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眼同時,會心一笑(2)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作者:林清玄


以一朵花為例,沒有會心的人看花,會立即想到這花是玫瑰花,顏色是紅色,要剪下插在那里才好看,或者要把它送給別人;我是主,花是客,很難真正知道或疼惜一朵花,對待一朵花,我們多的是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F(xiàn)在,我們把這種態(tài)度翻轉,使它進入一種感性主觀的風格,我就是花,花就是我,我的存在就像一朵花開在世界;我的離去,就好像花朵的凋落一般,我們只是生命的表象,那么,生命的真實何在?這就是智慧者的看花之道。與人相處,與因緣會面,如果我們也有像看花一樣的主觀與感性,我們的“會心”就使我們容易有悟。

在禪里有這樣的故事:

有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聽見一陣凄哀的哭聲,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只朝生暮死的小蟲在那里哀號。

他就問:“你為什么哭?”

小蟲說:“我的太太死了,我下半輩子不知道要怎么過。”

那個人不禁啞然失笑,因為那時已過中午,小蟲再過半天就要死了。不過,他立即悟到,小蟲的半天與我們的半生,在感受上,一樣漫長;在實相上,一樣短暫!

民國初年的高僧來果禪師,有一次在禪定中突然聽到一陣哭喊,他步下禪床,循聲而往,看到一只跳蚤從床上跌下來,摔斷了腿,正在那里哀號。那時他知道了:跳蚤的喜怒與人無異;而人如果只有生命的表象,又和跳蚤有什么不同呢?

我們在生活中,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就在我們的眼前,可是常常被我們變成名相;如果能轉回原來的面目,禪心就顯露了。

曾經有一位僧人問法眼文益禪師:“要如何披露自己,才能與道相合?”

法眼回答說:“你何時披露了自己,而與道不相合呢?”

我們在對境時,常發(fā)生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境界的漠然,以至于無感;一種是處處著相,以致為境所遷累。我們應該時時保有會心的一笑,心眼同時地直觀,然后在感性的風格里超越。法眼文益有一首美麗的詩:

幽鳥語如簧,柳搖金線長。

云歸山谷靜,風送杏花香。

永日蕭然坐,澄心萬慮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在生活的會心里,我們時常做好一笑的準備,會使我們身心自在,處在一種開朗的景況,也使我們的心為之清澄;那么,不可思議的一悟就準備好了,只等待那閃電的一擊。

手中的弓箭,離弦射出的時候,早已在眼中看到天空中飛行的雕隨箭而落。這是神射手的境界。

閉著眼睛在陰雨的黑夜,知道月亮或圓或缺并不失去;在好天氣時,果然看到月的所在和月的光芒。這是明眼人的境界。

當法眼說“看萬法不用肉眼,而是透過真如之眼,即法眼道眼。道眼不通,是被肉眼阻礙了?!蔽覀冎蓝U師是心眼如一的神射手!是無處沒有會心的明眼人!

因此,拈花的時候,微笑吧!不拈花的時候,準備好微笑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