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沉默,一種黑暗的技能——影片《鋼琴課》1

另一面鏡子 作者:程遠征


“你聽到的不是從我的口中發(fā)出的聲音,而是我心里的聲音。我自六歲起已沒講過一句話,甚至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爸爸說這是一種黑暗的技能,終有一天會毀了我?!薄_

影片《鋼琴課》的導演是來自新西蘭的女性導演簡坎平恩,雖然不是來自歐美等電影發(fā)達的國家,但她始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導演之一。《女性電影史綱》這本書中曾提到,澳洲的女性導演之所以能夠躋身國際影壇,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大力資助,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電影工業(yè)形成之前,女性意識早已傳遞到澳洲,因此,女性電影在澳洲的創(chuàng)作土壤十分肥沃。簡坎平恩塑造了一系列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大都頑固、堅韌,與外界格格不入,喜歡探索精神世界。她們往往很難以正常的方式與他人溝通,但卻發(fā)展出一個自己的藝術(shù)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她們得以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為自己贏得一份獨處的自由,同時也為自己在由男性主宰的社會秩序中找到一種反抗的可能。

一、“前語言階段”

在這部影片中,女主角艾達在六歲時便不再開口說話。按照拉康的理論來說,艾達對沉默的選擇,意味著她選擇停留在“前語言階段”,拒絕進入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象征秩序”中。而“前語言階段”經(jīng)常被看做充滿了母性、混亂、欲望、無意識等特質(zhì),帶有很強的自然屬性,所以,艾達的沉默,在其父親看來,是一種“黑暗的技能”,甚至有種惘惘的威脅。父親把艾達嫁給了一個新西蘭男人,因為在那個漂洋過海才能去的遙遠地方,有個男人認為不說話不是問題,還說:“神愛啞的東西,為什么我不能?”

不過,艾達跟他的新丈夫斯圖爾特想象的其實并不一樣。沉默不是寂靜,寂靜是宗教的境界,是原點的感覺,意味著一切歸零,兩者并不相同。艾達雖然不說話,但內(nèi)心就像大海,澎湃、深沉,充滿了力量和激情。就像她的那架被遺棄在海邊的鋼琴一樣,遠遠看去,它靜靜地待在那里,簡潔、肅穆得像一口棺材,但它的身后卻是不斷起伏翻滾的海浪。斯圖爾特是一個到澳洲來淘金的白人中產(chǎn)者,跟艾達相比,他的身上背負了很多現(xiàn)代文明的負擔。艾達的情感是直接而強悍的,而他的則顯得更加現(xiàn)實、功利、謹慎,顧忌更多。在還沒有見到艾達的時候,斯圖爾特緊張地不斷梳理自己的頭發(fā),甚至只是面對照片上那個看起來嚴肅克制的“圣女”,他便生出些許敬畏之心。而另一位男主角貝因卻有所不同,盡管他也是外來的白人,但是對這位來自文明世界的女子卻沒有太多的感覺,在艾達剛剛抵達海灘的時候,當斯圖爾特問起貝因?qū)Π_的印象時,他只是覺得艾達看上去很疲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