,獵人趕到了,問伐木人看見狐貍沒有。伐木人一面嘴里說沒看見,一面打手勢,暗示狐貍藏在什么地方。但是,獵人沒有注意到他的手勢,卻相信了他的話。狐貍見獵人走了,便從茅屋里出來,不打招呼就要走。伐木人責備狐貍,說它保全了性命,卻連一點謝意都不表示。狐貍回答說:“假如你的手勢和你的語言是一致的,我就該感謝你了。”

這只狐貍并未受到表面的迷惑。同樣,對于口里說要行好事,實際上要做壞事的人,有一種很好的識別方法:觀其表面之意而作反解,可即刻識破其虛假勾當。逆向思維的角度,能讓我們從反面去發(fā)現(xiàn)從正面很難看見的真實情況,從而避免輕信所帶來的失誤。

就以生活中女子選婿來說吧,一個好端端的女子沒能找到一個好丈夫,結果,她的一生就抹上了一層愁緒。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女子說:“我不在乎他是干什么的,只要他對我好!”這里面確有一些蒼涼的味道,同時,也足以證明她們希望能找到一個好丈夫??墒?,如何透過婚前男性的美麗光環(huán),看清其本來面目呢,那就不妨用反向識人法來做一個判斷。比如:

(1)越是有禮貌、言談中肯的男人,也許婚后越會計較芝麻小事。

有禮貌、言談中肯的男人是多數(shù)人都喜歡的,所以一般姑娘以及姑娘家人都把這一點看到眼里,喜在心上,因為他們知道這種男人知書達理,今后生活也是靠得住的。這樣的推斷,從一個角度看是對的,換一個角度呢?他們的優(yōu)點又恰好成了他們的缺點,因為這類男人,他們不僅情感細膩,而且對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樣東西有時候也是細膩的。比方說,他們會對你穿這件衣服,而不穿那件而在意;他們會把你無意中說的一句話,深深記在心中,或加以分析;他們會因你去參加了單位組織的一場舞會而獨自生悶氣,或干脆暴跳如雷;他們會因叫你買藍色窗簾而你偏偏按自己的審美觀點買了綠色的,于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個沒完……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幾乎都要干涉。和這樣的男性生活在一起,顯然會經常產生矛盾,發(fā)生口角。在離婚卷宗里,不少是因為女方無法忍受丈夫細膩到近乎刻薄而導致離婚的。

(2)對自己的修飾過分講究的男人可能有自私的動機和忽略女性的傾向。

有些男人過分地打扮自己,純屬一種自戀。也許是因為他們太愛自己了,所以,就顧不上愛別人,甚至是自己的愛妻。有位十分有風韻的中年女子說,她的丈夫很有風度,既會買衣服,又會搭配著穿。可是,他對她和孩子卻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熱情。

平時大家在一塊興趣盎然地談老婆、談孩子、談家庭,他在一旁卻神情淡然。這種男性,大約不單是為了想吸引女性,可能也是一種自我滿足和自我表現(xiàn)吧。

(3)過分體貼異性的男人,說不定婚后容易變得專橫霸道。

在這一點上,時間很重要。在你成為他妻子之前和你已經成了他妻子之后,時間把他割成兩個人。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這種男性是騙子,但是,他們對你的殷勤、百依百順,可是為了達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種本能的手段。那么,在婚后,他的態(tài)度也許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漸改變,直到從前的溫柔體貼全部煙消云散,剩下的,或者說能取代的,就只有“大男子主義”的身體力行以及態(tài)度上的專橫跋扈了。

(4)喜歡夸耀自己的男人,往往個性偏向歇斯底里且虛榮心強。

有不少男青年在戀愛對象面前不甘寂寞,喜歡神采飛揚地夸耀自己:是某某重點大學畢業(yè)的啦,在某某機關坐辦公室,月薪近3000元,單位人如何評價他有才能、機智啦……一切都被拔高拉長了,而這種光環(huán)又最容易令姑娘心曠神怡,倍感自豪。其實,越是這一流的男性,就越有可能是一個三流的公民,他們的虛榮心極強,自私又任性,情緒上極不穩(wěn)定。這種個性在心理學上稱為歇斯底里性格。此類型的男人由于內心是自卑的,是虛脫的,因而也就是無力的。但他們要裝潢門面,這樣就會不斷地去用言行欺騙自己,欺騙別人。這樣的男人,怎能去關心、體貼別人呢。

(5)犯錯誤時找很多借口的男人婚后夫妻之間容易吵架。

當我們的戀人在約會時間晚到半個小時或一刻鐘時,他反反復復地解釋是因為什么什么原因才遲到的,這樣人就是沒有能力認識錯誤、承認錯誤。一般人犯錯誤時,多半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立刻向對方認錯賠禮,另一種則是先做一番自我解釋。前者是個性率直而且比較體諒別人的人,而后者則比較自私,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來行動。后者很怕遭到他人的批評,因此,不愿輕易認錯。相反,把責任全部往對方身上推。試想,這樣的人,他們怎么可能理解妻子?丈夫永遠不愿承認自己的不是,永遠怪罪妻子,永遠是妻子的錯,如此個性缺陷,又怎能使家庭和平安寧?

從正面洞察人心很容易被迷惑,而且弄不好還極易引起對方的反感和抵御,而從反面入手,恰恰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可達到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從反面識人也要慎重,不能不加分析地懷疑一切,以至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反面識人時也須靈活運用。

大難當頭,方顯真情

在人的觀念領地,真情所占的比重往往更甚于金錢和其他,假如得不到別人的真情相待,那將是一種最大的痛苦。但千金易得,真情無價。在平常的交往中,禮尚往來、相互關心,未必是真正的感情投入。只有患難時真情方才凸顯。

大難當頭時,人們總是愿意聯(lián)合起來,這時候他們就成了朋友。而當朋友不能夠共御災難時,人們又通常出賣朋友來保存自己,所以識別朋友的方法十分復雜。孫子說:“吳人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闭f的是當舟將沉下水去時,吳人越人,都想把舟拖出水來,成了方向相同的合力線,所以平日的仇人,都會變成患難相救的好友。

然而人在危難時也易出賣朋友。要避免交上一個不可靠的朋友,就要采取下列方法:交朋友首先得有共同的操守和共同的志趣,不分年長年幼,也不分男性女性,但思想必須站在同一高度上才有可能成為真朋友。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就很難說他是不是你的真朋友。在人們遇到困難、危機的時候,非萬不得已是不會向朋友要求什么的,一旦求到就說明了求助者對朋友的信任和認同。而真朋友往往是即使自己傾家蕩產、犧牲性命也會舉義相助的。見死不救、落井下石者絕不會是真朋友。朋友應是以心相交的,所以,當他們發(fā)現(xiàn)彼此身上存在的缺點時,肯定會誠心誠意地直接指點出來,不會有任何顧忌。這種敢言不是的朋友是真朋友,文過飾非、有所保留的不見得是真朋友。

其次是要重視義。三國時孫策奪取丹陽后,呂范要求暫領丹陽都督的職務。孫策說:“我現(xiàn)在已經擁有很多兵馬,怎么再委屈你做這小官呢?”呂范說:“我舍去本土托身于將軍,就是為了同你一起共創(chuàng)大業(yè)。我倆像是同舟涉海,存亡相關,稍有不慎就要遭到失敗。這就是我的憂慮,不單單是您啊!現(xiàn)在丹陽這樣重要,關系全局,還計較官職大小嗎?”孫策非常感動,認為這是他可以共生死的朋友,就把丹陽交給了呂范。

順境中,特別在你春風得意時,凡來往多的都可以稱之為朋友。大家禮尚往來,杯盞應酬,互相關照。但如果風浪驟起,禍從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業(yè)失意,或病魔纏身,或權力不存等等,這時,你倒霉自不必說,就連昔日那些笑臉相對的朋友也將受到嚴峻考驗。他們對朋友的態(tài)度、距離,必將看得一清二楚。那時,勢利小人會退避三舍,躲得遠遠的;擔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會劃清界限;酒肉朋友因無酒肉誘惑而另找飯局;甚至還有人會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當然也有始終如一的人繼續(xù)站在你身邊,把一顆金子般的心捧給你,與你禍福相依,患難與共。如古人所說:“居心叵測,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從而顯?”答曰:在患難之時。此時真朋友、假朋友、親密的、一般的、“鐵哥們兒”、“投機者”就涇渭分明了。

權力官位、金錢利益歷來都是人心的試金石。有的人在當普通一兵時自覺人微言輕,尚與伙伴們親同手足,同喜共憂。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氣長,交朋會友的觀念也就變了。對過去那:“窮朋友”、“俗朋友”便羞于與他們?yōu)槲?,保持一定距離。比如,有兩位戰(zhàn)友在戰(zhàn)爭年代同甘共苦,建國后一位因犯一般錯誤離開部隊。后來他的這段歷史被當成嚴重歷史問題被追究。為了說清問題,他去找當年的戰(zhàn)友為自己作證,可是這位當了領導的戰(zhàn)友卻怕連累自己,拒而不見,說不認識他。這位老兵傷心地掉下了眼淚。很顯然,這位領導在關鍵時刻太不夠朋友了。這種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區(qū)別呢?

在利益面前各種人的靈魂也會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有的人在對自己有利或利益無損時,可以稱兄道弟,顯得親密無間??墒且坏┯袚p于他的利益時,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什么友誼,什么感情統(tǒng)統(tǒng)拋到腦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說笑逗鬧,關系融洽??墒堑搅藭x級時,名額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來了。他們再不認什么同事、朋友,在會上直言擺自己之長,揭別人之短,在背后造謠中傷,四處活動,千方百計把別人拉下去,自己擠上來。這種人的內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無遺。事過之后,誰還敢和他們交心認友呢?

當然,大公無私,吃虧讓人,看重友誼的還是多數(shù)。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個人總會亮相的,每個人的心靈會鉆出來當眾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識別人心的大好時機。

中行文子在落難之時,能夠推斷出“老友”的出賣,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災難,這可以讓我們得到如下啟示:當某朋友對你,尤其你正處高位時,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結交,而不是看中你這個人本身。這類朋友很難在你危難之中施以援手。

話又說回來,通過逆境來檢驗人心,盡管代價高、時日長,又過于被動,然而其可靠程度卻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結論。因此我們說:激流之時測度人心不失為一種穩(wěn)妥的方法。

辨別真相需退隱靜觀

精明的人善于分散他人心志,再加以打擊。因為人的心志一旦分散,便很容易受挫,那些圖謀不軌者善于隱藏其真實意圖,本意是要獨占鰲頭,卻常常甘愿暫居第二。他們下手害人的最佳時機不外是人人都看不見他們張弓搭箭的時候。所以,對于他人的陰謀詭計,一定要小心識破。要提防他們翩翩來去,伺機奪取其獵物。他們?yōu)榱岁幹\能最終得逞,往往要聲東擊西,往來周旋。他們如果做出表面上的讓步,你切不可輕信松懈。有時,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明白,你早已識破他們的花招。

張揚的敵手未必險惡,難對付的是外表柔弱的奸邪之徒,因為他容易讓我們因疏忽而遭暗算。雖然柔弱之人未必心照,但對他們更應多多防范。

謹慎最能防備欺詐。若對方心思精細,你就更應小心。有人善于將他的事變?yōu)槟愕氖?。你若看不透他們的意圖,就會被人利用。辨別真相需退隱靜觀,因而智者與謹慎者從不急于下判斷。

東晉大將軍王敦去世后,他的兄長王含一時感到沒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兒子王應在一邊勸說他父親去投奔王彬,王含訓斥道:“大將軍生前與王彬有什么交往?你小子以為到他那兒有什么好處?”王應不服氣地答道:“這正是孩兒勸父親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是在強手如林時打出一塊天地的,他能不趨炎附勢,這就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做到的?,F(xiàn)在看到我們衰亡下去,一定會產生慈悲憐憫之心;而荊州的王舒一向保守,他怎么會破格開恩收容我們呢?”王含不聽,于是徑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將王含父子沉沒于江中。而王彬當初聽說王應及其父要來,悄悄地準備好了船只在江邊等候,但沒有等到,后來聽說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后慘遭厄運,深深地感到遺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