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入仕兩彷徨——訪吳晗故居(4)

德情映青廬:名家故居逸事 作者:海飛


胡適希望青年學生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熱血的愛國青年面對國土一步步淪喪的時局,又怎能安穩(wěn)地坐在書齋中專心讀書呢?吳晗也不例外,他對當時的政府失望透頂,但是卻找不到另外的一條出路;他也認為離開學校去發(fā)傳單、喊打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矛盾一直伴隨著他的求學生涯。他的矛盾不僅僅只是讀書與救國之間的矛盾,更是他自身兩種理想的矛盾:專心治學與投身社會。一方面,吳晗沒有勇氣也不愿意放棄讓他擁有成就感與存在感的治學之道;另一方面,對于投身社會,他有著自己的猶豫,當時的吳晗不相信國民黨,并且還沒有接觸到共產(chǎn)黨,而胡適又不能為他指出一條明確的道路。

從清華畢業(yè)后,吳晗應云南大學熊慶來校長邀請去云大當教授。時年29歲的他意氣風發(fā)地成了中國教育界少有的沒有留過洋就擁有教授頭銜的年輕教授。然而,云大三年的生活并不輕松。吳晗仍舊希望能夠安心治學,但是政治卻來“過問”他了。云大的人口越來越多,但是薪資卻一天天減少了。法幣日益貶值,妻子袁震是個“老病號”,家中的生活日漸困難起來。再加上日機的轟炸,人們成天地逃警報,吳晗再也無法擁有一張安靜的小書桌。走在街上,滿目充斥著美貨,還有政府的特務統(tǒng)治。吳晗在心中長嘆:民主和自由到底在哪里?對外屈辱,對內(nèi)屠殺。這樣的政府又有什么用?

對蔣介石的不滿開始流露在吳晗的文章里、講壇上。敏銳的吳晗,在與青年學生的交往中,思想開始有了改變。直至后來轉(zhuǎn)入西南聯(lián)大,加入中國民盟,走上革命道路。至此,吳晗和恩師胡適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可謂是真正地分道揚鑣了。

吳晗曾經(jīng)打算爭取胡適。畢竟胡適是帶領他走進史學大門的恩師,可以說沒有胡適就沒有現(xiàn)在的吳晗。但是胡適對于吳晗的來信置之不理,吳晗去北大找胡適,兩人見面沒說兩句話,胡適就走開了。后來吳晗聽說胡適對人說自己“走錯了路”。因為政治因素以及政見不和,他們的關系就此斷絕。

然而在日后對“胡適思想批判”運動如火如荼進行著的時候,吳晗卻從不曾向胡適發(fā)動“文字戰(zhàn)爭”。這對師生之間的關系雖然斷絕了,但是吳晗始終沒有忘記胡適的知遇之恩。他們彼此傾注在對方身上的關心,注定了他們這一輩子依然有著千絲萬縷的牽掛。吳晗從未發(fā)表任何批判胡適的文章,因此被批判——這是吳晗命運大轉(zhuǎn)折的開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hotzeplotz.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