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鄰人(3)

東京留學記憶 作者:李永晶


傍晚時分,警察打來電話。確認完我的身份后,警察說:“由于發(fā)生了動手打人的事件,我們準備立案處理。您能否描繪一下當時的情形?”我將自己所見到的情形描繪了一遍。打電話的警官進一步確認道:“是不是那名男子先動手的?”這可能是立案所必要的證據(jù)吧。然而遺憾的是,我當時正忙于搬家,未見到雙方爭吵的具體過程,無法提供這個關鍵的目擊證言。

我據(jù)實以告,然后反問道:“你們知道那個單元的情況吧?一個青年男子與一位老太太發(fā)生沖突,誰先動手,這應該是不言自明的吧?”想到此前受到影響的心情,郁憤之情油然而生,我不覺提高了聲調。

警察聽出了我的語氣,說道:“明白了,不好意思打擾您了。如果需要請您協(xié)作,我們可能還要麻煩您,不知道可不可以?”

我回答說:“沒問題。”不過,警察后來并未找過我。

我一直在想,那個單元的噪音問題其實并非難以解決。然而奇怪的是,人們?yōu)楹尉腿斡赡欠N狀況無休無止、日復一日地持續(xù)下去?

不過,我也注意到了另外一面。除了這個發(fā)生在我身邊的特異狀況外,整個團地顯得異常安靜,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有時會聽到遠處傳來人們的說話聲,但仔細聽來,多半是居住在這個團地的華人在交談。此外,由于出門與回家的時間與別人不同,我甚至看不到這個團地中的其他人。這是一個完全由陌生人組成的社會。

這種印象由于我在新團地的生活,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在接下來一年的團地生活中,我?guī)缀鯖]有碰到過鄰人,沒有聽到過鄰人的說話聲,更沒有受到任何人為噪音的煩擾。我生活在一個闃寂無聲的世界。那是一個我已然熟悉并習慣了的世界。

我有時候會想,自己當時習慣那樣寂靜的生活,那樣與鄰人毫無瓜葛的生活,是否與自己客居他鄉(xiāng)的情境有某種關系?或者,更是當時我置身其中的社會使然?比如說,我積極適應那樣的社會,進而將其規(guī)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

他鄉(xiāng)與家鄉(xiāng)的區(qū)分,已然消失了。

鄰人轉換為陌生人,人們的社會關系變得稀疏而冷漠。

在電視的紀錄片中我得知,我此前居住的那個團地因“孤獨死”事件在日本聞名遐邇。所謂的“孤獨死”,是指無人照顧的老人、尤其是有疾患在身的老人在自己房間中孤獨死亡的現(xiàn)象。死亡原因,或者由于無法及時服用藥品,或者無力制作食物。老人死亡時,通常無人知曉。直到數(shù)日后,房間散發(fā)出腐爛的氣味時,才會被發(fā)現(xiàn)——通常由警察打開房門,抬出尸體。

有一次,我與幾位中國留學生在食堂用餐,其中有一位專攻俄羅斯文學研究的女留學生。期間我發(fā)現(xiàn)她神色不對,就詢問緣由。她研究的主題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感傷主義,思緒可能深浸其中,平日就顯得有些多愁善感。

似乎覺得可能有失禮之處,她躊躇許久才開口說,她的一位鄰居突然死了——孤獨死。她的描述反映了所有孤獨死共有的特征。說完后,她不停地道歉,說不該在吃飯時提起這些,但她感到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我和其他幾位朋友急忙安慰她說:“這在日本不是很常見的嗎?”

其實,真正令人不解的是,在孤獨死事件中,死亡的老人并非都是鰥寡孤獨。在電視報道中,故去的老人的兒女通常會流下悔恨的淚水。

與傳統(tǒng)的鄰里關系的消失并行的是,親情也正在變得淡漠。

不過,我同時也得知,市民層面的另外一種互助關系正在形成。為了防止悲劇發(fā)生,團地居民自發(fā)組織了行動團體,對重點需要照顧的群體——尤其是獨居老人——給予幫助。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了許多辦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