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滄海一聲笑

西棒槌 作者:楊葵


上海人一向以斤斤計較聞名,《 咬文嚼字 》這樣的雜志,好像也只有在上海辦才適得其所。一群學問豁大的語文專家,天天在里頭摳字眼兒,那股較真兒勁頭,很像大媽們在菜場,為幾分錢推推搡搡,爭個臉紅脖子粗。

我這話不是擠對上海人。很明顯,斤斤計較的結果,是上海的經濟在全國遙遙領先。由此想到,咬文嚼字也會讓我們的語文更干凈利落。

別小看簡單的說話寫字,能不出錯是奇跡。不信你把自己一天說的話錄個音,晚上倒過來聽一遍,不定多少語法字詞的錯誤。別說自己說了,聽都能聽錯。有個著名的游戲,一隊人排排坐,擊鼓傳“話”,領頭人說頭大象,到隊尾變成蚊子了。

偏趕上漢語又歷史悠久,所以千變萬化,更容易鬧出歧義。同一段話,不同標點,得出來的意思截然相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位說了,您說的是古文,跟我們現(xiàn)代人沒關系?,F(xiàn)代漢語也一樣。

有這么一位,少時習畫,老畫不好,于是非??释揭粋€叫“楊柳”的地方去,因為老聽有人提到“楊柳青年畫”,這位由此認定,楊柳這個地方的青年都畫得特別牛逼。

還有一位,小時候特愛削尖腦袋去聽大人開會,老聽說“反對形而上學”,非常納悶,心想這個叫“形而”的孩子到底犯下什么滔天罪行,為什么大家都反對他上學呢?

再有一位,小時候愛聽廣播,那會兒西哈努克不是老來嘛,一開國宴歡迎外賓,廣播員就會字正腔圓念道:賓主頻頻舉杯。于是這位幼小的心靈里,一個英雄形象拔地而起,英雄名叫“賓主”,因為他太能喝酒啦。

很多詞語都曾被我們誤讀,這從一個側面證明,看似簡單的說話寫字,細究起來也不尋常呢。字面的意思尚且容易誤會,更別提什么隱喻暗諷,甚至言下深意了。像魯迅說向子期的《 思舊賦 》,剛開頭就煞了尾,你說他到底想說什么?由此又想到人與人的交流,即便情侶之間,聊來聊去,交流似乎從無止歇,可互相之間的心意,各自又領會多少?

我這么東拉西扯,也并非是要說語文,有《 咬文嚼字 》那么專業(yè)的雜志在,輪不著我來班門弄斧。那我到底想說什么?算啦,一笑而過吧,滄海一聲笑,不是嘯。這也是我小時候聽錯的一句話,那時候還年輕,只知道哭、笑這么簡單的東西,嘯是什么不知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