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玉見之美》 第一章 建盞(3)

玉見之美 作者:李玉剛


隱匿山間的龍窯

建盞根據(jù)釉面圖案的不同,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油滴、兔毫、鷓鴣斑。油滴建盞的釉面多是邊緣不規(guī)則的結(jié)晶體,像油滴炸開,閃耀無比。兔毫建盞的釉面則是絲絲縷縷的結(jié)晶體,纖毫萬千,淋漓畢現(xiàn)。鷓鴣斑顧名思義像鷓鴣鳥身上絢爛的斑點,結(jié)晶介于油滴和兔毫之間。

現(xiàn)在市面上的建盞,精品已經(jīng)很少。

建窯創(chuàng)燒于唐末五代,盛于兩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落。歷史上建窯以燒造風格獨特的建盞著稱,尤以兔毫紋飲譽海內(nèi)外。

在福建的建陽,如今還有很多制盞的工坊。這一次我們選擇去往建陽的水吉鎮(zhèn),是因為那里的“龍窯”。

從武夷山開車到水吉鎮(zhèn),全程高速。坐在車內(nèi),望著窗外迅速閃過的山嶺,我還略略感覺有些遺憾,這段到達宋代建盞的旅程,似乎缺了一些古意。一千年過去,宋代的風姿早已遙不可及,如今只能從書中的記載、畫作的描摹,或者博物館的文物中感受那一絲宋代的氣韻了。

不覺中我進入了夢鄉(xiāng)。在夢里,我竟變成了一個羽扇綸巾的公子,每天端著建盞,品茶論道,與友人下棋賦詩。

突然一陣猛烈的顛簸,一切煙消云散,我瞬間回到現(xiàn)實,抬眼間已到達了目的地。

幾棵參天大樹為我們遮住了炎炎烈日,三三兩兩的農(nóng)房錯落有致,村子四周是起伏的山坡,更遠處則是連綿的山峰,遠處的荷塘散發(fā)著誘人的清香,河溝邊竟散落著很多瓷器的殘片。此情此景,讓我們一下子忘記了現(xiàn)實世界的喧囂,心開始沉靜,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宋朝。

前來迎接的后進村村長賴敏惺告訴我們,建窯窯址主要分布在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后門和社長埂四處,方圓十數(shù)里,窯址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早在晚唐五代時期,在蘆花坪、牛皮侖等處窯址就已經(jīng)開始生產(chǎn)青釉和醬青釉瓷器,器形以碗、碟、盞為主,此外,尚有執(zhí)壺、盤口壺、罐、盒、盞托等。

廈門大學的師生和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分別在六七十年代對建陽蘆花坪窯址進行過兩次發(fā)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確定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證明了“建盞的燒造年代創(chuàng)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燒或廢燒于元末以后。特別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了一批青黃釉器,證明建窯早在晚唐、五代遲至北宋,是燒制青瓷的地方”。

“你看,這里,這里,以及那邊,”村長指著遠處告訴我,“被野草覆蓋的地方,曾經(jīng)全部是窯口,地上隨便一挖,都會挖到建盞的殘片。一會兒如果不怕辛苦,我們可以爬到山那邊去看。類似這樣的龍窯,在當?shù)赜幸话俣嗵?,散落在各地,不單單是這一處。”

此刻,我們就站在了蘆花坪窯址的門口。平時,窯址的大門是緊鎖著的,打開曾藏有稀世珍寶的古窯址大門的鑰匙,就在我身邊這位看似貌不驚人的村長手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