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月 歷史的遺忘與精神的健忘

中國文化思想錄:2004—2015年人文期刊觀察 作者:胡傳吉 著


八月 歷史的遺忘與精神的健忘

8月15日、9月2日是值得全人類歡欣但又要警惕的日子,它們作為全人類的身體傷痕標志,昭示著災難的未來可能性。2005年的八九月之交,不僅僅應該是那些戰(zhàn)敗國向受到傷害的民族真誠道歉的季節(jié),更應該是我們自己向歷史向受難者鞠躬謝罪的季節(jié),因為精神的健忘癥正在有意無意漂白著歷史的苦難、清洗著歷史的鮮血、篡改著歷史的經(jīng)脈、踐踏著歷史的生命感覺,也在消耗著我們所有精粹而偉大的文化傳統(tǒng)。健忘癥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首要精神難題。

傅國涌的《“驚人事業(yè)隨流水”:甘當配角的黃興》(《書屋》2005年第8期)是為紀念中國同盟會成立一百周年而作,楊卓舒的《因外族入侵而被改變的歷史》(《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8月24日)是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而作。這兩篇頗有分量的文章再度喚起我對精神健忘癥的思考。精神的健忘癥是國人“活命主義”哲學持之以恒的行為實踐,這種疾病因先天性的神性缺乏與精神缺陷、制度性的遺忘與疏忽、知識體系策略性的編排所致,學校教育嚴格的作息制度與急功近利的學科分配制度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傅國涌的文章,可以使讀者有機會了解到與黃興、孫中山相關的更準確更全方位的歷史細節(jié)。如果沒有黃興,孫文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沒有黃興的配角意識,孫文難保自己的領袖地位(“倒孫”事件時有發(fā)生);孫黃盡管有國旗之爭,在宋教仁案的陰影之下,黃興還是以大局為重……對黃興的革命一生,作者的分析較客觀,史實也豐富,對其歷史地位的定位相對準確。

對比起來,高中歷史教科書,除了簡單幾次提到黃興的名字之外,所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內(nèi)容都在為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業(yè)績作鋪墊,強調(diào)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作用,并運用歷史進化論、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為孫中山先生個人性格悲劇所造成的黨派悲劇、政治制度悲劇、歷史悲劇開脫,教科書的結論是,歷史證明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孫中山先生是擋不住歷史潮流的)。對于辛亥革命的史料安排,“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王者思路、“讓領導先走”的等級觀念相當明顯,從整體上是往高大全的方向靠,孫中山先生曾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處于勝者為王的類同地位,而黃興則在袁世凱得勢之后,拒官歸鄉(xiāng),“大風歌好不如歸”“驚人事業(yè)隨流水”,他于1916年病逝,自此,世上再無黃克強。教科書明顯冷淡與孫中山同樣偉大比孫文更具人格魅力的實干家黃興,盡量淡化他的歷史功績。

除了我們教科書的遺漏,某些學科一統(tǒng)人文科學天下的野心(文學學、語言學等),還有自然科學的擠壓,綜合之,歷史與歷史學一再被弱化。一方面,我們拼命指責別國不正視歷史;但另一方面,我們的考試制度、大學招生制度卻正在殘酷地剝奪我們珍貴的歷史記憶。預備參加高考的文科學生,蜂擁地去選擇政治作為3+X的X科,是因為大學里賺錢熱門的文科專業(yè)幾乎只招選修政治學科的學生。遺忘其實正是從急功近利的基礎教育開始的,換言之,如果基礎教育繼續(xù)保持學科嚴重失衡的態(tài)勢,我們的精神健忘將會持久地存在下去,那將不是跳水世界冠軍不知道盧溝橋事變的個別事件。在追究別國侵略史及本國苦難史的時候,健忘的民族將會底氣不足。有責任心的媒體,每逢“年”過“節(jié)”,都會出幾期聲勢浩大的紀念特刊,比如說《南方人物周刊》《三聯(lián)生活周刊》最近幾期推出的專欄系列、紀實報道等。盡管媒體強大文章有力,但對歷史記憶也只能做修補挽救的工作,它們無法根本扭轉精神疾病的來龍去脈。

只讓人記住仇恨與盲目感恩的歷史教育,是災難性的歷史教育。仇恨是心靈的魔障,是恐怖主義的根源,是極權主義的借口。以仇恨的方式活著,也將在仇恨中死去。為了救贖,讓軟弱向傷痕懺悔,讓怯懦向苦難道歉,讓遺忘向歷史謝罪,讓罪孽向生命低頭,讓逃避向證據(jù)叩首,唯有心靈反省、心理自覺持久存在,我們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才有可能變得真正強大堅韌。

個案推介

朱大可制造的批評話語災難《花城》,2005年第4期,文學雙月刊

批評朱大可畢竟要冒風險,因為他的暴力話語相當有殺傷力,加之他奇絕獨到的想象力、華麗妖冶的語言外衣,乍看起來竟然有了些“美學”意味,是以追捧者眾。朱大可在《花城》雜志登出的“解讀流氓話語系列”已經(jīng)談到“王朔主義”了。朱大可復出后的語言動向,基本趣味是叫春、性欲、暴力、道德,這種意淫,對于他所批判的對象來講,是災難性的。他那篇《上海:情欲在尖叫》的奇文,是語言暴力的典范。

有關林白及其小說的臆想《中華文學選刊》,2005年第8期

讀林白的小說,有時候會聯(lián)想起某些有天分的人,比如,不用功就能考高分的孩子、不費腦筋就能唱成“天后”的孩子。他們都讓我相信,天分是與生俱來的,并不是用高達99%的汗水換來的。林白也許具備對女子世界的天生敏感,小說《紅艷見聞錄》顯示出林白對語言非凡的把握力與對感覺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她借一個風塵女子恍惚不周的記憶道出她對世界的看法,詭異而有穿透力,她擁有洞悉秘密的所有能力。

殘酷虐殺的現(xiàn)實一種《紅豆》,2005年第8期

有一種活著,比死亡更痛苦;有一種死亡,比活著更悲苦;還有一種死亡,是活著所盼望的。就好像鐘晶晶在中篇小說《山谷中》所試圖表達出的那種死亡與活著:他們活過,又死了,始終在黑暗中。軍人馬漢,山洞里的男女、孩子尸骸,對峙,糾纏,這是活著與活著之間的隔閡、死亡與死亡之間的距離——作者發(fā)現(xiàn)了這種荒誕的存在邏輯?!渡焦戎小吩从跉埧幔殖搅伺皻ⅲx來有難得一見的驚喜。

穆迪的詩清緇的詩《詩歌月刊》,2005年第8期

我讀詩的唯一奢求就是,我多么希望我讀到的詩確實是一首詩。?;巯榈脑捳f得好,時下詩歌流弊甚多,以為表達了一種生活,其實跟詩一點關系都沒有。穆迪的詩、清緇的詩……她們的詩還留戀孤獨,還殘存溫暖,還熱愛憤怒,還在意愛情,還依戀語言,還顧及節(jié)奏,所以,她們是詩人。《我生了一聲綿長的病,我怕我好不了》《格格不入》都是自由的、跳躍的、脆弱的、敏感的、殘缺而美麗的作品。

懷舊也是一種TOP風尚《讀者欣賞》,2005年第8期

很多年前,中國人嘆,家里養(yǎng)著好多孩子呢。很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人對著“油荒”嘆,看把我家車子餓得,推都推不動了。在中國,養(yǎng)孩子和養(yǎng)車都挺累的?!逗尾粩€輛汽車》說的攢車一定不累。翻新老汽車,把敞篷車改造成兩棲汽車(能作水上漂)、把拖拉機的輪子裝在小汽車上……這些超級有創(chuàng)意的“拽”車,如果花光了100塊大洋的限量油糧,死火于大路中間,警察叔叔會是什么反應,一定很有趣。

鉆石王老五的鉆石聲音《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05年8月15日

這一期整體風格比較靈動比較生活(例如42頁中《蔣方舟的一天》)。當然,鉆石王老五,是指那個渴望被人稱作“星仔”的星爺。把聲音價位標得跟鉆石一樣,是石班瑜,配音“先聲奪人”,謠傳說賣了不少錢。其實,對于那些深諳粵語風趣又懂得北方方言趣味的觀眾來講,看完原音版,再聽石班瑜的“周星馳”,真是痛苦不堪。既然他都賣了,建議熱愛星爺?shù)挠^眾,克服一下語言隔閡,改看原音版吧。

有趣有趣再有趣一些《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8月24日

本期周刊大概是迫于民意才策劃“‘超女’革命”的專題,想想今年還有什么文化事比“超女”更有趣呢?CCTV(中國中央電視臺)看上去有點氣急敗壞了,要以法律和專家的名義“鋤奸”,他們自己真覺得大義凜然,可在我看來,就是氣急敗壞,要真那么高雅,那《夢想中國》的節(jié)目索性也別上了,看了內(nèi)容再看那節(jié)目名字盡覺著酸了?!俺彪m有趣,但凡事不能高興得太早,捂著點兒,據(jù)說很快就要召開什么“節(jié)目脫俗大會”了。

仇恨留住了,并沉積為病《看世界》,2005年第8期

這一期《看世界》做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問卷調(diào)查:在東京對103名日本人做了“我看中國”的問卷調(diào)查。所設計的問題并不新鮮,但都是核心的難題與困擾。卷首語《直面日本》可以看出這次調(diào)查的立意不錯:“與強大的鄰國終身為敵,這遠遠不是正確的思路。”這種調(diào)查的完成想必經(jīng)歷了一些困難。這次調(diào)查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調(diào)查者沒有回避最尖銳最傷痛的問題——中日關系中,中國應該檢討什么地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