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名畫的眼睛2》印象派的誕生

看名畫的眼睛 2 作者:高階秀爾


在勒·阿佛爾港,在巴黎郊外的阿爾讓特伊,莫奈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是在陽光照耀下才展現(xiàn)豐姿的。從前的繪畫觀認(rèn)為,自然里的一切存在之物都帶有它們各自不同的固有色。也就是說,綠草地永遠是綠的,藍衣服也永遠是藍的。

這些綠色和藍色在光線的作用下只能產(chǎn)生明暗上的變化。具體地說,這種明暗變化是通過白到黑之間不同的灰層次才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明亮的藍和灰暗的藍,它們之間只存在明度的差別,不存在色相的不同。

然而,莫奈他們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物質(zhì)在太陽的照耀下并不帶有固有色。綠色的草地有時在夕陽下會閃爍著紅光,藍色的衣服有時也會被橘紅色的陽光吞沒,這些色彩變化都是在光線作用下發(fā)生的。于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描繪了在陽光作用下的色彩世界。

例如,這幅《撐陽傘的少女》里少女身著潔白的長裙,從裙子上可以看到那晴空的湛藍與野花的鮮紅所帶來的微妙的色彩變化。其實莫奈是在白色裙子上添上了淡藍和粉紅的筆觸。對于當(dāng)時只相信物體固有色的人們來說,這樣的描繪方法是難以理解的。如果在白裙子上出現(xiàn)藍色和粉紅的斑點,他們一定會認(rèn)為那是裙子上的花紋?,F(xiàn)藏于奧賽博物館的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的《陽光下的裸女》一畫,當(dāng)時那些無法理解裸女皮膚上光斑的批評家們就曾攻擊說“這是泛著死斑的肉體”。

這說明人們觀察外部世界的眼睛總是受習(xí)慣和成規(guī)的支配。莫奈他們所努力的,就是要打破這樣的習(xí)慣和成規(guī)去尋求純粹的感覺世界。他們不管現(xiàn)實中對象的顏色是怎樣的,而僅僅憑著自己的視覺器官——眼睛,把自己所見到的一切搬上畫面。他們在作品中所描繪的世界,與其說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不如說是他們視覺中的自然更為確切。因此,“印象派”這一原本是用來諷刺他們的名字,卻意外地道出了其本質(zhì)。

人們都知道,“印象派”這個名字是由莫奈的一幅風(fēng)景畫得來的。那是一幅作于1872年,題名為《印象·日出》的風(fēng)景畫。那幅畫在1874年參加了“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xié)會展覽會”。那個展覽會是由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塞尚等被官方沙龍拒之門外的青年藝術(shù)家們自己主辦的小團體展。后來這個展覽會被稱為“首屆印象派展覽會”,成為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當(dāng)然,那時“印象派”這個名字還沒有出現(xiàn)。

當(dāng)時特意來觀看這次展覽會的《喧噪》周刊的美術(shù)記者路易·勒魯瓦(LouisLeroy,1812—1885),以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畫為例,寫了一篇標(biāo)題為《印象主義者展覽會》的長篇藝術(shù)評論文章。雖然是一篇藝術(shù)評論,但其中充滿了對這些青年藝術(shù)家的嘲笑與謾罵。他在文章中把那個展覽會貶低得一文不值。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篇洋洋長文已被人忘卻,唯有文章中的“印象派”這個“惡名”還流傳至今。路易·勒魯瓦在寫這篇長文時絕不可能想到,他所嘲笑的“印象派”后來居然會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