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只是自由——影片《流浪女》5

另一面鏡子 作者:程遠征


對堅持自由的人來說,空間非常重要。在影片開頭,畫外音猜測說莫娜可能來自海上,因為大海象征著自由。在影片的絕大部分時間里,莫娜都身處遠離城市的郊外,有大量跟拍的長鏡頭追蹤著莫娜的行走,背景中的曠野使得莫娜看起來非常自由。后來,莫娜遭受了很多挫折,她的狀態(tài)越來越差,最后倒斃在郊外的溝渠中。但是,給她造成致命一擊的地方不是在鄉(xiāng)村,而是在地鐵里,還有四周都是建筑物的小鎮(zhèn)上,這些相對封閉的空間都使莫娜看起來就像一只困獸。與此同時,莫娜的個人空間也處在不斷被剝奪的狀態(tài):開始她住在自己的帳篷里,其間住過別人的城堡和房間,也住過簡陋的車房,后來帳篷丟失,只剩下毛毯,她只能裹著毛毯入睡,最后破敗不堪的毛毯幾乎無法蔽體,莫娜凍死在路邊,她最后的空間是一個簡易的白色收尸袋。

這部影片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它表現(xiàn)了在一個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中,邊緣者的命運。這名流浪女看起來離我們并不遙遠,她身上帶有某種現(xiàn)代人的審美性生活態(tài)度,但卻以一種古老的方式結束了生命。面對這樣的結局,很多人腦海中恐怕都會浮現(xiàn)出很多問題:我是否能夠像莫娜那樣堅持絕對的自由;如果那樣,我將會遭遇到什么?如果遇見了這樣的女孩,我將會怎樣對待她;我們是否有選擇另一種生存方式的可能,這個社會是否允許這樣的方式出現(xiàn)?在信息社會里,一個人沒有被講述,她似乎就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過,所以,不管這個流浪女是否真有其人,導演瓦爾達為電影世界又增添了一個經(jīng)典的女性藝術形象,而且其中所蘊含的自由精神使得這個形象將永遠有力。晚年的瓦爾達有一種邊緣人情結,她拍攝的紀錄片《拾荒者》幾乎拿到了所有紀錄片的大獎。瓦爾達通過自己的拍攝,使得這些人變得“存在”,同時她也通過拍攝這些人解放了自己。瓦爾達在晚年找到了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使得被拍攝者、拍攝者和觀眾之間形成了最深層的溝通和交流,而這恐怕也是她的影片變得越來越自由的原因。

在這部影片中,女主角艾達在六歲時便不再開口說話。按照拉康的理論來說,艾達對沉默的選擇,意味著她選擇停留在“前語言階段”,拒絕進入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象征秩序”中。而“前語言階段”經(jīng)常被看做充滿了母性、混亂、欲望、無意識等特質,帶有很強的自然屬性,所以,艾達的沉默,在其父親看來,是一種“黑暗的技能”,甚至有種惘惘的威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