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派社會與正派的人(1)

正義的可能 作者:周濂


那天去看電影《白鹿原》,散場后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對于黑娃、田小娥這些二十年前讓我血脈賁張、眼紅心熱的角色通通無感,反倒是白嘉軒、鹿三這兩個古板硬氣到冥頑不化的老家伙叫我感懷不已?

毫無疑問,我既不認同白嘉軒代表的綱常倫理,更不接受鹿三的殺人行徑。思來想去,只有一種解釋:白嘉軒與鹿三這一主一仆,盡管地位懸殊,但窮且彌堅的品性卻是出奇的一致,無論大時代如何變遷動蕩,也不管社會怎樣信仰大破、人欲橫流,在他們的眉宇間總能找到“堂堂正正,自尊正派”這八個大字。

沒錯,就是“堂堂正正,自尊正派”,雖然白嘉軒不能與時俱進,雖然鹿三有些愚昧甚或殘忍,但是他們始終把腰板挺得直直的,試圖活出一個人樣來。

白嘉軒無疑濃縮了中國儒家的道德理想人格,然而,這樣的正派人生絕非儒家精神的專利,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非儒家傳統(tǒng)的西方人同樣推崇并且能夠培育出正派的品格。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就給我們講述了類似的故事,在不久前的美國總統(tǒng)競選造勢大會上,米歇爾自述她的父親是城市水廠的一名泵浦操作員,患有多發(fā)性硬化癥,飽受病痛折磨,不良于行,但是米歇爾從小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番場景:每天早晨,父親抓緊他的助步器,用浴室的洗臉池支撐著自己的身體,緩慢地刮好胡須,扣好制服去上班。當結束了漫長的一天工作后,他再一點一點地挪步上樓回家,擁抱米歇爾和她的哥哥。

米歇爾說:“無論多么艱難,我父親從未請過一天假……”為了讓兄妹倆接受良好的教育,父親哪怕貸款也要資助他們讀大學,“他從未讓我們因為姍姍來遲的支票而錯過任何一個報到截止日期”。對于父親來說,衡量生命成功與否的方式就是“能否靠工作讓自己的家庭過上體面的生活”。

這個家庭之所以能夠安貧樂道,“不嫉妒其他人的成功,也不在意其他人是否比他們擁有更多”。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國家能夠給他們未來,相信這個制度能承諾他們希望——“哪怕你出身貧寒,只要你努力工作,做好本職,那么你就能讓自己過上體面的生活,而你的子女和他們的孩子也會過得越來越好”。

也正是因為能夠積極地接受并且認同政治制度,因為有了父輩的言傳身教,“我們學會了做自尊正派的人——努力工作遠比掙錢多少重要,幫助別人比自己爭先更有意義。我們學會了做誠實守信的人——要講究真相,不能妄圖走捷徑或耍小伎倆,以及公平爭取來的成功才算數(shù)”。

美國《赫芬頓郵報》評價這場演講:“包含了個人情結與國家政策,可算是米歇爾迄今為止最為政治化的一次演說。”然而在我看來,米歇爾的演講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它的政治化,而恰恰在于她還原了政治的本來目的,讓人們明白政治不應該是爾虞我詐的權力斗爭,而應該是并且始終是關乎國民的良善生活,是為了讓千千萬萬的個體能夠過上有價值、有尊嚴的正派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