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寂寞書院冷

長相憶 作者:葉文玲


寂寞書院冷

四月間去洛陽途經嵩山,發(fā)現了一處“新大陸”——嵩陽書院。

駐足流連時,相識恨遲的感慨油然而生。

嵩陽書院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與廬山白鹿洞書院等齊名的我國四大書院之一??墒?,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和少有游跡的冷寂,令我訝然。

書院和寂寞,本是絕不相稱的對立詞,可是,寂寞與書院,在特定的時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古往今來,人們無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蜚聲中外的中華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輕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腳下的名剎少林寺,一部電影讓少林寺躋身為全國知名旅游景點,《牧羊女》的歌聲至今綿綿不衰。

同樣位于嵩山懷抱中的書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無法得知書院當年的規(guī)模,但見它選擇在這樣一處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可見開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學問的高深,還是比擬攀登的艱難?門前門后那早已湮沒但仍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徑,院里那兩棵歷時千年幾人環(huán)抱不過來的漢柏“大將軍”和“二將軍”,都增加著它無以言喻的蒼涼感。

書院古老矣,但它曾經在人們心里生下的根,卻不會衰?。凰鼈鞯澜饣笏⑾碌墓Φ?,也應為所有的受惠者銘記不忘。

我在那兩棵古意森森的漢柏間徘徊,誠如我在《嵩山古柏》一文中所述,這兩棵古樹是我平生所見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樹,它們虬枝盤曲,清氣自流,越千余年而依舊歲歲生出翠葉,遭大雷殛而臨絕不斃!當在書院流連良久后,我更覺得它們的存在,就是書院的天然見證和最佳伴侶,它們已到龍鐘之年卻巍然挺拔的身軀,它們多皴而蒼黑的樹紋葉脈,無一不是中華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動寫照。

書院的現址只剩下了前后兩進的小小屋舍。歷盡風霜,幾經浩劫,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尚且蕩然無存,何況這幾近湮沒的書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諸如什么先賢手澤、文書寶卷自然是沒有的。但是,我依然欽佩那些想到要標識它尊奉它的有識之士,欽佩努力設法恢復它舊跡的人們,畢竟他們想到在熱熱鬧鬧的少林寺高處,還有這處對世人具有教益的所在。

就在這小小屋舍的粉墻下,我又看到了今人書寫的有關嵩陽書院的教學內容、教學特點的介紹,行文雖只幾款,卻使我對這所曾在教育發(fā)展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書院更為敬仰。原來,它采用的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學私學之外的一種高等教育組織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學機關,又是學術研究機關。

“介紹”又說,書院盛行“講會”制度,允許不同學派進行講會,開展爭辯;教學也實行門戶開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學習上也以學生個人閱讀為主,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多采用問論辯式,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令人再次肅然起敬的還有后面一條:書院內師生關系融洽,相互之間感情深厚,書院的名師不僅以淵博的學識教育學生,而且以自己的品行感染學生。

我一改往常走馬看花瀏覽景地的習慣,特別有耐心地將這幾款條文記了下來。因為它令我想起當下太多的事:教育的、文化的、旅游的、做學問的,甚至是人際關系的。

我饒有興趣地走到了那張古樸而漆色斑駁兩頭翹卷的講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樣古樸的木椅上,遙憶著自己做學生和當教師的年代。

我在這案后木椅上凝然端坐的那一刻,思緒翻涌,滋味萬千,人生的許多體味似乎都齊齊在這一刻聚集。

世間事也許就這樣: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發(fā)新鮮的刺激和感觸。我也如是。對比少林寺的熱鬧,這書院的清冷更使我心里不是滋味——在我流連的個把小時中,幾乎沒有第二茬游人光顧此地。

難道,寂寞和清冷果真是書院和做學問者的宿命?

話又說回來,與其向熱鬧得不倫不類、褻瀆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寧可看著它繼續(xù)清冷下去。因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載過光榮的使命,至少潴留了我們對它的懷念和思考,至少擁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還擁有“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曠達。

1995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