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寺廟原是派出所

況且況且況 作者:李長聲 著


寺廟原是派出所

1549年,耶穌會傳教士圣方濟各·沙勿略在鹿兒島上陸,這是天主教踏上日本第一步。日本正處于戰(zhàn)國時代,織田信長敵視寺廟,在他的庇護下,天主教盛行。倘若他不死于部下叛變,或許日本變成基督教國家也說不定??椞锓批棽而B,送給傳教士示好。信徒們大嚼牛肉,以示信仰上帝。不過,耶穌會巡察使嘆息:日本的領主們不理解歐洲國王為何耗巨資布教,認為最終將掠奪土地以補償。豐臣秀吉頂替了織田,驀地翻臉把天主教定為邪教。取代豐臣的德川家康1612年發(fā)出禁教令,翌年驅逐傳教士。第二代幕府將軍德川秀忠大量處死潛伏的傳教士和窩藏他們的信徒。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為阻止基督教傳入,斷行海禁。排查天主教信徒的手段是“踏繪”,即踩踏耶穌或圣母瑪麗亞的像。在各地施行,被特許貿易的荷蘭人和中國人也不例外。

1637年島原(今屬長崎縣)、天草(今屬熊本縣)的農民不堪苛政,揭竿而起。這兩地的舊領主信奉天主教,很多農民也入教,新領主按照幕府禁教令殘酷迫害。起義軍固守一座城池,抵抗數倍之眾的幕府軍。統(tǒng)領松平信綱采取各種方法,終于鎮(zhèn)壓住起義軍。這是一場宗教戰(zhàn)爭。為根絕異教徒,實施“寺請”制度。每個日本人都隸屬于一個佛寺,叫作檀家,登記在冊。檀家是施主,寺廟像派出所一樣管理戶籍,施主結婚、旅行、外出打工之際開具介紹信,證明此人不是邪教徒。這個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明治五年(1872年)制定戶籍法。江戶時代日本人生下來就有固定的宗旨、宗派和家廟,但這樣的宗教恐怕只能說是行政管理,并不是信仰。一度岌岌可危的禁止殺生食肉的戒律也復活,違反者甚至處以流放遠島的重刑,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座廟。政權與寺廟聯手,根除異教,剎住了飲食生活西洋化趨勢。吃洋食要等到1873年明治政府廢除了對基督教的禁令,文明開化,才重新開始。戰(zhàn)敗后生活向美國看齊,終于不成功,1980年又提倡營養(yǎng)上較為合理的日本式飲食了。

佛教的終極理想是解脫,從煩惱的束縛中獲得自主性自由。大乘佛教出現了救濟思想。佛教本來信仰釋迦牟尼,也就是信仰創(chuàng)始人,但日本信徒不是信仰釋迦牟尼,而是崇拜開山祖師。他們被當作佛菩薩的化身,例如親鸞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宣說本尊之教的祖師比本尊更重要。祖師的行狀對于信徒來說就是人生的指導。歸根結底,信仰的是人,而不是神。

神道是神道,佛教是佛教,這是近代以來的意識。近代以前,所謂宗教是宗派之教義的意思。寺廟與神社分家,各干各的,終究清除不掉根深蒂固的信仰習俗。神道是土著信仰,但現行神道是明治維新時代編造的,只有百余年傳統(tǒng)。觀賞皇室行事,有模有樣,很有點古色古香,便認定是古來的傳統(tǒng),其實是近代的保留節(jié)目。北京天壇公園的祭天活動是娛樂,根本無關乎宗教。1873年,已經是明治六年,日本才屈從歐美的壓力廢除了“寺請”。寺廟不能強迫居民當施主,但家里死了人,還要請和尚做法事,哪里找和尚,可能又找到過去曾管過自家的那個廟。外來的思想與文化不斷地沖擊人們的心,難以定于一尊。雖然標榜無宗教,日本人也受到扎根于日本風土的宗教文化影響,形成了特定的宗教觀。日本人的無宗教,不是無神論,也不是否定宗教,往往是不屬于哪個宗教團體的意思。日本人屬于宗教團體,而不是屬于那個宗教,不屬于信仰。這大概也與源于村落共同體的集團性有關。

奈良藥師寺金堂的藥師三尊像(藥師如來、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是日本佛教美術的杰作,這金堂毀于1528年。據住持高田好胤(他是藥師寺歷史上第一個娶媳婦的)說:“戰(zhàn)敗后,藥師三尊天氣好的日子日光浴,下起雨來,得打著傘做法事。”今天的富麗堂皇是1976年重建的。貧困時,熱的是邪教,佛教熱是富起來之后的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