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喬木同志和文字改革(1)

晚年所思 2 作者:周有光


(李佳佳、馮巖采訪整理)

胡喬木同志是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的一顆智慧巨星。他對新中國的建設做了許多重大貢獻,其中之一是文字改革。他上承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對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其他文教機構(gòu)進行具體的領(lǐng)導,不居其名,但求其實。

解放后,中國大陸推動報刊文章的白話化,改革政府公文的文體和程式,提倡漢字橫排,普及語法修辭和語言規(guī)范化的知識,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實行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推廣普通話、簡化漢字、制訂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一系列的語言文字工作,都是在胡喬木同志的具體安排和指導下進行的。

擴大自話文運動的成果

五四白話文運動,對小說和散文是成功的,對各種應用文,有的只成功一半,有的沒有成功。成功一半和沒有成功的突出例子是報刊文章和政府公文。解放后,在這些方面,進一步擴大了白話文運動的成果。

解放前,中文報刊的文章,以《大公報》為代表,都是“半文半白”而“文多于白”,被稱為“新聞體”。這種文體,只適合上層知識分子,不適合文化較低的廣大群眾,即使看了可以懂,讀起來是聽不懂的。這是五四白話文運動沒有徹底進行而遺留下來的“小腳放大式”的文體,跟報刊大眾化的時代要求是不相容的。解放后,報刊文章,尤其是社論文章,改為容易看得懂的白話文,重視語法修辭和語言的規(guī)范化。五十年代,這一改革工作成績卓著,受到群眾的歡迎,在這一工作的背后,有胡喬木同志的辛勤勞動。“文化大革命”以后,文化倒退,報刊文章又大都恢復了“半文半白”,但是不再是“文多于白”,而是“白多于文”了。

中國的政府公文,一千年來,用的是文言,形成一種“等因奉此”的程式。這是“紹興師爺”的拿手好戲,而人民大眾看了如墜五里霧中。解放后,進行了徹底的公文改革,從文言改為白話。廢除“等因奉此”,使公文變成平易的散文體。這種改革,五四時代和三十年代,都有人提倡過,可是陋習頑強,絲毫動彈不得。解放后,公文得到了解放,將舊的程式像摧枯拉朽一般頃刻廢除。這是白話文運動在應用文中間的擴大。如果沒有胡喬木同志的幕后積極提倡,這一改革是不可能如此順利進行的。

1955年,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接著又舉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問題學術(shù)會議”,“國語”改稱“普通話”,給“普通話”規(guī)定明確的定義。這都是在胡喬木同志具體領(lǐng)導下進行的。胡喬木同志提倡,文章要明白像語言、語言要流暢像文章,這叫做“語體文”和“文體語”。他認為,文字改革工作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里,早在一百年或三百年前就完成了。中國到社會主義時代還在蹣跚地進行文字改革,這是資本主義民主的“補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