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蒿林遐想

撫摸記憶 作者:劉克寬 著


蒿林遐想

晚春時節(jié)去地里挖野菜的時候,在丘陵陽坡的土崖上,遇到了一片白蒿。

雖然經(jīng)過了一個秋冬的風霜雨雪侵蝕,蒿子的枝杈全都干枯了,然而當你走近它的時候,仍能觸嗅到那淡淡木氣中包裹著的陣陣清香。

進入白蒿叢蹲下來,在每一棵白蒿的根部,都會看到伴春而生的灰綠色小苗,一簇簇卷曲成團狀,渾身泛著白色的茸毛。拔起來握在手里,有一種綿軟如絨的感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茵陳,一味珍貴的中藥。用它煮水喝,具有利膽護肝、解熱抗炎、降血壓血脂等作用。如果洗凈用來炒雞蛋、貼面餅等,也能制成多樣化的藥膳。

茵陳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長大后莖高能達1米,呈半灌木狀態(tài)。小苗的時候被稱為茵陳,長大就成蒿子了,稱為茵陳蒿,當?shù)厝艘步邪纵?。它主要生長在山坡、路邊等閑置的土地上。這片枯干的白蒿,就是去年茵陳長成了蒿子留下來的。

置身于干枯的白蒿中,閉上雙眼靜靜地體味,你似乎能感覺到一種經(jīng)過歲月淘洗的幽香,在身邊深情而纏綿地縈繞。那溫情彌漫、沁人心脾的情味兒,不會因時過境遷而變淡。無論過了多長時間,只要想起來,都會觸動內(nèi)心隱秘處的記憶與懷戀。

置身于白蒿中細細地品味,沒有任何現(xiàn)實功利意圖參與其中,它的明凈清純,能讓人的思緒變得空妙而悠遠。特別是觸嗅著那風霜雪雨浸潤過的清寂幽香,人不但變得感覺精微,而且思緒的觸角會延伸得很遠很遠。

我就這樣,由眼前的空曠、靜謐,一下子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一幅沒有受到世俗風塵驚擾過的畫面,從最為深潛的記憶中浮了上來。

那應(yīng)該是我3歲大小的時候吧,也就剛剛記事,跟著奶奶去河北岸的親戚家喝喜酒。那是奶奶的干兒子結(jié)婚,依照風俗,頭一天要把自己的干娘請到家里。奶奶的干兒子家住河北岸邊的一個村莊,離我們六七里地,照今天來看不算遠,但那時農(nóng)村人所說的“里”,似乎與現(xiàn)在的500米沒有任何的換算關(guān)系,單從距離的角度說,與現(xiàn)在的公里差不了多少。何況中間還隔著一條河,再加上當時落后的交通工具,所以這樣的親戚,就已經(jīng)是相隔比較遠的了。

剛吃了午飯請客的大車就到了,是一輛前后都有人駕轅子的木輪車,是牛還是馬拉著,可能我的關(guān)注點沒有集中在那里吧,反正是記不得了。當時已經(jīng)是初秋時節(jié),天氣開始轉(zhuǎn)涼,我們帶著一床棉被,坐在車上的時候,奶奶讓我倚靠在棉被上,感覺很舒服很安穩(wěn)也很神氣。

那車走得很慢,從我們村走到北沙河的時候,已經(jīng)都快到傍晚了。

北沙河是當?shù)乇容^大的一條河流,它從龍山之東的丘陵山脈里流出,經(jīng)過上游的一座水庫繼續(xù)向西流去。我們坐的木輪大車行駛在河里的時候,正值西方晚霞初現(xiàn),那霞光映在清淺的河水里,粼粼波光發(fā)出了夢幻般的色彩,使我幼小的心靈,領(lǐng)略到一種未曾見過的廣闊空靈的新鮮世界。

木輪車在河的中央跋涉著,從車輪那里傳出了吱吱的聲響,讓人覺得它每前進一步都很費力。聽到奶奶叫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呀!不遠處的清淺河水中,有兩只水鳥。它們浮在水面上,一動不動的,寧靜而又安詳。不一會兒,那兩只鳥開始扇動翅膀,白色的羽毛在霞光照耀下,顯得格外漂亮。這樣的一幅畫面映入眼簾,對我來說,是新奇而迷人的。

怎么說呢,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種境界,樸素中帶著浪漫,空曠里透著生機,在我生活的純田園的村莊里從不曾遇見。所以,就是從那一刻起,那從遠處蜿蜒而來的大沙河,那夕陽下泛著艷麗鱗波的清澈河水,還有那遠處悠閑自得的玲瓏水鳥,永遠鐫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20世紀的80年代,湖南作家何立偉曾發(fā)表過一篇小說《白色鳥》,為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我每每講課或者寫作涉及這篇小說的時候,當年跟著奶奶喝喜酒的情景、坐木輪大車在大沙河里看到的那一幅畫面,都會自然而然地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

歲月的日歷一頁頁地翻過去,從20世紀50年代翻到了21世紀,把一個人從懵懂幼兒期翻到了花甲之年。然而疊印在歲月里的記憶畫面,卻依然在那里朦朧地鮮活著。以至于一旦置身在白蒿叢這樣純?nèi)粚庫o的環(huán)境里,朦朧的家鄉(xiāng)小河和靜謐安詳?shù)乃B的記憶,依然會在腦海里翩然而至。

當下的魯中丘陵的靜靜白蒿叢,與20世紀魯南平原上的小河,還有那兩只安詳?shù)乃B,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在我的腦海里,怎么會把它們跨時空地銜接在了一起?

結(jié)束了對過往的回憶,我的思緒回到了現(xiàn)實,起身再次遙望著遠處那高高的塔吊,心里進一步確認,這種超越時空的意識勾連,緣于對現(xiàn)實的擔憂引起的對過往的美好的潛意識懷念。

近年來,社會上追求的所謂跨越式發(fā)展,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資源形成了極大危害。特別是很多地方不惜以過度破壞人類生存的自然資源為代價,無休止地追求最快、最強、最高、最大,人類毫無節(jié)制的欲望膨脹,已經(jīng)使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不堪重負。

我童年時初識水鳥的大沙河,后來被當?shù)厝烁姆Q為龍河。姥姥家就住在這條河的上游。少年時期,我去姥姥家走親戚,還曾跟著表哥到村后的河里去洗澡。因那里緊挨著水庫,那深而湍急的河水,還能供我們在里邊游來游去。20世紀70年代初,我所就讀的龍陽中學的新校區(qū),就在龍河灘涂北面不遠的土坡上,暑假里留校值班看果園的時候,我們還經(jīng)常到河里去洗澡。

總之,留在記憶中的大沙河,河水清澈,兩岸蔥郁。

然而到了我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之后,一次回老家探親,想去看看高中的老師。走到龍河大橋上,記憶中的景象就已經(jīng)完全不見了。河水干涸,垃圾遍地,那河灘上堆積著廢棄的建筑材料,把幾十米寬的河道擠壓成了不到一米寬的溝渠,里面流淌著的,全是醬油色的污水。據(jù)說上游不遠處有一個造紙廠,是鎮(zhèn)里的交稅大戶。當?shù)貫榱嗣磕昴鞘畮兹f元的利稅,就選擇以犧牲沿途十幾萬村民的生存環(huán)境為代價了。

望著眼前面目全非的大沙河,我想到了上游的姥姥家,當年曾經(jīng)與表哥游水嬉戲的地方,如今不知道變成了什么樣子。而河下游十幾里的地方,我曾經(jīng)跟著奶奶喝喜酒經(jīng)過的那一脈溫馨平緩的水域,那霞光中粼粼碧波水鳥相偎的美麗畫面,恐怕也只有在朦朧的記憶里還能找到。

在我上高中的20世紀70年代初,這橫貫魯南平原的大沙河,還是流水潺潺綠蔭盈岸,然而到了80年代,僅僅十年多的時間,卻已經(jīng)變得污水暗流,垃圾遍地,兩岸樹木枯萎,河灘寸草不生了。大沙河,那碧水藍天相映、遠景近情相依的畫面,過早地變成了久遠的夢境。

這不能不讓人惋惜!

我們只為了經(jīng)濟增長的突飛猛進,而不惜放縱著空前的破壞自然和暴濫資源的行為,就如同一位教授所說,這是以消耗子孫后代的生存資源為代價來促進發(fā)展,30年的時間,我們幾乎連300年后子孫的生存資源都破壞得差不多了。一味地追求超越時代的生活水平,讓很多人幾乎變成了城市動物,為追求自我的享樂,肆無忌憚地去蹂躪自然、破壞環(huán)境。

只顧著拉動經(jīng)濟而忽視了構(gòu)建精神文明,必然會出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畸形狀態(tài)。說到底,那就是發(fā)展更多地體現(xiàn)在外表上,與社會的整體水平嚴重脫節(jié)。就拿教育來說,一談發(fā)展,人們似乎想到的就是建大樓、擴校園,你如果到發(fā)達國家去考察對比一下那些世界頂級的大學,看看它們樸素的校園和樸實的校風,就能夠認清我們的淺薄所在。

不單是教育,各行各業(yè)普遍存在著的急功近利的政績心態(tài),使城市里的鋼筋水泥越壘越高,單純?yōu)榱孙@擺,為了豪華,為了出風頭,為了求政績的面子工程,在城市本就非常擁擠的空間里,見縫插針地拼著命鋪排。形成的密不透風的生活環(huán)境,不要說白天讓人難覓安靜,就是到了夜晚,那縈繞不斷的耳際雜音,也會給你一種城市不堪重負、整天氣喘吁吁的感覺。

搬到郊區(qū)居住之后,終于找回了貼近大自然的那份寧靜。然而沒過幾天,前后左右便都樹起了高高的塔吊。不用說,那本就為數(shù)不多的田園林叢,也很快會被鋼筋水泥的森林所取代。過不了多少時日,想找一片野生的白蒿叢,置身其中感受寧靜,呼吸純粹天然的馨香氣息,肯定也成了一種奢望。

當然,社會需要發(fā)展,發(fā)展就需要建設(shè)。但這里有兩點至關(guān)重要:一是建設(shè)必須適應(yīng)實際需要;二是建設(shè)不能對環(huán)境形成毀滅性破壞。這兩個方面,我們過去的教訓已經(jīng)明擺在人們面前,它所欠下的環(huán)保債,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正在償還。

人是具有劣根性的,很容易被欲望中的“潘多拉”所迷惑。所以,不但是能夠掌控一方的當權(quán)者要學會收斂自己。就是純粹的個人行為,也必須防止貪心不足:有了足夠大的客廳,還想著將它變成宮殿;空間已經(jīng)足夠用,還非要和別人攀比。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惜掘地破墻,移門卸窗,至于能給安全帶來多少隱患,會給環(huán)境造成多大危害,全然不顧。欲壑難平,變本加厲,總有一天,那潘多拉的魔盒是會被打開的。

針對著這些時代病,《人民日報》曾連續(xù)撰文提倡“極簡主義生活方式”,而極簡主義有一個重要核心,那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也正是針對這些時代病,有一些青年人譬如唐冠華、邢振等,開始去大自然里實驗“家園計劃”:到大山深處找一塊地,蓋一間屋,嘗試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表面上看這種行為有些極端,但在原始化的生活試驗中,卻包蘊著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現(xiàn)代意識。

我寧愿把他們的行為看成是一種無聲的呼吁!

讓我們珍惜自己的家園,少一些占領(lǐng)與破壞,以便為大自然留下更多的可以恣情怡性的空間。讓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多一些天然的河流湖泊,多一些野生的白蒿叢,以便讓地球更加輕松自在地調(diào)節(jié),更加開心舒暢地運轉(zhuǎn)。

它脾氣好了,風調(diào)雨順,人類才能生活得祥瑞平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